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复习试题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讲与练1

时间:2009-10-18 17:51:30  来源:佚名
 

第六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3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学习目标

1.熟悉新中国的建立、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步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情况及发展脉络,识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及职能、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过程、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理解这三者共同形成有中国特色的政治体系。

2.运用多种渠道收集文献资料,了解现代中国政治体系的鲜明特色及其优越性;实地了解当地人大、政协的工作,培养学生联系社会实际进行学习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政治责任感和维护祖国利益的信念,培养强烈的参与意识,初步理解建设民主政治要从国情出发,要有秩序的进行。

知识导航

一、知识要点

(一)开国大典:新政协——筹备新中国诞生;开国大典标志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它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的组织原则。它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1957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7年的反右派扩大化、“文革”十年人民代表制度建设出现曲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得到恢复和发展。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带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政治协商是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1956年和1982年中共提出的“八字方针”和“十六字方针”。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我国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我国的五大省级自治区是内蒙、新疆、广西、宁夏、西藏等自治区。

二、重难点分析

(一)《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1949年9月,新政协的召开,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即人民民主主义国家,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共同纲领》还规定了国家的政治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教政策、外交政策的总原则,具有临时宪法性质,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二)理解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

   1.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是由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

   2.纵观我国多党合作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两大段,第一大段(1911~1949),辛亥革命后,中国曾实行了多党制;国民党被蒋介石完全控制以后,形成了法西斯的一党独裁。抗日战争时期,开始出现了中共和其他民主党派的合作。在国民党实行独裁内战政策的条件下,中共与民主党派相继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第二阶段(1949到现在),多党合作出现了三次飞跃。第一次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的组成突破了苏联的一党制模式;第二次是基本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战略决策;第三次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提出了十六字的新方针,并把统一战线发展为爱国统一战线。

   3.多党合作的涵义: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是政治合作,合作的基础是我国的宪法,中共的基本路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些理论、纲领、原则和主张,往往是由中共首先提出并广泛吸收各民主党派的正确意见,达成协议的方式形成的,这叫政治协商。

(三)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下午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在中央政权统一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地区仍是祖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它不能离开国家主权和中央政权统一领导,具有任意决定自己事务的权力。

    我国的民族自治机关,同时也是国家的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它必须遵守国家宪法,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力,并根据本地区的情况行使自治权。

 

基础性练习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其主要依据是(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    B、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开始了社会主义新时期          D、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主要体现在(   )

①国家的社会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③人民的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建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4、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政治上的关系是(   )

   A、处于同等地位           B、处于领导地位

   C、处于竞争地位           D、处于合法地位

 

拓展性练习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过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

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的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

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发展,共同的繁荣。

                         ——摘自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何时确立起来的,概括其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是什么。

 

 

 

 

 

6、通过上网等手段查阅资料,了解近现代中国政治制度演变的历程,比较新旧中国政党制度的异同。

 

 

 

 

 

 

 

 

 

第23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的表述不符合史实,基本上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仍然需要完成。

2、答案:B。

   解析:④是作用。

3、答案:D。

   解析:准确把握识记。

4、答案B。

   解析:共产党是执政党。

5、(1)时间:1949年在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确定的。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同化,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成深厚友谊。目的: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理解,要从历史上我国各民族的处境着手去考虑。

6、答案提示:新旧中国政党制度最根本的不同是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旧中国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是反动的政党。

解析:活动的过程可以有多种方法和手段。重要的是了解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过程。在对所得资料进行分析对比后得出正确结论。近代以来我国经历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辛亥革命后的徒有共和虚名实际继续封建专制统治、蒋介石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反动政权统治,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民主专政等几个主要发展阶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