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沈为慧:一节传统课 —
沈为慧:历史教师看课改
沈为慧:历史课中的错别
何慧:浅谈历史教学的艺
沈为慧:精诚中学高一期
沈为慧:精诚高中07第一
沈为慧:答桂俊老师
沈为慧等:读《科学史十
刘美慧:美国社会科课程
沈为慧:历史教学中人文
最新热门    
 
沈为慧:历史教科书与历史教学的平民化问题

时间:2009-10-18 17:22:07  来源:沈为慧
 

早上起床后就开始看教学案例,感觉师生的语言都很专业,理论性很强的案例会影响其操作性,也会影响我们这些普通读者的阅读。我放下手中的杂志,打开了电视,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正播天气预报:温差较大,雪后天晴,小雨依旧,凉风拂面……

案例是写在纸上的,或许有课后加工的。但想想以前听过的一些课,想想自己上过的课,想想自己看过的中学历史教科书,禁不住要问一声:这样下去,历史学科还能有多少人喜爱?

我自己上课说过的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话,我已想不起来了,因为我已习惯那种说法了。听别人课时,一些有印象的话,我不敢说,因为说了,以后还有谁让我去听课呢?几个版本教科书上的成人化语言太多,我也找不完,况且,找开书本,您就能读到大段大段……

这是羽扇纶巾的周瑜在广东历史教育博客上发的材料,请各位看其中的几段:

A.美国大学教科书《东亚新历史》就“中日战争”的评论:

当效率极高的日本海军在1894年向中国发动进攻时,中国只有为数很少的几条战船应战。中国的海军司令全无近代海战的战术训练,战船上配备的炮弹居然不合大炮的尺寸,而很多炮弹里没有炸药,因为腐败的官员在弹壳里塞满了沙子。那是一次很耻辱的战败,而在陆地,派往朝鲜去保护朝贡国“小兄弟”的中国军队也在日本人的进攻下溃逃。1895年在马关的停战谈判中,中国的代表李鸿章跟他的对手伊滕博文有这么一段对话:伊滕说,十年前我就跟你说过要改革,为什么至今一事无成?李回答说,在我国国家办事总是要被传统束缚,我是要做事的,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为此而深感羞愧。

B.美国大学历史教科书《中国的文化博览》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介绍:

在19世纪的40和50年代,大英国和法国使用了有限的武力,使中国在一系列特定口岸向外国开放贸易。它们强迫中国放弃以自我为中心,以他国为藩属的朝贡制度,并俯就于欧洲国家之间平等的国际关系模式。而(中国)后来的政治宣传则把这一系列保证国际平等的条约说成是“不平等条约”。

……

人们通常把在1839年到1842年之间,以及1856年到1860年之间发生的两次战事叫作“鸦片战争”,而更准确的叫法应该是“争取外交平等之战”。大家都以为英国人从外部把吸食鸦片强加于中国人的,并不惜为此大打出手,其实这全是一片胡言。

历史教学的终极目的应是提高国民素质,中学历史教学怎样才能有效实现其教育功能?怎样才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什么时候历史教科书的语言能实现平民化、口语化?什么时候历史教师在课堂上能多点“微笑着说话”,少点“板着面孔训人”?

 

 

 

魏恤民   

要解决这个问题,一是提高史学素养,才能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由博返约。二是加强课堂语言的训练,努力形成自己的个性风格。

 

黄牧航  

我同意老师的看法,教科书对于中学教学来说的确非常重要。但在我们国家,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并没有形成若干支强大的教科书编写队伍,教科书的编写从理论到实践都很落后。从西方所走过的路来看,教科书的编写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教科书只提供观点结论,第二阶段是史料结论各占一半,第三阶段是以史料为主,结论为辅。我认为比较理想的教科书就是第三种状态的教科书,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难度还很大。首先是编写的难度,不要以为教科书以史料为主就很容易编,恰恰相反,这样的教科书是很考编者的史识的,选用什么材料,如何组合这些材料,用什么语言串起这些材料,都是大问题。稍不留神就会编成一本史料集,那就没意义了。其次是教师的问题,这样的教材我认为对于我国大多数教师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他们还是习惯于诠释教材的观点结论。当前我们使用的几套新教材,结论少一些的,他们都觉得很困惑,觉得不踏实,考起试来心中没底。所以我觉得,还是慢慢来吧。国外的优秀教科书多引进点,学习一下别人的长处。

其次,我觉得像老师这么优秀的教师,您完全可以尝试自己编教材。近几年提到校本课程,人人都以为只有搞地方史才叫校本课程,我认为是个误解。一个地区有那么多的中学,所有的中学历史教师都去搞地方史,有必要吗?因此,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调动科组的力量,整合出一套好的教学方案来,那就是很好的校本课程,也就是一套很好的历史教科书。当然,我们没有理由要求每个教师都这样做,但对于一些好的学校,好的教师来说,这不妨成为他们努力的方向。

(沈为慧老师博客的地址:http://blog.cersp.com/userlog16/30482/

(本文另一发布及讨论地址:http://blog.cersp.com/userlog/6353/archives/2007/225515.shtml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