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课程类网站建设的作用

时间:2009-10-18 17:18:03  来源:左卫星
 

 

历史课程网建设的作用

文/上海市静安区教师进修学院 左卫星

 

更新课程观念

从课程的角度,我们将教师与学生、教材与教法学法、教学与教研、课内与课外等课程相关内容包容在课程网的栏目中(参照图1的左侧部分树形结构或顶端的导航栏),我们的新课程理念就在这些栏目中体现出来。

1.课题:发表课题研究成果,下设“教师课题”与“学生课题”两个分栏。教师课题为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发表基地,同时为新开展教学研究的教师提供参考资源:学生课题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成果展示的平台,同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参考资源。

2.案例:发表教学实践中的个案分析。为教学研究和教学诊断提供具体和现实的素材。

3.教案说课:发表教师的教案和说课材料,将教和学向课堂外延伸。

4.教学参考:将传统的教学参考资源由教师独享改为师生共享甚至社会共享,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

5.教研动态:发表教师的教研论文、教师专题讲座文稿、教研活动记录等。

6.课件:将教师课堂中的各种多媒体课件向全体师生公开:将学生制作的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课件向全体师生公开。

7.试题:公开各级的评价试题。

8.他山之石:摘选上海以外的各地课程改革的相关信息。

9.史学前沿:摘录学科(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掌握学科研究的最新动态,改善学科结构。

10.历史小报:发表学生课外制作的历史小报。

11.教学实录(暂缺):发表课堂教学的精彩片断。

12.论坛:师生可以就自己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引发相关的讨论。

l4.聊天室:利用网络通用的聊天室,将师生聚集在一起,对共同的话题进行现场探讨,也可以召开网络会议。

 

 

 

促进学科整合

电化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这是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过的三个阶段,分科教学、综合教学这是学科教学正在探索的问题,我们的资源网正是面对这些问题,努力促进学科整合。

资源网发表的师生课件,通过网络可以自由下载,下载后可以加工处理。除了课件,我们还有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案说课。这些资源结合起来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出教师在历史学科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努力的全貌。

当我们的资源丰富到涉及学科的各个细节时,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才可能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资源网还设有专题栏目,其中“综合社会”专题内含静安区正在进行的综合社会课题研究中师生的相关成果,“上海城市发展”专题内含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政史地组正在进行的政史地综合实验(将上海乡土历史与乡土地理、时事政策结合的综合课程开发),为学科间的整合找到了一个展示平台。

 

 

 

探索评价机制

我们在建设学科资源网时, 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一一开放性评价。师生的各种课程资源,通过上传让老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予以评头论足,即在每一资源的最后设置“发表评论”按纽,点击后就可打开评论页(如图2),既可以给出一个百分制的分数(即评价等第),也可以进行文字评论。

1.高程度的开放。以往的教学评价根本不可能接近社会的现实评价。互联网的高度开放为我们的开放性评价提供了可能,上网浏览者可能来自不同领域、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持有不同出发点,只要评价者愿意就可以发表自己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是不署真实姓名只署注册网名的评价,评价者可以不对自己的评价负责(当然,我们不提倡那种不负责的行为)。

2.全方位的开放。我们发表的资源包含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论文、案例、教案、命制的试题、授课实录,甚至教研活动的情况),这些都接受开放性评价。学生学习过程的各方面,如基础性课程的成果、探究性研究性或拓展性课程的成果甚至课外活动(如历史小报)等,都予以开放。

(静安历史课程资源网网址:http://www.ja.edu.sh.cn/history/default.asp)

(本文原载于《现代教学》2004年第3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