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张波:浅谈新课程下的历
张振海:浅谈近代社会生
蒋晶晶:浅谈中学历史教
岳志:浅谈中学历史教学
沈为慧:一节传统课 —
沈为慧:历史教师看课改
袁训利:浅析“罗马法的
沈为慧:历史课中的错别
宋奖利:浅谈如何搞好历
李应平:浅议对历史课堂
最新热门    
 
何慧:浅谈历史教学的艺术

时间:2009-10-18 17:54:11  来源:何慧
 

                 浅谈历史教学的艺术

                广东省佛冈县佛冈中学何慧

    人们常说:教历史是最容易的,讲故事一样。其实历史的教学并不象他们说的那么轻松,要想上好一堂历史课,达到预期的效果,还真要讲究一点艺术性。也有不少高三的学生认为选读历史是因为它较容易,是死的,背一背就成了。

    正如学生所言:历史是死的,所以,历史的教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和其它的课程不同,如语文着重于感情的朗读,数学着重于数字的运用,物理、化学则着重于实验等等。而历史的教学却是比较枯燥的,因为我们所要讲述的都是过去了的事,是死板的。所以要讲好历史课,使学生有兴趣听和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多寻找一些方法,多讲究一些艺术。对此,我有如下的几点看法:

 

第一、语言必须生动活泼,抑扬顿挫

    教师是靠张“嘴”来吃饭的,人们常常这样说。这就反映了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教学是借助语言进行的,语言是教学劳动的特殊的重要的工具。在历史的教学过程中,不能用单调的、千篇一律的语调去授课(当然其它课也不例外),应有抑扬顿挫,活泼生动的语言烘托课堂气氛,吸引注意力,而不显得沉闷、呆板。这就是说学生首先是喜欢你这个人,然后才喜欢你这一课,才用心去听你讲,这就刺激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如若他们听都不想听你讲,何来的学习兴趣呢?因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是非常注重语言的表达的,当讲到一些反面人物,比如秦桧、袁世凯、汪精卫等卖国贼时,我就用一些较为愤慨、鄙视的语言去形容;而对一些英雄人物如岳飞、林则徐、李大钊等,则用充满感情而又不失正气的语言去讲述。当讲到一些党的领导人时,我就学他们的家乡话来讲一些他们的语句,如用毛泽东的湖南话来读他的诗词,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很认真地听,虽然说得很不准确,但学生都给了我热烈的掌声以资鼓励,这就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常言道:老师就是一个表演者。从我们的演绎中,把死的历史演“活”了,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爱的是什么,憎的是什么,听起来也就不觉乏味。如果讲课没有一点激情,语调没有轻重,从头到尾都是一种平调,使人听起来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何来的兴趣呢?更别说教学效果了。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语言表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第二、把历史教学带到现实生活中去

    就是要把学生引到比较喜闻乐见,也较容易接受的现实生活中去。今天信息媒体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大部分都是和电视机在一起,而现在有许多所谓的历史剧,都是戏说,乱编一通的,将历史事实歪曲了。学生就会把从电视上看到的感观认识当作历史,如台湾电视连续剧《包青天》播放后,许多学生都被包大人的不畏权威,为民请命,一身正气所感动,纷纷查找历史书,结果很失望,书本上根本就没有,他们都跑来问我“包青天那么有名,历史书上怎么没有他?”从这就可以看出,电视对他们的影响有多大。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地去引导他们,说明电影、电视中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与真正的历史事实还是有出入的,很多是编者为了收视率而根据一些历史人物或一些历史事件编写出来的,是为了剧情需要而编的。如刚才提到的《包青天》,其中就渗透了很多封建迷信思想、因果轮回论,与真实的历史事实差距非常大。本来封建法律具有等级性、笼统性、随意性,不健全性等特点,包拯也不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时代。但是,包拯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职权范围内执法公允,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在封建社会是难能可贵的,因而赢得了当时及后世人们的衷心拥戴,他几乎成了清官与执法如山的同义语。而电视上的包青天却是一个能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神”而不是人啦。这就误导了学生,当然也并不是说历史剧就一点真实性都没有,这就要看我们怎样去正确引导,起到一座桥梁的作用,引导得好,也可以让他们从电视上认识活生生的历史人物,如从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各个人物的性格,如曹操对人才的重用及多疑;刘备的善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周瑜的骄横等等。他们都能从荧屏上看到,比起我们讲一千遍一万遍要有效得多。

 

 

    第三、从成语中讲出历史

    中国的语汇中有很多成语,而每一个成语都有一段历史。如“卧薪尝胆”就是来源于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争,教育人们要发愤图强,立志雪耻。“四面楚歌”则反映了项羽和刘邦为争夺王位而进行了四年之久的楚汉之争。“乐不思蜀”这个成语,则是一语道破蜀国后主刘禅的无能。“围魏救赵”就是讲述了孙膑和庞涓的故事,从而教育学生学知识一定要脚踏实地,学业上要精通,不能学庞涓一样学艺不精,自以为是。从而达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还有“朝秦暮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成语都有一段历史故事。现在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和学习的自主性,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些成语故事,让他们自己上讲台去讲述。讲台就像一个小小的舞台,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进入历史的角色,模仿一些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表演,如讲到高一《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林则徐禁烟时,我让学生模拟林则徐为首的禁烟派和反对派关于要不要禁烟进行对簿公堂,结果气氛非常活跃,同学们从中也引申到今天的禁毒运动,因而进行了一次“远离毒品,珍惜生命”的现实主义的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到课堂教学中去,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而不是由老师包办整堂课,效果要好得多。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历史的兴趣。将“死”的历史变“活”了。

 

    第四、利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教学不只是依靠一块黑板,一支粉笔就行了。特别是在历史的教学中,用动画、图片、声音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已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优越性。过去,历史的不可重复性需要历史教师用很大的力气、费很长的时间去描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现在用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多媒体素材就能使历史得以再现,“寓教于史,寓教于乐”,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既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又促进了历史的课堂改革,提高历史的教学水平,跟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丰富得多了。比如在讲到高一《中国近现代史》上册第五章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一节时,我就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在里面我加入了一些影视片段:中共“一大”、“二大”的召开,开国大典,香港、澳门的回归,神州“五号”载人升天成功,中国第一太空人杨利伟等,从而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这样,通过历史图片、历史记录的展示来唤起学生的历史感觉,拉近历史与现实的时空距离,穿插一些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新闻消息,使学生认识到过去的事件成为今天的历史,今天的事件将成为明天的历史。又比如讲到下册第三章第三节“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这一节,我在课件里插入了有关解放区土地改革的“解放区的天”的歌曲、影片及“三大战役”的历史影片,这样把课本内容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比较直观地去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大大提高了学习历史的兴趣,也大大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以上几点的总结,只是我个人在这些年的教学中得出的一些心得体会。要真正上好历史课,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讲究一些方法和艺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