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教学求真求实讨论后续 10

时间:2009-10-18 17:12:47  来源:绍兴
 

 

珍爱自我 超越自我

——增加历史教育中爱国主义情感的厚度

陈新祥

                         
绍兴鲁迅中学
   


引子:


今天在上课时碰到别人命题的一道习题,就是我们经常让学生做的一道题:

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利益的不同   

B.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


C.文化的不同       

D.实力对比的不同


有些学生认为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而不认为是国家利益的不同。于是我问学生,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国家利益服务,还是国家利益为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服务?学生停一下,后回答道,大概是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为国家利益服务。我又问,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为国家利益服务,还是国家利益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服务?学生停一下,后回答,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主义理想为国家利益服务。我再设问道,在自己、家人、同学或班级团队、家乡、国家、全人类、包括动物在内的自然之间,你觉得应该首先爱什么?学生停了很长时间,但回答不上来了,唯见他们窃窃私语,可能是有自己的想法,但都觉得不好说。


学生为什么窃窃私语不敢大胆地说呢?


思考:


其实这在崇尚人文关怀和崇尚个性的西方文化语境下这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一个人首先应该爱自己,然后爱自己的家人,当然家人和自己应该是一体,然后是爱自己的同学或班级团队,然后才是国家民族、然后才是全人类,然后才是自然界。将爱自己、爱家人、爱团队、爱国家、爱人类、爱地球在内的大自然高度统一起来,这是一种走向个人自我内心与外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维或观念,是很正常的思维。


特别是关于国家民族和家人及自己之间的关系。按常识思考当然是先爱自己、爱家人,之后,才爱国家。但我们传统的历史教育甚至基础教育却往往是教育我们的学生是先爱国家民族,然后才再爱家人和自己,说这叫国家利益至上,是高度的爱国主义,否则就是不爱国,或者说是高度不高,不够爱国。其实这样的爱国主义具有深厚的基础吗?这样的爱国主义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真实和必要的厚度吗?试想,一个连爱自己都不爱的人其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和而来?他是发自真实的内心情感需求呢?还是外界灌输熏陶和强加甚至强迫的?是模仿别人的呢还是发自内心的自觉?是由爱自我为根基的真爱还是缺少爱自我作为根基的真爱?


这实际上两种而不同的爱国主义,而这两种不同的爱国主义的情感往往会走向不同的方向。一种是走向人文的、理性的,别一种是走向非人文的、非理性的。


纳粹的爱国主义就属于后者。


德国法西斯主义的爱国主义就是缺少一种自我珍爱为根基的非自我、非人性和也非理性的盲目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就是一种主张个人自我利益必须绝对服从日耳曼整体利益或第三帝国利益和纳粹党理想的利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由于绝大多数德国人失去了自我意识而陷入一种集体无自我意识无生命意识而只有群体意识的结果,是历史上德国长期错误的历史教育的结果。这是尼采早在19世纪晚期就敏锐地感觉并痛下砭针的:现代的人只重知识而不重人格,人人都“随身拖曳着一大堆不消化的知识石块”,而形成内外不一致的矛盾。由于知识的表面化历史把知者与行动者及感觉者分开,把人的外表与内心分裂,因此而损弱那内外一致的、健全的人格。当时的史学和历史教育在促成时代的妄想,人们总以为现代比任何一个时代据有更多的道德与正直,那些史学家们把他们所标榜的客观态度当作正直,其实,这种正直只是坚强的裁判者,绝不是毫无感情的宦官一般的学者们所能有的。由于历史知识的过分,民族的本能被破坏了,它阻碍着个人的以及全民族的成熟。青年人在他们还没有认识人生之前,就负担起这些多光怪陆离的历史知识,使他们的本能无从发展。由于这个过分就养成在每个时代都有害于人类的年龄的信仰,这个信仰就是自己甘心为后生与末流。并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观念——认为世界发展必须经过童年、青年、壮年、老年等等阶段痛加攻击。(《历史对于人生的利弊》)但可惜当时没有多少人珍视发现“自我”和发现历史教育的这种误区将会导致严重的民族灾难乃至人类灾难的尼采的思想。为此德意志民族付出了不重视自我、不珍爱个体、不珍爱生命的惨重代价——既给自己的民族带来空前灾难,也给其他民族带来空前灾难。


我们民族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文革”是不是?“文革”没有给其他民族带去灾难,但对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敌视也是显而易见的,这里就不赘述了。而“文革”则是我们的民族浩劫则是则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的史学界是有共识的,我们的政府和执政党——共产党是有历史结论的。“文革”就是因为我们陷入一种集体无自我个体意识、不珍爱个体自我价值尤其是个体生命价值而只有群体(如人民、群众)、国家意识还有只有空洞的符号,诸如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实现什么制度的意识形态,人们普遍产生了为了群体的利益必须牺牲个体自我的利益的使命感和神圣感,于是蔑视自我、蔑视个体、蔑视生命的现象成为一种“常识”或意识形态,珍视自我、珍视个体、珍视生命成为一种异类的意识形态,是一种反动,是反革命,这类人是牛鬼蛇神,珍视自我、珍视个体的意识是反动思想,反动的意识形态,都必须打倒。于是就造成对自我的戕害和迫害的民族浩劫。这种将人看成是“牛鬼蛇神”不珍爱个体的人、不珍爱自我、不珍爱生命的历史灾难至今我们有过认认真真、切切实实的反思吗?作为决定民族历史观培养和塑造,甚至决定民族历史文化命运前途的历史教育不需要进行认真的反思吗?虽然历史教育不能承担学校教育甚至社会教育的全部重任,但其作用无疑是不容置疑的。每一次课程改革都往往将历史教育推向风口浪尖,像袁伟时教授对历史教科书的抨击公引起行政干涉,苏智良教授主编的历史教科书被有关部门勒令停用,日本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不仅成为日本民众的关注热点,甚至成为全亚洲乃至全世界的关注,都说明历史教育在一个国家历史观教育和国家历史文化发展命运中的特殊地位。


总之,为摆脱传统的历史教育中将国家民族利益没有根基的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认为个人利益必须绝对服从国家民族利益,认为只有抛弃个人利益的爱国主义才是纯粹的爱国主义,高尚的爱国主义,有高度的爱国主义,否则就是不纯粹、不高尚、缺乏高度,使我们的历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显得空洞、单薄、核心、根基,缺乏说服力,缺乏必要的厚度、深度、力度、广度,我们必须着力于历史教育中的爱国主义深厚的人文情感的培养,必须着力于学生对自我的珍爱的培养。即首先要教育学生珍爱独一无二的自己,做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其次要教育学生珍爱创造自己生命的父母,及与自己血脉相连血浓于水的亲属家人,以提升自我价值。再次是要珍爱养育自己、养育自己亲人的脚下的这片土地,珍爱在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中华民族,认识到自己——自我从哪里来,应该到哪里去,以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超越自我,将个体自我价值的实现与国家民族的历史命运真正联接起来,这样我们历史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才有了深厚的发自学生个体内心自我真爱的根基,从而为学生内心与外表统一、努力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健康人格的养成和人文性、科学性俱佳,心理成熟、行事从容的现中华民族代公民的培养奠定基础。

 

编者按: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或民族利益的关系,历史教育应该做出自己的回答,陈新祥老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你是否认同这个观点,或者您有自己的想法,不妨写下来我们一起讨论……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7/39318/archives/2007/703428.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