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7)

时间:2009-10-18 17:22:25  来源:朱汉国主…
 

(二)合理运用现代教学和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本模块的内容理论性、教育性较强,课标要求通过让学生了解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过程和发展趋势,树立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要完成这样的教学任务,单纯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模式是很难做到的。加之,用现代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取代传统的单一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鉴于此,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要引导学生使用多种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领会教材的精神实质。结合本模块的内容,我们认为情景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体验式学习,是《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模块的主要教学和学习方式。如案例1中的教学设计就使用了情景式教学、引导式教学和探究式、体验式与合作等多种教学与学习方式。

 

    案例1:构建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高中历史选修·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4)

 

学习内容分析及设计思路

本专题主要讲述了英君主立宪制度的确立、内阁制、两党制、议会改革。学习的重点不在于记忆英国民主发展完善的简单过程,而在于理解英国政治的特点。理论性知识较多,通过材料和文字、图片等创设历史情境,设疑引思,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将感受上升为理论,较好的来理君主立宪制的概念,比教师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学习目标预设

本专题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力之上是英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简述英国责任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

本专题学习目标:通过本专题学习记忆英君主立宪制民主的发展历程,理解英国民主政治的特点,认识民主政治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民主每进一步都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教学、学习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展示三幅图片:查理一世、议会邀请来的威廉、议会要求国王承认《权利法案》

结合所学观察这三幅图片,不难发现光荣革命后,国王的权利由高高在上逐渐受到议会的制约,形成国王与议会共同统治的局面。但是,后来国王逐渐丧失了实际权利,仅仅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贵族的政治权力也逐渐被削弱,而民主趋势却在不断发展,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入英国的历史去学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发展,探寻其中的答案!

 

讲授新课

一.民主政体的确立-------《权利法案》

【设计思路】通过材料和文字、图片等创设历史情境,设疑引思,由浅入深,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将感受上升为理论,较好的来理君主立宪制的概念,比教师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锻炼学生的能力。

 

【课件展示】

 

《权利法案》(摘录)

1、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2、国王未经议会同意,无权征税

3、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

4、 议会选举必须自由,议会应该经常集会,议员拥有言论自由

【问题探究一】与印象中的国王相比,上述材料给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议会主权高于国王

【问题探究二】通过法律来限制国王的这种规定有何本质意义?

【学生讨论、回答】用法律的的形式确定议会主权至上原则,标志着英国确立崭新的君主立宪政体。

【深化理解】

                         君主立宪制是什么?

君主立宪制是一种现代政体,在这种政体下,国家元首通常是世袭的,拥有某些最高权力但是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议会掌握国家的实际大权,是保留了王权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二.英国民主政体的发展、完善

 

1、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

【课件展示】

 

 

1714年安妮去世,无嗣,根据《王位继承法》54岁的德国汉诺威宣帝候登上王位,即乔治一世,他不懂英语又不了解英国国情,怕在内阁会议上出丑,便一反惯例,不再出席和主持内阁会议,而指定一名大臣来主持内阁会议,主持会议的大臣逐渐获得了首相的称号,内阁的权利逐步增大,国王的权利被一步步削弱。1721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任职长达20年,后由于对西班牙战争失利而遭到议会多数议员的攻击,辞职下台。这就开创了一个先例:当议会不信任内阁政策时,内阁就必须辞职。但是沃波尔只是个人辞职,并非是全体内阁人员的集体辞呈,因而也就不是两党制下的责任内阁制。

 

 

 

【问题探究一】从材料可以看出光荣革命后,国王在议会中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他与内阁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回答】英王逐渐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随着国王逐渐退出内阁,内阁权力逐渐增强的同时,内阁进一步从向国王负责转到向议会负责。


【问题探究二】沃波尔的个人辞职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责任内阁制尚未在英国确立

 

【教师总结】

沃波尔时期,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会议,内阁实际上掌握了国家的行政权力,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内阁制形成,但是责任内阁制尚未在英国确立。

 

(2)小皮特时期

1783年,年仅24当选为首相,许多议员嘲笑他为“学童”认为“把国家交给一个小学生来管理”,面对险恶局面,小皮特依靠国王的支持,别出心裁的解散了议会,重新选举议会,结果他获得了胜利,100多名反对派议员落选,其空缺改换上了拥护他的人。

--《高中历史选修·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参

 

 

 

 

 

 

 

 

 

 

                         

【问题探究】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小皮特又开创了什么先例?

【学生回答】内阁在失去议会多数信任时即行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的先例。

【教师归纳】小皮特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的方式,加强了内阁对议会的依赖性,对以后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内阁制的逐渐成熟和权利的逐渐增强,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责任内阁制终于在英国确立起来。

 (3)维多利亚女王时期

【课件展示】

 

19世纪英国政治家评论到:“在选举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拥有下院多数事情可行,没有下院多数一事无成”女王初时尚有抱怨,后来逐渐习惯了这种君臣关系,成为“ 统而不治者 ”丘吉尔称赞她“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直是各代国王的行动准则。”

----《高中历史选修·近代社会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参

 

 

 

 

 

 

 

 

 

 

 

 

【问题探究】结合所学回答女王为何被称之为“树立了君主制的新典范,以后一直是各代国王的行动准则。”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女王让议会中的多数党组阁,该党的领袖就是理所当然的内阁首相。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才真正确立起来。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问题探究】对比上述不同时期并结合必修1,你能总结出责任内阁制有何特点?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2、特点: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内阁名义上向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

 

【知识运用、体验】

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英国首相布莱尔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

你认为:

(1)英国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同还是反对?请说明你的理由?

(2)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不莱尔是否会因此撤兵?为什么?

(3)假如议会中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作为布莱尔的智囊团,你可以为他出什么建议?

 

3、议会改革:

 

【课件展示】

材料1、光荣革命后,但仍然沿用中世纪的选举制度。法律对议会候选人有高额财产资格限定。如农村地区议员必须有年收入600英镑以上的地产,城市地区议员年收入必须在300英镑以上。

 

材料2、老萨姆勒镇没有一座房子,也没有一个居民。在一片田地中竖立着一块石头,算是选区所在地,这个镇有7张选票,可以推选2名议员。工业革命后兴起的曼彻斯特、伯明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拥有成千上万的选民,但是他们却只能选出2名议员。1831年,符合农村选举资格规定的只有1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但这个数字与城镇相比已经算是高的了,1831年,城镇选民只占居民总数的1%多一点。这种不合理的选举制度终于酿成了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走在最前列的是新兴工业资产阶级。

 

【问题探究】依据材料1、2说明,1832年的议会改革的必然性。

【学生回答】旧制度下,议会选举存在着被土地贵族控制,议席分配不合理、选举权狭小等弊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改变现状,参与国家管理,掀起改革运动高潮。

【问题探究】与旧制度相比,1832年改革法有哪些进步?这些进步有何意义?

【学生回答】进步:降低了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一些衰败选区,增加新兴工业城镇名额,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意义: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活动探究一】

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填充下列图示:略

 

                

 

 

 

 

【活动探究二】通过选举权扩大的进程你能否概括它不断完善的根源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以及多次工人运动的推动,普选权得到广泛发展。这说明经济发展是代议制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主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民主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综合探究课是探究式学习最好的阵地,在探究式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问题成为推动和引导学生学习的动力,同时问题还是学习生成的载体。处理好综合探究课,对于锻炼同学们分析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当然,教材中的综合探究课的处理比较灵活,没必要每一个综合探究课都讲,但也不能一个都不讲,一个模块至少处理一课,只要设计得当,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如案例2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综合探究课的教学、学习过程。

 

案例2:综合探究课的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专题5)

 

 

教学内容分析

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规模、影响最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之一。其过程曲折复杂,对法国社会各个阶层都造成了空前的震动。同学们对法国大革命的理解仅仅局限于书本的知识。可以说是只具备了理性认识,缺乏感性认识,而本专题从文学的角度、从个人的角度对法国大革命进行描述,最适合才有体验式学习,设身处地的感受法国大革命带来的冲击。

 

教学目标预设

本专题学习目标如下:

(1)让学生们对法国大革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2)从个人的角度感受革命对生活、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环节:展示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介绍雨果的情况,设置情景让同学们重温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雨果  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他的创作期长达60年以上,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给法国文学和人类文化宝库增添了一份十分辉煌的文化遗产。其代表作是:《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长篇小说。雨果几乎经历了19世纪法国的一切重大事变。他从小崇拜法国早期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1827年发表韵文剧本《克伦威尔》和《<克伦威尔>序言》(1827),“序言”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戏剧运动的宣言,是雨果极为重要的文艺论著。1830年他据序言中的理论写成第一个浪漫主义剧本《爱尔那尼》,它的演出标志着浪漫主义对古典主义的胜利。

 

第二环节: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

(1)雨果的《九三年》主要是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

(2)小说的三个人物,朗特纳克侯爵、郭万、西穆尔丹分别代表了哪些人?

(3)假如你处于故事三个主人公的地位,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第三环节:知识运用、升华,充分运用体验式学习方式,结合所学知识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不同阶层的任务。

 

  (1)假设你是生活在1789年—1848年间的法国的一位农民,请向大家介绍你在这几十年间的所见所闻,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2)假设你是生活在1789年—1848年间的法国的一位年轻的贵族少爷,请向大家介绍你在这几十年间的所见所闻,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3)假设你是生活在1789年—1848年间的法国的一位普通工人,请向大家介绍你在这几十年间的所见所闻,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4)假设你是生活在1789年—1848年间的法国的一位家境富裕的工厂主,请向大家介绍你在这几十年间的所见所闻,你的生活发生了哪些显著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探究式教学目的是通过探究使学生能动地获取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提高探究能力。课程改革中开放式教学鼓励探究式教学活动。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和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控教学节奏,层层递进探究深度,要把握好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案例2中上课之前教师要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预设教学目标,“让学生们对法国大革命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从个人的角度感受革命对生活、对社会的影响”,这里既有知识性目标如对法国大革命的“更深刻的认识”,也有探究过程与方法目标的预设如“感受革命对生活、对社会的影响”。二是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料,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必要的知识依托。如案例2中要求教师以课件展示的形式把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与雨果相关的情况介绍给学生。当然,这个过程中最好能是由教师依据教学内容与探究过程的需要设计相关材料的搜集范围、形式、途径等要求,比如搜集范围包括雨果的生平、《九三年》的写作背景、法国大革命的过程与影响等,搜集材料的形式包括文字材料、历史图片、历史遗迹遗物、视频资料等,搜集途径包括图书馆、网略资源等,然后引导学生依据这些要求去主动搜集相关材料,从中锻炼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搜集、处理历史信息等能力和意识,这也是综合探究学习活动的重要目标和方法。三是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创设新的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积极动机,确定进一步探究的愿望与方向,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案例2第二环节中要求学生置身于《九三年》故事中的三个主人公的位置上来思索问题;第三环节中则要求学生分别扮演法国大革命中“农民”、“贵族少爷”、“普通工人”、“富裕的工厂主”等四个角色,使学生从不同的社会阶层来切身体验和探究法国大革命对社会、对生活的影响,最终认识到法国大革命的重大历史意义。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