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北京历史选修网络资源开发实施报告

时间:2009-10-18 17:10:46  来源:北京
 

 

突破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方式

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来自北京市高中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的实践报告

 


历史课原来可以这样上,学生可以这样学……像扑面而来的清风,在感受到网络教学带的教学方式的深刻变化后,与会者心潮澎湃。4月3日,北京市新课改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北京五中召开,来自北京各区县的教研员和学校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此次研讨会的主题为“打破课堂时空限制,全新方式学习历史”,会上集中展示了历史学科在北京市高中新课改中所取得的突出教学成果。
   

这些教学成果来自一个特殊的实验团队。2008年8月,以北京五中为基地,涵盖西城、朝阳、昌平、顺义等区的多个实验校的团队建立。他们参加了由北京市教育学会承担的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
    

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实验教师通过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整合的形式,面对来自不同班级、不同年级甚至不同学校的学生,探索历史学科多重对话的实现方式,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实现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组织篇

实验背景

 

2007年1月,北京市正式启动高中新课程改革,市教委开展了16个课程专题项目,其中“高中新课改‘选修模块’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实施”项目由北京市教育学会承担。
    

“选修模块”是新课程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但实施“选修模块”教学的困难很多,比如突出的教室和师资不足等问题。而北京市高中新课程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的实施,则有针对性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目前,该项目实验覆盖北京市的东城、朝阳、昌平、西城、海淀、宣武、平谷、石景山八个区县,参加实验的学校近50所,涉及语文、历史、数学、地理、音乐五个学科。
    

在五个学科中,语文打响了实验教学的头炮,探索出很多可操作性的实践经验。历史学科于2008年8月开始,虽然起步较晚,到现在也是一支独秀,从教学的广度和深度等方面都取得显著成绩。

 

组建团队

 

因为虚拟教室不受时空限制,因此可以较容易地实现跨区、跨校、跨班级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在历史学科实验教学设计之初,就选择了北京不同地区、不同生源的学校作为试点。
    

参加历史学科教学实验的学校来自东城、西城、朝阳、昌平、顺义等区。实验负责人是北京五中书记张斌平和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历史教研室主任张桂芳。实验老师来自北京五中、北京161中学、北京工大附中、陈经纶中学、昌平一中等学校。 

 

 

张斌平


    

本着自愿参与的原则,实验校参加的学生有六百多人,除了北京五中有166位高一学生外,大部分是高二年级的学生。
    

项目组选取新课程教材中《历史世界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模块作为试验的对象。重点确立了九个专题,分别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欧洲宗教改革、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默罕默德·阿里改革、戊戌变法、明治维新。在专题确定后,让参加选修的学生自主选择,并为每个选修班级安排一位或两位老师负责指导。
    

借助北京市新课程选修网作为试验的网络平台的支持,通过短短几个月的虚拟教室的学习,师生共发主题帖6584个、回帖4167个。

 

实践篇

教与学的方式发生深刻转变

 

多年来,在很多老师眼中,历史课就是以传递历史信息为主,学生的学习就是以记忆为主。老师要么讲故事,要么划书,拿分的主要方法就是死记硬背,始终就在这样一个状态下进行。在学生心目中,历史学科也有“实用性差”、“内容偏多”等问题。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实施的要求,虚拟教室的教学实验为实现这种转变提供重要抓手。教师要改变原有的备课、讲授以为复习的方式,从制作课件演示到经常上网发帖、回帖,从以传授知识为主到以引导学生自学为主。
    

在一开始进入虚拟教室时,学生们的学习态度往往处于观望阶段,依赖老师提出问题并进行引导。在北京五中的张斌平老师设置了论题“近代不平等条约”后,学生版主在下面发了个主题贴——列强为何要帮中国要回辽东半岛?很快,有两位同学跟了简短的帖子。
    

历史学科具有“实证性”的特点,没有史料就没有史学。张老师于是发了个提示帖:“两位同学的回帖是解释历史问题的好组合!有道理的观点需要史实来分析!要继续证明你们俩的观点和分析的正确,最好找到相关的原始资料。”
    

在张老师的鼓励下,两位同学开始查找资料并体会到原始资料的“好处”。其中一位同学不仅重新整理了答案,还把认为重要的句子进行了特别注释。
    

虚拟教室有很多便利条件,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灵活有效地安排学习时间,而不与其他活动冲突,这样自己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经过观望阶段后,很多同学开始融入到虚拟教室的学习中来。
    

“俄国农奴制改革”选修班的一位学生深有体会地说:“今年寒假里,我参加了历史网上平台的学习和发帖。在登陆平台之前,我还是抱着不情愿的态度,因为登上平台后,我要答题,我以为和做题一样枯燥,所以直到2月5日才开始发帖。但是,当我进入到论坛中的时候,我发现我的想法完全错了。论坛中老师提出的问题和老师给的材料都深深地吸引着我去阅读、去品味。”
    

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通过虚拟教室被激发出来,其学习收获远远超过原来的现实课堂。张斌平老师用七个转变描述了学生们的变化:从旁观者到参与者;从“灌水”到“加油”; 从“传作业”帖到“发问题”帖;从一字“顶”到“万言书”; 从依赖教师到“另起炉灶;从自说自话到合作争鸣;从有感而发到史论结合。
    

在参与过程中,学生发帖质量也在转变,从发无效帖到发好帖,从发辩论帖到发研究帖。北京五中高一7班的李思峤同学惊喜地发现网络课堂教会了她思考:“过去的学习主要是以阅读课本、课堂上听老师讲解的吸收为主,很难有自己发散思维的机会,而网络课堂教会我要批判地吸收。为了对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在阅读书本的基础上,我还要在网络上搜索并阅读大量的资料。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结合问题不断为自己的观点补充更多具有逻辑关系及说服力的历史事实,以完善我的论述。有的时候,对于一个问题,同学们持有不同的观点,在论坛上大家各抒己见,呈现了一段一段精彩的争论。我们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快乐。”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们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陈经纶中学的张金苹、王兴老师这样谈到自己的角色转变:教师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研究者、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教学过程的管理者和学生特殊的合作者;教师有机地组合网络技术和教学资源,鼓励、帮助和支持学生学会与应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及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帮助和指导学生寻找、搜索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即兴评价。

 

学习主题的设计引发学生兴趣

 

在虚拟教室中,教师的辅导和引领主要体现在制定导学方案,规划学习目标,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有创造性地完成自主性的学习。
    

为了避免出现论题主题不明确、讨论过程中偏离论题、回帖质量不高等现象,“北魏孝文帝改革” 选修班的指导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以及课程标准的规定,确定了虚拟教室的六个学习主题。主题的类型分为两种:展示性主题和咨询性主题。展示性主题是指学生在网络和教材中能找到现成的比较明确的答案;咨询性主题是指网络或者教材中没有现成或者标准答案,学生需要经过思考、总结、概括后才能知道答案,也就是常说的开放性主题。
    

在虚拟教室的学习中,学习内容是多元的、多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作出选择,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这些特点,陈经纶中学丁文彦老师和张娜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围绕“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两个方面展开。他们还注重体现阶段性的特点,在初期阶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把学生容易探讨和感兴趣的一些问题定为论题内容;随着学习的深入,论题内容逐渐增加难度并走向开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
    

虚拟教室与现实课堂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传统课堂上,教师是讨论活动的组织和引导者,而在虚拟教室这种自主学习的环境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了体现论题的选择 “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原则,昌平一中的梁立民老师在昌平一中和前锋学校的高三文科生中广泛征集问题,动员这些已经学过王安石变法的学生为学弟学妹们提出问题。由于他们处在同一个年龄段,所提的问题容易引起共鸣。事实证明,网上讨论最热闹的论题大多是由学生提出来的。

 

个性化学习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

 

网络的最大优势之一在于平等、自主和开放。在网络课堂中,学生个性化的自主性学习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学生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自定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学习进度。
    

在北京161中学张明明等老师指导的 “戊戌变法”班中,最火热的要数“看戊戌风云人物”中的“人物评说”论题。该论题以教师提供主题贴,学生在相应的主题贴下面以回帖的方式进行学习交流。
    

学生通过在某一人物的主题帖里直接进行观点的陈述并讨论。以光绪皇帝的讨论为例,经常光顾这个帖子的学生中有几位光绪的铁杆粉丝。一个是王晓涵同学,是百度“光绪吧”里的常客,除了阐发自己对光绪的看法之外,经常引用“光绪吧”里搜集的经典资料和看法。还有一个就是曾思捷同学,他从初二就开始搜集有关光绪的资料,并撰写了《当年志如鹤冲天,而今声声慢——记光绪帝》(上、中、下)。 他引用了德龄的《清宫二年记》、《德宗诗文选》、《宫女谈往录》、《瀛台泣血记》、《清史稿 德宗本纪》等史料,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谈论自己对光绪皇帝的“景仰”。 他的学习热情以及用史料说话的方法影响了其他同学,带动了这个帖子作业的质量。
    

在网络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对历史感兴趣而且具有史学天赋的同学涌现出来。他们用理性的眼光去思考历史,在逐渐尝试着自主探究学习,引经据典,用历史原始材料去论证和点评历史。他们大胆质疑,并做到有理有据,同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而不是坐等答案。
    

网络课堂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帮助学生通过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例如有的学生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获取资源,并且把好的资源或者网站公布于众,与大家共享。有的学生不仅能够通过网络多渠道的获取资源,而且能够对这些资源进行整理。
    

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历史思维能力(历史思维能力一般是指基于历史材料、运用历史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快速提升学生历史素养

 

虚拟教室聚集了不同学校、不同年级的老师和学生。网上学习拉近了学生们之间的距离,他们彼此相互讨论,甚至会为了一个问题展开很长时间的辩论,直到分出胜负才肯罢休。很多学生对这个新颖的学习方式感动惊喜。
    

一位学生感慨地说:“看到同学们独到的见解、精彩的发言,真是一种享受。沉浸在他们的思想境界中,让我对问题有了更清醒的认识、更深刻的理解,也促使我更加努力地学习。”
    

还有的学生说:“在这里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永远欢迎你有新奇的观点和想法,言之有理即可。这就需要我们利用事实将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寻找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用条理清晰的语言叙述出来。网络上交流,思想的碰撞,还真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王安石变法” 选修班的老师设置了论题“设身处地谈变法”。这种情境创设法引导学生以一个变法亲历者的身份,“神入”历史。这个论题引起了学生的广泛响应,纷纷从农民、商人、军人、士子、地方官甚至皇帝等角度谈自己的“体会”。
    

昌平一中高三13班的学生侯逸宁带了一个好头,一个人摸拟三个角色从社会底层群众角度谈变法中的问题。教师对其及时进行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随后,韦佳成同学的穷人感言类似黑色幽默,发人深省。接着,田添欣同学又以地方官口吻来发言,在看到新法问题的同时,指出了农田水利法等措施确实起了“惠民”的好作用……整个论题发言角度多、视野广、思维有深度。
    

合作学习能够取长补短,扬长避短,让学习者在最快的时间使自身的漏洞得到弥补,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了很多弯路。更为可喜的是,一些学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得非常快,达到较高水平。
    

在“论李鸿章的才能和性情”的帖子中,北京五中的学生们发了一系列水平较高的帖子。
    

一位叫柯岩的学生这样写道:我支持李鸿章,他这个人让我佩服。他想西方学习,发起洋务运动,支持“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都说李鸿章签订了羞耻的卖国条约,殊不知既成条约也是经老臣百般周旋才使伊藤博文稍做妥协的,兵临城下了,有什么优势可以和人讨价还价?日本首相初次开出的谈判筹码比咱们现在看到写进条约里的要多得多。我想当时的清王朝,只有李鸿章最有能力有手腕,是最令我佩服的人……
    

邵威同学则是这样评价李鸿章的:李鸿章提出“海防论”,积极倡议建立近代化的海军。同治十三年(1874年),李鸿章在海防大筹议中上奏,系统提出以定购铁甲舰、组建北、东、南三洋舰队的设想,并辅以沿海陆防,形成了中国近代海防战略。中法战后,鉴于福建船政水师覆败,清政府决定“大治水师”,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总理海军事务,李鸿章为会办。利用这个机会,北洋水师建设成军。成军后的北洋海军,拥有舰艇25艘,官兵4千余人,在成军当时是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与此同时,李鸿章加紧旅顺、大沽、威海等海军基地的建设,以加强海防。但是,由于户部迭次以经费支绌为借口,要求停止添船购炮。北洋海军的建设开始陷于停顿、倒退的困境。 最后在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支持李鸿章。他的每一次“出场”都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都是些“人情所最难堪”的事。因此,国人在对他咒骂痛斥之时,确实“不可不深自反也”,确实不可“放弃国民之责任”……
    

这一系列帖子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而形成逻辑联系和学术支持,整体呈现出学生合作学习产生的效益。张斌平老师对几位同学的帖子评价道:“帖子篇幅不长但信息量大。几乎涉及到李鸿章一生所有重大活动,从才、学、识、情各方面进行分析评论。这组帖子涉及的内容和深度远远超出中学教材,尤其是超越以往哪种对李鸿章脸谱化的评论,凸显现代青年学生情态价值的关注,与其说是评论历史,不如说是在理解历史。”

 

拓展篇

虚拟课堂与现实课堂整合

 

虚拟教室打破了传统课堂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平等自由的学习空间,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而现实课堂也有虚拟教室无法替代的优势,可以集中解决学生普遍性的问题。
    

项目组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发挥双课堂的优势,促进双课堂的互补。通过寒假网络课堂的学习后,“北魏孝文帝改革”选修班的老师在现实课堂进行了测验,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网络课堂自主学习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了解学生自学的能力,“俄国农奴制改革”选修班的北京工大附中李建靖老师与区教研员和几位历史教师联合设计一套考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结果令人满意。
    

虚拟教室这个不受时空限制的平台,对现实课堂的个别学习主题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讨,在进一步巩固现实课堂成果的基础上,培养提升学生的各项学习能力。
    

北京五中罗劲松老师将现实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设计,定为由教师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讨论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而问题的来源是学生在网络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与不足。原因在于,在虚拟教室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引用一具有些普遍结论性的观点来证明自己的分析,这些被引用的观点本身是正确的,但是学生只是单纯的引用,并没有进一步去思考这些观点自身形成的理由,结果就变成了想当然。对此,教师会在现实课堂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其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罗老师还注意到,对于一些正确的历史观点,学生基于片面的历史认识而对其产生了怀疑,且通过网络以讹传讹,造成了负面影响,应该在现实课堂中面对面地纠正过来。

 

排课设置的创新与突破

 

新课改选修模块教学加强了学生的选择性,跨班级组合的选修班也对教学管理提出新的要求。为了选修课安排尽量少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对其他学科的干扰尽量降到最小,作为此次项目实验的基地——北京五中在课时设置上进行了大胆创新。
    

在设置之初,他们考虑到下面几个问题:如何实践课标精神,实现学生真正的选课和自主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在高一高二同时进行试验,如何使两个年级的的试验统筹使各得其所;如何避免学生选择在师资、内容上的不平衡性。
    

经过慎重研究,北京五中在课程上确定了五类课型——教材自学、网上研修、研修引导、专题小结和选修小结,有针对性的解决了上述问题。
    

这五类课型当中除了研修引导和选修小结以教师指导为主以外,其他课型完全以学生学习为主。具体说即是,教材自学、专题小结,是学生自学课。学生依据自己选择的专题,按照自己确定的顺序学习。这两类课以学生自己学为主,保证学生自学时间。教师要进行指导、监督,保证学习质量。网上研修、研修引导,是以虚拟教室整合现实课堂,从而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可持续地开展起来的基本阵地。
    

现实课堂按照分工由教师个人负责,虚拟课堂由教师团队共同指导。

 

探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在该项目实验中,对如何对学生在新型教学模式下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做了积极的探索。
    

在经过研究后,项目组确定学生的学分由课堂表现、网络表现和考试成绩三部分构成。其中课堂表现占10%,体现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行为和态度;网络表现占50%,体现学生在网络学习时的行为和态度;模块测试占40%,体现学生纸笔测试情况;特殊奖励最多占20%,指对学生在模块学习中的突出表现进行奖励,如任栏目版主、编辑学习简报等。
    

评价还对网上合格贴和优秀贴进行了明确量化标准,如优秀贴发帖数量要在9个以上,点击次数50次以上,并且知识准确无误,所提问题思维价值强,价值观正确。
   

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冲击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项目组在下一步还将继续努力实现评价的内容多元化,既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也重视学生的价值取向,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评价标准既注意对学生的统一要求,也要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发展的不同需求;评价方法多样化,除考试或测验外,还有观察定性、网络统计,以及学生和教师进行自评与他评;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发展过程,把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

 

 

北京市高中历史选修模块网络资源开发与实施项目的实践报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