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李林川三篇:学生眼中的
雾川:生动历史复习课
李林川:校本课程背景下
李林川:新课程改革背景
李林川:实施新课程实验
雾川:听《宁为战死鬼不
最新热门    
 
李林川:20次修改论文的背后

时间:2009-10-18 17:17:11  来源:李林川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20次修改论文的背后 (课题指导之七)    

       这是一个磨练和成长的历程―――痛并快乐着的!

     从一开始着手课题研究,TT就提出她的担忧:“老师,我们要写多长的论文啊?”其他两位则默不作声。我考虑到字数说多了,会引起不必要的惊惧,影响士气。“嗯,大概七八千字吧。”我回答道。“你们自己去参考硕士博士论文,看人家的课题是怎么写的吧。”

     随着课题的深入探究,收集的资料增多以及思路的明晰,需要尽快地钩勒出论文的轮廓,以便明确探究的方向。2005年7月,正是台风“珍珠”肆虐的日子,大家憋在家里无法到野外考察,聚集起来讨论问题。课题组长lc代表大家提出,是不是可以写论文框架啊?我推荐了历史专业刊物上的一些历史论文。H提出异议:“不对吧。我这里有万方网上下载的硕士论文。框架是这样的……”我想了想,既然学生有想法,不妨让他自己去探究、处理。我说:“这样吧,你们讨论后再告诉我。”

      三个人打开两部电脑,疯狂搜寻以往的全国和省级大赛课题论文,还有一些硕士论文。由H模仿这些论文,草拟出课题论文提纲:标题、作者、中英文论文摘要、论文正文、参考资料……“嗯,挺专业的嘛。”我的赞许让他们好开心,好得意。lc召集大家讨论每个人的分工,初步达成了共识。约定一周后大家把各自所写的部分用电子邮件集中汇集到组长lc那儿,再送给我和Z老师审阅。

      一周过去了,我询问进度如何?lc说,只有H还没有交。我电话追过去,H说没问题,晚上发过来。可是3天过去了,还是没有回信。我隐约感到这家伙那儿出什么问题了?再次打电话过去,他终于说:“那……那就发过去了啊。”片刻,lc和TT对着收到的邮件大叫起来:“这么精炼,好恐怖呀。”我一看,气不打一处来:只有语句并不通顺的论点梗概200多字。TT说:“呀,废了!这是在写程序语言啊,大概他搞计算机搞疯了吧。”lc呆呆看着电脑屏幕,神色凝重。我拍拍lc肩膀:“嗨,还是让他准备计算机奥赛吧。你就能者多劳嘛。”

 

 

      又一周过去了,我和Z老师一块看了论文。哎呀,满纸都是平民话语,还夹杂着少许“网络词汇”,这哪是论文啊?我们虾晕了,赶快召集他们过来。我正色道:“认真修改,好好参考人家正规的论文去。”Z老师和蔼地说:“这样写好像很白描呀,是不是改改?”他们面面相觑,点头称是。

      一稿一稿改下来,明显有论文的味道了,字数不由自主地达到一万多。学生也很得意:“写作文也从来没有写过这么多字的呀。”

      这一段时间,学生们交叉进行野外考察、整理资料和撰写论文,充实而忙碌着。

      到第8稿,有个重大问题暴露出来。野外考察的21个古炮台数据量足有万余字,1000多张现场照片,放在论文中显然冲淡主题;不放论文中,又缺乏必要的论据来支持论点。照例,讨论!

      H提出创意,用表格整合起来,文字压缩一下。再从电脑下载闽江口遥感地形图。把炮台标注在上面。哗,天才——鼓掌。lc也说,把“GPS”定位仪测定的炮台坐标标注在每个炮台下面。TT建议:把每个炮台的平面图画出来,以后找炮台就方便了。七嘴八舌,创意迭出:标出它们破坏程度评估、保护现状描述、炮台现状照片……全部都是创意啊!

     这三个人凑起来,还真的成为一条龙了!

     我在考虑:这样的变化必然要打破原来的论文结构,学生们会不会抵触啊。我刚说出顾虑,他们反过来安慰我:“老师,这挺好玩。相信我们会写好的。”

    就这样,论文进行了伤筋动骨的第一次大改动。

      ……

     如此这般,又经过了4次大改动。到了2005年11月底,写完了第15稿。论文也就基本定型了。

     参加完市赛和省赛,学生们结合专家和指导教师的点评意见,以及新得到的资料,又先后五次对论文进行局部修改。哈,居然4万多字了。

 

 

     经过20次修改的课题论文所展现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创意,赢得了全国科协创新研究院专家教授的高度评价:“此项目研究水平明显高出其他研究。研究选题、方法、结论及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都具有专业水准,特别是大量的实地调查更是难能可贵。综合来看,本项目研究是一项非常好的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课题项目先后获得省市一等奖,全国科协创新研究院优秀学生项目奖(全国社科就2项)。这不,学生们一路上过关斩将,8月初要去澳门参加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决赛了。

     如果将课题研究活动比作蝴蝶的蜕变,那么他们的上下求索正如蝴蝶的羽化过程。体验了艰辛和苦痛,也感受到激情与欢乐。我们共同期待着那破蛹化蝶的美丽。

      呵,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