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
海口05—06学年期中历史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深圳布吉高中07历史专业
07年珠海二中高三历史模
07年高三文科古代史前四
07年高三文科古代史第四
兆麟中学06—07年高三历
西樵分校07届高三月考历
山东2007年课改高考文综
最新热门    
 
07—08学年高三历史班测试题

时间:2009-10-18 17:32:47  来源:张月峰
 

张月峰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80754/archives/2007/543729.shtml

           2007—2008学年高三历史专业班测试题

(试卷范围:历史必修一第二单元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3╳25=75分)

    1.秦朝是我国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含义是

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 B.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命于中央

C.嬴政自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  D.皇权空前加强,实行君主专制

    2.据史料记载,从1781年到1790年,中国卖给英国的茶叶值为9600多万银元,而1781年到1793年,英国卖给中国的呢绒、棉布等货物的总值仅为1600多万银元,只及茶叶总值的1/6,每年有几百万银元从英国流入中国。以下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当时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入超地位

B.从产品上可以看出东西方生产力水平的差异

C.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导致了上述现象

D.鸦片输入影响并改变了正常的中英贸易关系

    3、鸦片战争爆发前夕,一英国殖民者说:“这是把我们将来和这个帝国的关系安放在稳固而广阔的基础之上的最有希望的机会。”此观点的本质,是通过战争使英国(     )

A、对华贸易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打开与中国进行贸易的大门             D、获得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4、鸦片战争爆发后,道光帝发布上谕问道:“该国地方周围几许?所属国共有若干?┅┅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旱路可通?平素有无往来?”这表明

A、道光帝连英国的地理位置都不知道  

B、道光帝已认识到闭关自守不利于自己的统治,开始了解情况  

C、鸦片战争使道光帝猛醒,要战胜敌人必须做到知己知彼  

D、同敌人进行海上作战时,道光帝对塞防已有关注

    5.下列有关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②中国的禁烟运动是导致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③在战争中,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④战争以清政府的屈服求和告终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的经济损失

    7.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由南往北的顺序是

① 广州  ② 福州  ③厦门  ④ 上海  ⑤ 南京  ⑥ 宁波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⑥④    C.①②③⑥④    D.①③②④⑤

    8.清朝一位商人从上海运一批货物到汉口,受到各地官吏的百般刁难和重重勒索。他气愤地说:“清政府有条约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自由通航,不受盘索,而我们中国人自己的为什么就不行?难道非要中国商船都插上外国旗子才有生路吗?”这件事你认为最早应发生在哪一条约签订以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9、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A、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     B、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0.西方报刊发表评论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面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此评论是针对

A.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大连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   

B.日本控制朝鲜后,对朝鲜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

C.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占领旅顺时对当地居民实行的大屠杀

D.日本割占台湾后,对台湾人民的反抗实行的大屠杀

    11.《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最严重的是

A.赔款2亿两白银                       B.允许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增开通商口岸                         D.割让台湾

    12.台湾人民发布檄文,抗议示威“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誓与台湾共存亡.这种悲壮情景发生在()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中法新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

 

 

    1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反映出

①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② 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给予帝国主义沉重打击  ③ 西方列强基于共同的侵华权益可以结盟  ④ 清政府希望借助外力镇压义和团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4、“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一概鬼子都杀尽,大清一统庆升平。”反映义和团认识到了

A.农民阶级与外国侵略势力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B.人民大众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占主要地位

C.西方列强与中国政府的矛盾尖锐

D.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15、外国列强在《辛丑条约》中规定,要清政府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驻军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外国商品输入中国                B.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C.保护外国掠夺中国煤炭资源的干线      D.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16.《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其主要表现是

A.各列强重新确立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充当在华代 理人

B.近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完全汇流

C.清政府变成列强侵华的“工具”,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

D.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7、《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已无要求开放通商口岸的现象,这实际上说明         

A、列强在是否要继续开通商口岸上有争议

B、中国已无适合列强需要的口岸可开

C、中国的国门此刻基本上已完全打开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的反应。

    18、下列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正确理解是(    )

A、既是殖民地又是封建社会       

B、政治上是殖民地,经济上是封建社会

C、有主权但不完整,有封建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

D、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

 

    19、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制定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这表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是为了

A.在东北三省建立独立的国家    B.把东北三省变成日本的殖民地

C.更好地促进东北三省的发展    D.实现东三省的自治

    20、对抗日战争的特点概括最为全面的是

  A、由局部抗战发展到全国性全民族团结的民族解放战争

  B、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的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战争

  C、在两条抗战路线指导下两个战场互相配合的民族战争

  D、世界现代史上最早起来单独抗击侵略的反法西斯战争

    2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日本不断扩大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B、中共制定了正确的方针

C、国民政府对日本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D、卢沟桥事变的爆发

    22、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什么地方成立了专门研究细菌战的部队(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华东地区        D、华中地区

    23、1942年初,中国政府派遣远征军到缅甸的直接目的是(    )

A、确保滇缅公里的畅通           B、解救被困的日军

C、解救被困美军                 D、确保云南安全

    24、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近百年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的原因是(      )

①全民族的共同抗战 ②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配合 ③国共两党的合作 ④我大敌小,我强敌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5、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二、材料解析题(共37分)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可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就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观点是:

 1、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如这一点做不到,则┅┅

2、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

3、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4、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北京朝廷。”

——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1分)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1分)你对此有何评论?(2分)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1分)

 

(3)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没有?简述你的理由。(2分)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请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5分)

 

 

27、(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文部科学省审定“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如下表述:①满洲国以五族(指日、汉、满、蒙、朝)协和、建设王道乐土为口号。②由于日本重工业的迁入,促进了满洲经济发展,中国人的大量涌入。③南京事件。关于该事件, 资料上有许多疑点,见解也各种各样,目前有关的争论也还在进行。④日本军队向南方的推进还成为加速亚洲各国独立的契机之一。

 

 

    材料二:该教科书“编撰会”几乎网罗了包括日本在中国经商的右翼财团的大力捐助,它们是三菱、东芝、马自达、日野、富士通等百余家企业,其每年的活动经费多达4.2亿日圆。
    材料三:小泉首相上任以来四次参拜靖国神社,为战犯招魂;在军事上,近年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二的军事开支,并与美国制定防卫法案,企图介入台湾军事冲突;在外交上,扬言至2006年中断对中国的资金贷款援助;在道义上,近日东京法庭无耻地驳回了中国当年的苦力劳工和慰安妇追索道歉和索赔的权利……

●任选下列一小题作答:

    第1小题:请运用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的真相,给日本中学生写一封公开信:让他们明辩事实真相(15分)。

 

 


    第2小题:根据材料二、三,请你给中央政府写一封建议信,表明中学生鲜明的立场态度并提出当前中国在政治、经济、外交、国防上可行的积极建议。(15分)

 

 

28、(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次中国之问题,当以何者为基础而成和议乎?大率不外三策:一曰分割其领土,二日变更其皇统,三日扶植满洲政府是也……。策之最易行者,莫如扶植满洲朝廷。而漫然扶植之,则亦不能绝后来之祸根,故论中国最终之处分,则瓜分之事实无所逃避,而无奈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于今日。”

    材料二  “盖中国数千年在沉睡之中,今大梦将醒,渐有‘中国是中国人之中国也’之思想。故义和团之运动,实由其爱国心所发,以强中国,拒外国人为目的者也。虽此次初起,无人材,无器械,一败涂地;然其始羽檄一飞,四方响应,非无故也。自今以往,此种精神必更深入人心,弥漫全国。他日又必有义和团子孙,辇格林之炮,肩毛瑟之枪,以行今日义和团未竞之志者。”

    材料三  故今之计,列强当以瓜分为最后之一定目的,而现实当一面设法,顺中国人之感情,使其渐忘其军事思想,而倾服于我欧人,如是则将来所谓“黄祸”者,可以烟消灰尽矣。

──以上材料都摘自于赫德《中国实测论》

请回答:

(1)以上材料出台的背景是什么?反映了什么实质?(4分)

 

(2)从材料看,赫德认为“瓜分政策又不可剧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列强认识到什么?(2分)

 

 

(4)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最终目标是什么?(2分)

 

 

 

 

 

三、问答题(38分)

    29、(11分)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下君主治国的基本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为正式的辅政机构。

  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出一些人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方,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因此在封建社会里,皇帝治国变成了治官,治官变成了集权,而集权则又导致了冗官冗吏,腐败丛生,国亦难治。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动的基本规律。

问题:指出秦朝以后中枢机构的四次大规模“循环”,结果是否如其所言?

 

 

30、比较近代以来在两次中日战争中,影响中国败胜的主要因素。并以恩格斯“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观点,指出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13分)

 

 

31、(本题14分)

(1)抗战结束后,当时有人在南京夫子庙题的一副对联高度概括了抗战的最后结果。

上联是三座城市:南京、重庆、成都;下联是三个国家:中国、捷克、日本。根据你的理解指出是什么意思?(2分)

 

 

(2)在重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上,有人以“抗战为什么能取得胜利”为谜面出了一则谜语。谜底是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结果,在场的中外记者纷纷给出谜底。美国记者:屈原; 苏联记者:苏武; 《新华日报》记者:共工 。请你谈谈这三个谜底指的是什么? 你认为中国最终能取得胜利的因素还有哪些?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是什么?(12分)

 

 

 

 

必修一  第二单元  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5 BADAD  6-10 CBBCC  11-15 BCADD  16-20 CDCBA  21-25 AAAAD

二、材料解析题(共37分)

26、(共12分)

(1)《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分)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感到的许多失望;(1分)

    说明他们要继续侵略中国,以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以便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2分)

(2)不满足既得利益,要扩大侵略成果(1分)

(3)得到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签订,获得大量特权(2分)

(4)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分)

理由:A、原因方面: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攫取侵略权益,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是要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分)

B、性质方面:两次都是对中国的侵略战争。(1分)

C、进程方面:鸦片战争是英国,侵略重点在东南沿海地区,持续两年;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不仅攻占东南沿海,还进一步攻占京津地区,持续四年。从破坏程度和规模来看也进一步扩大了。(1分)

D、结果方面:鸦片战争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也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进一步加深。(1分)

27、以下答案供参考(学生有其它有理有据的阐述可酌情给分):

第1小题:(15分)

日本中学生朋友们:

你们好!我是中国广东番禺中学高中学生,鉴于贵国教科书上篡改历史的劣行。作为一个中国学生有义务有责任向你们诉说这段不堪回首的历史真相,以澄清是非,还世界人民一个公道和正义。 (格式正确1分)

(1)“满洲国”的地域是我国的东北三省,居住的民族不包括日本民族。(1分)“满洲国”是一切受日本支配的汉奸政权(2分)。所谓“王者乐土”实则是日本军队屠杀中国人民,“七三一”是细菌部队毒害中国人民的血证。(2分)
   (如指出“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是殖民主义逻辑可加1分,本小点总分不超过5分)
 (2)日本在我国东北掠夺资源,搜刮民财等等,是赤裸裸的经济侵略。(2分)

 (3)“南京事件”其实是日军在占领区的暴行之一,是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铁证如山。(2分)
  (如谈到“南京大屠杀”的具体内容,可加1分;如揭露“新教科书”在这个问题上企图用学术问题或以“公正面目”来掩盖或淡化暴行,可加1分。本小点总分不超过2分)
 (4).“独立”契机问题。  其时,亚洲国家处于西方殖民主义统治之下。(1分)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是为了争夺亚洲直至世界霸权(1分);其血腥掠夺(或殖民统治),使亚洲人民陷入了战争的灾难。(2分)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鼓舞了亚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分)  ( 如指出“新教科书”在此问题上是强盗逻辑可加1分。本小点总分不超过5分)                                                              

    第2小题:(15分)

致中共中央政府领导人,建议如下:

①在联合国内坚决反对日本进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议案,必要时行使否决权。②支持中国民间战争期间在日劳工和慰安妇向日本法院的控诉以及索取赔款的要求,并给予一切法律援助。③对日本右翼在华企业财团的经商实施一定的限制;鉴于日本取消对华经济援助贷款的现实,应积极加强与欧盟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④在钓鱼岛及东海主权问题上采取强硬态度,保护民间保岛行动。⑤加强国防投资,增强海空军实力,对美日的“防御体系”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慑力。

28、(1)背景: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2分)实质:要把清政府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代 理人(2分)。

(2)主要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2分)。

(3)认识:认识到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认识到中国觉醒时代已经到来(2分)。

(4)最终目标:在政治上瓜分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2分)。

 

三、问答题(共38分)

29、(共11分)四次“循环”:第一次: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决策机构,限制“三公”权力。(2分)第二次:宋代以枢密使分割宰相军权,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政权。(3分)第三次:明朝废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内阁制形成。(3分)第四次:清朝雍正帝增设军机处。(1分)

结果:四次循环都使中枢机构原有权力分散,皇权加强。(2分)

30、(共13分)答案:

主要因素:

①领导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清政府腐败无能,避战求和;抗日战争中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利益为第一,从而保证了抗战的胜利。(2分)

②民众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中国民众尚未觉醒;抗日战争时中华民族已经觉醒,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包括了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2分)

③战略战术因素: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避战自保,放弃制海权,最后全军覆没;抗日战争中共制定了持久战的方针,两大战场相互配合。(2分)

④国际因素:甲午中日战争时正处于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对日本的侵略行径持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抗日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组成使中国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2分)

⑵影响:两次战争都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的灾难。(1分)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2分)

抗日战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进步,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分)

 

31、(共14分)(1)战胜利后,国民政府从重庆迁都回南京,上联很巧妙地以三个城市名庆祝南京重新成为都城.(1分)下联以三个国家名表达抗日战争中国打败日本的结果(1分)

(2)苏武是苏联出兵东北,屈原是美国投原子弹,共工是共同合作、全民族抗战(3分)

其它因素:

中国方面①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得道多助。②中共的中流砥柱作用。③两大战场互相依存、互相配合。④是大国,能支持长期战争。(4分)

日本方面:非正义侵略战争,失道寡助;小国,不能支持长期战争(2分)

国际方面:①海外华侨世界各国人民支持和援助中国。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2分)(其它因素部分,学生如答到其它合理的因素可酌情给分,但本问总分不超过8分)

 

最主要原因:是中国实现了全民族抗战,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1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