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北京历史科骨干班精品课程札记3

时间:2009-10-18 17:13:10  来源:cangsang…
 

聆听智者的声音(3)

北京市历史学科市骨干班精品课程札记

 

cangsangkanyun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3/69869/index.shtml

 

 

五、听刘统解读长征

 

 在所有的外聘教授中,刘统先生是最精神的一位,也许是因为曾经在部队工作的缘故,人很干脆,具有迷人的男人气,也很年轻。怎么看也不象50多岁的人,外表上看也就四十多岁。他写的历史书籍都是与战争相关,尤其是关于长征和解放战争的书,写的很有趣,说教很少,史料详实。研究中国的战争特别是与中共有关的近代后期的战争,还没有什么人能超越他。现在他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学,因为他的夫人是骨干班的负责人,我们便近水楼台了,得以听他解读长征精神。

 

 十分可惜的是我那日因堵车迟到,到达时讲座已经进行多时了。他对长征精神的解读,依然是延续了写书的风格,重在史实的阐释。除了文字的史料利用之外,他还注重实地考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他考察长征路线的照片。读万卷书还行万里路,对问题的理解会更深刻,教了这些年的饿历史,长征也讲了无数次,许多问题依然是并不清楚,这次讲座从新的角度对这段历史做了新的阐释。

 

(一)关于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的地位,如何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毛为老三,前次为张、周。毛的地位在长征中并不是那样稳固,是在长征之后,抗战期间才逐步地巩固了在党内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后人对毛的崇拜将毛的历史多少有些美化。

 

(二)四渡赤水为毛的第一次神来之笔,红军的被动转为主动。大家可以参看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长征在边缘地带。毛的奇兵是利用川黔军阀之争,在夹缝中求生存。另外根据当时军委二科科长曾希圣及二科人员的解释,报务员曹祥仁邹必兆破译国民党的密码也为毛决策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三)飞夺泸定桥和大渡河问题,杨成武的部队在早晨就到了泸定桥,到晚上才发起进攻,这段时间干什么去了。实际上是等对岸刘伯承的部队赶到后一起发起进攻。从总兵力上红军占据优势,而守泸定镇的川军实力是两营火力一挺枪,桥板也只拆除一半未来得及全部拆除。不象杨成武写的夸张,但也有红军的英勇。更重要的是川军知红军借路而不是抢地盘所以对红军并不拼死抵抗,也不全力追击。大家看红四为抢地盘与川军的战役大多是败仗。所以在考察那段历史的时候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看,否则容易偏信。在懋功会师后,红一基本转危为安。

 

(四)钱壮飞之死:战斗在隐蔽战线的共产党的优秀干部钱壮飞死于贵州息烽,对于红军是极大的损失。实际原因很简单,当时钱手里有布匹,在当时看来容易引发贪财的农民的欲望。

 

(五)毛长征中政治上最危险的时期。毛与红四会师后,其强有力的对手是红四的首领张。张对红一轻视,张想统一中央,毛则以政治局的优势压张,此时的会议都是围绕这一权力之争进行的。张的四方面军与中央红军的争夺很多,中央两河口会议北上,川西北地区地贫民瘠,唯一的城市松潘因胡宗南的防守不能攻克,只得避战,所以过雪山草地的壮举才出现,使红军无法立足。红军过草地的牺牲是因为高海拔,体力消耗大,没有坚强的意志难以越过。二三次过草地伤亡小。右路红军北上后,令张左路北上,张因噶曲河涨水决策不北上且南下得到红四的全体支持。毛决定单独北上,甩开张。带走7000人的毛进入一生最黑暗时刻。腊子口—哈达铺得到补给,许多人因为突然的丰盛而胀死。哈达铺是当归集散地所以当时相对繁荣信息灵通。哈达铺决定北上与刘志丹会合,许多红军开始流散,红军用严厉手段维持队伍不散。

 

(六)长征的意义问题:会师三大主力是蒋介石消灭红军的最好机会,所以蒋介石最高兴,怎么就成了以敌人的失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这个时候毛的统一战线进入一生最温和时期,给民主党派的信都十分温和,目的是保存红军,另一政策是西路军在河西建立根据地,西征本是打通国际线,但是付出了极惨重的代价。毛对陕北立足没有多少信心,但毛在陕北后感动了东北军。局势开始转换。西安事变使中央绝路逢生,毛泽东柳暗花明,蒋介石痛失一生最好的机会。毛的转机也是西路军的绝境,西路军与回民也有冲突。河西走廊成了红军西路军的末路。也使毛在党内斗争失去了强有力的对手,张国涛因红四方面军的分散而在党内竞争无力,而失败的西路军将士幸存者在战争时期和和平时期都承受了许多不该承受的灾难,直到改革开放后,许多人的功绩才为世人所知。

 

但整体上讲,长征是伟大的转移,保存了革命。红军超强的意志使红军绝路逢生,团结互助共度难关。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战略转移。

 

关于毛的高潮的指挥艺术,建议大家去看毛一卷的中国革命战略战术。

 

 

 

答学员问:

 

中美关系的演变:抗战胜利后,中共与蒋抢地盘,高级将领在延安,借美国观察组的飞机得以速返根据地部署战术应对时局变化。中美调停的时候,毛希望与国民政府和解并不想兵戎相见。美的调停令蒋不满,如20个师整编后居然给中共海军和空军。美国司徒对国民政府不满欲和中共协调关系,但是差异大不成。国内又决绝不与中共打交道,所以中美的合作遂成后事。毛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提出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斯大林认为毛并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但中国由必须借助苏联的力量。所以中国建国初期的政治架构基本上是苏联模式的。

 

新疆问题解决是刘少奇访苏的结果成绩丰富。但毛访苏却不顺利。种下了对苏仇恨的种子,伤害了毛的民族自尊心。

 

七届三中全会主要是攻台的会议主要实施是粟,所以党史多不提及。

 

朝鲜战争问题:在中国军队里不少朝鲜人加入,建国后金日成急于革命成功,将中国军队的朝鲜人要回,组建朝鲜军队,南下打仗,请求中国支持,但是中国欲解决台湾问题,是否支持为难。金南侵,安理会组成决议组成联合国军,苏联代表遵守中苏决定不出席联合国会议为美国组建军队提供绝好的时机。朝鲜战争爆发,中共组建东北边防军开赴东北。静观时局变化。仁川登陆,沙鸡就用牛刀。朝鲜形势危机。苏联建议出兵的电报送到毛手中正好是国庆日,第二天中国研究这个问题。

 

详细了解这个问题的读者,建议大家去阅读刘统先生的书籍。

 

 

 

六、韩茂莉博士的历史地理课

 

在北大,据说韩茂莉博士的课很受学生欢迎。不仅因为她是侯仁之的学生,能得侯先生的真传,还因为她能准确地将问题阐释清楚。历史地理是门生僻的孤独的学问,韩博士却乐在其中,且能将其中的快乐传播给周围的人,这大概就是她受学生欢迎的原因。从她哪里我们知道,所谓好的老师就是能将一个别人看来十分无趣的问题阐释的有情有趣,将别人看来十分深奥的问题用简单的道理说清楚。一个好的老师不仅有好的学问,还应该让学生轻松的了解好的学问。韩博士的课就是这样。

 

那日,韩博士讲的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的地理沿革和行政区划的原则,她先按照朝代介绍了历代行政区划的名称变化及变化原因,然后综合各个朝代的史实总结划分行政区划的原则。在前一个问题中,她指出任何国家都要将国土分问层次区进行管理,这些区域就是各级行政区。中国行政区划确切记载<周礼>“惟王建国,辩方正位,体国经野,分官设置,以为民极”体国经野与分官设职就是划分行政区划和建立地方政府。政权的设置与地方管理涉及到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关系,是保证国家稳定与地方发展的大问题。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划与地方管理主要经历了分封制和郡县制两个历史阶段。在第二阶段中国地方的行政区划变化较大,经历了二级行政区划到三级行政区划然后又回到二级行政区划的演变,政治的变革使行政区划的发展经历了较为复杂的变化,涉及到监察制度的变化,南北朝时期的侨州郡县、双头郡县等,隋唐时期的节度使问题和宋代的路府州县,到了宋代地方的分权和宋之后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等宋朝的体制基本上在后代延续下去。在介绍完行政制度的基础上,总结行政区划的两大原则,一为山川形便,一为犬牙交错,这两大原则分别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各有利弊。对我们理解现代的行政区划的划分,和中国社会的发展都有现实的意义。

 

与前面的几位相比,韩博士属于后起之秀,经验还不算老到,但能耐的住象牙塔内的寂寞。听负责我们培训的老师讲,在韩博士读书期间,心思常在书中,对外在的形象不甚在意,经常的是不修边幅。但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才会有今日的课堂上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才会有学生的尊敬和喜爱。也正是凭借这股精神,才能将自己的事业进行下去。我们有时太在意生活中他人的目光和自己的享受,所以到头来反倒迷失了自己。

 

韩博士当然不是这样!

 

 

 

七、中学历史教学的朋友—叶小兵教授

 

与其他几位相比,叶小兵的名字在中学历史界应该更为人熟悉。前面几位的研究基本上和中学历史教育很少联系,而叶小兵教授却和中学历史教学联系十分的密切。不仅中学历史课堂比赛请他做评委,中学历史教师搞研究请他做指导,中学历史教学相关的杂志上有他关于中学历史教学的文章,只要中学历史教学搞一个象样的活动,叶小兵一般的是其中的指导者。他对中学历史教育的研究推动了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在大学里,教授们都专心研究所谓高深学问的时候,叶小兵选择的这个方向,使他赢得了中学历史教学界的广泛尊重,也对中学历史教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这种贡献恐怕不是写一两部没有多少人阅读的高头讲章所能比得了的。

 

与那些玩高深学问、满嘴外来名词的专家学者相比,叶小兵似乎更喜欢朴实的东西,他最常用的话是别忽悠。这话既可以理解成别忽悠别人,也别被别人忽悠。因此他的报告在中学老师看来十分的实在,有一说一,不藏着掖着,这样的风格在学术界浮夸的今天,应该是很珍贵的。在市级骨干班,他不仅给学员做报告,参与学员们的研讨,而且指导学员写论文,修改的文章据说常常是“满纸飘红”,学员的水平也因此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报告,题目是《做本色的历史教师》。在现在乱纷纷的求创新而眼花缭乱的时候,这样的提醒是很必要的。哪个报告的内容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为什么教历史?

 

一个最基本朴实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好回答,最不好回答的问题。宏大的目标美好的愿望都解决不了现实的困惑。这个问题实际上是要解决另一个问题:学历史有什么用?

 

从功利的角度说,学历史是没有用!宏大的问题解决不了学生的困惑。

 

国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对所处的世界要有所认识

 

对不同时空人物的学习,拓展经验,认识自己。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明白人类社会活动变迁与延续的过程。

 

发展对人事世情分析思考判断的能力。历史讲人类社会的过往活动。知古鉴今。

 

为自己未来的休闲时间培养兴趣活动。阅读、旅游等。

 

以上五条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并不是从国家民族的角度谈的。因为只有学生的幸福才是我们国家未来的幸福。个人的幸福就是国家的幸福。

 

历史知识是人的基本素养

 

所有的工作都不用去学历史,但是学习历史后会使你的工作更加有意义,所以历史知识是人的基本素养。从功利的角度你可以问你背唐诗有什么用吗?文化中必须有历史。

 

历史知识是人的比备的观念。中东战争为什么会爆发

 

历史思维是思考人生的能力。中学生为什么学习数学,会数钱就行了。但是数学主要是一种思维能力训练,这种能力可以帮你作好一切工作。历史则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对于你认识社会人生自己所必不可少的。

 

历史视野是观察世界的眼界。历史可以开阔你看问题的视野,历史是给个人学的是为人生所学,是有意义的人生所必须的。

 

读史使人明智,逆定理并不成立。你不能说不学历史的人就不聪明。

 

(二)教什么样的历史

 

历史是那些具体的知识点吗?从一节介绍社会流变的课谈起。这个问题实际上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

 

什么是历史?

 

历史的史  论   两部分。历史对过去的认识和解释,我们要教会学生如何认识历史?

 

是知识点还是认识历史的角度。是课文的结构还是认识历史的结构。

 

《近代社会的变迁》大纲要求是学生要认识近代社会的变化和变化原因。应该通过课程使学生意识到近代社会的转型,不是房子的大小的变化,是住房的整体质量的提升,房屋的功能发生变化,古代与近代转型是建立在技术支撑上,如抽水马桶。   单一到多样。历史认识是关键的。从大处入手,我们可以忘却知识点,但是我们让学生认识历史的方式。

 

如何认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内容的构成

 

行为主语  行为动词,行为条件    表现程度

 

行为主语

 

以往我们的目标制定的行为主语是老师,侧重在教师的教,所以你的表述是向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等等。教学理念应该体现在学生身上与学科教学结合起来。

 

正确写法:教学目标行为主语应该是,学生能够了解理解运用,学生能够

 

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如一节课能使学生培养分析问题能力,教学目标要小,写成培养学生分析一个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检测。

 

什么样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历史教学走向浮躁,对教师讲课加以种种限制。每一种学习方式都要采取适当方式,相声就是灌输,你为什么爱听?

 

简单的说所有的学习方式可以分两类:

 

接受学习:不必有学生发现,接受学习的模式可以分为

 

被动的接受学习,学习者不乐意。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有意义两点:内容好,符合接受者的心向。(我乐意)

 

探究学习:获得方式的方式是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知识。

 

自主的探究学习:

 

指导下的探究学习:常态学习方式。

 

历史课采取的最理想的方式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指导下的探究学习。

 

历史课是典型的知识性课程,是间接知识,间接的渠道听看都是接受,学生的学习空间和活动方式都决定了历史课是知识型的课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决定课程的有意义的权力在于教师对课程的设计使其有意义。

 

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方法无所谓高下,属于教学的流派如同艺术的多元,什么是好的方法?

 

1、  适合教学目标的方法

 

2、  适合教学内容的方法  人物故事讲述最好,高考复习就不应描述。搭鸡窝是来不及的

 

3、  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

 

4、  适合教师运用的方法

 

方法多元与结合

 

任务、内容、方法、活动的多元素与重点的突出,方法的多元有时会混乱教学的中心。什么都表现使教学主体不突出。没有时间思考的课堂是低效的课堂,只有沉重思考的课堂也是违背学生天性的课堂,二者的契合点在哪里?真正的调动是心灵的调动是情感的互动。

 

避免方法的低龄化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采用小学的学习方式替代过去机械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中学的学习方式是对历史的探究认识,是主动的深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意味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高的学习能力实际上是思维的发展。

 

 

 

(三)什么是历史教师的看家本领?

 

教学理念是共性的,历史教师独特的看家本领应该是:

 

1、会讲述故事的老师?

 

2、会提问题的老师?正是因为问题是破碎的不值一钱的石头成了价值连城的文物。

 

3、会说明事理的老师 ,善于发现故事的意义,有阐发。党的政策与人的美好的愿望的追求之间的关系,根本在于后者而不是前者,纳妾的消失实际上是男女平等的进步。从故事中发掘历史的意义。女性自身的觉悟。人们吃好的。(龙按:女性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而不是其他时候自觉?)

 

4、会调动学生的老师。熟悉学生心理。

 

5、会组织活动的老师  老师是教学的领导者。

 

最关键者是教师的史学功底,教师不能超越教材,不能对教材有更深的思考和批判很难赢得学生。看家要有以下素质

 

历史观念 

 

历史认识 

 

历史知识 (高中历史的大开合与初中的细节如何互补丰富问题) 

 

历史材料(注意孤证不立的原则,以前犯过这种错误)   

 

史学方法

 

对叶小兵,我的感觉是象他这样关注中学历史教学的教授在中国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只有全中国的尖端的学者去关注中国的基础教育,历史的功用才能真正发挥出来。不少人在象牙塔内哀叹史学的危机,抱怨历史学不受重视,而很少有人走出来,将历史与大众共赏。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叶小兵的回答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结语:以上七位给北京市市级骨干班授课的教授只是骨干班授课教授的一部分,他们肯走出大学,为中学教育做一点工作,无疑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功莫大焉。在这里特别需要说明的承担这次培训的北京教育学院历史系的车华玲等老师做了许多的工作,他们的努力将象牙塔内的史学推向了社会,这种工作与百家讲坛一样是一种史学普及工作,对民族素质的提高将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而参与培训的学员是在北京市有一定影响能力的市级骨干教师,这无疑会推动北京市的中学历史教育向更健康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这篇文章的目的在于传播学术观点,文中大量引用了学者们的演讲稿,文字记录可能有遗漏,观点理解如有曲解之处,肯望听过课的同仁或者专家教授们指正为盼。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