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2008年7期

时间:2009-10-18 17:12:08  来源:历史团队
 

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2008年第7期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同时发布]

[“中学历史课程网”同时发布]

http://hist.cersp.com

 

◆ 主  编:朱汉国 赵亚夫

 

◆ 执行主编:聂幼犁 任鹏杰 

 

◆ 编  委:朱汉国 赵亚夫 聂幼犁 任鹏杰 李惠军

黄牧航 张汉林 何成刚 张斌平 王 磊

夏辉辉 王宗琦 沈为慧 张振鸿 李 杰

吕准能 张才能 王 涛 

 

◆ 本期责编:任鹏杰 黄牧航 何成刚

 

 

目   录

 

编者寄语

责任与挑战/王宗琦

作业点评

对必修3思想文化史专题的认识

杜细仁作业/张汉林点评

我对选修课的认识

路小玲作业/王 磊点评

简报选萃

山西晋中历史1班简报:

坚决杜绝抄袭/张慧芝

克拉玛依历史班简报:

必修3研修感言/许新梅 张 帆 王智远

河南濮阳市直历史1班简报:

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的关系/李爱珍

江西景德镇历史1班简报:

如何开展专题教学研究/柴玉萍

案例研修

案例推荐一/张 艳

案例推荐二/顾丽娟

案例推荐三/黄瑜捷

研修感言

培训学习感言

吴永兵 肖亦玉 胡雅萍 

李 莺 龚 宁 魏 媛

学然后知不足

邓新燕 近悦远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 劲 松 

路边小草 13639999172(学员) 张 芸

团队公告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特别链接

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

 

 

 

● 编者寄语 ☆☆☆

 

责任与挑战

· 王宗琦 ·

 

经历夏雨的洗礼,北京的天气舒适宜人;经过网络的交流,我们的心灵紧密相连。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对我们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更是责任与使命。

历史是什么?历史课程的价值何在?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叩问再三,思索良久。历史是人类基于对未来的期待,回溯既往,反思自身,沉淀智慧,摒弃愚蠢。历史课程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思考人生的智慧,发现前行的道路。

在历史课程改革中,我们又改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

我们要与学生一起成长:历史教育的本质是公民教育和人格教育。何谓公民?何谓人格?惟有先将其化为己有,方可率性而育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是课程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为了学生的合作,我们必须善于与人相处;为了学生的探究,我们应习惯于究诘不止;为了学生的自主,我们要能把握自己的人生:我们在无意之间成就了自己。

我们要与课程改革共成长: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使命。我们的前辈在教学技法上做尽文章,流光溢彩。而时代演进至此,单纯的教学技法已难以为继,我们的职责就是将教学上升至教育,完成历史交给我们的任务。教育不仅仅是一个职业,它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本身。我们在进步,就是课程改革在成长。在课程改革中,涌现出一批努力前行的开拓者,他们就是我们的榜样,就是我们的明天。

返回内心,认识自我;育己育人,渡人渡己。此情可期,此景可待,让我们共同迎接课程改革!

 

 

● 作业点评 ☆☆☆

 

【江西宜春丰城历史3班 杜细仁/作业】

对必修3思想文化史专题的认识

在今天的专题视频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必修3的特点。

    必修3是思想文化史的专题。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最发愁的就是文化史的教学,文化史的内容学生一看就懂,又没有什么意义和原因可解释的,如果单纯的讲课肯定效果不好,这使我非常郁闷。在新课改的实行后,把所有的思想文化的知识点结合在一起。这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但要掌握好历史方面的知识,还要了解各学科的知识,特别对我们这些文科老师来说,物理化学知识在现在已经忘的差不多了。必修3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时代性和情景性。在创设情景时,老师必须去了解各方面的知识,因此在培训结束后,我准备好好的看看理科的书籍,以便在上课时运用,作为老师总不能在课上遇到物理问题时对学生说去问你们物理老师吧。必修3的第二个特点是典型性,其进一步体现了各学科的结合,这对老师太难了。第三个特点是跳跃性,把以前通史中一气呵成的状况打乱,从古代到现代、从中到外,只要是有现实意义的都给整合在一起,这要求老师思维的跳跃,对知识点的掌握必须运用自如,否则课都没法上,更别提提高学生的能力了。

因此,新课改对老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老师们任重而道远,必须下比以前更大的工夫,必须改变以前的方法和手段,才可能有所建树。

■点评专家/张汉林:

(1)文化史的内容,对学生来讲,有难有易。思想史部分,博大精深。科技史、文学史、艺术史的内容,看起来容易实际上难;只是教科书呈现出来的东西比较简单,学生好像能瞧明白。

(2)关于科技史,掌握相关知识是必要的;但更关键的是掌握其思维方法。自然科学的思想方法曾深刻地启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如果从这个角度去教学,更能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推荐一本科技史的书籍:《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3)关于思想史,可琢磨的东西更多。历史上,思想家们提出了很多命题,一些具有永恒的价值,直到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抓住了命题,也就抓住了思想的核心。虽然古人对这些命题的具体观点可能已经过时,但是其思考的角度和思维的方法(如“助产术”、“发明本心”)仍然在闪烁光辉。

(4)无论是哪一部分内容,其着眼点都应该在于学生的成长。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思想的嬗变、科技的进步和文学艺术的演变,更要让学生在其中学会思维方法、科学精神、鉴赏品位,感受到人类在追求真善美的道路上所付出的艰辛和所收获的硕果。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四班 路小玲/作业】

我对选修课的认识

(作业没有选做字样,于是我全做了,不知理解是否正确)

一、选修课的特点

    从课程设置上,选修与必修相辅相成,使新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内容更加丰富。从学习的角度看,在必修的基础上设置选修更能体现学生的自我选择、自我学习和自我发展。

    新课程呈现出专题性: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人物评说以及历史奥秘,无所不包,浓缩成几个精炼的专题体系,可供高中生去探讨。

     新课程学习的选择性:新课程设置了六个选修模块,“六选三”模式能较大地体现学生选择的主动性,这也是新课程不同于以往教材的最大的特点。

     教学内容的拓展性:新课程在内容方面体现了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当今世界的热点问题以及对历史奥秘的探究。历史与现实结合更加紧密,更具有时代性。更多地吸纳了史学研究的新成果。

    我认为这种变化更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比旧课程更能感受到时代发展和跳动的脉搏。更能体现“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

二、为了实施新课程,我正在做和准备做如下事情

     1.看一些体现新课程改革的书籍和杂志,研究课改区的高考题,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使课改不致偏离方向。

     2.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的特点不断学习,不做时代的落伍者。

     3.在假期提前备课,编写教学设计,以防开学措手不及。

     4.开学后结合教学实践反复研究专家的视频,实践才能出真知。

5.和同事积极开展教研,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6.最后,我要注意锻炼身体,高中教师的压力原本就很大,我的身体也不太好。加上新课程改革这场狂风暴雨,我的身心正经受着一场空前的侵蚀。必须要有革命的本钱呀。

三、我校历史选修课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

    首先,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师的知识储备难以适应选修课程的教学。培训时一位老师打了个比方,说这次课改给我们心理的震撼不亚于汶川大地震。我们最难的是难以突破自己。怎么办?只能不断地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在新课程中我们都是探索者,没有绝对的权威,只有经验教训的共鸣和因地制宜的创新。

     其次,在听专家报告时,似有所表示:我省的选修是要固定模块的。不禁让人有失望之感。固定内容不一定是教师所长、学生所好。所谓的“六选三”最终还是“三选三”,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就不能真正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我想,这样做大概因为有些学校条件达不到,也因为“应试”的需要吧。所以课程怎么变,老师怎么教,关键还是高考这根指挥棒。我们在关注课改的同时也非常关注三年后的高考到底要怎么考。这样才能有效地设置我们的选修课。

(本人之愚见,望指点。)

■点评专家/王磊:

说的很好,感觉是我今天看到的作业中少有的几个原创作业,按照您的思路不断总结自己的教学,您一定能够有所突破。

另:因为高中学习都面临最终高考的问题,所以全国各个省区都有文科“必选”的模块,并非仅仅贵地如此。

 

 

 

● 简报选萃 ☆☆☆

 

△△△ 山西晋中历史一班简报

坚决杜绝抄袭

· 张慧芝(辅导教师)·

 

作为一名读书人,且为人师,人品、学术十分重要!

新课改,不仅要改教材内容,也要改学风、教风!

我们总是抱怨“人心不古”,著名教授都有剽窃之嫌……

大家是否应该反思?——近日作业中的抄袭、剽窃,惨不忍睹!

无语……

真的,我不知该说什么……

大家都贵为人师!

……

第一二三次,我都谅解了!

纵是第四次,今天,我依然给了及格!

明天再抄袭怎么办?

……

作为历史教师,我们知道每次社会变革都需要数代人的鲜血——因为思想观念的改变实在太难了!难于上青天!

可是,不要抄袭这是一个基本“小道德问题”啊,它真的哪么难改吗?

……

愿闻大家高见!

 

△△△ 克拉玛依历史班第五期班级简报

必修3研修感言

·编者按/许新梅·

有一种期待,把我们的心凝聚在一起;有一种力量,促使我们积极的奋进。这就是新课程所带来的魅力。虽然我们的老师学员,因放暑假而各据一方,有远在四川的、甘肃的,有近在准东、独山子的,有更近的在市区的;有在途中的,有在家中的,有在忙碌中的……但不管在何方,不管天气有多么的炎热,我们的老师都会认真的完成当天的作业。

今天是专题五的作业,看完视频和课程文本后,老师们的感想跃然纸上,有困惑、有期待………

今天更是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把我们吸引——那就是盼望已久的与专家在线交流。尽管我们的老师提出的问题还显得有点不成熟,尽管专家团队对我们老师问题的答复还在“缓冲”中,但我们依然努力着,坚持着……

新课程远程研修已过半,希望老师们继续加油努力!

 

■克拉玛依六中 张 帆

专题五中谈到了必修三的一些个特点,例如,选材的情境性、典型性、跳跃性、宏观性。这些特点也给了我们在将来的教学带来了一些应该注意的地方,比方说朱老师就提到了关于资料的收集问题。他在专题中如是说到,承载历史信息的素材丰富多元,浩如烟海,如何选择和分析历史信息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师生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在专题里面老师还给我们举了一个例子。 就这一点我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读魏书生先生的书时曾看到这样一句话——被先生奉为他教师准则第一条:“凡是班干部能做的事情老师决不要做,凡是学生能够做的事情班干部坚决不要做。”由此我引申出一条教学准则:凡是学生能在老师指导之下做好的事情,老师坚决不要去做。比如说收集资料这一块,在信息爆炸的年代,学生在老师的知道之下应该能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如果老师一定要亲历亲为,我想除非老师有足够的精力才可以把这件事情办好哦。更何况,老师的视野和学生的视野并不完全一致,有时候我认为通过学生收集资料我们教师就可以窥探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缺少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当然这里我们也要注意一个问题,学生上了高中之后学业肯定更加繁重。他们收集完资料之后,我们作为教师是不是应该要适当地对他们进行一些奖励呢?如果课堂上用上了他们的作品,那我们老师就要署上别人的创作权,如果没有用上,那么我们是不是要想一些个其他的方法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呢?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学生也是头一次使用新版本的教材,需要他们配合收集资料,应该提前若干时间。

 

■克拉玛依五中 王智远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必修3是宏观意义上的文化史专题,主要讲述了古今中外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一历程中所创造出的文明成果,包括文化史和科技史。前面我们说,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我们用文明史观来看待历史,认为人类历史包括三大方面,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这三方面的发展,并且三个方面相互影响。那么,我们在学习文化史的时候,就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关系。思想文化受当时经济的决定,并且是当时政治的表现。拿百家争鸣一课来说,我们不能就文化而文化,直接给学生讲什么是百家争鸣,表现是什么,等等。首先,我们得想到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铁器和牛耕的出现,井田制崩溃,私田产生,我们所说的封建经济逐渐取代了奴隶制经济。其次,经济的发展改变了政治格局,周天子的实力和威望一降再降,诸侯势力大增,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逐渐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由此进入纷争的时代。结果就是:为解释和解决社会出现的许多新问题,有见识的人开始著书立说,诸侯为了在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也纷纷支持这种行为。然后,我们要做的才是让学生了解诸子百家的学说和著作。

 

 

△△△ 河南濮阳市直历史1班学习简报

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的关系

· 李爱珍 ·

   今天的视频,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就是专家关于如何把握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之间的联系的讲述,专家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又通过解决三个问题来解决的。

   首先,经济史的教学为什么要联系政治史和文化史。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经济体制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演变,决定着文化传统的特征和走向。比如,中国历代王朝都视农业为本业,把工商业贬为末业,“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基本国策,其长期的实施又抑制了社会经济的活力,中国传统的“重道轻器”观念,也限制了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这反映了经济与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次,经济史与政治史、文化史之间有什么联系。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现象,这是必然的。

最后,我认为教学过程中应怎样建立联系是最重要的。新课标与以往的教学课本的不同就在于它是按模块分的,也就是政治、经济、文化是分开的,但它们之间又是联系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单纯的去讲某一个模块而忽视了它与别的模块之间的联系。比如,在开始经济史教学前,老师最好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前言、目录和课标的基本要求,这时候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各模块目录的基础上,将个模块的专题作一横向的联系。对高一的学生而言,主要是联系政治史的目录,但教师应适当介绍文化史的目录并作简单的联系,这是为了学生在将来学习文化史时能自觉联系经济政治史做准备,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模块间联系学习的意识。

 

△△△ 江西景德镇历史一班简报

如何开展专题教学研究

· 柴玉萍 ·

第一方面:研究的思路与做法

    面对我校师资队伍老化的现状,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全面启动与实施,想在短时间内全面适应,那是不现实的,更何况把课改细化,开展专题性教学研究,还得出成果,那又是何等的困难。怎么办?

  1.务实的开展专题理论学习,夯实理论根基。

  2.全力开展课堂研究,让研究时刻贯穿于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也好,专题研究活动也罢,最根本的质的变化在课堂,理论功底再扎实,能不能做到学以至用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更何况我校教师年龄偏大,改变他们的课堂还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抓好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带领教师全力开展课堂教学研究。

  第二方面:延续以上我校开展专题研究的运做思路与做法,构建出了适合我校实际的课改下历史教学模式框架:

1.培养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消化掉基础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这是上好课改后历史教学的大前提。

课改后的历史教学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改变了以往的教师代替分析的学习方式,课上的主角是学生,教学中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感、自悟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一般情况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基础知识融入与析文当中,教师下放读书权、思考权、想象权,从而带领学生有重点的深入学文。但这种学习开展的大前提就是要有良好的课前预习,只有在预习中消化基础知识,作到熟读课文,才能保证40分钟内的学习任务顺力完成(我校的学生己基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并做有预习笔记)。

2.课上要把二分之一以上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读书探知。

·开展小组的合作交流学习。

·给学生质疑的时间与空间。

·允许学生表白自己的见解。

3.教师要熟备课、深备课,教学中摆脱书本、课堂的束缚(该渗透的渗透,该挖掘的挖掘)。

4.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是良好的开端,课后的拓展延伸是美满的结局。(带兴趣开始,生思考而结束)

5.彻底淡化以往分析课中逐字、逐段、归纳中心、分段、总结写法等老一套分析思路与做法。(但不是完全不要,而是在学习与感悟中适当渗透)

6.提问做到提纲挈领,“一石激起千层浪”,杜绝泛泛而问,问题的处理上,应是问题来源与阅读,问题的解决也应解决与阅读中。

7.恰当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调控、点拨作用。

·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巡视作用。(状况、适时调整点拨)

·用你的激情调动学习积极性。

·你的深入提问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

总之,在经历了“夯实理论基础、注重教学实践、立足校本研究”的运做之后,我校的专题研究活动已初具雏形,并在实践中借助教研组活动的开展正在逐步改进和完善,坚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兄弟学校的协助下,在我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此项活动在我校一定能更加深入的开展下去。

 

 

 

● 案例研修 ☆☆☆

 

【案例推荐一】

张艳老师的视频案例分析:

专题五的视频主要讲解了在讲述必修3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在这个专题讲座中,专家们在讲述各个问题时选取了一些经典的案例,在看到这些案例时,我感受颇深。从这些课堂实录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新课改要扎扎实实的从思想上落实。我个人感受到,必须从思想上解放,从旧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才能打开思路,有所创新,才能谈得上创新。

如何讲课,我们称之为教学设计,既然是“设计”,那么就应该明白,教学不是一门技术,不是呆板的僵硬的,而是一门艺术。一堂完美的课,应该同一首歌或者一幅画一样,给人以真善美的感受,给人以艺术的感觉。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规定重难点、课程时间安排、教学内容顺序安排等等。我觉得视频中列举的案例真正的做到了这一点。

首先,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如何理解宋明理学这个案例,用了讲故事和画漫画的方法。通过讲述王守仁的弟子和小偷的对话浅显而又清晰的说明了“良知”这个问题,而画漫画这种方法更是直观而又清楚的解释了“吾心即宇宙”这一理论,并且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可以说,效果显著。在讲解百家争鸣的案例中,教师让学生给各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设计名片,这种方法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在设计名片的过程中自然加深对各派的主张、代表人物的理解和记忆,方法新颖独特。

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会经常用到设计问题这一教学手段,但是如何设计问题,如何让问题达到良好的效果,在讲述百家争鸣文化思想的作用的案例中,教师设计的探究性问题给我的印象十分深刻。教师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分别从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观点出发,解决一个学校水电用度浪费超标的问题?一个是分别从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观点出发,提出解决现代社会中交通拥挤的问题?这两个问题,把历史同现实结合起来,赋予了历史知识现实意义,使得历史变得鲜活而又有时代价值,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学习各派的主张,并且学生会认识到历史不再是一堆离现实生活遥远的古董,可以是很现代的东西,古今时空概念也缩短了。

最后,选择历史资源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前面的专题视频中也提到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对比性的、连续性的资源。同时,也要有所取舍。这些原则应该说是通用的,但是具体到个别案例应该是要具体对待。在讲述生命起源的案例时,教师分别用来一段文字材料,和几幅反映达尔文研究时的图片、其和其他科学家往来的书信数据以及其他科学家的身份,很显然,后者更能形象、直观、深刻的展示达尔文是如何研究的?前面的那段《物种起源》绪论中的文字材料,也非常典型,也可以说明问题,但在效果上,却远逊于后者。可见,在选取材料时,要注意选择信息的信度、力度、和深度。从这些课堂实录案例中,我深刻的感受到新课改迥异于旧课程的要求,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新”,什么是“改”,无论从教材上、课标上、教学方法上、教学技能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也一下子感受到了压力和动力。

 

【案例推荐二】

顾丽娟的视频案例分析:

历史选修课程教学在不同地区和学校会面临许多共同或不同的问题。你认为,在你所在的地区和学校,选修课程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会有哪些?你将如何去解决?

  在新课程下,高中历史增加了选修课模块。关于其特点,在此不再赘述,想简单说说存在的问题。增设选修课从理论角度来说是美好的,比如:知识结构上可让学生走向多元化,教学体系上趋于完善,教学内容上更加丰富,同时 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视野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另外,可不断更新历史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夏商周断代工程、三星堆文化遗址研究等,解决历史知识的更新与课本知识滞后的矛盾。但是美好的愿望总要与残酷的现实发生激烈碰撞。

现实是:教学条件达不到选学所需要的硬件设施:校舍不够,教师人手不够,教师的知识储备不够丰富。目前应试教育下围绕高考转的教学模式还没有改变,学生真正选修的要求并不能得到真正满足;人数太少达不到开课的要求。课时紧张,必修完成但没时间再进行选修等等。而这一切问题的解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所以急于求成,其结果反而是欲速则不达,弄不好还耽误了学生的前途。

所以要想改变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理念,得从根本上做起,改变高考制度,同时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大教育投资力度,改变教学条件,再谈教学改革。

                             

【案例推荐三】

黄瑜捷的视频案例分析:

看完专题五的视频,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传承民族文化刻不容缓。从新课程改革我们可以看到这么一个变化:日益重视文化史教育。因为有一个学期专门用来学习文化史,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回首1915年至今的历史,我们发现中国离传统文化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似乎更愿意、更容易接受舶来文化。当我们一代又一代学生不再重视品评《诗经》《论语》,不再由衷鉴赏唐诗、宋词,不再期盼春节、端午、中秋,大中小学生轻视母语而拼命苦学外语时,取而代之的是喜爱日本动漫,熟唱英文歌曲,欢度情人节、圣诞节。曾经看过这么一篇新闻,很多中国孩子竟是通过美国动画片才知道花木兰这个人物。渐渐的,我们愈加感到维护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作为高中历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层面,关键是促进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性质与意义,使学生在接受知识后成长为“人”。新课程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我认为在文化史教学中,要真正实现三维目标,就必须重视历史教育在传承民族文化中的作用,历史学科比任何一门学科更具有这样的优势,也更是应当承担这样的责任。

 

 

 

● 研修感言 ☆☆☆

 

培训学习感言

[江西省南昌一中历史二班]在观看视频之后的讨论时间里,各位老师都积极的发言,有的谈论视频中的案例,有的表达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看法以及今后的想法与打算,这里摘录一部分老师的学习感言。

◆◆◆吴永兵

所谓新课程,最大的变化是中学已经向大学学习,要改成必修、选修课分开以及学分制了。这种情况下我们高中教师也得向大学教授学习,除了必修课得教外,还得自己想法子开几门选修课了,这可是全得靠我们自己来搞定课程内容和教法的。其次,新课程的上课,师生互动性会变得前所未有,将会完全变成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核心的活动式学习方法;要教的内容不再是死板的书本知识,而变成能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对学生的人生追求有极大直接作用的知识。还有就是,以后的考试和学生成绩评价,不再单是看纸上成绩,而是变成多个方面的综合评比,这种评价模式下,以往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型学生再也不能独占高位了。新课程下的学生必须得课内课外全面发展、眼耳手笔全部动用才能证明自己是个合格的中学生了。这里说的还只是新课程改革内容的一部分,总之,以后在高中的教学中,无论对学生还是老师,“天已经不是那片天了”,必须自身及时改变才能适应这巨大的发展变化。

 

◆◆◆肖亦玉

我们知道,我们的传统教育是围绕着高考这个指挥棒转的。高考就是风向标,高考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高考怎么考,我们就怎么教。但是国家现在需要的是全方位高素质的人才,教育更是要求更具有人性化,要尊重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倡学生开阔视野,自主学习。

 

◆◆◆胡雅萍

同样是一节课,怎么教才算是符合新教育课程的理念呢?每一堂课都要上的热热闹闹,生动活泼,并且要求课堂的知识容量大,还要难易适度,能让学生接受并乐于接受。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李 莺

这次的新课程改革,确实让我们的一线教师学到了很多的知识,也借这个平台,有机会和全国各地的教师们进行交流,有机会了解到别人的教学心得和教育理念。苦,我们不怕,难,我们也会想办法克服,但只是希望国家的这次课改不要流于形式,不要让国家、家长、孩子、教师们的希望落空。最后,衷心祝愿课改能够在风雨中顺利前行,获得最后的成功!!!!

 

◆◆◆龚 宁

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获得了一些宝贵经验。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

 

 ◆◆◆魏 媛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学然后知不足

(新疆巴州历史一班)

◆◆◆邓新燕

每天看视频,看文本,看论坛帖子,关注学员作业,忙得充实快乐,特别看到许多老师谈自己真实的感悟,体会,很感动。老师们大都能发现自己不足,努力学习,改变自己,让自己尽快与新课程一同成长。态度端正,学习热情高涨。学有所思所悟所得,这是一个大进步。

 

◆◆◆近悦远来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新的历史教学观念应该是建立过去和现实的桥梁。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做史料的搜集者,和过去事件的复述者以及总结者,更重要的是为了形成分析事物的能力,为现实服务,用历史思维方法通过分析预见事物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并反省历史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指导现实社会中人们的实践活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可以说是这方面的经典之作,全球视角是这本书最突出的特点。在书中,斯塔夫里阿诺斯希望读者能够以一个从月球俯瞰蔚蓝色地球的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公正地看待全球历史的发展,这种宏观视野是对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世界历史叙事的超越。

在《全球通史》中,从全球视角审视时间上和空间上的世界历史的事例很多,尤为可贵的是,斯塔夫里阿诺斯试图克服“欧洲中心论”(尽管他并没能真正作到),认为“全球性的观点不仅要考虑扩张中的西方,而且要考虑西方扩张所至的诸地区”,他的全球视角给世界历史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在今天的讲课中,专家们提到了全球史观。老师们如有兴趣,建议大家读一读这本书。高考中好像引用过这本书里的文字材料和图片。

 

    ◆◆◆劲 松

平等的对话,相互的尊重,鲜活的语言,灵魂的对碰,现实的热点,身边的经验,活动的开展,爱心的关注,成功的体验,思想的飞跃,交流的平台,快乐的天堂。

 

◆◆◆路边小草

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围绕三围目标展开.看了视频中的实例,我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是一节课上好的关键,教学目标先于教学设计。只有设计好了教学目标,才能突出教学重点。教学才更有效。实例中老师们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都很不错,看上去好像也比较容易设计,于是自己也找了一课内容设计,哪知半天过去了,费尽心思也还没有设计完。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多么难的一个过程,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提高自己。

 

◆◆◆13639999172(学员)

历史学是建立在人类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之上的学问,是人类文明传承的载体。学习历史,了解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遗产,可以博古通今、知书达礼,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养成理解和尊重他人、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正确态度。

    历史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发展史,也是人类在各个领域不断创新和战胜挫折的奋斗史。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人类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积累的精神财富,学史可以使人明智。通过探究历史问题,汲取历史智慧,鉴往知来,可以养成理性态度,增强适应社会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历史人物的成败得失可以使后人“见贤思齐,见不肖而自省”,有助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了解祖国的历史,是爱国主义情感产生的前提;了解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是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适应不断开放的现代社会的需要。通过历史学习,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树立为人类进步事业做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张 芸

面对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作为一名教师, 要根据教育目标的调整、教学要求的不同、教学内容安排的不同,上课之前一定要深入钻研,精心备课。备课要求做到:

第一,备观念。反复研读课标,领悟课标的实质,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师生观、评价观。注重学生发展,突出学科探究,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况,用新理念去指挥和改造自己的教学。

第二,备目标。课标是教学的指南。具体的每一课都要求教师根据课标、教师用书,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增大了,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了,压力更大了。

第三,备教材。新教材的编排变化较大, 如何处理、采取何种教法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也是摆在老师面前的新课题。

第四,备活动。课堂学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堂的活动决定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学生课堂上学得的科学素养将影响着学生的一生。教师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张 芸

教师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在快乐的心态下去实践教学,相信教学生活的收获也会更加丰厚吧!所以我很喜欢这句话:学海无涯乐作舟!是不是还可以换一种说法:师海无涯乐作舟!我好像真的越来越有感悟了啊!(经常夸夸自己也很开心啊!)真的希望每个人都能开心的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和想做的事,往往会事半功倍哦!我们一起加油吧!

 

 

 

● 团队公告 ☆☆☆

 

新开公共电子信箱敬告学员

由于网络不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学员的作业及各班级学习简报不能正常提交,即使提交了也不能正常显示,这严重影响了此次培训的效果。鉴于此,我们专门开通——

教育部高中历史远程培训公共信箱 hechenggang@ncct.gov.cn

热烈期盼大家将历史远程培训中的(1)培训心得与感悟、(2)班级培训学习简报、(3)本地学习情况综述、(4)历史培训中的精彩花絮,发给我们,有价值的内容将会收录进《全国历史课程研修简报》。

再次感谢大家,希望大家在培训中学有所获!

历史课程专家团队

 

 

● 特别链接 ☆☆☆

 

【编者按】此次远程研修的课程专家,大都参加过教育部2007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远程研修,由朱汉国、赵亚夫、任鹏杰、王雄主编,黄牧航、张汉林、何成刚、束鹏芳等共同编辑的2007年《全国历史新课程研修简报》,内容丰富扎实,颇值得细加研读,特别推荐给学员朋友们阅读参考。

链接地址:

1.《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博客“2007新课程远程研修”专栏

?do=blogs&id=89726&uid=80343

2.中国历史课程网的“精品推荐”专栏的“2007年全国课程远程研修简报”

http://hist.cersp.com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