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潇潇下:戊戌变法中材料
潇潇下博客:高三历史周
潇潇下博客:高三历史周
潇潇下博客:十月历史试
潇潇下:高三历史测试题
潇潇下:高三历史周测8
潇潇下:新课程下如何进
潇潇下:二战胜利教后记
博物馆文化形态的新理念
最新热门    
 
潇潇下博客:历史测验题

时间:2009-10-18 17:31:59  来源:潇潇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总48分)

1、《韩非子》中有一个故事: “鲁人善织屦(麻等织成的单底鞋),妻善织缟,而欲徙

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

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从中

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  )

①战国时期已经有了私人手工业②当时手工业者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③当时手工业者可以自由流动④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垅亩,夕贸市廛”;而浙江秀水县佃农

居然“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  )

A.人身依附的削弱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B.工匠服役制度的改革和农业的丰收

C.一条鞭法的推行和封建地租的降低     D.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市场的开放

3、明朝时,浙江一带“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纱或布,清

晨入市,易棉花而归,纺织之,明旦复持以易”。这种生产方式的新特点在于(  )

A.商品经济渗透到社会下层             B.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C.物物交换成为市场交换的主要形式     D.小生产者开始丧失生产独立性

4、唐代张籍《永嘉行》中说:“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反映了(  )

A.两晋时期的民族融合     B.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     D.南北民族矛盾的尖锐

5、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自强,尤先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其体现上

述思想的活动是 (   )

A.创办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

6、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山的特产茶叶行销海外,山民纷纷伐木铲草种茶,使得“苍崖

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但“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又因外商控

制了价格,最终武夷“市疲山败”。这说明了(  )

①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     ②生态环境被破坏    ③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④鸦片战争后,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官府见生意兴隆,就存心勒

索。李福明去官府讲理,结果被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武举功名,

“交刑部治罪”。面粉厂被迫关闭。这一材料说明民族工业(  )        

A.发展迅速      B.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制           

C.内部管理不善  D.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8、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

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

观点可运用评价:                    (  )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理论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的指导思想

9、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客观上突出反映了(    )

            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                 B.外资企业,洋务派企业的刺激和诱导作用

            C.清政府扶植沿海地区创办的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

10、著名学者胡绳说:“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主义

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这“诸多因素”指                      (   )

  ①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④中国无产阶级的壮大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11、宋庆龄说:“孙中山和中国共产党之间具有在历史意义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当

时的同际局势和中国本身的内部条件造成的。”这里的“内部条件”主要是指(   )

A.“一战”后,中国民族工业重新受到双重压制

B.“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C.中国共产党正致力于寻找革命的同盟者

D.国民党在南方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12、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强,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   )

A. 较中日近代文化的异同    B.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 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D.批评洋务派的活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20分)

材料1: 以下是马克思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论述:

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皇帝的权威――与外界隔绝曾是保有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

材料2: 以下是毛泽东对近代资本主义侵略的论述: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反对中国独立,反对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帝国主义的侵略刺激了中国的社会经济,使它发生了变化,造成了帝国主义的对立物――造成了中国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

试回答:

(1)概括1840年后中国社会主要变化,说明马克思论述的正确性。(6分)

 

 

(2)毛泽东的两段论述是否矛盾?为什么?(8分)

 

 

(3)综合材料1、2,应如何全面认识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主要后果和影响。(6分)

 

 

 

14、中国近代铁路的发展和建设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六年岁末,刘铭传力请修筑铁路,李鸿章立足中外,比较支持刘铭传的倡议,其词曰:“处今日各国皆有铁路之时,而中国独无,譬犹居中古以后而摒弃舟车,其动辄后于人也必矣。”但更多的人却不但责骂刘铭传与李鸿章“直欲破坏列祖列宗之成法以乱天下”,而且宣言“铁路行之外夷则可,行之中国则不可。”洋务派虽冲破阻力“毅然兴办”,但步履之艰难可以体味。

材料二:甲午战争后,列强在中国疯狂抢夺铁路修筑权。到1911年,中国共有铁路9600多公里,其中由帝国主义直接或间接投资经营的竟达8900多公里,中国自主的铁路只有600多公里。

材料三: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材料四:据袁昶估计,庚子(1900年)前后,仅顺天府(注:清朝时北京称京师顺天府)属州县的穷民之中,“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主要问题?(8分)

 

(2)    依据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国近代兴建铁路的特点,其后果是什么?(8分)

 

(3)    根据材料三、四概括近代中国兴建铁路的影响。(8分)

 

(4)    综合材料中获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对中国近代铁路事业的发展情况

进行评价?(8分)

 

 

 

 

         

一、选择题(48分)

 D
 A
 D
 C
 D
 D
 B
 B
 B
 C
 B
 B
 

二、材料分析题:

13、(20分)⑴1840年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侵略打破了清王朝闭关锁国状态,冲击了落后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西方文化;同时,促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的产生。(6分)⑵不矛盾。(2分)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既有阻碍,同时也促进了封建经济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某些条件。(6分)⑶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有双重作用。其残暴的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客观进步性。(6分)

14、(32分)(1)刘铭传、李鸿章修铁路的倡议及洋务派修铁路的行动,遭到国内封建

顽固势力、守旧势力的极力反对。(8分)

(2)特点: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修筑的铁路,长度远远超过中国人自建的铁路。(4分)

后果:①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修筑铁路,增加资本输出,榨取巨额利润;(2分)②帝国主

义利用修筑铁路,直接控制中国铁路交通大动脉,便于从军事上镇 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从经济上掠夺中国的财富,铁路修筑到哪里,侵略势力就延伸到哪里。(2分)

(3)影响:第一,活跃了闭塞地区的经济,推动了商业城镇的发展。第二,带动了与

铁路有关行业的发展,但冲击了传统的交通运输业及其从业人员的生活。(8分)

(4)评价:首先,修筑铁路是世界科技进步与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推动中国经济走向近代化。其次,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修筑权,便于对中国输出资本和掠夺财富,加深了中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8分)

 


潇潇下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2/147782/index.shtml


——————————————————————

历史课程网:图书频道

http://hist.cersp.com/book/Index.html


 
历史课程网:精品推荐

http://hist.cersp.com/Article/

 

关注: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http://hist.cersp.com/Article/200709/7438.html

 

欢迎光临“成长沙龙”历史博客群组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2/151077/index.shtml


 

素质教育报(历史专刊)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153208/index.shtml

 

《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致作者读者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191/archives/2007/649402.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