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野鸭子博客:关于历史探
佚名:关于素质教育观念
郑秀莲:关于评价历史人
佚名:关于历史课堂提问
成长沙龙:关注历史教学
历史试题热点:关注联合
周斌顺:关于中国西南门
佚名:关于历史教科书的
徐新:关于“欧洲联盟”
王升华:关于中学历史教
最新热门    
 
贞 臻:关于历史主义

时间:2009-10-18 17:18:21  来源:
 

 

关于历史主义

作者: 贞 臻 来源:国家讲座



  史学理论上的古典历史主义,从十八世纪后期以降,以康德哲学为先声,德国古典哲学进入了盛期。这一哲学传统,对历史观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表现是古典历史主义(classical historicism)的产生和成长。


  在认识论方面,他们的态度趋向一致:人们可以而且应该认识所生活的世界。人类历史也可以被解释清楚。所以,从康德到黑格尔,在历史认识论上乐观主义态度始终是这些德国思想家的主导倾向。使得他们能从哲学高度总结历史的法则。德国历史主义的史学家如兰克等人也具有这种总结历史的气概。


  ‘历史主义’这一词首先为浪漫主义者所提出,与‘自然主义’相对,用来区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表示人创造了人类社会,却没有创造自然界。以后,‘历史主义’逐渐包含了更多的意思,它既可以是一种世界观,又可以是一种研究的方法,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作为一种世界观,‘历史主义’强调人们只有在历史中,即在事物的发展中,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真相(wirklichkeit)。所以,所有有关人类社会的学问,在本质上都应该通过历史的考察才能认清。


  历史主义者因此试图划分研究自然和研究历史的界限。他们不像十八世纪的理性主义者,或黑格尔主义者那样,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存在着能为人所掌握的规律。相反,他们认为人不能通过科学的逻辑方法认识人本身,而必须通过理解(verstehen)来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因为作为人,人们应该能够理解过去的人的作为。因此在这样的意义上,历史主义又成为一种作学问的方法。


  历史主义的史学由兰克的著作为代表,兰克本人像黑格尔一样,相信历史中有一种绝对的东西。在黑格尔眼里,这一绝对的存在就是‘精神’,而兰克则认为是上帝的干预。


  十九世纪在近代西方,是一个平静、安乐的时代。在这样一种自信、乐观的社会氛围中,大多数历史学家、思想家在回顾历史的时候,在对历史发展的看法上,他们遵循直线发展的模式,将地球上的各种文明、各个民族,根据他们心目中的标准,分出进步与落后、文明与野蛮,然后依次排列,串成一线,再依据某种法则或规律逐步进化,以此来展示历史发展的由低到高、由恶及善。他们用一连串理性所设想的标准来判断历史。因此,过去所发生的一切,只是思想家进行逻辑推演、逻辑解释的对象或材料。


  历史直线发展的观念,始终是十九世纪历史哲学的统治思想。英国哲学家卡尔? 波普尔(karl Popper, 1902-1995)将这种视历史为一线发展的观念,概称为‘历史主义’。他对‘历史主义’的界定,显然与传统上对德国历史主义的理解不同。他的界定要广泛得多,包括黑格尔、马克思、孔德等人对历史所作的不同总结。对波普尔来说,‘历史主义’指的是用理性来衡量历史的演变,强调历史的不断进步。因此,其内涵带有目的论的特征。


  虽然这种历史主义不再像基督教神学家那样描绘一个虚幻的天国来作为历史的归宿,但它却将这一‘天国’拉到了尘世,用粉饰现实或粉饰未来来对历史作出判断。无怪乎黑格尔和孔德都在他们的著作中,把他们自身所处的时代视为人类历史的最高阶段。


  马克思自然对资本主义社会作了激烈批判,但他仍然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比之以往的社会,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这一进步还将为社会主义的建立,创立基础。波普尔在《历史主义的贫困》(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一书中,对这种自信、乐观的历史观作了严厉批判,认为是命定论的翻版。


  自十九世纪后期以来,就在实证主义史学风行一时的时候,巳经有部分思想家开始怀疑历史哲学中的科学信念,也有人开始怀疑西方社会中的民主、进步的实际效果,由此而对西方文明的前景持一种悲观态度。


  但到了二十世纪初年,随着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86-1939)精神分析法理论的提倡,柏格森(Henri Bergsen, 1859-1941)生命哲学的影响,人类行为研究中的非理性主义开始为人们所重视。人们逐渐认识到,人类活动的最后根源,要在较逻辑思考更深的层次上认识。因而他们强调直观、直觉方法在历史学中的重要地位。

 

 


  生命哲学和非理性主义之间有紧密的联系。生命哲学的理论渊源之一是德国狄尔泰(Wilhelm Dilthey, 1833-1911)的哲学。狄尔泰的主要理论兴趣体现在他强调人文学科研究的独特性。狄尔泰历史哲学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将人文科视为类似自然科学的实证主义态度。


  狄尔泰的总的出发点是,人文学科无法要求抽象性,应该要求具体性和生动性。生活才是哲学的出发点。因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是不同的。社会科学被狄尔泰称为‘精神科学’(Geisteswissenschaften)。它的研究对象是个别的、主体的精神。而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实物。他指出,只有人的内部经验才是哲学的基础。因此,唯有通过人类思想的认识意识,才能沟通主、客体,洞察事物的奥秘。在狄尔泰眼里,精神生活的研究是更为重要的科学。


  狄尔泰进而指出:


  我们解释自然,但是我们理解精神生活。这样一个命题说明了自然科学方法无法应用到历史研究中去。对于人类历史,不能要求客观的真实性,而应该依靠感情的体验,依靠内省和直观。‘理解’(verstehen)是研究历史的主要方法,即通过感情的体验,将历史学家和历史人物联系起来。‘理解’包括内省和直观,在无法直观的地方,需要创造性的相象。从这样的角度看待历史,历史研究便只能在精神的领域里进行了。然而,狄尔泰认为,真正的历史研究还要向更高的层次进一步。历史认识的对象是精神的客体化,人类精神生活的总和,表现为‘客观精神’,其特征稳定而又持久。精神的客体化就是构成人们生活环境的总和,即房子、道路、田庄、花园、书籍、风俗、礼仪等东西。历史学家的任务,即是在研究这些客观化的东西的过程中,发现它们所包含的人类精神的内部能动性。


  因此,历史总是和具体的个体打交道,不能运用抽象概念和客观方法。每一特定时代的一切思想,都有自己的中心,自己的价值,历史研究就是要通过特殊的个体,求得对整个时代的认识。历史学家的工作,就是在自己的客体里展开。他应该让客观生活在自身里。所谓‘理解’也就是对精神在外部世界客观化的各种形式的研究才能做到。‘理解’无法一下子渗入精神生活的内部。


  狄尔泰所设想的历史认识,与他所处的时代的实证主义史学正好相反。实证主义史学力求把历史研究的对象客观化,等同于自然现象,然后再进行实证的、‘科学’的研究。而狄尔泰则将历史学视为精神科学,强调历史研究的主观性,将主体与客体通过精神而联系起来。


  至于新历史主义 The new historicism其代为表人物:Stephen Greenblatt,Louis Montrose,Jonathan Dollimore, Hayden White 1982 AD,新历史主义作为一种新的流派,出现在当代文坛。美国加州大学教授Greenblatt在一份集体宣言中正式宣布这一流派的成立,并将重点放在对半个世纪以来的形式主义批评和历史主义批评的清算上。他们反对历史整体性、未来乌托邦、历史决定论、历史命运说和历史终结说。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和中断论,否定历史的乌托邦,而坚持历史的现实斗争,张扬主体的反抗颠覆论。使历史意识的恢复成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的重要方法论原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