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元培中学历史与社会寒假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最新热门    
 
新安中学高三历史第一次月考题

时间:2009-10-18 17:31:59  来源:佚名
 

       2007——2008学年新安高三部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Ⅰ卷
 本试卷共10页,Ⅰ卷6页,Ⅱ卷4页,共52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Ⅱ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满分45分。本大题共45小题,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鸦片战争前夕,中英两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大为不同,表现在    
A、中国是处在手工工场阶段,而英国则处在机器大生产阶段。
B、中国土地高度集中于地主之手,而英国的土地则分散在农民手中。
C、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而英国则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D、中国是纯粹自然经济,而英国则是以商品经济为主。


    2、“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内容与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地方傀儡政权是        
A、都统衙门                     B、南京伪国民政府     
C、伪满洲国                     D、广东巡抚衙门


    4、某部官员说:“人心愤夷之极,而地方官自夷人入城以来,每讳言夷务,甚至文移公牍,称夷务为洋务,又称为外国事件,不敢斥言夷字”。      ——《筹办夷务始末》
出现某部官员这种情绪的背景不包括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部分官员的闭目塞听,盲目自大。
C,中国原有天朝体制。         
D,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某年,某人见美国兵船在重庆码头巡查贸易,这发生在      
A,中美《望厦条约》签订之后             
B,天津条约签订之后
C,《马关条约》签订之后                  
D,《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6、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是   
A.封建的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B.中国社会一半是半殖民地的,一半是半封建的
C.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D.政治上半殖民地,经济上半封建


    7、乾嘉学派主张①积极整理古典传统文化。②开眼看世界。③无征不信、脚踏实地的学风。④积极应对现实问题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下列关于《瀛寰志略》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经世致用的学风           
B,介绍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着重揭露了英国侵略西藏的野心


    9、“日本邦近与花旗邦通商,得有各项技艺以为法则,将来亦必出于巧矣。”
——《资政新篇》1859年 
    这里的“花旗邦”是指        
A,England      B,American        C,Dutch        D,Russia


    10、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侵占的我国领土是图中哪一部分?  图片

        
    11、19世纪70年代,有一个官员说“彼之人(外国人)无礼乐教化,无典章文物,而沾沾焉惟利是视,好勇斗狠,恃其心思技巧,以此为富强之计。……而所谓天赐勇智,表正万邦者,要不在区区器械技巧之末也,曰有本在。本,何在?在民。”上述引文的基本主张是 
A、民为邦本,要依靠人民使国家富强       
B、学习西方,把先进技术用来维护礼乐教化
C、实行变法,既学西方又保持传统         
D、反对洋务,借民为邦本来抗拒任何新变化


    1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看,洋务运动实质上是     
A.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B.发展资本主义
C.以工场手工业代替简单协作   D.变革旧的生产关系


    13、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新式学堂与传统私塾相比,“新”在     
A.不学四书五经,以西方自然科学为主    
B.不学四书五经,以西方社会科学为主
C.以多种途径培养实用人才              
D.学生学有所成皆可出国留学


    14、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柳”是指   
A.增强封建统治的力量                  
B.出现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
C.抑制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              
D.引进近代科学技术


    15、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资本主义民族企业的共同点是      
A,资金来源                   B,投资主体      
C,企业性质                     D,生产技术及其来源


    16、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签订了《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为典型的是 
A.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与顽固派进行论。                      D.率兵收复新疆


    17、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同时遭受西方工业世界的冲击,两国同时作出了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的反应,但结果是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则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造成如此不同的根本因素是:               
A、改革力量不同                 B、改革的内容不同    
C、改革前的社会发展程度不同   D、民族危机的严重程度不同


    18、下列有关中国近代化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所以中国要实现近代化必需谋求民族独立。
B.中国近代化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所以中国近代化不可避免的带有西方化色彩。
C.《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方案,因为中国近代化是资本主义化过程。
D.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因为中国近代化的核心内容是工业化。


    19、《马关条约》不能体现出       
A.帝国主义开始进行对华资本输出        
B.帝国主义继续加强商品输出
C.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世界                
D.中国半封建半殖民程度进一步加深


    20、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可用于对下列哪一思想的评价                 
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                 
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


    21、梁启超说《新学伪经考》:“大体皆精当,其可议处乃在小节目,……(康有为)往往不惜抹煞证据或曲解证据,以犯科学家之大忌,此其短也。”   康有为“抹煞证据或曲解证据”的主要是因为                   
A、知识有限       B、方法有误      C、态度不正      D、自圆其说


    22、至于定什么国是,他(康有为)只扼要讲了两句话:“采万国之良规,行宪法之公议”……但是光绪皇帝的定国是诏书却是说:“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①维新派的阶级特点。②光绪皇帝的权力观念。③封建势力的阻挠。④维新与封建势力的力量对比。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3、梁启超说:“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是也”。那么,甲午战争给时人的最大警示是                         
A.必须推翻腐朽的满清统治。            
B.必须创办近代海军,巩固海防。
C.必须以日本为榜样,全面实现近代化。  
D.必须修整封建制度,奋发图强


    24、以理学自命的大学士徐桐送给义和团的对联曰:“攻异端以正人心,仗神威以寒夷胆”。由此可见,徐桐是一位                         
A.汉奸、顽固派。              B.汉奸、革命派。
C.爱国者、顽固派。             D.爱国者、革命派。


    25、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
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      
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
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      
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


    26、山西一位乡绅在《退想斋日记》中写道:“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日记所放映的历史现象开始出现于      
A、鸦片战争结束后                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民国建立后


    27、下列历史人物与所支持的纪元方式对应正确的是    
A. 孔子纪元/李大钊,孔子纪元/胡适。     
B. 民国纪元/康有为,孔子纪元/鲁迅。
C. 民国纪元/康有为,公元纪元/胡适。     
D. 孔子纪元/康有为,公元纪元/鲁迅。


    28、曾几何时,已为情势所迫,不得已而与反革命的专制阶级谋妥协。……(谋妥协)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                        ——孙中山
由此可知,1912年初孙中山对袁世凯妥协退让的主要目的是       
A.没有真正的革命党的支持。            B.保存实力,长远打算。
C.力争和平、统一。                    D.顾虑战争的破坏性。


    29、洪仁玕,康有为,孙中山三人政治主张相同点是     
A.设议院开国会定宪法                
B.学习西方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C.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D.推翻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30、1912年,饶智元等22人上书内政部发起成立孔社,同时,山东、安徽、直隶等地也出现了孔道会等组织。这表明①辛亥革命没有批判封建旧思想。②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③袁世凯尊孔复古,帝制自为。④制度西化,引发中国知识分子严重的本土危机感。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31、下列有关《二十一条》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南北对峙,日本趁机提出。        
B.条约提出了割占中国东北的要求。
C.袁世凯积极承认,全部接受。          
D.激发了国人抵制日货运动。


    32、下表是晚清民族工业发展情况,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年份 经营方式
 商办 官督商办 中外合办
1872——1895 54 21 1
1895——1911 398 47 35
A、总体来看,商办、中外合办是发展趋势。   
B、总体来看,官督商办企业日益减少。
C、这种趋势与清政府的经济政策有关。      
D、这种趋势与马关条约有关。


    33、下表是民国初年阳曲保晋公司和唐山开滦公司经济运营成本对比表。     
矿名 资本性质 每吨产煤成本 运至销售地每吨运费 每吨捐税
阳曲保晋公司 民族资本 2.021元 3.206元 1.7310元
唐山开滦公司 帝国主义 1.500元 1.180元 0.2675元
造成这种成本差异的原因不包括①清政府的封建盘剥②生产技术水平③帝国主义享有特权④工人工资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4、一战期间,中国对外贸易现状是               
A、顺差                                       B、出超
C、面粉大量出口,处于出超地位。
D、各个帝国主义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普遍锐减。


    35、作家张爱玲在高三的一篇作文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晚清近代化”提供素材,需要选取的是①负笈留学②发昌机器厂③总理衙门④资政新篇⑤上海⑥新青年⑦邓世昌 ⑧临时约法      
A、①②⑥⑧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⑦   D、①④⑤⑧


    36、顾颉刚回忆小时候祖父带他外出,看到一块扁额,一副对联,一座桥梁,必把它们的历史讲给他听,再要求他按照历史的时序进行排列,这使他有了基本的历史意识。按照顾颉刚所说,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①鬼计本多端,使小朝廷设同文之馆;军机无远略,诱佳弟子拜异类为师。②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③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④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魁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⑤白话通神,红楼梦、水浒,真不可思议。古文讨厌,欧阳修、韩愈,是什么东西。
A.①②④③⑤      B.②④①⑤③     C.③②④⑤①      D.④②①③⑤


    37、关于下列名人改名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大将徐世勣,字茂功,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名徐勣,唐太宗赐姓李,是为李勣。②近代人士胡汉民原名衍鸿,改名汉民,表示堂堂大汉之民。③近代人士钱玄同认为姓氏也是封建时代旧文化主张废除之,故自称疑古玄同。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②①③


    38、某作家写到:“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两个字: ‘吃人’!。”这位作家的主张跟下列哪一种论述相近?
A、“论究学术,阐求真理,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B、“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 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起衰振弱者。”
C、“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不更善之善者哉。”
D、“我们不是为君主而生, 不是为圣贤而生, 也不是为纲常礼教而生的。”

 
    39、新文化运动时期,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有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①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②作者提倡用国货。③五四前后,知识分子对现实的强烈关注。④作者反对西方机器生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0、从公车上书到五四运动,不能反映出中国     
A.人民救亡意识越来越强               B.知识分子的独特力量
C.半殖民程度逐渐减弱                 D.新的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923年,某英文报纸开展了一项民意调查,评选“当今中国十二个大人物”,调查结果如下:从评选结果来看,“十二个大0人物”国民党有4人当选,其中孙中山雄居第一;军阀出身的有4人当选,其中冯玉祥位居第二。4票以上的政治类被选举人中,国民党几乎占三分之一;军事类被选举人中国民党占百分之四。陈独秀以文化名流的身份高票入选“大人物”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入选人数相当之多,其中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代表中国据理力争的顾维钧在“十二个大人物”位居第三,张謇位居第八。据此回答41——42题。
    41、下列对这个调查结果的分析,表述正确的是          
A、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主张得到国人拥戴,但国民党军事力量薄弱。
B、军阀当选反映了当时的北洋军阀统治得到国人普遍支持。
C、陈独秀以高票入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当时影响巨大,不容忽视。
D、职业外交家和实业家的入选反映了中国人民谋求独立、发展的愿望。
    42、承上题,因为入选者多是英美留学生或基督徒,故某外文报纸认为调查结果显示了“英美对中国影响极佳、极大”。对此你的看法是          
A、事实胜于雄辩,故完全同意。                     
B、英文报纸搞调查,参与者多是英美留学生或英美籍人,结果绝对不实,故完全反对。
C、英美在中国极佳属实,是不是极大须辩证看待。
D、不管这种观点是否正确,这种结果分析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据有关材料显示:1926年初,国民党组织部里有26名中国共产党员,但到了1927年初,仅剩3人。据此回答43——45题
    43、国民党组织部出现共产党员的主要原因是               
A、共产国际支持               B、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C、孙中山宽宏大量                   D、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
    44、在此期间,国民党组织部里共产党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中山舰事件                       B、整理党务案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45、有关1924-1927年间的国共关系, 甲书把这段时期的国共关系称为“联俄容共”时期,认为:“国民党之容共,乃系接受共产党所提出之加入国民党之请求。”乙书则把这段时期的国共关系称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认为:“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以后,大多数共产党员和青年团员加入了国民党。”下列叙述何者正确?         
A、甲、乙两书的立场相同, 都认为是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
B、甲书是站在共产党的立场, 认为是共产党员主动加入国民党
C、乙书是站在国民党的立场, 认为是国共两党共同致力于国民革命
D、甲、乙两书的立场不同, 甲书认为并非对等合作, 乙书则反之

 


                         Ⅱ卷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本大题共2小题。
46、阅读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8分)
材料一:与西方有关的事务在六十年代以前大体上称为“夷务”,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称为“洋务”和“西学”,在九十年代就称为“新学”。    
——《剑桥中国晚清史》
(1)对西方事务称呼的变化反映了中国人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有着怎样的变化?(3分)

 

 


材料二:直到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中国人对于西学仅有的一点兴趣大部分集中在技术知识上。但在九十年代以后,如果我们可以用当时流行的一本有关西学的中文文献目录来作判断的话,那末,中国学者的注意力已转向西方政治经验和政治知识以及西方宗教思想等方面了。  
——《剑桥中国晚清史》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中国人学习西方的渐进历程。(3分)

 

 


材料三:参中西之新理,穷天人之颐变。              ——康有为
材料四:全盘的西化,一心一意地走上世界的路。      ——胡  适
(3)指出康有为、胡适观念的异同(4分),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分析这两种态度的双重影响(4分)。

 

 

 

 

材料五: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民在探索救国真理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日本式”
的道路、“美国式”的道路和“俄国式”的道路,但都失败了。最后,中国共产党坚持走“自己的路”,最终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功。
(4)“日本式”、 “美国式”、“俄国式”的道路分别指什么?(6分)中共走“自己的路”的含义是什么?(2分)

 

 

 

 

 

 

 


(5)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47、阅读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27分)
    材料一: “军民一切利病,不许生员上书陈言,如有一言建白,以违制论,黜革治罪。……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所作文字,不许妄行刊刻,违者听提调官治罪。”
——清,明伦堂卧碑,顺治九年.
    材料二:人类自由的适当领域包括:第一,意识的内向境地,要求着最广义的良心的自由、思想和感想的自由、意见和情操的自由、发表和刊发意见的自由;第二,趣味和志趣的自由;第三,个人之间相互联合的自由。    
——英国,约翰•斯图亚特•密尔,1859。
    材料三:“政治上之自由者,人民对于政府而保其自由也,宗教上之自由者,教徒对于教会而保其自由也。民族上之自由者,本国对于外国而保其自由也,生计之自由者,资本家与劳力者相互而保其自由也。”             
——梁启超《新民说•论自由》,1902。
    材料四: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
……
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五 人民有书信秘密之自由。
六 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
七 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
(1)比较材料一、二,概括明伦堂卧碑违背了启蒙思想的哪些自由原则?(3分)清政府此举的目的何在?(2分)

 

 

 

 

 

(2)19世纪末,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已突破了明伦堂卧碑的种种限制,请列举相关史实。(3分)

 

 

 


(3)比较材料二、三,指出与约翰•密尔相比,梁启超的自由分类有何新发展?(4分),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试分析出现这种新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四,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趋势的历史背景(11分)。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5 CADDC        6——10 CCDBA        11——15 DACBD   
16——20 BBCAB      21——25 DDCCA       26——30 DDCBC  
31——35 DBDCC      36——40 AADCC       41——45 DDDBD  
二、材料解析题
46、(1)鄙视——认同——崇尚。(2)器物技术——政治制度——文化观念。
(3)
 相同点 相异点 原因 双重影响

康有为 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促进思想解放,发展资本主义,实现救亡图存。 尊重传统的基础之上学习西方文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差异;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以及康、胡的个人素质等 可减少阻力和震荡,促进西学传播和中国制度变革;但反封建不彻底。

胡  适  胡适则在否定传统的前提下全面向西方学习。  彻底否定封建思想,向西方学习,根本上推动中国近代化;但不能正确看待中西文明,犯有民族虚无主义错误。
(4)“日本式”:仿效日本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如戊戌变法。
“美国式”:暴力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如辛亥革命。“俄国式”: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含义: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
(5)正确的看待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和中国的传统文化;积极学习世界各国的优秀文明;学习国外先进文明要与本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
47、(1)违背的自由原则: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结社自由。
根本目的:加强思想控制,维护清朝封建专制统治。
(2)公车上书;强学会或保国会;时务报等。
(3)新发展:梁启超提出了民族自由和生计自由。
主要原因:中国是半殖民半封建国家,面临列强侵略等民族危机;中国是后起的近代化国家,力图避免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劳资冲突等社会问题。
(4)趋势:政治民主化。
历史背景:封建专制统治违背历史发展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实现政治民主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传播;为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