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教学求真求实讨论后续 1

时间:2009-10-18 17:12:55  来源:老师
 

 

观点一:

lxzxcxx(游客) ]
 
回清茶:
1、你老是说历史教育与历史教学是有区别的。不错。但不应忘记,历史教学是历史教育的核心和基础。要弄清历史教育的底线必须弄清历史教学的底线。


2、你知道现在历史教学的底线存在什么问题吗?存在多少问题吗?现在教育部正在组织专家学者进行重大修订,说明问题大着呢。


3、我的观点是历史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试图将历史教学像自然科学一样进行求真求实的科学教学。想试图通过历史教学教学生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可能吗?你说历史学是一门科学,历史发生或发展一定有唯一的根本原因。这是你将历史教学当作科学,是将历史教学当作自然科学教学一样通过求真、求实能得出唯一正确、人人公认的答案的科学推理的结果。


4、历史教学的学科性质不是自然科学,其本质上是人文学科。历史学科虽然具有科学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需要求真求实,不求真求实当然不行。但历史学科不是科学学科,只是一门人文学科。不承认历史学是科学,并不能否认历史学的价值。因为:一方面,科学不是人类社会最高的价值,更不是唯一的价值。另一方面,历史学有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历史学通过总结人类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类提供智慧,是一门智慧之学。这正是其作为人文学科而具有的不同于一般科学的独立的学科价值。历史学科是一门解释说,是一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怀疑论者见怀疑,迷信者见迷信,唯名者见名,唯物者见物的学科。


5、你想象中的历史教学的底线存在将历史教学当作自然学科一样进行科学主义教学的大窟窿,这样的底线是必须弥补的。必然用现代人文关怀来弥补。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用人文关怀或人文情怀来弥补,科学主义是不能最终解决人的问题的。


6、所以我们现在要守的历史教学的底线是应该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同时又具有科学精神的底线——但当下的《历史课程标准》显然尚不具备。这就是问题所在。或许研究《历史课程标准》及现在使用的历史课本中的这些缺陷正上时候。当然研究现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这些缺陷也是时候。这是我对这次讨论的体会。

 

观点二:

No.15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7 19:56:00 | By: lxzxcxx(游客) ]
 
回清茶和叶军:

关于历史教学底线的该求还是该守的问题,我的观点是:


1.对于我们历史教师来说必须守.同时如果自已认为有点公民意识的话也可以求.因为守与求不是绝对对立的.能守好意味为求奠定基础.敢于去求意味着希望能更好地守好.一味死守往往意味着想守又守不好,想求又不敢求.当然也就求不好.


2.当今历史教学的底线存在问题:即在历史教学中缺少现代人文关怀或人文情怀.看看在历史课程标准指导下编写有历史课本就知道有多少人文关怀或人文情怀. 

 

 

 

观点三:

 
No.13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7 17:12:00 | By: 清茶(游客) ]

 
我的关于历史教学与历史教育的关系的辩别似乎跟历史教育有效性的关系不太,其实关系大着呢?12楼的关于历史教育底线的"守"还是"求"就是最好的注解.


12楼认为,现在对于绝大多数历史教师而言, 不是"求"的问题,而是"守"的问题,这很好.因为对于绝大多数历史教师而言在课堂上讲的是一些什么东东呢?真得很让我们纳闷,当然,可能也包括我自已.既然不知道课堂上讲的内容,其"守"也就是最低的要求了,谈什么"求"呢?

 

谈论历史教育有效还是无效或低效,关键要搞清楚什么叫"有效"?也即历史教育究竟其目标是什么,如果目标搞清楚了,用这个目标衡量一下,不是相当清楚了?但目标有远期与近期之分,不如规定一条底线,不妨说只要不突破这个底线,历史教育就是有效的,否则就无效或低效.

 

所以要谈论历史教育的有效与否,首先要搞明白历史教育的底线究竟是什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抓住了关键才有我们谈论的交集,否则各谈各的,永远谈不到一个点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对于绝大多数历史教师而言,关键在于吃准国家课程标准的精神,并尽可能正确地把其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这个落实的过程如何,每一位教师必定都是不同的.因为这关系到教师个人的素质,能力与水平,甚至于教师个人的历史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一个有着问题或称世界观价值观有问题的历史教师如果说能真正地落实课标要求是难以让人相信的.当然,虽然思想跟课标要求很接近,但要想真正落实也是有难度的.

 

所以本人还是认为首先教师要明白自已所处的地位与责任,然后要增强自已落实课标要求的能力,至于历史本体性知识虽然重要,但相比之下,对于中学历史教师而言,则显得并不十分急迫.

如果两者都具备,则当然是最理想的状况了.
 
 
 

观点四:

No.12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7 15:48:00 | By: lxzxcxx(游客) ]
 
回王叶军与、徐金超:


你俩都认同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历史学知识。徐金超确切地说是由于不同教师情况不同,但总体上看因为本体性知识(涉及求真的问题)是底线问题,而实践性知识是技术问题,前者不行历史教学错误百出,后者不行只是效率不高。而现在的情况是底线守不住。


!、说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历史学知识?我觉得不能这样简单地说。难道让历史学家来上历史课就一定上得好历史课?想想纳粹时代,是可以将历史课上成是杀人课的。教出来的人都成了杀人不眨眼的人了。当然这不仅仅是历史课的问题。而历史课即使不是责任最大的课也应该是责任最大的课之一,因为历史课涉及一个国家的主流历史观问题。如果教出来的学生天天想着要为德意志民族去复仇,你们说这样的历史学家教出来的学生是有效还是无效?

 
2、历史知识不同于一般的知识,有没有科学性即真实性是其一,有没有人文性是其二,而人文性对于历史课来讲应该是凌驾于科学性——真实性——本体性知识之上的。人文价值,才是历史课的真正的学科价值所在!因此对于历史教师抑或历史学家来说,有人文关怀精神才是根本!


3、现在的问题大家似乎都已既在谈问题又在谈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说大家都已既在谈问题又在谈主义了。这次讨论的价值或许就在这里。


这里就不能不思考一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底线都守不住的问题?不从病因上着手,单单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看看似乎找到了有效的方法,但这病总是在的。所以总有“对《程标准》有很多意见(涉及到历史教学的面太大,故不能不在此说及),位卑言轻,甚至没有地方可以发言,苦恼”存在。


实际上问题或许就在设置底线——《课程标准》上层建筑那里。但这对有点理想主义的教师来讲或许是发言的好机会。依王叶军的“搅局”说法,这是个“搅局”的好机会。是不?


另外,我觉得我们历史教师(绝大多数)不仅缺少历史知识——本体性知识,更缺少做做真正真善美的现代公民的人文知识。或许我们会说我们平时不是做人都好好的,怎么能说我们缺少人文关怀?我们在平时是好好的,但问题是我们在上课时就一定有人文关怀精神?特别是我们或许对我们的学生——活者具有人文关怀精神,但对死者也具有人文关怀精神?如果我们对节节课打交道的死者——历史人物不具有人文关怀精神,把人截然分成——该死万恶的阶级敌人,大公无私亲爱的阶级兄弟,而不能平等地、正常地看待死者——都是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有爱和被爱的需要、尊重和被尊重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的兄弟姐妹,那实际上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如何使历史课赋予人文精神,如何使历史知识赋予人文关怀,如何使历史课中的历史知识赋予具有人文关怀的人生智慧这才是解决历史教学底线问题的可靠的根本出路。

 

 

 

 

观点五: 


No.9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7 13:57:00 | By: 清茶(游客) ]
 
关于历史教育与历史教学切分的再思考


历史教育不同于历史教学,这不仅是文字表达上的不同,更是历史教师观念上的不同.


教育是一个相当大的范畴,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等,但教学则相对狭隘了,一般局限于课堂内的活动,甚至比学校教育要小得多.当然,学校教育主要是教学.以我的不成熟的理解是,教学主要是通过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国家规定的文化或其它体艺等学科内容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当然要进行教育,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进行教育,则是教师的能力水平问题,而教育什么东西或内容,则不是教师们所能支配的,国家或政府早已确定下来了,即<课程标准>作为我们的主要纲领.而这个不是绝大多数历史教师要关心的事.


具体到历史教育与历史教学上来,历史教学是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历史教育,国家的历史教育目标很明确,用不着怀疑,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只要照上面所规定的进行教学,通过教学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这个过程要看历史教师的水平与能力.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有更多的历史教师仅仅在从事历史教学,而没有进行历史教育,学生所知道的或理解掌握的仅仅历史的一些史实或结论,远不是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因为后者的最高境界是教化.


只所以现在出现这些争论,在于我们有太多的责任感或过度地夸大自己作为教师的作用,其实,教育就是教育,教师就是教师,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自已的角色,如果作为教师的我们过多地承担社会的责任,不但对自已是一种不公平,更是纵容其它社会成员的不负责,例如学校更多地承担起了家庭的职责,教师更多地承担起了家长的职责,这是好事吗?这恰恰违背了学校教育的本义,也恰恰违背了教师的本真.


当然,要回复教育与教师的本义或本职,职事还是相当遥远的事,现在的政府自已本身就搞不清自已应该承担何种职责,它根本搞不清政府与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关系,何徨论其社会成员应该如何了.
 
 
 

观点六:

No.7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7 10:53:00 | By: 柳又青  ]
 
关于有效教学讨论的贴上说:王叶军老师认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历史学知识,这一观点已为新昌知新中学的徐金超渐渐认同。

 
因为涉及到我的观点和想法,故特想在此说明:


首先,关于历史教学的有效性,中史参上讨论了一年多了,我一直关注,但也一直没有想到要参与。因为作为一线教师卑之无甚高论,而且我对这种争论也觉得很无谓(从高中时代读鲁迅杂文全集就有这种想法)。


第二,我认为,任世江先生讲的求真问题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不是一回事,我很赞同任世江先生的观点,双手拥护.。


第三,有一段时间我比较强调历史教学方法、策略等策略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因为那些确实很重要,尤其当时讨论的背景是青年教师的成长,许多实践性的知识比较缺乏,如史料的组织运用、小组讨论的组织、课堂提问的设计等。近两年来叶小兵先生在历史教学杂志发表了系列文章,我觉得很必要。我听了不少老师的课,教学方法等实践性知识确实要补,当然包括我自己(我自认为设计教学尚可,实施教学常常不能达到设计的效果,主要就是实践性知识的问题)。 所以实践性知识的重要性我现在仍然强调,而且我认为是本人的迫切需求。


但两年来,我在听课看文章中也不断认识到历史教师的历史知识储备很成问题,不少历史教师没有“求真”的态度,或机械理解教教材,或没有严谨论证,对许多历史问题想当然,工具主义和“奴隶主义”盛行(之所以说盛行是指不是少数)。这就是我同意王叶军老师关于历史本体性知识的观点,精确地说我在这个问题上的观点是:对于中学历史教师,以求真为底线,加强历史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更新是非常迫切的。三类知识孰轻孰重,不同教师情况不同,但总体上看,这个问题比实践性知识更迫切,因为本体性知识(涉及求真的问题)是底线问题,而实践性知识是技术问题,前者不行历史教学错误百出,后者不行只是效率不高。而现在的情况是底线守不住。


第四,关于有效教学。我去年在绍兴市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班活动中曾经做过一个钟点的交流,还没有整理成文。我的核心想法是:不同的历史教师有不同的教育教 学观,不同的教育教学观下,对有效的理解就不一样。“传统”或“保守”一点的把历史知识传授作为主要目标,上课听写默最有效;现代的或时髦一点的强调三维目标,如何有效就很难说,有时为了情感的有效必然牺牲知识的效率,为了方法的获得,可能会影响知识的巩固效率,如何处理好三维的关系就不是历史学科知识所能解决。我的看法是:传统的不一定对,现在流行的主流话语倡导的也不一定对,我觉得没有必要强求一律。历史教师大家心里有本帐,人人手中有个饭碗。理想主义一点,现实一些,无可厚非。侯宝林说好人是少数,坏人也是少数,不少不坏的人是多数。我也想说多数历史教师没有很高的使命感,“伟大”的是少数,存心害学生的是少数(我不敢说没有),教书吃饭是多数,他们的想法是高高兴兴上班,认认真真教书,平平安安回家。基于这个认识,我觉得历史教师和历史教学在自我 定位的时候多往“教书”上靠,可能会好些。当然要声明,我自己是有点理想主义的,除了教书还想育人,有时候也想“你的东西学生不一定要”,烦恼也不少。


最后,我对课程标准有很多意见(涉及到历史教学的面太大,故不能不在此说及),但位卑言轻,甚至没有地方可以发言,苦恼。
 

 

观点七:


No.5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7 8:25:00 | By: sxwany  ]
 
李国权老师关于历史教育与历史教学的切分问题

历史教育更应是一种教化与宣传,事实上,现在绝大多数人了解历史更多地是通过历史影视与文学化品,而非历史课堂。在一个文化日趋多样化,价值多元的社会里,要想实现价值观世界观的统一是不现实的,如果硬要这样做,自然是一种专制的做法。尊重多样化、多元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发展的趋向,是现代文明与开放程度的表现。


但历史教学就不一样了。历史教学是在特定的场所(教室),面向特定的人群(青年学生)进行历史教育,这样的教育必须要按照国家的规定,老师个人可以有多元的价值选择,但在课堂上不能对主流价值观进行私毫诋毁,必定要遵循主流价值观。而这个主流价值观也即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简单地说是课程标准里所规定的爱国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等等,这里不详细照抄了。换句话说,教师其实就是把国家所倡导的一种主流价值观通过课堂向学生进行教育或教化的人。所以课堂里的历史教育不能随心所欲,有时可能会跟教师自已的信仰相矛盾,但作为一名负责的教师不能胡来,如果完全按自已所理解的那样进行讲述,尽管其是合情的,但不合理,也不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的规定,因为这是教师的职责所在。毕竟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是两码事。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某些教师提出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的批判是难以认同的,因为后者是我们一切认识的哲学基础与哲学方法,如果把这个给批判了,由此之上的所有一切认识也便需要重新构建,整个的思想理论大厦就相当危险。这种观点是一种比较危险的自由主义倾向。想往自由,主张自由的学术研究这是学院派专家所一直追求与倡导的,但对于身处课堂,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则是有许多限制的。不光是基础教育,即使是在大学课堂里也是如此。
 

 

观点八:


No.4 讨论:欢迎大家加入关于历史教学有效性问题的争论
[ 2007-12-7 8:17:00 | By: sxwany  ]
 
对于A补充说明


我认为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根本上取决于历史学知识,其主要价值在于引导教师的专业成长。一般来说,教师知识是三个方面:本体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目前的教师培训,后两者被无与伦比地重视了,而前者则被假设成无需重视了。我觉得新课改背景下出现这个现象这种不好的现象原因有三:

 

其一,是我们的课改指导思想完全西化了,明白地说,是完全是与世界接轨,完全地后现代化了。殊不知西方的教育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殊不知从传统中汲取力量是任何一个改革者须遵循的不二法则。我想新课改的指导思想绝不是什么后现代观,也绝不是什么新自由主义,而是经典自由主义。

其二,非此即彼的思想让我们把教育搞成了政治。以前强调本体性知识是过了点,但来个180度大转弯可是与非此即彼的思想方式有关系的啊,于是用各种令人怀疑的调查来佐证。

其三,话语权被部分重点中学所控制。重点中学的历史教师总体素质好,本体性知识自然不成问题,但改革不仅在重点中学实施啊,普通中学怎么办?


我认为历史教师本体性知识更重要的理由还可说出三点理由:


其一,从本质上讲,中国的历史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甚至区别于西方原历史学科,因为中国的历史学科长期以来是政治的奴婢。中国的历史学科首先要去政治化(同仁们,我这里的去政治化可有特殊语境的!!),信息技术时代的本体性知识更新不但有必要而且有可能。

其二,从实践上讲,对本体性知识的了些了解在教学中能起到四两拔千斤的作用,比如对“国家”、“封建”、“民主”一些概念的理解对中西政治史教学非常有利,《历史教学》中包括宁海中学陈红的那些实录不但繁锁而且错误百出了。比如在讲希腊罗马史时,“公民”这个概念应当是一个口子;在讲英国政治史时,“代议制”是一个口子;中国近代转型史时,唐德刚的三峡观就应当引进来。其三,我们讲本体性知识,重点在于历史启蒙知识,而不是大学教授的特长。


本人经常以阅读来引领教学,如以《英国文化模式溯源(钱乘旦陈晓律)》来解释英国史,这们做从局部来讲会遭到非议:学生懂了吗?课标遵循了吗?考试成吗?但我一以贯之,我觉得这都不是问题,这是遵循课标的一个好途径。我们绍兴县鲁迅中学,在陈新祥带领下,王明荣、俞伟梁、左敏等老师都把自己的阅读带进课堂,俞伟梁还在《绍兴教育》上撰文呼吁教师对历史常识的理解。我们绍兴市历史老师在市教研员王黎明老师的推动下,进行了一系列“历史阅读与有效教学”主题的研讨培训活动,徐金超老师等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通过这些实践,笔者深觉历史本体性知识是历史教师专业成长中最重要的因素。

 

欢迎积极讨论,请访问:


http://blog.cersp.com/userlog/5980/archives/2007/671385.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