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高思超:解放黑人奴隶宣
高思超:历史教育评价研
徐金超:历史个案探究教
徐金超:关于一次课堂教
梁启超:史学比较方法的
最新热门    
 
高思超:“甲午陆战”评析

时间:2009-10-18 17:20:26  来源:高思超
 

历史教科书中“甲午陆战”评析

                            ——《走进甲午》读史札记

 

高思超   苏平

 

 

(1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637002;2四川旺苍中学 628200)

 

[摘要]“甲午战争”包括海战与陆战两个方面,二者都是中日两国这次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都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和研究。历史教科书对“甲午战争”内容的处理上有其不足,主要表现在对陆战方面:一是关于陆战的描述和评价太单薄;二是对威海陆战评价不准确。

 

[关键词]历史教科书  陆战

 

Abstract:"Sino-Japanese War," including two naval warfare and marine areas are both China and Japan that th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war, so they have warrants our attention and study. History textbooks on the "Sino-Japanese War" on the handling of the contents of their inadequate, as demonstrated by the marine aspects: First, the description of War on Land Evaluation and too flimsy; Second is the Weihai marine assessment inaccurate.

 

Key Words:History textbooks  Marine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和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中占有特殊地位。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那些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战争场面值得大抒特抒,英雄历史人物和事迹不仅令人油然而生敬意,更是用来进行教化学生的极好例子。因此,历史教科书对这部分史实的呈现和描述尤其值得注意和重视,笔者详细阅读了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代史》上册及几个版本的新版历史教科书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后,认为教科书在处理“陆战”的史实方面还有两点值得商榷的地方。

 

其一:教科书中关于“陆战”的描述和评价太单薄。与“海战”比较起来,甲午“陆战”在内容上就明显少了很多,另外,各种影片也对海战进行了大规模的“重新再现”,这样以至于可能给人一种错觉:甲午中日战争就是中、日两个国家在海上进行的一场战争。当然,笔者认为甲午战争中海战的胜败对战争的结局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海战中也出现了诸如邓世昌、刘步蟾、丁汝昌等誓死抗战到底的英雄人物,海战值得重视,可是这并不和同时重视陆战相矛盾。陆战方面同样涌现出了许多抗战英豪,取得的抗战效果并不比海战逊色。比如:陆军将领马玉崑的抗战被这样记录着:“面对敌人的强大攻势,马玉崑指挥毅军一营和盛军三营决不退让,‘拼死防战,弹丸乱飞,不可向迩’。……战争愈来愈激烈,乾坤似将为之崩裂。日军将领即早闻马玉崑‘剽悍’之名,今日始知果不虚传。据日方记述当时的战争“两阵相对,铳击最烈。俄而,清国大兵来袭,(若月)大尉以众寡不敌,弃垒而退。更又励众再三突击之,死伤甚多,大尉亦被伤。其他将校多死伤,曹长亦乏。兵队分散于各阵中,士官无一人者。还有记录左宝贵的抗战事迹:平壤城北是平壤之战的主战场,当时奉命防守城北的奉军兵力仅1500人,还不到日军进攻城北兵力的五分之一,关键时刻作为统帅的左宝贵激励将士说:“吾辈安食厚禄重饷数十年,今敌失约背盟,恃强侵犯,正好愤忠义,扫尽边氛,上纾九重东顾之忧,下救万民西奔之苦。社稷安危,兆在斯时!进则定有异常之赏,退则加以不测之罚。我身当前,尔等继至,富贵功名,彼此共之。”另外,在保卫本土的辽东之战中年进75岁的宋庆统率的毅军!次与日军大战。其中,大平山之战从早上打到晚上,是甲午陆战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战役;依克唐阿和聂士成协同作战,巧用运动战,积极防御,使日军没能越过辽阳东路的防线。徐邦道指挥的土城子伏击战也是一场漂亮的胜仗。鸦片战争中,镇江之战英军死亡39人、伤130人,就相当于虎门、厦门、定海、镇海、吴淞诸战役英军伤亡的总和。而在辽东之战中,仅日本第一军就死亡387人,其中包括14名军官;伤2243人,包括84名军官。总计减员4759人,占第一军总数的1/6。可见,辽东之战的激烈。

 

其二、教科书中对威海“陆战”的评价不准确。经过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损失了致远、经远、超勇、杨威四舰,但主力都回撤到威海卫。1895年初,日军进犯威海卫,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教科书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只是片面将其归为李鸿章“避战自保”的作战方针,如丁汝昌主动请求歼敌,李鸿章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其实,我们不能将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的原因仅仅归为李的作战方针。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的最直接原因是:威海陆军的防守不力。而这一点笔者在几本历史教科书中都没有看到被明确的指出,这样既不符合历史的本来面貌,又对正确评价李鸿章这个历史人物带来影响,这与历史求真、求实的精神就有不相吻合的地方。国内研究甲午战争的专家戚其章先生根据史料考证,在其著作中这样写道:如来远舰帮带大副张哲荣说:“(威海)南帮炮台失守,误却大局。”千总郑祖彝:“威防不守,一误于南岸,再误于北岸。当南岸失守时,丁军门不肯带船避敌者,以护军驻一孤悬之刘公岛,依海军为命,岂可如南北岸之陆师炮台,明知海军依之为命,竟不战而溃,置之不理也。要其所以敢溃者,因各有专权,无人节制敌。”丁汝昌自尽的前几天,派专弁送给刘含芳,极其痛心地写道:“当南岸未失以前,昌与张文宣等曾挑奋勇,备事急时即往毁炮。讵料守台官既不守,又不许奋勇入台,又竟以资敌,反击船、岛,贻害不浅。此船、岛所以不能久撑也。”

 

威海陆路全失之后,给当时剩余的北洋海军主力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戚先生在其著作中详细分析了这一情况,“由于威海陆路失陷后得不到解救,带来了以下恶果:一、陆上炮台、特别是南帮炮台之陷,使日军得以用各台大炮猛击刘公岛和港内舰队,并击毁了靖远舰,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日军既完全占领威海陆地,这才有可能破坏防口拦坝,派鱼雷艇进港偷袭,炸毁了旗舰定远和来远,使北洋舰队彻底失去了出海作战的能力;三、日军利用威海南岸三抬的猛烈炮火,与威海口外的日军舰队实行夹击,将日岛炮台击毁,从此便专攻刘公岛,使北洋舰队面对敌人的猛烈炮火,再无回旋余地。”由此可知,北洋海军的全军覆没与威海陆军的防守不力有莫大的关系,我们不能一味地将原因归结为李鸿章的“避战自保”或者是丁汝昌的“严重失误,而是应该对具体的历史问题进行具体的、实事求是地分析,这样才能得出更为客观的历史结论。

 

上述两点是笔者拜读了戚其章先生的新作《走进甲午》,并结合自己长期以来对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思考后而写下的感受,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戚其章:《走进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第352页。

戚其章:《走进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第353页。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续编:《中日战争》,第6册,181页。

戚其章:《走进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第309页。

戚其章:《走进甲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6.1,第309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