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潇潇下:戊戌变法中材料
潇潇下博客:高三历史周
潇潇下博客:高三历史周
潇潇下博客:十月历史试
潇潇下博客:历史测验题
潇潇下:高三历史测试题
冯一下:论历史教科书编
冯一下:海外中小学历史
冯一下:《改革中的历史
潇潇下:新课程下如何进
最新热门    
 
潇潇下:高三历史周测8

时间:2009-10-18 17:31:49  来源:潇潇下
 

潇潇下:高三历史周测8

 

一、选择题

1、隋朝尽管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但却是一个承上启下、既往开来的重要时期。它所开创的典章制度直至明清时期依然被沿用的还有

(1)三省制度   (2)六部制度   (3)科举制度   (4)内阁制度

A.(1)2)          B.(3)(4)      C.(1)(4)   D.(2)(3)

2、对唐太宗处理与东突厥的关系,后人持肯定态度的主要理由是

 A.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安定             B.抵御了少数民族劫掠

 C.开始了对东突厥有效管辖             D.扩大了唐王朝的疆域

3、宋元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重要时期。当时,主动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推行科举制以选拔官吏的少数民族首领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元吴    C.完颜阿骨打      D.成吉思汗

4、乾隆止十四年(1759年)十月,两广总督李侍尧制定“防范外夷规条”,严格规定外商在华的经济活动。上述“规条”出台的背景是

  A.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中外贸易仅广州一地

  B.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严格限制商业活动

  C.清政府开放两广地方,两广与外商贸易活动频繁

  D.外国商人假借经商活动,破坏两广地方经济稳定

5、一名日本人在重庆拿到了清政府准许其开办工厂的营业执照,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出在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6、1919年6月12日《上海学联告同胞书》载“生学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段材料的历史价值是揭示了

①工人阶级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        ②运动具有空前的群众性

③青年爱国学生起到了先锋作用        ④运动具有坚决的斗争性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A.1931年,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了沈阳 

B.日本731部队是一支细菌战部队

C.1949年北平国共和谈最终破裂               

D.国共两党,合则利,分则弊

8、1935年秋,察南自治政府绘制该宣传画的真

正意图是        

A.提倡区域民主自治制度。       

B.宣扬中日友好。

C.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变华北为日本殖民地。

D.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9、1935年6月,国民政府发布外交文告说:“调整中日邦交,最正当之办法,应自东北问题谈起,使中国完全恢复领土完整。第一步最低限度,亦须先设法消除妨碍冀察内蒙行政完整之状态。”这说明   

A.在华北事变问题上,南京国民政府继续对日软弱妥协。

B.受一二九运动的影响,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渐趋强硬。

C.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渐趋强硬。

D.由于主权遭受严重威胁,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渐趋强硬。

10、1944年,国民政府迁出湖南、广西两省的工厂大举西迁,其历史背景可能是       

A、中国抗战形势取得根本好转。

B、日本发动豫湘桂战役,正面战场恶化。

C、抗战即将结束,国民党抢占受降权。

D、国民政府致力于解决东、西部工业化水平不平衡问题。

11、我国现有八大民主党派,其中有三个成立于1945年12月——1946年5月之间,他们是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九三学社。该时期政党纷纷成立的主要背景是

A、抗战后初期国人对民主政治充满期待。

B、《双十协定》解除了国民党一党执政。

C、南京国民政府的独裁专制空前强化。

D、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民主政治。

12、解放战争即将胜利的时候,某位知名人士指出,摆在当前中国的有下列四条道路,当时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是     

A、苏联无产阶级专政。                 B、美国资产阶级专政。

C、东欧人民民主专政。                 D、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13、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华民族沦为了列强剥夺、凌辱的对象,振兴中华、复兴民族成为几代中国人的梦想和为之奋斗的目标,一切爱国的、要求祖国独立和民族自由的人们,都强烈地感到振兴中华的必要性和神圣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党人在“七七”以前提出了“复兴民族”的口号。1934年7月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发表《抵御外侮与复兴民族》的长篇讲话;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写的《〈中国之命运〉要旨》中说:“应知中国之前途光明与黑暗实相因而俱在,自剥复之至理与革命之史实以言,中国之复兴,乃为命定之事势”。

——《〈中国之命运〉研究》,大道文化事业公司1943年10月再版,第137页  

材料二、1941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度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生了新中国的雏 形。”                                       

——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对比材料一、二,指出国共两党在民族复兴问题上的共识和差异?

 

 

 

(2)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复兴的转折点,结合相关史实说明国共两党如何携手合作取得抗战的完全胜利。

 

 

 

 

 

(3)试结合相关史实概述抗日战争怎样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使“环球心折”。

 

 

(4)抗战胜利后,复兴民族的梦想是否迅速实现?简析原因。

 

 

14、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百年来农家百姓对联内容的演化折射出了近现代历史的沧桑巨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中春联:“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材料二:20世纪20年代湖南某农村春联:“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材料三:1946年某农村百姓家春联:“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1)、材料一对联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这个问题在当时是如何解决的?(4分)

 

 

 

 

(2)、指出材料二对联中“三民主义”的具体含义,指出该春联反映的历史现象。(12分)

 

 

 

(3)、材料四春联的历史背景是什么?(4分)

 

 

 

历史测试题(8)答案

一、            选择题

1——5:DAAAC    6——10:DDCDB     11——12:AC

13、(1)共识: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摆脱外侮,是民族复兴的前提和契机。(2分)

差异:国民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命定之事势”;共产党认为民族复兴是“全国军民奋起抗战”的结果。(4分)

(2)①“七七事变”使中华民族面临最严峻的民族危机,国共两党暂弃前嫌,共赴国难。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极大激发了全民族的抗日热情。②国共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开辟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形成共同抗击日寇的战略态势。③国共两党虽有矛盾和摩擦如皖南事变,但主流是相互配合、相互依存,直到抗战胜利。(6分)

(3)①以世界大国身份,出席国际会议,并发挥重要作用。1942年初,参加华盛顿会议,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943年11月,参加开罗会议,协调中、美、英三国的对日作战。1945年夏,参加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②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和常任理事国。③取消了帝国主义的治外法权等特权,收回了大量民族权益。④收回了被日本割占半个世纪的台湾、彭湖列岛,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⑤取得近百年来反帝斗争的首次完全胜利,极大提高了国际威望。(15分)

(4)没有迅速实现,中国又陷入全面内战中。原因:①“二战”后,美国基于其全球霸权主义,插手中国内政推行“扶蒋反共”政策,妄图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反共政府。②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阶级矛盾上升,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方针,导致国共关系完全破裂。(5分)

14、(1)、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封建思想依然存在。资产阶级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思想。(4分)

(2)、①指新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②反映的历史现象:国共两党在新三民主义的旗帜下合作开展国民大革命;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在大革命期间蓬勃发展。(12分)

(3)背景:抗战胜利后,人民渴望和平,国共举行重庆谈判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纲领。(4分)

 

 

本网:历史模拟试题部分整理123

http://hist.cersp.com/book/200711/8470.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