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琼山中学初中历史课程模
海南省实验中学历史中考
广东实验中学初二历史期
湖北黄冈中学初三中考模
元培中学历史与社会寒假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宜昌市南阳中学中国史总
凌寒:我布置给学生的寒
学生寒假作业:电子报
时事报:侵略与反抗:学
最新热门    
 
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与方法研究

时间:2009-10-18 17:18:24  来源:吴国芳
 

中学生历史学习心理与方法研究

 

 

    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态度与学习方法对中学历史教育质量影响巨大,因此在研制中学历史课程标准之前,研究一下中学生历史学习的心理与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这里,结合我们在甘肃省城、乡146所中学210名中学历史教师(初、高中各占一半)中做的问卷调查,对现在中学生的历史学习心理与学习方法作一综述。

 

一、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调查

 

     兴趣是中学生学好历史课的前提条件之一。根据我们对甘肃省城乡146所中学的210位中学教师和部分中学生有关历史课学习兴趣的抽样调查,从整体来看,在中学生中对历史课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不到学生总人数的一半。如甘肃省建四中,“每年都要在初一、高一年级进行一次历史兴趣摸底调查,初一、高一各选择40人左右,近几年的大致结果是初一对历史感兴趣的有15人左右,占总人数的38%左右,且大多数是男学生,他们对历史的认识处于感性阶段,是感到好听、好玩;不太感兴趣的有20人左右,占总人数的50%左右,这可能是由于整体学习素质差引起的;另外,对历史课没有兴趣和无所谓的占总人数的10%左右。到初三时,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数急剧下降,一个班可能只有1—2人。高一比初一还要差,对历史课感兴趣的人只有8人左右,占总人数的20%左右,这些人中大多数仍为男生;不太感兴趣的20人左右,占总人数的50%左右;对历史课没有兴趣或无所谓的12人左右,占总人数的30%左右。到了高二、高三,由于会考和高考的需要,学生才开始重视对历史课的学习。”可以说,初中生是因为兴趣而学习历史,高中生是因为需要而学习历史。兰化四中的情况与省建四中极其相似,这个学校每年都进行师评调查,每次从各班随便抽10名学生进行问卷反馈,问卷题目为“你最喜欢上什么课?为什么?”问卷结果显示,初一学生喜欢上历史课,理由是老师说话幽默,上课具有艺术性。高一、高二学生也喜欢上历史课,理由是上历史课不累、放松。其他学校的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情况和以上两所中学情况大致相似。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整个甘肃省的大部分中学生对历史课学习的兴趣不高,且大致都经历了一个从有兴趣到基本无兴趣的学习过程。

对历史课感兴趣的学生再作划分,可以看出初中生对历史课的兴趣高于高中生的兴趣;重点班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高于普通班和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按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的内容来分,学生对历史人物、文化成果的兴趣普遍高于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兴趣。下面作具体分析:就年级来讲,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明显高于高中学生。如长风中学王洛建老师认为“1、初中学生特别是初一学生对历史课有较浓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较高;初二学生由于功课较多,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开始下降;初三学生由于中考不考历史课,所以很多学生对历史课有一定的排斥情绪。2、高中学生从总体上讲对历史课学习兴趣一般,基本上是为了应付‘会考’、‘高考’而学,即便是文科生也不例外”。兰炼一中谢彬老师认为:“1、对高一学生来说,由于刚刚进入高中,对所有的高中开设的学科都是抱有一定学习兴趣的,但这种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中在被多种因素打击。一进入高中就学习《世界现代史》的内容,由于课本编排不好和知识点纷乱,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上有十门功课的压力,课下几乎没有翻看历史书的时间,再经历期中考试的一次打击后,学习兴趣就逐渐消失。2、对高二的学生来说,与高一的学生有很大的不同,高二的学生要面临会考的压力,使得他们在压力之下开始对历史产生学习‘兴趣’,但老师教学时搞满堂灌,学生只能被迫接收,影响了学习兴趣;到高二历史下学期时,教学仅仅是因为会考压力而临时抱佛脚,搞死记硬背,会考完毕后学生所记忆的知识也就随之抛诸脑后,学习兴趣全无。由此可见,现行的考试制度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也是很大的。”还有33位历史课教师持相同看法。另外,一些历史教师对重点班和普通班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进行了研究,如兰州十一中彭红玉老师认为“重点班学生基础好,对学习历史课有浓厚的兴趣。……普通班学生大多数对历史课学习兴趣忽冷忽热,只对战争、王朝更替、封建帝王的生平介绍很感兴趣,而对所谓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专用名词一般都不感兴趣”。甘肃省建一中陈兴持老师认为:“初一学生对历史学习特别感兴趣,主要有以下原因:1、新鲜、好奇,小时候,在电视上、报纸上、语文书上经常出现一些历史人物,他们知道的特别少,就很想学学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家长经常给他们提起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他们也知道的很少,就想了解;大部分小学没有开历史课,开课也讲的很少,就想听中学历史课到底讲些什么?2、现行历史课本图文并茂,色彩绚丽,一些初一的学生刚拿到新书后,首先爱看上面的画像,看的过程中还有的学生在画像上加上眼镜、胡子、头发等,甚至有的人头像也能补充画完,表现了很大的兴趣。3、爱听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也爱在课本的小字上找这些内容。4、爱看一些与当时电影、电视剧有关的历史知识,如韩信、楚汉战争、玄奘取经、唐太宗、武则天、唐明皇等”。兰州十八中何进奎老师认为学生对民族史和地方史内容特别感兴趣。还有23位历史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对历史教材中有关历史人物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的兴趣。

在分析中学生对历史课学习兴趣的原因时,绝大多数历史教师认为教材的内容编排、教师本身的素质、现行教育体制等均是影响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长风中学王有祥老师认为:“为什么一提到具体的历史课,学生就兴味索然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多年来应试教育负面影响的结果。企业学校的家长是最讲实际的。家长不重视,学校不重视,学生也就把它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即使有些学生对上课感兴趣,能专心听讲,能提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和问题,但课后从不主动复习和巩固,因为在家长、学生心目中,历史是副课,学习历史没有一点负担和压力,不参加全省统考,初中毕业也不会考,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兰铁五中韩萍老师认为:“中学生所希望的历史教师是一位博学的教师,他们对历史课的兴趣往往来自对教师的喜爱。如果教师在业余时间能博览群书,围绕教材,查找一些有史实依据的、生动的历史资料,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恰当使用投影、录相、VCD碟片等电教手段,那么学生就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听讲特别专注,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教学效果就好”。甘肃工大附中梁淑珍老师认为:“历史课理论色彩浓厚,政治痕迹明显,历史教学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对学生价值观、情感、人文素质的培养在教材中没有体现”。有54位历史教师同意这一观点。

  总之,从我们抽样调查的总体结果来看,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远远低于其他课程。主要原因在于历史教材编排不适当,加之历史教师素质不高和现行教育体制也存在问题。在有限的对历史课学习感兴趣的学生中,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于高中学生。

   

 

 

二、中学生对不同历史对象认知程度研究

  中学生对不同历史对象认知程度随年龄不同而变化。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以中学生对不同历史对象认知程度及其原因为问题,发放了210张调查表,以研究他们对不同历史对象认知程度。现在我们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认为,初中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高,高中学生的理性认知程度高。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感性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能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兰州二十二中周蔚柏老师认为:“1、初一新生喜欢热闹的、情节丰富的历史故事。2、初二学生,渐渐表现出喜欢既热闹又有内涵的历史故事。3、初三学生(或说是一部分初三学生)表现出对有哲理性、内涵深沉的历史故事感兴趣;单纯表面热闹、没有哲理性的知识,对初三学生吸引力不大。因为初三学生已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了。但从总体上来看,初中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要大于理性认知程度。”兰州沙建公司中学辛树林老师认为:“在长期的历史教学中观察到,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增长,思维能力的提高,求知的欲望和理解的能力随之而变化,不同的年级,不同的年龄和不同的性别,他们对不同的历史对象的认知程度有很大的差异。学生在初一年级时,由于年龄小,求知的欲望高,对中学开设的各门功课都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刚接触历史,什么都想知道,但因受到理解能力的影响,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选择性,所以认知的程度就不一样。对中国古代史中人类社会的起源、社会发展的过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成、文化名人等这些方面的知识,他们能理解,也有一定程度的认知。到了初二年级,因历史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分析问题的能力有了提高,综合思维能力增强,他们不仅注重历史的过程,而且更注重产生的原因及结果。如象各个朝代中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的领袖人物和民族英雄,他们能按照功过是非,给予正确的分析和评价,从中能够领悟出做人的道理和做人的道德准则,也能判断出某个朝代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对社会作出的重大贡献。男同学更注重中国古代战争中以少胜多战例中的战略战术思想与正义性。到了初三年级,中国历史的内容全部学完了,学生对中国古代至近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对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知识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初步有了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概念和唯物主义历史观,他们在已有中国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世界史,就容易认识和理解世界史知识。但这时他们正忙于初中会考科目的学习,历史课教学时间没法保证,教材内容也讲不完,所以使他们的世界史学习受到影响”。其余中学生和历史教师对初中学生的历史认知程度的意见大致和以上两位教师的意见相同。对高中学生来说,尽管理性思维比初中学生强,但在学历史只为应付会考和高考的思想指导下,学生的理性思维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同时,从调查结果来看,高中学生的感性认知程度仍要大于理性认知程度。

  就中学生对历史对象的认知程度来看,被调查的历史教师认为中学生对历史对象的认知程度因人而异。窑街煤电公司二中张宗礼老师认为:“1、中学生对正反两方面人物活动的内容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2、中学生对越是古代的历史越不愿意接受;3、中学生对某些历史事件的性质、意义不理解、不接受;4、中学生对农民战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难以理解”。兰州民族中学董玉华老师认为:“中学生对战争过程、著名历史人物、历代用人制度、革新变法、重大发现等很感兴趣,认知程度比较高。对经济史中的抽象概念和制度、对宗教制度和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的观点、对一些文学作品等不感兴趣”。兰州三十七中豆福生老师认为:“中学生对具体的历史时间难以记忆或记忆的准确度不高,常常会发生张冠李戴的事;对历史朝代演变的认知程度不高;对经济史内容难以理解;对历史人物的认知比较深,如诸葛亮、曹操等。”从调查情况来看,凡是中学生难以认知的历史对象均属于抽象思维范畴内的知识,因此加强中学生理性认知程度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另外,还有一些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影响学生对不同历史对象认知程度的因素。兰州二十二中周蔚柏老师认为:“中学生的认知程度随年级变化而变化,随学生的个体差异而不同,即因人而异;随授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而变化;随历史对象、历史教材内容的不同而不同。”其他历史教师都认为中学生对不同历史对象的认知程度,受年龄、年级、教师素质、课本内容等因素的影响。

  中学生对不同历史对象的认知程度极大地影响着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因此必须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中学生使用不同难度的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中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三、关于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的影响研究

  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的影响是在长期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针对这一现实,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在甘肃省部分资历较深的初中、高中历史教师中进行调查。结果如下:从我们收到的205份问卷答案中得知,无论初中、高中历史教师,均认为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个性特点有一定的影响。其中80%的初中、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20%的初中、高中历史教师认为,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有负面的、消极的影响。

  持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和积极影响的历史教师均认为历史知识可以促进中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个性特点。中科院兰州中学杨蕙老师认为:“首先,历史知识可以教育中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历史知识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其次,历史给受教育者以经验教训,使其明确社会发展趋势。最后,历史知识能锻炼受教育者的思维,提高其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兰州电机厂中学张晓玉老师认为:“历史知识能使中学生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能够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兰炼二中杨莉老师从自己的教学体会中认为:“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历史知识千头万绪、错综复杂,有些对历史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成长道路不一定都很平坦,大多都经历过一番挫折和失败的痛苦,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对这些历史人物事迹的了解,能培养他们胜不骄、败不馁的气质;而这种气质在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显得尤为必要。另外,历史知识能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也能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铁路设计院兰州中学张迎春老师认为:“历史知识对学生的成长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的大小因人而异。通过中学阶段的历史学习,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有以下几点影响:第一,各国历史的大轮廓和各个时代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对学生个人素质的提高有一定影响;第二,可以学到一种如何看待社会、人和事物的方法,了解人性的多样化和个人性格的多重性;第三,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了解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是由多种因素综合而成,这样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就会考虑得比较全面,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第四,对于学生的人生观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但这主要是靠学生自觉地阅读历史教科书和理解历史知识后,会对人生观产生一定影响”。其余历史教师的观点和以上教师的观点基本相同。由此可见,持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有正面影响的教师均认为历史知识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特点。

  持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有负面和消极影响的教师认为,某些历史知识正在阻碍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特点的形成。如兰州铁道学院附中陈瑛老师认为:“在高一、高二的学生中,有些学了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后,对拿破仑非常崇拜,认为他非常伟大;受此影响,这些男生立志报考军校。还有一些学生则对希特勒很崇拜,这就是负面影响”。兰州二十四中缪春花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优越,而历史知识离他们已很遥远,一些英雄人物的英勇献身行为,不但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相反他们还认为历史人物‘傻’,甚至对日本侵略者进行南京大屠杀的野蛮行为,不感到愤慨,而觉得可笑”。兰化四中陈樟老师为我们记述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我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曾问一位我认为学习比较好的学生:‘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好不好?’回答:‘当然好。’问其原因则说:‘因为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多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参加斗争后,可以不用学习,也不愁吃’”。许多历史教师以大量具体的实例证明某些历史知识正在阻碍着中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向上的个性特点的形成。

  从这次“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的影响”的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历史知识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的影响,既有积极方面的影响,也有消极方面的影响。但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的程度有多大、多深,我们还不能以具体的数字表现出来,因为尽管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比成人单纯,但他们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与成人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有着明显的不同。另外,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是在长期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中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的形成也受家庭、父母、社会及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的影响,因此很难把历史知识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的影响与其他学科知识对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的影响截然分开。另外,历史知识的传播又受历史教材内容、历史教师素质、学生学习兴趣等因素影响,因此我们也很难确定历史知识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和个性特点的影响程度。

    四、中学生历史思维特点与历史学习方法的研究

根据我们收到的有关中学生历史思维特点与历史学习方法的206张问卷调查的答案来看,绝大多数中学历史教师认为:初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并不断地向抽象思维方向发展;学习方法以机械记忆为主。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以抽象思维为主,但也在不同程度上保留着形象思维的特点;学习方法以理解记忆为主。下面分别对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历史思维和学习方法进行分析:

  初中学生大多是十一、十二岁到十四、十五岁的孩子,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历史知识的认知程度比较浅,对于抽象的理念化的历史知识难以认知,而对形象、生动、具体和有趣味性的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兰炼二中王志豪老师认为:“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此时也是抽象思维发展的时期”。兰州十一中彭红玉老师认为:“中学生初中阶段对历史知识的认知,是在获取感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的,他们的思维特点是:仍以形象思维作为获取知识的主要思维形式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形式中的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正是由于这种感性思维,决定了初中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是不全面的,正如省建四中管欣老师所说“初中学生没有完全形成自己的历史思维特点,这时他们的思维带有以下二个特点:第一,分散性。举例来说,如问1689年发生在中国的大事是什么?他们会很快回答出《中俄尼布楚条约》。但如果再问同一年英、俄各有什么大事,他们就答不上来。所以说,他们的历史思维呈分散性。第二,孤立性。不能灵活识记所学知识,不能有机地进行联系。如问康熙和乾隆的统治年代,他们很快就能回答出来。但若问清朝有几个皇帝,统治的先后顺序是什么?他们就回答不出来。因而初中学生历史思维的分散性和孤立性充分反映了初中学生形象思维的特点。”

  在初中学生的主要学习方法方面,许多被调查的历史教师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窑街煤电公司二中张宗礼老师认为:“初中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三:第一,以直观形象的方法学习历史;第二,通过疏导的方法学习历史;第三,通过鼓励学生自学的方法学习历史。”阿干煤矿中学马文君老师认为:“初中学生主要有以下列方法学习历史:第一、阅读,阅读的历史教材最好具有图文并茂的特点;第二、听讲,这需要历史教师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幽默感和良好的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能力;第三、参观和考察,文物、遗迹、遗址是除了古代典籍外最主要的获取历史知识的来源,要充分加以利用。”兰炼一中曹正老师认为:“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阅读、听讲、归纳和参观。”其余的历史教师均认为初中生的学习历史方法主要以死记硬背为主。如兰化四中陈王生老师认为:“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是传统的死记硬背,很少能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因为历史课内容繁多,上下几千年,中外六本书,如果要做到学好历史,那只有机械地记忆”。大部分历史教师都认为初中生学习历史的主要方法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机械记忆。

  高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和学习方法与初中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省建二中张新老师认为:“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思维能力较强,有一部分学生已经学会采用分析比较法,对史实分析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例如,高中生对一战后朝鲜的三·一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埃及的‘华夫脱’运动的史实进行比较,就能得出领导者作用相同,但运动的结果不同的结论。另外,学生在老师启发和训练之后,也会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来分析史实。例如,通过辨证关系分析英、法、美等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意义”。其余历史教师普遍认为高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强。

  在调查高中学生的历史学习主要方法时,绝大多数教师认为高中学生一般通过理解、分析和记忆来学习。如陈王生认为:“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途径除了传统的死记硬背、机械记忆之外,最主要的首先是理解。作为老师,就应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内在的关系和外在的区别。理解的途径是分析,随着高考要求的改革,特别是能力要求的提高,这方面的训练要加强。理解是目前高中学生,特别是文科学生的思维特征。其次是比较,通过比较分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个性和共性,来认识历史事件的特征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再次是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加深理解,同时又可以发表个人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不同意见,提高学习历史知识的思维能力”。兰化一中耿春霄老师认为“理解——记忆——联想是高中生最佳的学习历史方法。”五零四厂中学杨永东老师认为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受其思维特征的影响,“一般而言,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都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的:直观性强、兴趣大——注意力集中(或听讲、或看书、或其他途径)——记忆——重复记忆——理性认知——得出结论。可以说,高中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主要靠理解、分析和综合归纳。”

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中学生的历史思维特点对其学习方法有一定影响。但思维特点对学习方法的影响不是唯一的、绝对的,还有其他因素也在影响着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限于篇幅,这里不再探讨。

 

 

 

    五、中学期望的历史课程

从收到的210份甘肃省城乡中学历史教师“关于中学期望的历史课程”的问卷调查来看,100%的中学历史教师认为现行中学历史课程和教材应当改革。其中,90%的中学历史教师认为改革中学历史课程应当首先改革现行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减少教材内容。下面就是这些常年工作在中学历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扪的改革意见:

主张首先对中学历史教材内容进行改革的教师普遍提出,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的教材改革后内容应各有侧重。因为初中生和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思维特点、心理素质均各有不同。镇原县孟坝中学王金秀老师认为:“1、初中要加大对中国历史的教学。当前初中学生由于语文、数学、物理、化学、外语课的负担较重,为了考入理想的高中,对历史课普遍不重视。为了让学生深刻认识中国历史发展过程,必须加大对中国历史的教学。2、初中教材中应增加本地区的乡土历史内容,爱国主义的教育首先从爱自己家乡做起。多增设一些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提高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对家乡、祖国的热爱。3、高中历史教材的改革必须与高考改革同步。加大中国史的教学,将世界史按主要的历史分期或断代与中国史一同来讲,让学生分析异同”。定西县柏林中学安风英老师对教材改革方案提出如下意见:“1、第一套教材应将中外史合并,以世界史为主分阶段讲述,比较有新意;但时间、课程如何按排,仍有疑问。2、第二套教材要突破王朝体系,中国历史不应以封建王朝为线索进行讲述。3、每种方案都应以方便农村中学教学为主”。在谈到农村学校所期望的历史教材时,她认为:“1、初中教材应重在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因此在精简原有中国史内容的基础上,配套发行大量电教教材,以增加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另外,初中应只设中国通史为宜。2、高中教材应按不同的年级区别对待。高一、高二的《世界通史》部分(中国史包含其中)课时以三节为宜,同时发放电教教材;高三总复习,不上新课。”临夏中学黎志斌老师认为:“中学历史内容应删除1/3,应增加介绍西方科技史的知识,传统教科书对西方近现文明介绍甚少。另外,在介绍正史内容时(官修史书),不妨介绍一些野史的内容,以扩展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还应侧重对政治、军事史的介绍,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颇感兴趣”。静宁县仁大中学韩来莹老师:“认为编写初中教材内容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政治史只要线索就可以了,应侧重经济史、思想史、科技发展史。2、重点编写各个时期人类的吃、穿、住、行、环境等变化及原因的历史事实。3、如果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就要多编写一点初中生感兴趣的事。”“高中教材编写应注意将中外历史合编,这样高中学生就有了比较、分析、整合、辨别、综合的一般能力。”还有一些历史教师重点强调中学历史教材应体现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中学历史教师所期望的历史课程,是大量压缩现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在初中,将初三的历史课砍掉,只在初一和初二开设历史课;在高中,也只在高一和高二开设历史课,高三不再开设历史课。历史教师们普遍认为历史课程的生命和质量就是“少而精”,要精心编制好21世纪的历史课程,为提高中学生的素质作努力。

总之,被以问卷形式调查的中学历史教师认为他们所期望的中学历史课程是一门溶趣味性、知识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社会学科课程。通过学习中学历史课程,使中学生掌握古今中外的基本历史知识,培养中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中学生的全球观念和开放意识,培养中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