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潇潇下:戊戌变法中材料
青田中学高一下期中考历
新课标高一下期末历史测
潇潇下:高三历史测试题
潇潇下:高三历史周测8
人民版选修《探索历史奥
冯一下:论历史教科书编
冯一下等:历史课改与高
冯一下:《改革中的历史
潇潇下:新课程下如何进
最新热门    
 
冯一下:海外中小学历史教育片谈

时间:2009-10-18 17:18:58  来源:冯一下
 

海外中小学历史教育片谈
作者: 冯一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历史教学界对国外中小学历史教育教学的了解日渐增多。这里,笔者将近年搜集到的这方面的资料整理如次,供同行参考。因文中涉及一些中国少年儿童在海外学习历史的情况,故题为《海外中小学历史教育片谈》。
  
  历史课堂教学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相当重视历史教学。如美国,学校课程有必修课与选修课之分,中学课程有几十门之多,但历史被列为必修课。各州以立法形式规定中学阶段必须开设历史课,一般每周四、五个课时。
  
  在教学中,国外历史教师重视史料的运用,注意利用历史资料帮助学生再现过去的面貌与形象,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强调史料的“证据”作用。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研究所詹姆斯认为,给小学生上历史课,最好从他们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如一座年代久远的房子或一棵古老的树讲起,这样可以激发孩子们对历史的浓厚兴趣和好奇心。对中学生则可要求他们读一些历史资料。学生年级越高,阅读能力越强,阅读的资料相应就多些。在他设计的《欧洲共同体》一课的教学方案中,1946年9月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片断)、欧洲共同体章程、欧洲共同体学校奠基纪念碑碑文、1977年《泰晤士报》有关欧共体的评论等都作为资料要求学生阅读。在日本、上课时教师向学生散发补充史料、照片、画页、地图等是很普通的事。日本千叶中学初中历史教师安井俊夫在进行《十五年战争》(指1931年~1945年的战争)一课教学时,即利用开战诏书、入伍通知书(复制品)、照片、新闻报道、历史著作、文艺作品等尽可能地再现历史原貌,使教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切身感。近年,随着现代化历史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历史资料就更多更广泛更直观更形象了。
  
  国外的一些历史教师还注意发动和指导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詹姆斯在初中《成吉思汗帝国》一课的教学设计中,即把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分别收集有关成吉思汗的经历和个性、蒙古军队的编制、蒙古游牧帝国的建立的资料,他认为,学生能否学好历史,“取决于学生有没有机会进行调查研究,熟悉历史。”
  
  国外历史教学的课堂气氛普遍活跃,美国尤其如此。教师注意教与学双方的交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在美国教师眼中,学生提的任何问题都不应视为“愚蠢的问题”,不提问题才被认为是愚蠢的,甚至是可怕的。国外一些历史教师很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日本安井俊夫在讲斯巴达克起义过程中,当讲至起义的奴隶们击溃罗马军队,为返回祖国和故土,于深秋时节进抵阿尔卑斯山麓时,中断叙述,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阿尔卑斯山山高路险,冬季大雪封山,行军更为困难。你认为起义者应该怎么办?斯巴达克应如何决策?”在他的启发下,学生们积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参与者”的身份进行“决策”。有的说:“大雪即将来临,越过阿尔卑斯山太冒险了,应就地想办法过冬,等明年春天再走。”有的说:“既已来到山脚,就应翻越阿尔卑斯山,早日回到故乡去。”有的说:“根本就不应该走这条路,应寻找船只,以海路回去。”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国外很重视讨论式教学,历史教师经常组织课堂讨论。詹姆斯在《欧洲共同体》一课教学中,提出“欧洲主权应不应取代欧共体各成员国的主权?”“在当今世界培养欧洲人的教育有无意义?”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总之,历史学习应朝着“查资料、思考、讨论、探索社会进步和自己如何生活等方向努力”,已成为西方国家多数历史教师的共识。曾作为中英校际交流学生赴英国一所中学就读的南京外语学校学生居涛(当时16岁)在谈自己的亲身感受时说:“英国老师讲课,给我的感觉是教学方式特别灵活,是一种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比如老师在谈第二次世界大战或中东问题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先给同学们一个话题,让同学们自己去看书、找资料、写论文,然后提出问题,由老师进行提示、解答。学生在课堂上有问题可以当场提出来,老师也鼓励学生踊跃要求发言,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可惜的是,像那种踊跃要求发言的课堂气氛在中国是很少见到的。”

 
  
  历史课外活动
  
  国外很多历史教师提倡学生走出学校走出课堂去亲身“感受”历史,组织多种参观活动,让学生参观古代战场、古代工场的遗址、古旧建筑古桥梁,观看过去遗留下来的生活用品、衣服等,以增强历史的真实感。
  
  在美国,历史课(或社会课)教师每年都要结合教学组织几次郊游。波士顿港的一个小岛上,有一座老城堡,独立战争时作过防御工事,南北战争时期关押过南方的战俘,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波士顿及附近几百里方圆内的学校常组织学生去参观。讲解员与历史教师结合现场讲解两次战争的背景和进程,学生倍感兴趣。美国学生参观的范围较广,并非只参观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地方。如奥尔巴尼市附近的棒球纪念中心也是学生们常去参观的一个地方。美国历史教师的观点是:参观这个中心,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美国三大体育运动项目之一的棒球的发展史,而且可以通过棒球发展史了解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
  
  为给青少年学习历史提供更方便的条件,法国政府规定每年9月的第三周周末为“历史文化遗产日”。在这一天,全国11518处古迹、历史建筑和国家行政机构免费开放。这一举措深受青少年欢迎。欧洲一些国家纷纷仿效。
  
  与参观相配合,许多学校的历史教师重视访问,要求学生去访问阅历丰富,尤其是经历过重大历史事件的老人。从50年代初期起,美国每年都要评选“最佳教师”,被评为1985年“最佳教师”的霍利·德奥瑟(当年32岁)的特点是上课生动有趣,喜欢让学生多思考、多领会,采用传统的与现代的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经常布置题目让学生走出校门,采访曾经历过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人物,然后撰写报告。
  
  西方发达国家学校都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学也不例外。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制作古建筑、古船和古车模型,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用原始方法取火,有的教师组织学生制作陶器,以体验祖先的生活。至于组织学生编创演出历史剧则是很普遍的事。
  

 
  历史作业与考试
  
  国外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普遍较轻,学生学习比较轻松。美国的小学每天至少要让学生玩一两个小时,放学也早。历史课外作业很少。但是,有时的一些作业会让人大吃一惊,下面是一所美国小学有关历史的几次作业的情况:一次,教四年级的历史老师对学生说:“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你们每人写一篇介绍自己祖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吧。要概括说明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特点,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在该班读书的从中国大陆去的年仅10岁的小高很快确定了自己文章的题目:《中国的昨天和今天》。为完成这一作业,放学后他常去图书馆借书,每次都背回一大包书。回家后便坐在电脑前用功。几天后,作业完成并打印出来,从九曲黄河到象形文字,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升起,洋洋洒洒20多页。文章分有章节,末尾列出一大串参考书目。不久,老师又布置了一次作业,题目是《我怎样看文化》。小高在电脑前煞有介事地做文章,几个晚上功夫把作业完成,共10页,文末仍列有参考书目。文章对“文化”这一深奥且众说纷纭的概念作了明确解释:“文化是人创造出来并让人享受的一切。”对小高的这次作业,老师的评语是:“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六年级时,在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师布置的作业是一连串问题:“你认为谁应对这场战争负责?”“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会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态度?”“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对于已能熟练操作电脑和利用图书馆缩微胶片系统查找资料的12岁的小高来说,完成这样的作业已不是什么难事了。小高的父亲戏称儿子的作业为“研究报告”。这位在中国受过从小学到大学的正规教育的知识分子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研究报告”自己是大学毕业才首次作出的。
  
  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中小学的考试很有特点。考核的重点不是考查学生是否记住了大量的知识以及教师给出的结论,而是要看学生表现出来的分析能力的高低和答案的合理性。很多学校明令禁止教师提供“唯一正确的答案”,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允许多种答案同时存在,对于分析、论证、评价类型的历史题目尤其如此。教师、家长和学生本人对考分不过分看重,更不会按考分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家庭历史教育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990年,王军和女儿妮妮从中国到日本。妮妮进入一所日本小学读书。当时,王军觉得女儿还小,没有给妮妮讲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妮妮经常从学校图书馆借书回家看。二年级时,她借回一套共有60多页的连环漫画,内容是写一个经历原子弹爆炸悲惨遭遇的日本男孩子的故事。妮妮入迷地看书,看着看着就流眼泪。她同情广岛儿童的不幸,觉得美国人太可恨了。此后,妮妮开始关注报纸、电视对战争的介绍。但日本媒传讲的多半是战争对日本的打击和破坏,以及战争给日本带来的痛苦,妮妮便以为日本是战争的最大受害者。王军感到有责任帮助女儿了解战争的真相。有一天,母女俩去商场给在中国的姥姥买助听器。妮妮问起姥姥听力不好的原因,王军给女儿讲,姥姥十几岁时,日本占领着中国东北,日本军人问姥姥是哪国人,姥姥说自己是中国人,不承认自己是“满洲国”人。姥姥被日军士兵痛打了一顿,自此耳朵听力大减。妮妮大为震惊。从商场回来后,便到处寻找关于“满洲国”的资料来看,对战争的看法开始改变。1992年夏,王军带女儿回国休假,特地带妮妮到南京、卢沟桥等地,参观抗日战争纪念馆和有关展览。重到东京后,母女俩常常一起观看有关“二战”的电视等,边看边讨论,有时还要争论一番。小学毕业那个暑假,12岁的妮妮以“自由研究”的形式,独自编了一期《战争与儿童》的小报。小报图文并茂。图片中,既有广岛畸形儿童的照片,又有日军轰炸上海时浓烟中的中国儿童的照片。整张小报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控诉了战争的危害,呼吁全世界人民和儿童团结起来,保卫和平。小报在学校举办的暑假作业展览中张贴出来后,引起了轰动。通过这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对什么是启发式教学,调动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对学好历史有多么重要的作用,似乎有了深一层的理解。

 
  
  存在问题与不足
  
  海外中小学历史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是重方法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思维轻知识,造成许多学生历史知识贫乏。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励基金会对8000名17岁少年的调查表明,68%的美国青少年不知道美国内战发生于何年,43%的人不知道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间,39%的人不知道美国宪法制定于何年。1995年,结合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英国一机构对26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二战”历史知识的调查,结果发现90%的人不知道“二战”时的英军统帅蒙哥马利,60%的人不知道德国纳粹屠杀过犹太人,50%的人不知道英德之间进行过激烈空战,36%的人不知道丘吉尔是什么人,有的人说他是作曲家,有的人甚至说他是保险公司的促销员。1987年,日本对328名中专生进行了一次调查,其中225人错误认为“二战”中,日本与美国打仗的时间最长。新加坡的一次调查表明,很多人不知道新加坡独立于哪一年。造成学生及公民历史知识缺乏的原因,除历史教学本身的问题外,与学校、家长和学生本人不重视历史课也有直接关系。法国中学一贯重视教学,偏科严重。新加坡为适应电子工业发展需要,学校普遍强调科技知识的重要,历史科很容易被忽视。价值取向的偏差也是国外历史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英国研究者指出,当代英国的历史课对英雄人物和杰出人物的介绍宣传很不够,有的历史教材讲牛顿只有两句话,讲南丁格尔只说她“降低了伤员的死亡率”,讲巫术却用了一页多。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的结果是,年青一代对英雄人物和杰出人物知之甚少,不再为他们而骄傲而自豪,却崇拜影星、歌星,成为盲目的“追星族”。此外,也有一些国家,比如日本,考试的压力大,影响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日本千叶高中、新泻高中的调查表明,不喜欢乃至讨厌历史课的学生大大超过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大批学生讨厌历史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历史太难背,复习时花费时间不少,考起来却头脑混乱,成绩也不好。
  
  主要参考资料:
  
  黄慕洁:《介绍一本〈世界历史教学〉》小册子,载《历史教学研究的新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
  
  杨蓉:《完善义务教育历史教学大纲之我见》,《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
  
  刘宗华:《日本的近代史研究和历史教育》,载《面向21世纪历史教学和历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安井俊夫:《学生活动的社会课》,地历社1982年版。
  
  二谷贞夫:《儿童、学生的历史认识和历史学习》,载《历史教学研究的新探索》,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鬼头明成:《日本历史教育的现状与任务》,载《历史教学社会功能的探讨》,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王军:《妮妮在日本》,《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年1月2日《社会广角》版。
  
  蒂姆·洛马斯著、叶小兵译:《论史料教学》,《历史教学》1998年第2期。·51·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