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课程建设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时间:2009-10-18 17:18:26  来源:佚名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河南省平玉县庙湾镇回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研究
         


一、选题缘由:

(一) 开发历史课程资源的重要性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这是由历史学科的性质决定的。历史是人文学科,它包含了人类过去一切时代的遗留。从知识角度看,历史知识丰富、浩瀚、读之不尽,用之不竭。从应用角度看,历史可以使人在了解、研究过去的基础上,从多方面获得理性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历史意识,历史思维能力等等。”[冯长运,2003]


古今中外凡是有远见的人都非常重视历史教育,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可以明智。”清朝著名的思想家龚自珍说:“灭人之国,比先去其史。”[拓正文,1998] 历史教育是人类文明继承与发展的基础之一,是让人充满爱国情感、开发自我的教育,是让人学会宽容,把握时运的教育。[潘长利,1998]但在实际工作中。历史教育并没有得到重视,被视为“副课”、“小三门”。现状不容乐观。

历史课程有很多学科特点,历史讲的是人类社会过去的事情,讲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博大精深,即宏观又微观地帮助人们了解过去、理解现在、懂得社会、认识自己、树立科学的又充满人情味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学科在提高学生现代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抓住这一优势,扬其所长,应当始终是中学历史课程的指导思想。[聂幼犁,2003]

就历史课程资源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课程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址、遗迹等。[聂幼犁,2003]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历史课程标准的实现、我国历史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长期以来,课程资源被简单地理解为教材,教科书,参考书等文字材料,而没有想到其他可用的课程资源。

许多中学生说他们喜欢历史,但不喜欢历史课;另现在的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历史感、对我国的过去和现在的状况了解甚少,对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这些情况的很大原因在于历史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教学的不当,致使他们对历史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怎样使课程内容适合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呢?这就要求我们研究历史课程、开发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历史课程内容。一方面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另一方面能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

(二)开发农村历史课程资源的紧迫性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要充分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学校以外的图书馆,工厂、农村、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在内的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直接决定着课程目标的实现范围和实现水平。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对城市课程资源开发的较多,而农村开发的较少,并且农村没有城市诸如:博物馆、图书馆、网络媒体等的有利条件。但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那就是丰富的人文、自然环境资源,浓厚的文化和传统习俗。然而,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农村丰富、优势的课程资源未被重视、开发和利用。一方面,造成了农村优势的课程资源白白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课程资源实际上的稀缺。所以,开发农村历史课程资源是我们现在迫切要完成的课题。

(三)选择平玉县庙湾镇的原因

庙湾镇是处于中部农村的少数民族镇,其成员基本是回族。他们的历史教材是我们通用的国标本的教科书,其民族的历史资料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在教学中得到应用,民俗、文化、习惯、有见识的长者、回族的历史等丰富的资源,这些可以成为课程的素材被埋没了。我们需要关注少数民族乡村教育的现状,开发其独具特色的历史课程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历史课程。希望能给相似的农村地区有一点参考。

另一个原因是课程资源相对要丰富一些,像流经此镇的红河、带有民族宗教色彩的清真寺,每年要举行的龙灯会等。从经济的角度看,经济比临镇的发达一些。交通相对便利一些,像这种小镇在中部比较普遍,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现状

国外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相对比较完备。国内对历史课程资源的研究主要包括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分类、开发和利用途径等方面。

(一) 课程资源、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界定

顾明远先生在其编著的《教育大词典》中提出了与课程资源相类似的一个概念,既教育资源,指“教育过程中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才力的总和。”[顾明远,1997]有学者认为:课程资源是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等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的总和。包括教材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素质的各种资源。课程资源即是知识、信息和经验的载体、也是课程实施的媒介。[徐继存等,2002(2)]“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因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吴刚平,2001(8)]

就历史课程来讲,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资源的总和。[饶玲,2003;王苏,2002等]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王苏,2002(6)] 可见对于历史课程资源的界定是一致的,但也是模糊的,并留给我们充分开发的空间。因为只要一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资源我们都可以开发和利用。

(二) 历史课程资源的分类

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包括历史教材、校内图书馆、校内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历史教师在内的校内资源,二是包括社区和农村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在内的校外资源。[王爱莲,2003(4)]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可通过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学校、社区、参观访问和网络等多种渠道获得。[冯长运,2003] 历史课程资源分为下列几种: 历史教材、学校图书馆、 社区历史课程资源、历史音像资料、历史遗迹和各类博物馆、纪念馆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王苏,2002(6)]

从上面可以看到把农村历史课程资源与历史遗迹、博物馆并称,可见对农村历史课程资源没有足够的重视。我们需要开发农村的历史课程资源。

(三)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和途径探讨.

在理论探索方面,有学者认为开发地方课程资源要坚持:就地取材、学以致用、优化配置、自成体系原则。因地方课程资源具有资料来源的广泛性、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内容取向的选择性、课程目标的针对性等特征。[徐学俊,2002]在开发和利用途径方面:有学者认为应当从信息技术、电影电视、历史遗址遗迹、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生活社会经验、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方面来开发。[孙继昌,2002(7-8)]。还有的学者认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开发课程资源。[徐学俊,2004]另有学者认为应遵从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策略。[王苏,2002]

有学者提出要树立超前的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建立有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加大民族地区校本历史教材编辑工作力度,推动民族历史教育质量的提高、建立完善学校电脑网络教育设施,实现历史课程改革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学校的图书馆系统、建立附设教育机构的历史文化公园和历史博物馆、建立民俗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发挥民俗文化人力资源的作用、 重视编译民俗文化普及读物的工作,为民族文字历史教材及辅导资料编写奠基。[王爱莲,2003(4)]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从上述文献中可以看出主要偏重理论研究,在于广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忽视农村的课程资源研究,并很少深入实地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另对于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不力的原因探讨的不多。我们不否认今年来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具有一定的进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对其研究的深入程度及运用的自觉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尤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重视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是全面实现历史课程标准的重要保障、对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促进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研究思路

笔者试图从考察平玉县庙湾镇回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为出发点,以新的课程观下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转变为理论依据;从个案所在地的民族文化传统、风俗习惯、自然人文特点的现状进行考察;并结合学校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对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的态度如何,试图回答开发现状如何?有何成功经验、有何不足、有何问题?为什么会这样?应如何办?等问题。

四、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考察平玉县庙湾镇回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并针对现实状况提出相应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难点在于提出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策略。


五、研究方法

文献法,通过一定的关于历史课程资源的文献发现研究中的问题,通过文献梳理,像地方志可以发现可以作为历史课程资源的素材等。

问卷调查法,主要采用目的抽样调查法,通过调查领导、教师、学生对课程资源的观念和对开发的支持与否发现现状等问题。

访谈法,主要通过访谈历史教师、历史见证人、学校的领导来寻求可以利用的策略。
六、研究提纲

(一) 导言

(二) 平玉县庙湾镇历史课程资源分析

1, 鉴别一般性历史课程资源的标准与原则
2, 调查学校外部与历史有关的人文、自然环境分析
3, 调查学校内部与历史有关的人文、自然环境分析
4, 历史课程资源的共时态分类

(三)平玉县庙湾镇回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

1、平玉县庙湾镇历史课程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就领导、教师、学生的观念和态度和自己的观察进行结合来分析)
2、平玉县庙湾镇回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四)提出有针对性的平玉县庙湾镇回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策略
1, 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途径探讨
2, 提出有针对性的回民中学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可操作策略

(五)结束语
七、研究计划
2005年6-9月.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拟订调查问卷。
2005年9月.有针对性地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实地考察。
2005年10月.整理并分析调查和访谈、考察资料。
2005年11月----2006年2月.完成论文初稿。
2006年3-4月.修改论文,定稿。

八、参考文献:

 

 

(一)中文类

1.徐学俊.关于地方课程资源开发优化配置的思考[J].教育导刊.2002(11)
2.孙继昌.开发和利用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途径[J].2002(7-8)
3.徐学俊.初中历史学科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4.王苏.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学研究,2002(6)
5.余伟民.历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6.冯长运.历史课程标准教师读本2版(修订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潘长利.美国历史教育评价[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8(3)
8.聂幼犁.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9)
9.拓正文.中学历史教育的现状及出路[J].甘肃教育.1998(12)
10.靳颖、栗延.关于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J].辽宁教育,1997(9)
11.陆安.试论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改革[J].教学与管理,2001(12)
12.赵恒列.谈历史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实践.中学历史教学[J].1994(6)
13.王宏志.迎接新世纪.重视历史教育—关于历史课程设置的想法[J].课程.教材.教法,2001(2)
14.陆安.让评价成为推进历史课程改革的动力[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9)
15.刘繁华.历史教学资源库建设综述[J].中学历史教学,2004(6)
16.张汉林.由历史的本质反思历史教学[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7)
17.罗凯.论历史课程与历史课程意识[J].中学历史教学.2004(6)
18.王乐平.”行动研究”在历史教学中的构建与运用[J].中学历史教学.2002(9)
19.王泳.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历史教学,2002(9)
20.赵亚夫.历史教育人格论的两个重要议题[J]..中学历史教学.2004(3)
21.吴萌.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策略与方法[J], 中学历史教学.2004(3)
22.张静. 新一轮历史课程和社会科课程改革的新理念[J], 历史教学.2002(5)
23.陈永华.美国、英国及我国香港的历史课程改革[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2(4)
24.尹伟建.新课程体系下历史教师应有的思维理念[J].青海教育.2004(3)
25.徐俊杰.初中历史学科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4(4)
26.艾铁军.从学生作业中发掘课程资源--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初探[J].湖北教育.2004(23)
27.郭弘.地方课程资源在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9)
28.陈峰.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几个误区与对策[J].湖南教育.2004(22)
29.王爱莲.西部历史课程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
30.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历史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2.
31.基础课程改革通览编委会.基础教育改革通览[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32.周韫玉.张瑞玲.中小学课程开发与示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3.杨扬.历史教学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4.金相成.历史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35.郑金洲.教育文化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36.郝德永.课程与文化:一个后现代的检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7.吴永忠.略论民族教育本土化与多元文化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03(4)
3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关世杰等译.世界文化报告2000:文化的多样性 冲突与多元并存[R].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39.刘旭东.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40.曹建平.校本课程开发对教育生命意义的追寻[J].湖南社会科学.2003(2)
41.邓纯考.对学校课程开发研究的反思[J].中小学管理.2002(11)
42.[德]恩斯特.卡西尔.甘阳译.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43.范兆雄.课程资源的层面与开发[J].教育评论.2002(4)
44.郭元祥.课程观的转向[J].课程.教材.教法.2001(6)
45.郭晓明.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J]. 课程.教材.教法.2001(2)
46.关颖.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教育研究.2001(6)
47.辜伟节.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现状和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48.辜伟节.略论地方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2(11)
49.何军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教学.2003(6)
50.孟凡丽.国外多元文化课程开发模式的演进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
51.裴娣娜.多元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2(4)
52.任宝利.利用社区资源开发校本课程[J].2003(6)
53.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03年重印.
54.宋虎平.民间的课程资源:被遗忘的课程资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6)
55.吴刚平.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56.吴刚平,樊莹.课程资源建设中的几个认识问题[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7)
57.吴刚平. 课程资源的理论构想[J].教育研究.2001(9)
58.吴刚平.课程意识及其向课程行为的转化[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59.汪基德,王萍.研究性学习实施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科学.2003(8)
60.文可义.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4)
61.王鉴.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2003(2)
62.王梅. 课程资源开发要突出特色[J].宁夏教育.2003(9)
63.王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研究.2001(9)
64.谢树平.研究性课程的构建[J].教育研究.2001(6)
65.谢树平.研究性课程的运作理念探讨[J].教育评论.2001(6)
66.[美]约翰.杜威.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7.叶平.研究性学习的资源建设[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9)
6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69.赵德成.新课程实施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J].课程.教材.教法.2003(9)
70.赵志军.地方课程建设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2(3)
71.周日南.论少数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策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2)
7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73.[美]威廉.维尔斯曼著.袁振国主译.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
74.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5.[美]小威廉姆E.多尔著,王红宇译.后现代课程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6.钟启泉,金正扬等主编.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7.[日]左腾正夫著,钟启泉译.教育学原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78.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主编.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9.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80.钟启泉,崔允漷主编.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师范生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8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南:海南出版社.2001
83.顾明远.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84.杜时忠.人文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85.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6.[美]艾伦.C.奥恩斯坦、弗郎西斯.P.汉金斯著,柯森主译、钟启泉审校.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8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88.泰勒著,施良方等译.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那社.1994年
89.顾明远.教育大词典.教育经济学第6卷.教育资源词条[Z].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90.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J].学科教育,2002(2)

(二)英文类

1. Anonymous. Uncovering our history: teaching with primary source. Adolescences. Spring 2005
2.Eileen Hughes, Sue Forbes. Keeping Alaskan Tradition Alive: Building Relationships in the Curriculum. Childhood Education. Spring 2005
3.Ed Tallent. World History Online. Library Journal .2004.4
4.Agnew, David, Fincham, Kathleen. Education For Development: A Worthwhile Investment. Education Canada. Spring 2004.
5.Rick Dyson. The Civil War on the Internet: A Selection of the Best Web Sources for Educators and students. The Social Studies. 2004(9-10)
6.Stanley.p.hodge. Social Science Resources in the Electronic Age. Library Journal. 2004(9)
7.Ashton Applewhite. Online Learning: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Technology&Learning.2004 (10)
8.Eileen Luhr. Lessons in V.S. History help Build High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s. OAH.Newsletter.2004 (11).
9.Banks,J.and Banks,C(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 and Perspective.1989.
10.Significance of history for the Educated citizen ,http://www.sscnet.vcla.edu/nchs/standards/dev-5-12a.html

(三)网站资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