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初中中国古代史开卷开放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华师版中国历史第二单元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达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创新
中国历史:七年级期末复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中国古代史及世界史综合
最新热门    
 
中国近现代工业史典型题分析

时间:2009-10-18 17:39:52  来源:林桂平
 

 

“中国近代现代工业化史”典型例题分析(一)

林桂平老师的历史博客

中国近代现代工业化史是近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之一,笔者拟选择几道典型例题分析如下。

1.(2004年历史广东卷第8题)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

解析  此题考察学生的理解和辨别能力。鸦片战争以后,英国凭借不平等条约攫取的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于是英国输华商品激增。在列强倾销商品的冲击之下,中国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与此同时,鸦片战争也使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列强船坚炮利,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逐步传入中国。B、C、D三项符合题意。但是在整个中国近代,虽然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瓦解,自然经济依旧占据统治地位。因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

2.(2004年文综天津卷第19题)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

解析  此题考察理解和辨析能力。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之所以能够较快发展,是由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些障碍。此题学生产生错误的现象比较普遍,A项和C项是这一时期我国民族工业得以迅速发展的表现,都是D项(即生产关系变革)影响的产物。B项是外部原因。因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

3.(2005年广东历史卷第9题)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粹主义

解析  此题考察材料解读和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孙中山认识到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导致劳资矛盾尖锐,而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的主张,以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

4.(2003年文综北京卷第38题)从18世纪至20世纪,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存在着各种观念和主张。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磁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梁廷楠:《粤海关志》卷23

材料二:1898年买办官僚盛宣怀提出:“各国窃保护之名,分占边疆海口,渐入腹地。……处今日而欲散其瓜分之局,惟有照土耳其请各国共同保护。凡天下险要精华之地,皆为各国通商码头;特立铁路矿务衙门,统招中国及各国股份,聘请总铁路司、总矿务司,职分权力悉如总税务司。”——《愚斋存稿》卷30

材料三:中华国民军……对于友邦各国益敦睦谊……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款外债照旧担任,……如数摊还。……五、所有清政府与各国所立条约、所许各国权利及与各国所借国债,其事件成立于此宣言之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孙中山:《同盟会革命方略》(1906)

材料四: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做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乾隆皇帝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持什么看法?这一时期,清政府在对外贸易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产生了什么后果?

(2)材料二中的主张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提出的?这种主张不应肯定,为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同盟会在对待国际条约和外债方面的立场,它为什么会采取这种立场?

(4)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当代中国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以及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立足点。

(5)用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材料四进行分析论证。

解析  这道习题当年高考时失分普遍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道题的时间跨度比较大,许多学生没有理清线索。这是一道典型的的历史学科内综合题,考查从清末乾隆帝到现代邓小平对外态度的变化过程。为此必须要理轻线索:乾隆帝时闭关锁国;买办阶级的代表盛宣怀主张在出卖国家主权的基础上对外开放;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争取列强承认,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邓小平主张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对外开放。至于主张不同的原因,必须要注意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二是在具体解析过程中,许多学生没有注意科学的方法。这道习题的五个设问中,除了第五问属于外延型设问,需要联系有关哲学常识以外,其余都属于内涵型设问,只要通读材料就可以解答。为此考生需要先阅读设问,搞清楚“问什么”,然后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搞清楚材料中“有什么”,然后将两者相结合,整理答案。答案的文字表述还要注意条理化、序号化、逻辑化。

 

“中国近代现代工业化史”典型例题分析(二)

● 安徽  林桂平

例1  (2003年文综北京卷第14~16题)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官僚资本经历一了个从产生到覆灭的过程。回答14~16题。

14.官僚资本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       D.抗日战争时期

15.官僚资本的根本特征是

A.凭借国家权力实行强制掠夺  B.通过币制改革控制金融

C.在工业领域实行垄断             D.推行商业专卖政策以获取巨额利润

16.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将它们转变成为

A.民族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B.工人群众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C.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         D.社会主义的国营企业

解析  这是近年来高考中出现的专题型选择题,以官僚资本的兴衰为切入点,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理解和辨别能力。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四大家族通过国家政权进行巧取豪夺,官僚资本开始在国民经济中占统治地位。第14题容易误选D,抗日战争时期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新中国成立以后,官僚资本企业被人民政府没收,转变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因而这三题的正确答案分别是C、A、D。

 

 

例2  (2004年文综天津卷第20题)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恢复国民经济,振兴民族工业,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B.接管私人资本主义企业

C.合理调整工商业                D.稳定物价统一财政

解析  此题考察理解和辨析能力。建国初,党和政府对私人资本主义企业采取的措施是“合理调整”,而非“接管”,因为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四大动力之一,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做出过贡献。因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例3  (2005年广东历史试卷第13题)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  ①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②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③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④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此题属于典型的材料型组合式选择题,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中来看,资本家作为一个阶级还存在,还没有被改造,也就是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因此②被排除。从“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的叙述可以判断其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因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是C项。

例4  (2004历史广西卷第16题)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

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落实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

解析  此题考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八字方针提出是为了纠正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的错误,与反右派斗争、社会主义改造遗留的问题无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经济方针基本上是正确的。因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是B项。

例5  (2003年文综全国卷第23题)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规定

A.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B.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C.建立完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解析  此题考察对教材内容的再现和辨别比较能力。中共十三大制定的党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和“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此题容易误选A项或者B项,需要注意区分的是,“到20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和“到21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分别是实现这些目标的两步战略部署。C项是中共十四大的内容。因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是D项

例6  (2003年文综北京卷第23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改革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确立了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和私营经济为补充的基本经济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以间接管理为主、宏观调控的管理体制

【解题分析】此题考察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能力,考生在解答此题时必须区分清楚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概念。经济制度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经济体制是指建立在一定所有制基础上的组织管理国民经济的体制和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在所有制方面进行的改革是将原来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改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此题容易误选B和C,个体和私营经济知识非公有制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排除B项,C项则明显混淆了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概念。因而此题的正确答案是A项。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第二中学,239000)

 

分别发表于《考试报·文科综合》  2005~2006学年第13期(2005年10月7日)和《考试报·文科综合》  2005~2006学年第16期(2005年10月28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