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我的西部教育实践日记
“庄园和城市、中世纪文
张楚雄:《中国历史上的
汉代北部、西南部边郡经
“本体论”源流考(古代
我和隋唐、中亚史研究
中国西部与秦的统一
元代都城史研究概述——
从考古材料看吐蕃与中亚
西部石窟保存状况及综合
最新热门    
 
西部、中部、东北试题训练

时间:2009-10-18 17:49:43  来源:周湖北
 

 

课堂训练——热点三 地域(西部、中部、东北)试题训练

 

中部地区曾经是一块热土,也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无论是在民主主义革命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4)在土地革命时期,在中部省区有哪些大的革命活动发生?(14分)

 (5)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有哪些重大的建设工程?(6分)

(4)八·七会议在武汉召开;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爆发;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建。(14分)

(5)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修建了武汉钢铁公司;文化大革命时期修建了第二汽车制造厂。(6分)

河南古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国有国家的历史是从河南开始的。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话剧。可以说,“传承中原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河南,是实现中原崛起的重要保障力量。” 因此文化旅游可以说是最符合中央倡导协调发展的时代精神的产业,无疑应成为河南一个发展思路和方向选择。

(3)历史上,河南曾演过历史话剧有哪些?作为中华文明发源地的河南,它的经济从何时开始衰退了?结合史实分析衰退的原因。(13分)

(4)如果你到河南去发展文化旅游行业,你会选择哪座城市?试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你的理由。(5分)

3)①曾上演过一幕幕历史话剧:武王伐纣、春秋诸侯争霸、战国群雄逐鹿、隋末瓦岗暴动、赵匡胤陈桥兵变、岳飞抗金鏖兵、李自成中原血战、京汉“二七”惨案、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等。 (5分,每个1分,只要写出其中5个即可)  ②唐朝后期(2分)。 ③战乱破坏;政治中心变动;经济中心南移;南北大运河改道。(6分)

(4)答案一:洛阳,(2分)白马寺和龙门石窟,反映了我国佛教的文化。隋炀帝时营建东都洛阳,它是古运河的中心,是隋和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中心。反映隋唐时期的历史文化(3分)。答案二:安阳,殷墟。(2分)盘庚迁殷,甲骨文。反映了商朝时期的历史。(3分)(如果选择其它城市,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材料一 包括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天瑜在内的众多与会学者指出,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张之洞功不可没,他督鄂18年间,创办汉阳铁厂,督办粤汉铁路,创设自强方言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从工商业、军事、文教乃至市镇建设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武汉地区现代化的基础。

——《张之洞与武汉早期现代化关系研讨会》

材料二 汉阳铁厂的建成,耸动中外视听。然而,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铁厂从投产之始便财经亏损,张之洞为此心力交困,只得于1896年“招商承办”,委“亦官亦商”的盛宣怀督办铁厂,走上“官督商办”道路,由译员出身的李维格任总稽查。汉阳铁厂又与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形成系列,一度颇有生机,西洋报刊1901年评论道:“汉阳铁厂之崛起于中国,大有振衣千仞,一览众山之势。”1908年,盛宣怀奏准将汉阳铁厂、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至辛亥革命前,约年产生铁8万吨、钢近4万吨、钢轨2万吨。然而,公司除第一次世界大战间始见盈余外,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无法摆脱半殖民地中国的全社会性悲剧。抗日战争初期,汉阳铁厂部分冶炼设备西迁重庆,所余被日军侵占,昔时傲视东亚的雄厂仅留下残垣断壁。

——《张之洞与汉阳铁厂》

回答:

(1)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谈谈张之洞督鄂创办近代企业的目的、结局以及造成该结局的根本原因。并依据材料一谈谈张之洞督鄂对湖北近代化造成的客观影响。(10分)

(2)依据材料二,谈谈汉阳铁厂近代衰落的原因以及给中国近代化的启示。(10分)

(1)目的:富国强兵,维护清王朝统治。结局:随着清王朝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洋务运动也走向失败。根本原因:在不推翻腐朽、封建的清王朝前提下,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的科技,就注定了失败的结局。(6分)客观影响: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等一批近代企业,奠定了湖北地区的近代化的基础,使“晚清武汉的现代化水平一度位居全国内陆城市之首”。(4分)

(2)根本原因:汉阳铁厂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步履艰难。具体原因:①由于专制官办体制的腐败无能。②财政常陷困境,外债沉重,终为日本势力侵入。③抗日战争对它的毁灭性的破坏。(8分)启示:只有在推翻封建统治和赢得民族独立的情况下,中国的近代化才有出路。(2分)

 

(1)请结合辛亥革命和人民解放战争两个时期的有关史实,举例说明中部地区在民主革命中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10分)

 

(2)请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从经济和人文角度说明武汉可能成为中部崛起中的经济增长极有哪些优势?(10分)

参考答案:(1)辛亥革命时期,反清武装起义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成功,建立湖北军政府。(2分)在武昌首义胜利的影响下,全国许多省份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迅速发展。(2分)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路大军挺进中原,建立起鄂豫皖、豫皖苏、豫陕鄂三块根据地。(2分)打破国民党中原防御体系,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2分)同解放区内线反攻一起扭转全国战局,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转折点。(2分)(2)参考答案:工业优势: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洋务运动时,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总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后,武汉是近代民族企业分布较为集中地区之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好。(4分)新中国重要的钢铁、制造工业基地,“一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期间投资建设的武汉钢铁公司等。(2分)一五期间武汉长江大桥修建,使南北铁路贯通,交通地位突出。(2分)人文优势:帝国主义侵华见证。富于革命精神如武昌首义,国民革命中心,工人运动中心,八七会议召开,反帝爱国斗争如汉口人民收回英租界。(2分)(答任意两点即可给分。或学生答其它表现也可。)

18.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56分)

材料一

材料二:铁厂宜设武昌省城外。黄石港(注:地处大冶)地平者洼,高者窄,不能设厂,一也。荆、襄煤皆在上游,若运大冶,虽止多三百余里,回头无生意,价必贵,不比省城。钢铁炼成,亦须上运至汉口发售,并运至省城炼枪炮。多运如煤下行,铁矿上行,皆就省城,无重运之费,二也。……铁厂、炮厂、布局三厂并设,矿物、化学各学堂并附其中,安得许多得力在行大小委员分投经理?既匠头、翻译、绘、算各生亦不敷用。三厂若设一处,洋师、华匠皆可通融协济,煤厂亦可公用,六也。官本二三百万,常年经费货价出入亦二百余万。厂在省外,实缺大员,无一能到厂者。岁糜巨款,谁其信之?若设在省,则督、抚、司、道皆可常往阅视,局务皆可与闻。既可信心,亦易报销,七也。此则中法,非西法。中法者,中国向有此类积习弊端,不能不防也。即使运费多二三万金。而工作物料虚实优劣,所差不止数十万金矣。

——张之洞致盛宣怀电

材料三:张之洞之所以放弃大冶而决定将铁厂设在武汉,其主要原因,则是由于他与李鸿章、盛宣怀等矛盾激化,彼此间疑忌加深,而不得不作出的选择。……厂设武汉,张之洞方可通过自己的亲信将铁厂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李鸿章盛宣怀诸人觊觎铁厂之企图方可不杜而自绝。……这也是清廷中枢为了防止李鸿章集团势力过于膨胀,有意“扬张抑李”,并考虑到湖北自然地理资源而作出的重要决策。

——袁为鹏《清末汉阳铁厂厂址定位问题新解》

请回答:

(1)汉阳铁厂属于什么性质的企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立汉阳铁厂的主要原因?(3分)

(2)关于汉阳铁厂的选址问题,当初主要有设在湖北大冶和武汉两种打算。请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张之洞最终将铁厂设在武汉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8分)

(3)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布局的弊病是什么?(2分)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成为重要产粮区,试分析其经济发展的历史原因与影响。(5分)

)(1)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主要是为了解决军事工业中出现的原料、资金、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以辅助军事工业。(3分)

(2)①武汉的自然地理条件宜于建厂;②煤的运输费用和产品的销售运费比设在大冶要节省;③有利于人才的综合利用;④省城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有利于对企业的监督管理。(8分)

(3)注重政治利害得失,而相对忽视经济效益。(2分)

(4)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充实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融合,加速当地经济的发展;一些统治者采取劝课农桑、奖励耕织、兴修水利、安抚流民的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政策。影响:是江南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5分)

 

 

 

 

东北地区历史的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影响巨大。回答14—17题。

14.在满洲兴起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八旗制度的实行                  

B.满洲人彪悍善战,精于骑射

C.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的实行  

D.制定出“联蒙制汉”的策略

15.下列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在日本海西海岸寻找出海口的机会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订条约》

16.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

A.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推动                   B.日本法西斯势力的推波助澜

C.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使其有机可乘                D.“大陆政策”的制定

17.解放后,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工业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①矿产资源丰富,配备合理,适宜于发展重工业 ②“伪满”和国民党时期留下一些工业基础 ③临近苏联,便于得到苏联的帮助 ④抗美援朝推动了东北重工业的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BDA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辽阔的疆域是由中华民族的各族先民共同开拓的。例如,乌桓、鲜卑、靺鞨、契丹、女真等族分别或共同或先后开发了今黑、吉、辽等广大地区。在历史不少朝代,都是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它们或者统一了中国大部,或者统一了全国,这就从政治上说明了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的历史。——摘编自陈永龄著《中华民族》

    材料二

 

 

 

 

 

 

 

 

 

    材料三  东北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最大的中心,

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帝国主义积极援助下,从1945

年冬季以来就曾经用极大力量来抢占东北,……依靠

我东北前后方全体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并得到

我关内各解放区的胜利配合,在三年的奋战中歼敌100

余万,终于解放了东北的全部土地和3700万同胞,

……奠定了在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设

为工业国家的巩固基础。

——摘编自中共中央给东北人民的贺电

(1948年11月3日)

    材料四  东北区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和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重型工业结构。                                          ——摘编自赵济等编《中国地理》

(1)指出材料一中揭示的满族先人及其在东北地区建立的地方政权。(2分)

 

 

(2)根据材料二,对比图6和图7,从17世纪末到19世界中期,中国东北海、陆疆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3分)

 

 

 

 

(3)根据材料二,图8中的       部分揭示了什么重大事件?试结合有关史实,简要说明这一事件对中国政局的重大影响。(4分)

 

 

 

 

(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材料三,解放战争中,东北全部的“终于解放”和哪一重大战役有关?东北全部的“终于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4分)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东北区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和人民政府的哪一重大决策有关?请各举一例,说明东北区作为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为重点。东北区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其重大作用是什么?(6分)

 

 

 

(6)上述有关东北各时期历史材料所揭示的历史信息,能得出什么结论?(3分)

 

 

33.答案要点

   (1)靺鞨(粟末靺鞨),渤海政权;女真,金。(2分) (答“后金”、“清”也可)

   (2)重大变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由中国内河变为中俄界河;中国失去滨海地区(日本海)出海口(包括库页岛)。(3分)(不必拘泥答案表述,言之成理给分)

   (3)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2分)

        重大影响:中日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中国共产党号召、组织下,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撤退东北军,致使东北沦丧;国民党统治集团发生分裂,部分爱国将领奋起抗日。(2分)(指出前2点,即2分;言之成理给分)

   (4)重大战役:辽沈战役。(2分)

        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有了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为新中国的建设确立(重)工业基础。(2分)答出后2点,即2分)

   (5)重大决策:“一五”计划。(2分) 

前期:长春“一汽”;后期:大庆油田。(2分)(举它例,言之成理给分)

    重大作用: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2分)

   (6)东北历史悠久,各族人民共同创造;近代,在反动政府腐朽统治下,东北惨遭列强分割和殖民统治,疆域大大缩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获得解放,并为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大贡献。(3分)(言之成理给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