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教学求真求实讨论后续 3

时间:2009-10-18 17:12:53  来源:老师
 


 
No.31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10 9:57:00 | By: 陈新祥(游客) ]
 
回sxwang(不会吧?)


1、 找历史事实——十月革命的真相、国共关系的真相、天朝崩溃的真相是很重要,即找铁证确实很重要。但是不是历史教师看了这些书之后都相信杨天石、杨奎松、茅建海等先生的学术结论?你、徐金超、或许还有国权、我是几乎是完全相信。但如果绝大多数普通历史教师在阅读和历史教学中死不认这铁证,甚至认为这是“哗众取宠”“翻案”,怎么办?不要说我们历史教师,甚至某些历史学专家学者也死不认这个铁证——如茅建海《天朝的崩溃》中的铁的事实,但就是有许多专家学者死不认帐,至今没有人反驳茅的结论和证据,或许觉得茅先生的观点和论据不值一驳,而且认为茅先生有“哗众取宠”的嫌疑,是颠覆其他人的铁证。由于赞成茅先生的“铁证”的人是少数,反对茅先生找到的证据是铁证的人占多数,甚至占绝对大多数,而且认为茅先生是别有用心,茅先生不是有苦说不出来了?在辨别真相并不难但大家都对真相讳莫如深的背景下他的学术成果如何才能推广?看他的书是一个方法,但改变历史教师的观念不是一个好方法吗?如果历史教师的迷信传统科学主义的历史观下极力维护那些长期以来灌输给人们的神话——是不可动摇的真理——他为之可以赴汤蹈火的现状不改变,没有真正的人本主义历史情怀,没有真正的民主情怀,没有真正的自由情怀,其专业成长可持续发展水平是可以怀疑的。


2、 说到底你问的问题是一个人文价值重要还是科学价值重要的问题。这如同是问有冷冰冰的科学的法律重要还是有人文情怀、民主情怀的法治思想重要及法官重要一样。或者如同问思想重要还是制度重要、思想家重要还是政治家重要、大脑重要还是躯干重要一样。


找个绝端的例子:如徐力弑母。徐力不知道他弑的是他的亲生母亲吗?决定徐力弑母的不是“徐力的亲娘”这一铁证,而是“亲娘也可以弑”这一观念!你说观念重要还是铁证重要?当然铁证可以改变观念,但观念也可以改变铁证。历史学不是科学,历史学是观念学,解释说,历史课当然需要科学价值,但更需要人文价值。

 

3、 茅先生、杨奎松、杨天石还有你曾经向我推荐的袁伟时、秦晖、萧功秦等之所以能写出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学家的历史学著作,一方面果然与他们的勤奋、好学、好问并“动手动脚”找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的历史资料——铁证有关,但与他们的所受的史学观念的熏陶和教育没有关系?是什么指挥他们写出并敢于写这样的书的?是事实,还是观念或信仰?会什么在看到相同的事实背景下他们能写出令你佩服的书,而别人就不能?是什么促使俄罗斯纪念馆工作人员不让崔永元他们进入纪念馆?是这些工作人员的新的历史观、价值观,而不是历史事实,是这些工作人员对他们过去所受的历史观的反思,甚至反感,接受了具有人文主义历史观、真正能够尊重历史的历史观而促使他们拒绝不知道如何去找史实的“崔永元们”。

 

4、 看来你得赶快找能更快更好地帮你找到历史真相的历史观了。我印象中你是不乏人本主义历史观的。像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不是你向我推荐的吗?不过那是历史书,不是历史哲学书。他的《论历史》对我的启发很大。波普尔的《历史主义贫困论》对我的启发更大。当然我在史实方面是必须补课的。实际上人本主义的史实、哲学、教育三方面甚至为人处事——即人本主义的平等交际都需要补课(你看我又想到了赵亚夫的话)。你说呢?

 

5、 我的历史观简单地说是这几句话:


人类历史是人创造的,不是历史创造人。历史决定论是宿愿命的,说到底就是否认人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是有不断需要的动物。

对于人,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没有金钱时,金钱是第一位的。有了一定金钱的,精神就会逐渐代替金钱。而历史而异,因人而异,需要多元、民主、协商。

人类历史是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具有复杂性、曲折性、继承性、自我价值实现性。

没有最高,只有更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没有最根本,只有更根本。
 
 
 

 

 


 
No.34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10 12:19:00 | By: 陈新祥(游客) ]
 
再回sxwang:


历史观——我指的是人本主义的历史观不是上位目标,历史观在实现任何教学目标位置都是须臾不能也不会缺少的。在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能脱离自己的历史观而进行历史教学吗?在底线以下进行教学的历史教师就就没有自己的历史观吗?总之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人文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必须有机结合的。至于如何有机统一起来结合,则需要一步一步、零零碎碎、循序渐进地结合起来和并加以探讨研究。而不能认为先一步一步、零零碎碎、循序渐进地弄清真实的历史知识,然后再一步一步、零零碎碎、循序渐进地训练史学方法、再一步一步、零零碎碎、循序渐进地转变或纠正传统的历史观念。掌握了真实的历史知识,就一定能掌握科学、人文的学习方法,就一定能提升科学、人文的历史观念?那忌不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历史决定论了吗?历史教学——说到底是人文教学,科学——求真有用,但人文关怀显然显得更加有用。人的心灵问题、思想问题、观念问题、情感问题说到底必须用情感、思想、观念、心灵的碰撞、交流、感应、感动加以解决。
 
 
 

 

No.36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10 15:34:00 | By: 陈新祥(游客) ]


叶军、国权:
我们是否可以搞一个“高中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专业书籍阅读的思路、内容、方法、途径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这个课题应该具有独特性吧!全国有谁搞过呢?叶军——历史学书籍;国权——教育学书籍;我——历史哲学书籍。老祝牵头,发动全县的历史教师如何?

 

 


 
No.37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10 16:06:00 | By: 清茶(游客) ]
 

两天不来,这里已垒起高楼,可喜可贺!陈老师左右开弓,王叶军引经据典,可敬可偑!更有一些新面孔出现,更是值得欣喜.


粗略流览,结合个人的思考,对某些问题的认识可能又有增进.


1、关于历史教育有效性的问题。本人认为,从逻辑的角度考虑,有效应与无效相对,高效应与低效相对。无论是高效还是低效,都是有效的,所区别的仅是效率或效益的高与低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讨论应把握要点,不要兴趣所致,从而降低我们讨论的效率、效益。从大家讨论的情况来看,似乎与有效性相去甚远,而更多地是在关注高效与低效。所以我认为有效性讨论首先要确定一个底线,突破了这个底线则为无效,如果在这个底线之上都可称为有效,只不过有效程度不同而已。

 

2、关于历史教育有效性的底线问题。陈老师认为应为人文性,王叶军表示赞成。但我并不认同。我还是认为国家的《历史课程标准》应作为历史教师进行历史教学的底线。虽然我也承认陈老师关于《课标》与按这个《课标》写出来的历史教材有许多问题,但那不是历史教师或者说绝大多数历史教师的所应该关注的问题。那属于国家课程标准修订部门也可说属于少数专家的事情,当然普通历史教师中如果有兴趣关注的也不能打击其兴趣。历史教师按照《课标》要求进行历史教学的实践,尽可能地落实课标要求,如果有些实在觉得难以落实,或有问题可以提供自已的体会与实践案例,供课标制订人员或教材编写人员参考,以便在修订时吸取。


3、关于人文性的问题。本人对强调人文性的重要性没有私毫反对的意思,相反认为现今确实应该加强人文性的宣传、教育,并尽可能在各项工作中大力践行,一些人在执行工作中包括我们教师在教学教育实践也应该时刻想到人性化或融合人文性。这几乎可以说已成共识,无需讨论。但对于历史教育的底线应该是人文性这一观点难以认同。事实上,人文性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求”的问题而不是“守”的问题,“守”应该是最底线的要求,“求”已显得高远了。所以如果把人文性定为“底线”,则多少对这个“人文性”有点贬低的感觉。我们现在对其不是多了,而是太缺少了。


4、关于陈老师部份观点的问题。读陈老师的部份观点使我似乎又重新阅读了马克思.韦伯的一些观点,后者强调客观历史不能实现,历史没有规律可寻等,甚至其反马克思主义的言论也隐约相似。同时,如果对照陈老师原先相当注重兰格的实证主义观点,现在重视人文性的观点的话,陈老师的历史观已融合多家学说成一体,但问题是这几家历史观有些观点却是相互矛盾,也不知陈老师用了何种法子把其融合成了一体,可能也是吸取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中的“扬弃”这一方法吧!不过,对这陈老师却是极力加以否定的。而本人是十足的马的哲学观和历史观的捍卫者与拥护者。当然,捍卫并不意味着不求变,如果有必要且显得可能也可以接受,如现在提倡的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等就很不错。

 

5、历史学科是科学,但本质上是人文学科。这已成共识,也无须再论,陈老师也持此观点。由此可见,反映事物本质的在某一特定条件下只能有也可能有一个,而不可能有多个,因而反映事物发生的本质性原因的根本原因当然也只能有一个,怎么能有多个?之所以现在认为其的多个,我想问题出在二个地方,一是对根本原因的认识有误,二是混淆了考虑事物的角度。


6、关于历史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理解。以本人的浅显的理解,本体性知识应该是一种关于历史学的知识本身,如一些历史的观点、看法,或历史研究与学习的方法,历史意识、历史素养之类的。如果把本体性知识理解成“人文性”,则多少显得“人文性”的滥用之嫌。事实上,国人很有这种癖好,一旦出现一个新名词,总喜欢先用为快,当“与时俱进”出现时,立即争先恐后地“与时俱进”了,当“和谐”出现了,一下子全国上下“和谐”一片,讽刺小品里甚至把针厕所管理所定的制度中也出现“创建和谐厕所”的字眼,可见国人的这一特性。所以,“人文性”当然是我们所要追求的,而且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目标,但具体到历史教师的成长之路上,本人并不觉得本体性知识会比策略性知识重要。一个有深厚史学功底与教学功底的历史教师当然是我们所敬仰的,也是我们所希望的,但如果两者之中必须是一个单项选择题的话,本人会选择后者。历史本体性知识也即对历史学的理解能力与知识对一个历史教师而言不是当务之急,当下最急迫的是如何提高历史教师策略性的能力,这也是历史教育有效性的重要研究课题。


7、关于华南虎事件的反思。这一事件所反映出来的并不是人文性的问题,而是真实性的问题,少数人为了自已的利益,可以不顾科学的真实,指鹿为马,其眼中哪里的什么真实而言?所以当下我们所主要的还是真实。人文性必须建立在真实性基础之上,没有真实性,这样的人文性其价值如何很值得怀疑。具体到历史教学与历史教育上来,历史教师怎样“求真求实”?本人认为可以不拘泥于如“根本原因”的辩论上,因为每一种观点都有其合理性与正确性,如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说那个都可以,何必强求一律?教师如果认为是那个只要有道理,符合历史研究的基本规则,即“论从史出”,言之有理都应持宽容的态度对待,因为这本身就是很难说的事情。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北美独立战争说成“南美独立战争”。或把“华盛顿”说成是“克伦威尔”,这就不能宽恕了。这也是我认为的历史教学的底线,就象我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说的,美国《宅地法》规定美国公民获得西部土地是有限制的一样。而这也是我认为的教师本体性知识的一部份。事实上,更多地知道一些历史学的最新观点并不对历史教学有何正向的帮助,如果真想要向学生培养质疑的能力,现在的众多的有争论的历史观点已足够了,关键在于历史教师如何把握,如何引导,这还是回到了策略性知识上来了。


有人说如果不了解史学研究的最新发展趋势,如何对付高考?这也许会是一个问题,但并不是主要问题。自从刘宗绪先生以来,几乎每年的历史高考题如果出来一些新的观点,都必将会提供相应的材料供考生参考,现在的问题恰恰是我们的历史教学有问题,仅是简单的现有历史结论与史实的灌输,而不知道对历史教学中诸如质疑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概括能力等的培养,缺乏对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等的培养与训练,所以才出现高考后会显得教了三年而不知所云的局面,才会出现每年高考后许多历史教师大骂命题者以及说不知历史如何教的抱怨等现象。


另外说明一下,华南虎并非已绝迹,现在全世界在笼里的华南虎约为60只,野外的约为30只。
 
 
 

欢迎讨论,请访问:

http://blog.cersp.com/userlog/5980/archives/2007/671385.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