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2008年11期

时间:2009-10-18 17:12:01  来源:lishitua…
 

(特别提示:《简报》还将出第12期)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2008年第11期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同时发布]

[“中学历史课程网”同时发布]

http://hist.cersp.com

 

◆ 主  编:朱汉国 赵亚夫

◆ 执行主编:聂幼犁 任鹏杰 

◆ 编  委:朱汉国 赵亚夫 聂幼犁 任鹏杰 李惠军

黄牧航 张汉林 何成刚 张斌平 王 磊

夏辉辉 王宗琦 沈为慧 张振鸿 李 杰

吕准能 张才能 王 涛

◆ 本期责编:任鹏杰 黄牧航 何成刚

 

目   录

 

作业综评

天山南北的回声

——叩问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团队专家/李惠军

涉及如下学员作业:

吴剑丽 王玉姣 韩华英 

王睿颖 李永竹 车玉萍

李蔚如 罗丽平 

 

作业点评

研修案例与作业点评

团队专家:黄牧航 吕准能

涉及如下学员作业:

杨 毅 李华杰 于美丽

王贺芳 安克宁 刘变丽

杨 梅 李秀峰 王晓云

关姣倩 李 霞 liufengying

孙 侠 甘晓琴 程景华

宋成基

 

团队公告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特别链接

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

 

 

● 作业述评 ☆☆☆

 

天山南北的回声

——叩问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 团队专家/李惠军 ·

 

 

理查德·普林格说:“教育理论不像许多科学理论那样有一种统一解释主题的体系,所以严格说来并不是自然科学那样的理论。我们宁可说它是对实际的一种批判的系统的反映……一种理论如果对任何事物都适用,就绝不是有用的理论”。

历史学,是一门充满理性和需要反思的学问。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总是和教育目的性相联系的。对于教育有效性的讨论,必须建立在对于历史和历史学科教育社会功能价值判断的前提之下。不同的学科价值判断,派生不同的对于教育有效性的理解。

历史教学何以有效?这似乎是一个有道则无道的难题?然而,我们可以清晰地听到,在新一轮历史课程重重叩问中,来自天山南北的历史老师们心灵深处思想的回声!

 

◆回声1 节奏·容量·密度与内化程度

 

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编织科学的知识网络,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低品位的堆积,而应该寻找联系,在联系中认识历史。而要在有限的时空中有效完成上述任务,不可米面地会遇到有限时间内的“效率”问题。

 

新疆兵团农六师吴剑丽老师从“质与量”的视角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在一定的时间内,采取符合本班同学学习的方式方法,尽可能多的向他们提供知识信息,利用这些信息,提高他们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效率”,就是老师授课的速度与学生接受知识的速度,这二者之间老师的授课速度与学生对知识接受的能力之间存在一定差距,有效的纠正这种偏差对老师来说,是值得重视和力图避免的;另一方面是“效益”,就是学生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从老师传授的知识内汲取多少,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学生的分析辨别能力。通常来说,高中学生还没有完全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系统,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与现实事件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因此,只要能够有助于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建立,增强他们的分析辨别能力,那么,我认为,这种教学应该就是有效教学。

  的确,评判一节课是否有效,在一定程度上要关注历史信息的丰富性,思维过程的逻辑性和能力迁移的知本性。而要最大限度地达成上述目标,必须充分关注教学与学习节律的适度,知识密度与思维深度的适量,教师特点与学生实际的适应。吴老师恰恰注意到了在“质与量”在有效性中的几个关键要素。正如吴老师所说:

对于有效教学来说,不同的对象都有不同的要求,整体学习程度较高的学生,要侧重于他们分析辨别能力的提高;对于整体学习较差的年级,就要侧重于历史知识的积累,丰富他们的历史知识,从而实现有“量”到“质”的转变。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与学生在实际教学能力提高的目标进行有机结合,在提高教学目标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有效”教学。

 

新疆巴音郭仑蒙古自治州的王玉姣老师则进一步从关注历史知识的“发散点”角度,强调了在联系中内化的教学策略:

一是通过历史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提炼出历史发展内在的线索和规律性,运用这些规律分析、解决问题;二是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给以指导,使学生在联系中发现,在联系中巩固,形成终身受益学习习惯。三是增加学生在联系中理解知识内涵,充实知识外延。在教学实践中,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拓展。一是从教学内容看,对枯燥的历史知识变得更生动地讲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是从教学方法看,要灵活多样,尽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三是教师之间应该多交流、多探讨、多沟通,克服闭门造车。

 

历史在发展,历史学也在不断注入新的理论与内容,对于历史教育和教学有效性的理解是一个不断领悟的动态过程。任何历史教育理论都是时代的,没有超时代的历史教育理论,只有超时代的历史教育智慧和超时代的历史教育实践。

 

◆回声2 策略·艺术·智慧与感化深度

 

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情感”、“哲理”、“趣味”。这是历史课的魅力、意蕴和凝重感得以张扬的三大要素。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如何激活课堂、激活历史、激活学生?且看老师们的应对: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功效。有效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与把握越好,并在课堂教学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随意性、盲目性、模糊性,提高教学的方向性、针对性、有效性。

——新疆伊犁巩留历史二班 韩华英

 

  ■灵活组织教学内容,灵活筛选、使用教学资源,打破古董僵化式传授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展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自豪和高度认同,唤醒学生真、善、美的情感,让学生自然而然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让历史学发挥真正的教育功能。

  让一堂课活起来,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特色,历史就是历史,因而在历史内容的传授中应当适度探究,精讲、深讲,有目的的探究,教师做好引导,真正体验出历史的联系性、传承性、借鉴性,达成良好的历史教学目的。

——新疆阿克苏历史一班 王睿颖

 

  ■历史学科的根本价值,那就是人文性,主要指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能够在历史学习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强调从历史文化的积淀中汲取养分,提升精神文化品格,引导其对真善美的追求,促进其和谐发展和对社会、对人类、对自然的终极关怀。有效的历史教学理应给学生以思想、给人以眼界、给人以胸怀、给人以情感,给人以文化。有效的历史教育所承担的责任应当在于锻造思想、陶冶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品格。要准确理解教学目标,在教学实施上要做到“教无定法”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有效的落实三维目标。要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在课改中注意专题知识的整合,理清章节之间的联系。课堂活动的情境要力求准确。要充分尊重学生,学生的活动设计要给足条件,活动结论要给予引领。

——新疆石河子历史一班 李永竹

 

  透过这些教学思想的碎片,我们不难发现其背后的实践预期和智慧韵味:一是要善于在历史的“应然”与“实然”之间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聚焦点;二是要善于把静的态教材要点,机智地转化为诠释新问题的动态素材。作为课堂教学,它面对使有生命活力的学生,它实施的是有不同表现特征的一个个历史人物、事件、现象等等,决不可以千篇一律,这就使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教无定法”、“教无定式”。同样的道理,历史表现的是人类生活,人类生活的复杂性、矛盾性、差异性注定了历史表现的多样性不可一概而论。马克思在1877年写给《祖国记事》编辑部的信中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历史没有终点,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准则,更没有穿越百世而皆通的灵丹妙药。规律的泛化势必导致历史的僵化和历史教育退化。

  有效性发轫于教育价值判断的认同前提下;有效性皈依于课程目标达成的测量基础上;

  有效性植根于教学流程设计的缜密逻辑间;有效性凸现于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绪感化中。

 

◆回声3 教书·教学·教问与教化效度

 

  有这样一个费解且多解的命题——我们的历史是什么?

  有这样一个显见而难答的话题——历史给了我们什么?

有这样一个传神并永恒的活题——历史的真谛是什么?

 

乔治·古奇如是说:“我们继续在热烈而永不停止地探求真理,但斯芬克斯仍然对着我们微笑不肯吐露她的秘密”。

 

柯林武德如是说:“历史的过去并不像是自然的过去,它是一种活着的过去,是历史思维活动的本身使之活着的过去;从一种思想方式到另一种的历史变化并不是前一种的死亡,而是它的存活被结合到一种新的、包括它自己的观念的发展和批评在内的脉络之中”。

 

克罗齐如是说:“每一个历史判断的基础都是实践的需要,它赋予一切历史以当代史的性质,因为无论与实践需要有关的那些事实如何年深月久,历史实际上总面向着当时代的需要和实际。”

 

关于历史和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的讨论,理论上的归纳概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地是从历史本身所具有的学科特征、历史教育的实际出发,在理论的显性归纳概括引领下,通过生动的实践和故事,诱发人们对于历史和历史教育社会功能内省和领悟。于是就有了下面一些“形散神聚”的源自于教学的教师杂感、随笔和畅想。

 

新疆博州车玉萍如是说——历史教学应扎根于人性的沃土,紧密关切学生的人生,把“教学”升华为服务人生的“教育”有效的历史教学应当给人以思想(包括独立、反省、思辨力等),给人以眼界(深邃、多维、穿透力),给人以胸怀(博大、宽厚、自信力),给人以情感(向真、向善、审美力),给人以 “ 文化 ” (包括文化品格、文化素养、文化境界,升华力等),锻造思想、涵育人格、陶冶精神,不断提升人的文化品格。

 

  新疆昌吉州历史李蔚如是说——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

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实现历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保证。

 

兵团农四师罗丽平如是说——在我看来,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关键是要看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收获了什么,感悟到什么,形成了什么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人文素养积累的厚度有多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学会了如何做人;历史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本的,具有时代性、生活性、趣味性和鲜活性的,即生命性的;历史教学是否落实了“课标”、“三维目标”,并且体现了历史学科的特点;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让学生自然生成其做人的感悟、启示;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其学科的“人文性”;还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探究意识和能力。

 

  朴实到了精深,精辟到了通俗!的确,所有的历史,都将随着斗转星移而成为现实与未来的背影。但是,它的价值却是永远面对着现实与未来的。这就是历史和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最本质的体现。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卡尔把历史说成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跟前进中出现的将来的目标之间的谈话。”从表面上看,历史是记录过去的。但是,作为对过去进行反思的历史学的价值及却在于是人类了解自己的过去,从而无所畏惧地迎接来自现实的挑战,并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

 

 

 

● 作业点评 ☆☆☆

 

研修案例与作业点评

团队专家:黄牧航 吕准能

 

★★★ 杨 毅/作业(河南省郑州市市辖区历史1班)

在以前的教学活动中,考试无疑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看完视频,对其中谈到的“评价的本质功能是促发展”印象颇为深刻。其实在素质教育提出后,很多老师一直在做这方面的探究。评价的方式也多种多样。

我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有一下几种方式。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参与课堂的评价。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然后做简短发言。对于积极参与的同学肯定是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而对于不常参加活动的同学也不能忽略,一直尝试着通过各种方式鼓励他们开口。这这两种不同情况的鼓励体现的是评价的激励功能。在课下,作业评价中常用的是激励性评语,而不是单纯的作业等级判定。并且我发现,同学们特别在意老师的作业批语,所以有时候作业批语成为学生老师沟通的有效途径。

对于探究性课题方面对学生的评价,因为考虑到学生课业负担的问题,一学年往往只有一次,所以新课改后我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探究。

◆◆◆黄牧航/点评:

关于如何写评语的文章,现在发表了很多,教师们可以参照一下。杨老师能够认识到评语的重要性,事实上已经在测量到评价的道路上迈出了一大步。

 

★★★ 李华杰/作业(河南省郑州市市辖区历史1班)

按学校要求,我曾出过这样一道开放性试题(当然还是借鉴前人的成果):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曾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学者却有他自己的祖国。”可是杰出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却毅然声明放弃德国国籍,加入了美国国籍。美国于1945年在日本投掷两颗原子弹后,爱因斯坦又表示了强烈的不满。请你结合二战的有关史实,就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或反对美国使用原子弹,谈谈你的看法。”

题目出来以后,评分却为难了,题目是开放性试题,和以前的考试题一样,最终我们制定了按等级平分的标准,即按照语文作文评分的标准去操作,结果还是满意的。当时我们的评分标准如下:

一等(9—10分):史实清楚,情感丰富,有正确的价值观,逻辑性强,语言流畅;

二等(6—8分):史实清楚,情感较丰富,有正确的价值观,逻辑性较强,语句通顺;

三等(4—5分):有一定的史实作基础,价值观基本正确,语句通顺;

四等(3分及以下):史实不清,观点错误,语句不通。

从中突出了三个特点: 其一就史论结合的要求看,细分为以下几种:“史实准确,论述合理”、“有史有论”、“有史无论”、“有论无史”、“完全离题”;其二,标准中就语言的组织与逻辑表述方面也做出评判规定;其三,在历史知识运用与表述的准确性上有落差性划分。掌握评分标准中三个特点,为我们组织答案时,提供参照。

从此以后的开放性试题我们基本等是按照这种模式进行操作的,总的来说还可以。

◆◆◆黄牧航/点评:

这是分层评分的好例子,但目标表述还是显得含糊,不同的教师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分层评分有一个特点,除了提出基本的分层目标外,还需要呈现典型的学生答卷,这样更有利于阅卷教师准确领会。

 

★★★ 于美丽/作业(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历史1班)

在以往的教育中只是以学生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评价标准,势必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造成学校、教师和学生重分数、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等弊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国家课程标准的推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也从甄别式的评价转向发展性评价。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更注重学生发展进程,重点放在纵向评价,强调学生个体过去与现在的比较,着重于学生成绩和素质的增值,不是简单地分等排序,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的进步。

    一、分数不能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李岚清在1997年的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指出:“评价学生只看分数,而且是百分制,差一分都会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这很不科学。”所以教师评价学生不能只注重学习结果——分数,要细心观察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各方面的表现。

二、评价学生过程中要有综合性。客观公正的全面评价学生有助于他(她)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更加适应未来社会多元化的需求。

    三、发展性的评价学生。有很多学生因为追求考试成绩,许多宝贵的潜能、天赋被我们所泯灭、扭曲,老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甄别发现、重点培养。如果让我们手中的方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是未来的主人和建设者,我们的教育要具有超前性,评价也要具有发展性。不能局限于知识,还要包括学生的人性、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黄牧航/点评:

所有的迹象都表明,在原有的评价道路上,我们确确实实已经山穷水尽,走进了死胡同。要解决这些问题,绝对不能依靠召开更多的高考研讨会、编撰更多的高考备考资料,而应该切切实实地改变我们的评价制度、观念和行为。

 

★★★ 王贺芳/作业(河南驻马店上蔡历史1班)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尝试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效果不错。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会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有的学生脸皮比较厚,在课堂中如果捣乱课堂,我就会毫不留情的给予批评指正,但对于内向的,不太爱说话的学生,我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我教过的学生中,我一个学生比较内向,老师找他谈话时,他也不说话,只是不断的点头。没办法,我只有经常在作业上给他交流,每次在作业的最后,我会写上一些评语,是进步了?是退步了?原因是什么呀?当然也有生活等各方面的问题都以书面的形式给予交流。这样习惯了,我们就像是笔友,每次“谈”得都有效果。后来我发现这个学生渐渐发生一些小的变化,每次见到我,都会笑着对我说:“谢谢老师!”后来的学习中,他变得更努力了,我觉得除了语言上的交流外,书面上的交流也是效果不错的。

◆◆◆黄牧航/点评:

发展性评价绝非取消考试,而是提倡把量的评价和质的评价结合起来,突出评价所具有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功能。这个过程是艰难的,是痛苦的。但是,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我们将无法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贺老师在实践中已经有成功的案例。我想只要我们用心去做,就一定会有回报、有收获。

 

★★★ 安克宁/作业

记得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每逢考试成绩结果出来,校长就会做一件“几家欢喜几家愁”的事,就是在教室的两侧贴出“光荣榜”和“黑榜”,黑榜有名的自然就是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的名单和成绩,有时校长在个别得了零分的学生名字的后面,画上大大的“黑鸭蛋”。到现在见了小时曾经常光顾“黑榜”的同学,还用这件事开玩笑。看了今天的视频,我发现这样的玩笑还可以继续开,但是我们小学校长如果现在还实行这样的措施,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这就涉及到评价学生不得当的问题。至于教学实践……严格的说,是自己在仅有的课堂上根本不知道不懂得怎样去评价学生,只是简简单单完成实习任务。所以对于今天的问题也只能是望尘莫及了,于是就写一些看视频后对学生评价的认识吧。通过今天的视频了解到,当我们满足于用用数字对一个事物进行价值评价的时候,其结果往往是片面,甚至是不正确的,“高分=优秀=高素质”的公式本身就是错误的。根据这样的依据而论,严格说来,现在的高考还不是对学生的评价,只是片面的测量。正确的评价方式是采用测量和非测量的种种方法收集资料信息,对于学生量和质都做出客观的评价。具体说来,我决定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学习并且恰当运用发展性评价,做到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以被评价者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目标,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并尽量做到关注个体差异,在评价的时候也要保证评价主体和方式的多元化。不知现在我们的小学还依然是那样的局面,估计应该不会有了,有机会还真得回学校考察考察。

◆◆◆吕准能/点评:

那个小学校长的做法确实不大地道,很大程度上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众所周知,教育是关爱、是帮助;是一种期待、一种发现;是为了保护、为了奠基。所以,我们主张恪守诚信、理智和博爱原则,使学生自尊、自信、自律、自立、自强,同时使每个学生力争上游,学有所成。

 

★★★ 刘变丽/作业(河南洛阳实验小学南校区历史1班)

我认识到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发展性评价既关注量的评价,又关注质的评价,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维度多样化,评价本质以人为主,同时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作为新教师,在这方面我还没什么经验,但是,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会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和评价理念,认真贯彻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和发展性评价理念。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注重过程性评价,一看学生的学习方式,二看反映学生智能发展的过程性成果,三看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智力因素。注重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体验学习。如视频中陈维坚老师的小组合作学习,刘琴老师的“画漫画、学历史”活动,还有多样化的历史剧、历史辩论赛等,都可以考察出学生的合作意识、表达能力、思维方式、论证能力等诸方面的能力。这样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吕准能/点评:

刘变丽老师虽然还是新教师,但对于新课程理念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们在对学生的发展性评价中应尝试运用新的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不迷信教师,不迷信教材,不迷信资料,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真理,使学生既学到了正确的历史知识,又获得了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 杨 梅/作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二师历史1班)

首先:在学期开始之前制定学期整体的学业评价计划。其次:在各阶段的评价实施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这样既避免了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也避免的评价主体的单一化,能够比较全面而客观的、多角度的反映一个学生在某学习环节的表现。要量化学生学习的成绩时,测评、闭卷考试的方式,仍然应当做为一个重要手段,只是学校、教师和家长在对待这些评价结果时,应该转变以往“唯分数论成败”的观念,既关注量化的结果,也要重视质性评价结果,要全面的看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表现,应该理性的分析和权衡,一定不能“只以成绩论英雄”。

在学校教育环境之外的学生学习状况应该和学生家长的评价结合起来。这个环节需要老师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定期的与家长沟通某一阶段的孩子在家的学习表现。尽管家长对孩子的评价可信度尚待考虑,但还是存在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实践过程中,要实现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实践是非常困难的,例如:我带的班级人数共有240多人,假如一个学期设计四个评价活动,1.学生的学科能力评价,2.学生制作网页能力的评价,3.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评价,4.中期和末期的测验。每个学生都要有四个方面的评价结果,这些都要落实的话,一个教师进行的评价操作就要达到近1000人次。平时老师还有其它工作,要批改作业、备课、读书、学习等,有的历史老师还承担着班主任的工作,工作量极大。所以想像中多样化的学生学业评价的确是比较理想化的,落实起来难度极大。说实话,一学期如果能够有效的进行一次学科能力评价(除闭卷考试)就不错了。新课程下的学生学业评价怎么进行,不能仅仅靠热情和想象,还应该考虑它的可行性。

◆◆◆吕准能/点评:

杨梅老师主要考虑了实现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构思了许多难能可贵的思路。确实单一的卷面成绩不能代表学生的素质。我们可以不放在开学之初就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设计,并制定相应的短期、中期及长期计划与目标,这样以后的学业评价就可以有所参照,只要坚持会取得良好效果。

 

★★★ 李秀峰/作业

在我过去的教学实践中,尝试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作为教育评价的工具。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考试、评议、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考试本身要注重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发现能力、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测试,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决不能盲目加宽、加深。考试应该从基础知识出发,不宜过分强调特殊性。考试形式要多样化,避免单一的纸笔测验。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阶段性的特点,可以把历史教学评价分为以下几种:课堂教学评价、单元教学评价、学期教学评价、学年教学评价等……对学生历史学习业绩的评判应该灵活采用各种评价方法,避免以笔试作为主要的甚至是惟一的评价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可做参考的评价方法:

1.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个人代表作品档案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第一,形成性个人代表作品档案。第二,综合性个人代表作品档案。第三,三方协商考评法。2.观察法。3.活动法。4.学生自我评价法。5.测验法。6.学期和学年报告法。

    效果:不仅能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各方面发展水平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吕准能/点评:

李秀峰老师论述了针对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求、类型和方法,《课标》的“评价建议”中强调历史课程评价的定性和定量的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要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多种功能。其实新课改推进和实效的以各种用药瓶颈就是评价机制的健全与优化,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总结与完善。

 

★★★ 王晓云/作业

在我过去的教学实践中,也曾尝试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来说评价学生,但因为长久以来,我们在教学中由于忽视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一味地让学生在大堆大堆的题海里“磨练”应试技巧,导致许多学生“死读书”、怕交际。作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无疑会给他们的终身。我曾经在一次月考中,设计过这样的一道历史的开放性试题,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从6月3日开始,请你回答,为什么从这一天开始,与哪个历史人物有关系?吸食毒品成为当今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吸毒对青少年、对社会有何危害?为支持“禁毒宣传教育月”活动的开展,请你针对青少年设计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文字简洁,富有感染力,不超过15个字)对于历史开放性试题,本人认为只是言之有理,思路清楚,富于创新意识和观点,就完全可以,不必要求和教材吻合。

◆◆◆吕准能/点评:

王晓云老师提到了开放性试题并举例说明,值得进一步探究,国外和上海的高考历史试题都十分推崇这种题型,从实施的效果来看各界也非常好,各界予以了首肯。

★★★ 关姣倩/作业

过去也曾尝试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评价学生,不过都没有坚持下去,最终都要应付考试。根据课程标准对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分析,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要进行改变,传统的评价学生更多地看重成绩、分数,而新课改下,评价学生除了书面考试获得的成绩之外,还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通过要求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参观、历史小制作等实践活动和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并进行分组研讨、交流成果等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本身的魅力认识。我也设计过开放性试题。目前开放性在编制上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①试题是否有明确的检测目标和检测效度;②试题是否违背学科的基本规律。开放性试题的主要弊病在于其评分带有比较明显的主观随意性,这一问题不解决,开放性试题就难以在学业成绩测验中、特别是高利害和大规模的学业成绩测验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关于开放性试题的评分,国外已经有一些研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SOLO分类法和PTA量表……在实际应用中,既可以应用SOLO分类法,也可以应用PTA量表,或自己根据学科和学生的实际,编制评分标准。

◆◆◆吕准能/点评:

关姣倩老师在作业中提出了许多评价中的新理念,不过需要与中学历史学习的评价相结合,注意确保发展性、公平性和可操作性。新课程带给大家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考试怎么考的问题,尤其要突破一味追求刻板划一的传统评价模式,努力探索新的评价方式来促进目标的达成。

 

★★★ 李 霞/作业

我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除采用激励性评价、个性评价以外,主要采用发展性与反思性评价,让学生通过自我总结,自我展示,自我反思将综合实践活动引向深入,从而不断提升自己。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1.充分利用教室,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展示。

2.开展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丰富的过程性体验。

3.开展讨论会,引导学生将活动进行拓展。

4.随机展示,满足学生对评价的需要。

通过以上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活动效果,认可同学的活动成果,小组的活动成果,从而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吕准能/点评:

李霞老师主要采用发展性与反思性评价,丰富多样的成果展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期待更多实行和落实过程型、开放与多元的评价机制。不过你的作业还是过于简略了些,再作适当展开就更好了。

 

★★★ liufengying/作业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教学的评价往往注重的是结果,评价的手段是单一的笔试,评价依据是考试分数。高考怎么考,教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当时,高中历史教学被固定在一个模式下,不得不这样做,这种评价方式的结果既禁锢了学生的思维,也禁锢了教师的思维,使学生只能学到知识,不能提高能力。新的课程改革之后,这样的评价方式已经不合时宜,如果再这样做的活,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就是一场形式,所以要更新高中历史教学的评价标准。采用复合型的评价方式,除必要的平时习作、期中、期末笔试之外,把探究活动课上的主题发言、平时课堂上的精彩见解、历史小报的编制、历史小论文的撰写等等都可纳入评价体系,这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反过来,又很好地促进了历史课堂教学。我曾经“拿来主义”设计一道合理想向历史场景的题目:设想生活在清末的一个人的故事,确切的说我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并未希望有什么结果,但没想到却有意外的惊喜,学生交来的作业有:连环画——一人乘兴到公园玩,却遇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文字狱的小故事等等。真有一种感觉“给学生一点阳光,他就灿烂”。我们老师更应该有信心相信学生这一资源,并最好的去挖掘他。

◆◆◆吕准能/点评:

Liufengying老师强调了笔试尤其是高考在教学评价中地位意义。由于高考具有权威性、导向性、选拔性等特点,高考指挥棒便有了神奇而强势的“魔力”,在高考指挥棒的舞动下,事实上总是高考引导教学,教学追逐高考,以考试为轴心来组织教学,成为了“明智的选择”,甚至陷入“考什么便教什么;教什么就学什么”的怪圈。因而应加快各级考试命题的研究与优化,以实现高考改革与课程改革相互配合、相互衔接。

 

★★★ 孙 侠/作业(新疆伊犁巩留历史2班)

我心中的高中历史课程发展性评价标准,多元、主体、开放 ……(《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基本框架(讨论稿)》已经向我们描述新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评价的多元性,评价的主体性,评价的开放性。教育和指导必须根据智能发展的轨迹来评价,以准确地了解学习者的智能状态为先决条件,评价在教育中扮演中心角色,只有适合学生的特定发展阶段,才能使学生获利。只重视课堂学习,忽视社会实践。单纯依靠用纸笔的标准化考试来区分儿童智力的高低,考察学校教育效果,甚至预言他们的未来发展和贡献,是片面的。由此,我认为,新课程评价应该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引导学生成为自律学习者,使其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共同作用下前进。评价不仅要注意结果,更应注重过程……评价方法以质的评价统整,与量的评价结合,形成多元的评价方法。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这样,学生获得答案的推理过程、思考性质、证据运用、假设的形成等等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东西,被忽略在评价的视野之外。这样,会导致学生对思维过程的轻视,不利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而且限制学生对思维乐趣的深刻体验,进而抑制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吕准能/点评:

孙老师畅谈了自己心中的高中历史课程发展性评价标准,反应力个人的思考与探索。以高考为中心的学习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延伸,恰恰成为了课改推行中无法绕开和回避的关节,如何克服两者的两张皮现象严峻地摆在我们的面前,如果处理不当,将会扭曲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 甘晓琴/作业

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尝试过多种评价方法,现在的中学生,自尊心较强,上课回答问题时不敢思考,不敢回答问题,害怕回答错了同学笑话,丢面子.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给予学生以评价.并且现在心理学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的行为出现以后,如能得到及时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会做出积极的努力。现在,口头评价已成为教师教育智慧和能力的一种表现。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我总是坚持巡回指导,在指导的过程中,针对学生评论、针对学生习作过程的表现,针对习作教学中的一些“意外”情景,我总是以满腔的热情、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情感,给予学生各种各样的积极评价,或赞许、或表扬、或肯定、或点拨,或对学生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竖起大拇指的赞许,或拍拍学生肩膀的激励,或与学生握握手……这种面对面的直接评价,简便、直接,但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要求树立对学生评价新的评价观,促进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个性,鼓励创造,使每一位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所以评价具有反馈、激励、调控、选拔等多方面的功能,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

◆◆◆吕准能/点评:

甘晓琴老师主要围绕着在教学过程中,确实尝试过多种评价方法。教育家第斯高惠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极爱哦学评价最终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有特色,达到会学、乐学而且学实、学活。

 

★★★ 程景华/作业(新疆乌鲁木齐市历史1班)

自己在当学生的时候就对一句话记忆深刻:“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似乎学生学习就是为了分数,老师教学也是为了分数。随着观念的更新,教学上的这种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也在教学中进行了很多中尝试,如下:

探究性学习:严格的说,这种方法早就有,各个学校都进行过尝试。我用这种方法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印象最深的有两次。一次的课题是《对未来中日关系的分析》,一次是《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尤其是第一个题目,学生很敢兴趣,下去看了很多相关资料,写的小论文很有见地。但是,探究性学习的缺点之一在于只有小部分对历史有兴趣的学生愿意参与,其他学生对于课题只是当任务来应付。缺点之二就是时间长,在漫长的过程中效果就会打折扣。

写观后感:我比较喜欢组织学生看历史题材的电影,看完就让写自己的感受,字数不多,只要表达真实感受就行。电影直观性强,又有历史背景,学生印象比较深刻,从而加深课本只是。

参加历史竞赛:我所在地的历史教研中心每年都会有一次历史小竞赛,有写小论文、有电视大赛等,这都是检验学生历史知识和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的途径。一旦取得一定的名次,学生更会加深对历史的兴趣。

◆◆◆吕准能/点评:

程景华老师前面涉及的两个作业是长作业,包括写观后感、参加历史竞赛等,虽然有难度但能弥补短作业的不足。这类作业能够为学生适应社会、终身发展、自主多样持续发展打基础;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与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注重能力培养,致力于学习方式的改革,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师生互动,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

 

★★★ 宋成基/作业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用原来的一份试卷来判定学生优劣的评价机制是不能全方位评价学生优劣的,必须重新建立一套鼓励性对学生的评估机制:

1.每一节课都对学生的发言次数做统计,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性等第评价。

2.对每位学生的独到见解做统计,鼓励学生发表意见。

3.对每位同学做的历史小论文做统计,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4.完成有适当容量的历史基础知识试题测试,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

◆◆◆吕准能/点评:

宋成基老师的设想不错,可能统计过程中工作量不少,难在能否长期坚持。勿庸讳言,评价中应基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力争严格、平等、公开。

 

 

● 团队公告 ☆☆☆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

由于网络不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学员的作业及各班级学习简报不能正常提交,即使提交了也不能正常显示,这严重影响了此次培训的效果。鉴于此,我们专门开通——

教育部高中历史远程培训公共信箱 hechenggang@ncct.gov.cn

热烈期盼大家将历史远程培训中的(1)培训心得与感悟、(2)班级培训学习简报、(3)本地学习情况综述、(4)历史培训中的精彩花絮,发给我们,有价值的内容将会收录进《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再次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在培训中学有所获!

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 特别链接 ☆☆☆

 

【编者按】此次远程研修的课程专家,大都参加过教育部2007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研修,由朱汉国、赵亚夫、任鹏杰、王雄主编,黄牧航、张汉林、何成刚、束鹏芳等共同编辑的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内容丰富扎实,颇值得细加研读,特别推荐给学员朋友们阅读参考。

链接地址: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2007新课程远程研修”专栏

?do=blogs&id=89726&uid=80343

2.中国历史课程网的“精品推荐”专栏的“2007年全国课程远程研修简报”

http://hist.cersp.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