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张振海:浅谈近代社会生
郭湖海:对中国古代经济
钱洪海:历史教学中材料
钱洪海:历史教学中的材
庞友海:高三历史复习教
张俊海:我的教学随笔二
张俊海:对一篇文章的质
庞友海:新情境历史材料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江苏东海:历史高考模拟
最新热门    
 
庞友海:不断超越自我

时间:2009-10-18 17:11:56  来源:庞友海
 

 

从一个中师生到学者型教师的艰辛历程 


——记全国优秀教师、重庆市黔江中学庞友海


 
 
    不懈的追求,不停的奋斗,不断超越自我——庞友海手记
 
 
    在中学历史教育界,庞友海老师在重庆市乃至全国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受到同行的广泛称赞。同行对他的了解和肯定,不是因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而是他那闪烁着智慧火花的教研论文经常出现在国家级专业杂志上。经常有老师问他,庞老师如此深厚的知识功底是哪所重点大学的栽培?他常不好意思地回答,我不是全日制大学毕业,更不是什么重点大学,而是一位普通的中师生!原黔江教委郭荣禄主任(现为黔江宣传部副部长)多次说过:庞友海是继续教育的产物!在黔江教育界,庞友海老师早就是小有名气的专家级教师,是最受尊敬、当地老师们最佩服的学者型老师之一。

    的确,从学术的角度讲,庞老师所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羡慕的,他已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考试》、《中学历史教学》、《教学与管理》、《高考》等10多家著名刊物上发表教研文章60多篇近40万字。内容涉及教学方法、教材研究、试题研究、高考研究、新课改研究等多个方面。正是由于他对高考、教材及教法的深入研究,他的课是全校最受学生欢迎的课之一,也是学生最佩服的老师之一。同行们在称赞的同时常流露出羡慕的赞叹:命运对他真好!,既得名,又得利(稿费)!,其实,庞友海老师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遭受过严重挫折,曾一度准备打退堂鼓!也曾因付出与收获严重失调而沮丧过,但理智战胜了自我,最终走出了阴影!
 
 
    第一次遇到学生要我“下课”的尴尬
 
    1994年,是黔江中学高考最低谷的时候,庞友海老师通过毛邃自荐从一个乡中学借调入重庆市首批重点中学――黔江中学,当时他非常自信,(因在乡中学庞老师是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在原学校的领导、老师及同学中都有着较好的口碑)口头立下军令状:教学搞不起来就回原学校!但让他没有料到的是,上课不到一个月,一些学生就开始“造反”了,有的在作业本上写道:像你这样上历史课岂不是误人子弟?有的还给班主任施加压力,不换历史老师我就转学!这是他从没遇到的尴尬局面,怎么办?一走了之,(教书以来,一直是受学生欢迎的,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的确有些受不了)那么可能就永远抬不起头,也不是他的性格。经过认真反思,从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着手,暗下决心,发誓要用行动改变这种尴尬局面,树立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为了征服学生,让他们从内心能够信服,庞老师将大学教材(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重新通读一遍。提高教学起点,改变这之前一直由老师唱主角的作法。采取创设情景,设计问题让学生分析,引导他们结合史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的看法及时而又恰当地给予鼓励性的点评。这样逐渐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又不断有学生去反映:庞老师的课越上越好了! 事后反思其原因:一方面,该班学生基础较好,部分尖子生相当于大学一年级的水平,对教师的要求高。从一个普通中学一下进入重点中学任高三,对学生了解不够,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在课堂上的知识容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这是学生“造反”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没有品牌,不是正牌大学毕业,加之又刚从区乡上来,部分城市学生打心里瞧不大起,这也是学生“造反”的一个因素。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高考成绩以超出省平10分的优秀成绩获得黔江地区第一名,比第二名平均高出了7.5分。第一年就用成绩赢得了学校领导、家长及学生的信任,并在这个人才荟萃的重点中学站稳了脚跟。
 
 
    探索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新思路
 
    立志用科研来促进教学的想法始于1998年。当时庞老师是98级5班的班主任,该班他从高一带到高三,为了这个班,他非常投入,整整三年时间,除吃饭和睡觉外,整个心思几乎都用在守学生,高考结果虽然也不算差,但他认为,与自己的高投入并不成比例。当时就在思考,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的不断更新,光凭负责是不行的,还得加强自身素质训练,要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上是不会有常胜将军的,只有加强教育科研,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才会使自己的教学永葆青春,才会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这之后,他致力于教育、教学研究,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1999年,代表中国中等教育最高水平的专业杂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在第8期发表了他第一篇教学论文《历史事件再认识12例》,从此一发不可收。2000年,《中学历史教学参考》4、5、6期连续刊登庞老师的教研文章。此后,他的教研论文又不断出现在《中学历史教学》、《起跑线》、《新高考》、《中学政史地》等全国各地不同风格的多家杂志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史参》2000年第6期刊登了他的《初中高中历史课本相互比较18例》,这篇批评人教社的文章引发了全国对历史教材的一场讨论,(尽管他们并没认错)该文的大部分内容被人教社修订教材时采纳,甚至将文章的原文写入了教材。后来这篇文章获得重庆市教委颁发的科研成果奖。教育科研使庞老师的教学有了质的突破,如所带的高2001级(6)班,由进校时基础最差的一个班,(因那时是进校就分科,将数理化最差的分在一个班,作为文科发展方向)科任老师私下称“智障班”,但就是这个“智障班”, 创造了黔江中学文科班的辉煌,先后被评为黔江县、黔江开发区、重庆市先进班集体,高考中创下了三项纪录:一是升学率达100%;二是升入名牌大学4人;三是上新闻线97%。还填补了黔江中学在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名牌大学的空白。这个成绩使他初步偿到了教育科研的甜头。所带的高2003级(1)班,高二接手之前换了4个班主任,该班因班风差、成绩差而闻名全校,人人望而却步,庞老师受命于危难之际,经过整顿,该班很快就甩掉了落后的帽子,用实际行动改变了人们的看法,在高考中,创下了重点大学硬上线达53.5%的又一黔江中学文科升学历史的最高纪录。
 
 
    有付出就有回报
 
    这个时代,因商品大潮的影响,不少人变得比较浮躁,赖不住寂寞,急功近利。就教研而言,常有这样的老师:决心大,行动少;语言的高个,行动的矮子,眼高手低。教育科研,是老老实实的学问,要不怕寂寞,坐得住,有恒心和毅力!最初的投稿往往是石沉大海,如果因此而停止将会一事无成。人们往往看到的是庞老师发表了好多文章,得了好多稿费,年年教高三,又得了好多好多奖金等,但背后做了大量不为人知的工作,其辛苦只有他自己和家人才知道。从83年工作开始,直到今天,几乎没有体体面面休息过一天,就是外出开会,随时都带着书看,平时在家,午休时,没有睡着前都在看书,长期形成了习惯,不拿书就睡不着,看书成了一种乐趣,写作成了习惯,写了4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私人没有电脑的时候,暑假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正是长期的投入,才有了今天的回报。从99年发表第一篇论文起,到现在已经发表了60多篇文章,近40万字,涉及的杂志是20家,其中中央级刊物6家,省级公开刊物14家。编写教辅书籍4部。是《考试报》、《中学政史地》及一些省级科研单位的特约撰稿人。与此同时,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07年先后被重庆市教科院和重庆市教委评为教育科研优秀教师和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初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庞老师非常注意课堂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没有准备好的课宁可不上,也不给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他的课在挖掘学生潜能、培养能力的同时,要给学生美的享受。2000年重庆教科院组织专家到黔江中学调研,听了庞老师的课后,在全区总结会上是这样下的评语:没有想到黔江这地方有如此优秀的老师,肯定地说在重庆市属于一流水平(重庆市教科院历史教研员项军语)!从2002年开始,庞友海老师主持了市级招标课题《学科综合学习实验研究》,同时又兼任该课题的历史主研,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索出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合作互动――信息提炼――创新反思――成果分享。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及《文综复习的八大关系》等,分别发表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问题》等国家级学术刊物上。2007年该课题被评为重庆市“十佳课题”。
 
    附:部分代表论文

    1、《初高中历史教材之比较》——(见《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0年6期,获重庆市第二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奖,并被人教社修订教材时采纳。)

    2、《开放性历史问答题设计十例》——(见《中学历史教学》2000年4期)

    3、《高考中常见心理障碍及调适》——(《教学与管理》2003年5期)

    4、《文科综合高考中的异常心理及防治》——(《历史学习》2003年6期)

    5、《古代史隐含信息分析举例》——《起跑线》2003年9期高三政史地版

    6、《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年5期

    7、《高考志愿策略》――《新高考》2004年7-8期

    8、《文科综合下的历史复习八大关系》----《中学政史地—高中历史》2005年1-2期

    9、《高考研究:历史周年问题导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5年3期

    10、《历史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历史教学问题》2005年2期

    11、《中外历史上的制度创新及其影响》―――《考试》2005.10

    12、《重庆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8

    13、《对教材习题的处理应“与时俱进”》――――《中学政史地》2006.10

    14、《积极探索、稳步推进----2007年重庆文综历史试题印象》------《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7、7

    15、《高三历史复习新思路尝试》…………《高考—政史地》2007年7-8期

    16《与时俱进—中共制胜之秘诀》…………………………《高考—政史地》2007年12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