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元培中学历史与社会寒假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中学生阅读书目推荐100
樊汉彬:中学历史课堂教
张桂芳:中学历史房山视
最新热门    
 
白蒲中学高三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时间:2009-10-18 17:32:59  来源:曹建平
 

           2007—2008学年度江苏省白蒲中学

            高三历史选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 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这里的双方最准确的表述应为

A.山地派与平原派  B.奴隶主和平民  C.贵族奴隶主和海岸派  D.海岸派和平原派

2.“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

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的要求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 

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

3.之所以梭伦改革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A.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        B.农民和地主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        D.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

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6.(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战国策.    秦策一》)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7.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8.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9.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出西阳门外四里,御道南有洛阳大市,周回八里”,这一地区“多诸工商货殖之民。千金比屋,层楼对出,重门启扇,阁道交通,迭相临望”。上述材料表明

A.魏晋时期,战乱未波及洛阳城     B.十六国时期,商品经济有发展

C.北魏迁都后,洛阳商业又兴旺     D.南朝后期,江南经济超过北方

 

10.“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描述的改革是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梭伦改革     D.孝文帝改革

11. 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

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12. 王安石变法的“募役法”和唐朝的“纳绢代役”,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表现出的最大意义是

A.限制了官僚地主在经济上的特权       B.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有利于农业生产

C.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商品经济发展使封建赋税由实物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

 

    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发生在非洲大地上的一次落后追赶先进的改革,据此回答13--14题

13.“人们喜爱的是自己的劳动果实而不是别人的劳动成果。”基于这一思想,阿里改革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护民族工业        C.发展机器生产    D.大力发展军事力量

14.下列对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埃及成为地中海东部的头等强国           B.奠定了埃及近代化的基础

C.使埃及逐渐摆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殖民统治     D.使埃及彻底摆脱殖民统治而独立

 

15.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6.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指的是

A、使用野蛮方式废除沙皇专制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17.下列明治维新措施中,动摇和瓦解了幕府统治基础的是

A、废藩置县,剥夺旧统治阶级特权    B、废除买卖土地禁令,承认土地私有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18."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

A.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C.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  D.大力发展近代工商业

 

19.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主张“我朝变法,但采鉴日本”,是指要在政治上实行

A.君主专制        B.联邦制          C.共和制           D.君主立宪制

20.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民族危机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康、梁等的宣传活动

 

 


 

二、主观题(90分)

21.(2007宁夏高考文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6分)


 

 

 

 

 

(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2分)

 

 

 

 

22.(2007广东高考)(18分)

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以其世俗主义标志着近代的开端。

——据(美)约翰·巴克勒等:《西方社会史》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16世纪对教会的反叛”,在欧洲以德意志、瑞士和英国的宗教改革为典型。三国宗教改革的发动者分别是谁?(6分)

 

 

 

 (2)16世纪的宗教改革有何历史意义?(12分)

 

 

 

 

23.(2007山东高考)(18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王安石变法在历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对此却评价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  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  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1)简述王安石变法的背景(6分)

 

 

 

(2)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两条)?(8分)(鉴于选择题中出现保甲法和募役法的字样,所以本题答出募役法和保甲法将不得分)

 

 

(3)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4分)

 

 

 

24.(2007汕头模拟) (18分)阅读下面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反映了19世纪后半期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材料二: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东京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从此,日本励精图治,开始了近代化进程。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16页(人教版)

请同答:

(1)透过材料一,你能获得哪些重要信息?(8分)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6分)

 

 

 

25. (2007湛江一模)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  “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一一摘自孙成木等《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目的和方式有何相同点?(4分)

 

 

 

(2)改革既要除旧布新,就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结合改革者在改革前和实施当中的措施,谈谈他们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14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题号
 12345678910
 
答案
 BCBDBABCCD
 
题号
 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ABBDDCBDDA
 

二、主观题

21.(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

   (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22.(1)马丁•路德、加尔文、亨利八世。

(2)打击了欧洲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为确立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则奠定了基础;新教登上历史舞台;增强了欧洲民族意识,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使语言、文学、艺术、音乐、教育等诸多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促进了人民的思想解放;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思想武器。

23.答案要点:

(1)士:改革科举制度  整顿太学  农: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维护旧制,“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张变革

24.答案要点:(11分)

    (1)①信息:日本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大力发展近代教育,培养资本主义的建设人才;政府投资兴办近代工业。(答出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可酌情加1分,但不能超过满分6分)(6分)②特点:向西方学习规模大,领域广;学习西方不是照搬照抄,全盘西化;(2分)

    (2)①废除落后的封建制度;②天皇掌握较大实力,励精图治;③顺应世界工业化潮流,实行全面有效的改革措施。(3分)

25.(1)目的:维护皇权(1分)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

    (2)日本:改革前,通过“武装倒幕”将旧制度及其特权者铲除;(1分)改革过程中,通过废藩置县、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宣布“四民平等”等方式巩固改革成果。(3分)

    俄国:改革前,沙皇借用舆论的力量化解贵族地主的阻力;(1分)改革中,让农民通过交纳赎金的方式获得自由,以安抚旧势力的不满情绪。(2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