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二单元介绍(8)

时间:2009-10-18 17:22:28  来源:董丛林
 

选修2第三单元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介绍(原创)
 
                     董丛林
 

一、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说明

    本课为《历史》选修2第三单元《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中的第3课,拟题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课文是按照《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以下简称《课标》)中,“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说明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之义项,来设目和编写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它的出台,是中国近代宪政史上的重要一页,也是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一件大事。而将它安排在本单元,与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并列来讲,就不是孤立地显示其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并且也是显示在世界历史上的意义。同时,也意味着将其置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展的进程中一体观照,展现其借鉴和改造性地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关政治和思想资源的情况。当然,立基于该课本身的内容,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酝酿制定的具体背景情况,明了该约法的具体内容和意义所在,是本课教学中的最基本要求。

 

二、本课核心思想

    本课的内容构成并不复杂,其核心思想,即在于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阐释的主要对象,揭示它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基本精神和价值、意义。从内容结构层面稍具体地说,陈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的背景,是为能使教学中结合当时特定历史条件更好地理解该约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意义作铺垫的。而该约法的基本精神,渗透于约法的具体条文当中,了解了有关历史背景,体察条文内容就更能够有的放矢,而对其价值、意义的理解和把握上也可以更具针对性。最为基本的,应是对该约条文内容的了解和分析。

 

三、课文分析

    本课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及其地位》两个目。第1目主要讲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出台的背景情况。首先从筹建南京临时政府前夕产生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讲起。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本课“原始资料”项下,提供了关于该大纲的文本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它以法律形式体现废除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基本精神,以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构成方案。这和稍后诞生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不无一定内容上的相通性。然而,前后这两个文件的具体针对性乃至性质又是不一样的。如果说前者最直接的目的是为民国新生政权提供章法依据和保障,那么,后者在立意于用来限制袁世凯破坏共和制的同时,更具有长远意义上的国家根本大法性质。总之,应把握准两个文件的关联和不同。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来看,它自然要有一定酝酿时间。但在当时条件下又不可能是从容的,它是在交权于袁世凯而孙中山退位已成定局的关头仓促公布的。了解这一情况很有必要。课文中交待当时的形势条件甚至一些具体情节,譬如袁世凯与革命党人双方的基本情况、“南北议和”之局等。还特设“历史纵横”栏目,介绍了袁世凯为拒不南下就任制造借口,而不惜策动所谓“兵变”之类乱事的例子。由此更可见袁世凯其人的卑鄙和奸诈,以及当时政治斗争形势的尖锐和复杂性。在这种情势下革命势力一方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体察其用心良苦,但实效难保。

    第2目介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和意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文本共有七章(包括附则)五十六条,比较简短。即使这样,课文因为篇幅所限也不能过多引录,而重在阐述其要旨。首先特别强调出其“主权在民”的原则,这从根本上关乎该约法的性质。接下来列举了关于“国民”权利和义务的有关条文内容,可以看出其规定已较为符合现代宪法在这方面的一般通则。再就是论述了关于中华民国政治体制方面的规定,显示其借鉴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此外,引录了关于正式宪法出台前,“本约法之效力与宪法等”的规定(在其“附则”中),旨在说明当时该约法本身即自有定性。至于该约法的历史地位和意义,课文正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最末一句和最后一自然段合起来,即可以作为一个扼要的概括。这一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结合“资料回放”栏目毛泽东的一段话,更有助于对该约的全面认识,即它有缺点,但带有革命性、民主性。本目中的“历史纵横”栏目,介绍了清政府1908年所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的情况,目的在于提示,这个所谓“宪法大纲”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性质决不相同。这册课本第六单元第3课中要讲到清政府的“预备立宪”,也涉及《钦定宪法大纲》,前后联系起来自会相得益彰,加深印象和理解。

    此外,本单元后的“探究活动课”,安排为“撰写历史短评──试评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本课内容直接关联。学好本课是做好“探究活动课”的基础,而通过“探究活动课”又会进一步巩固乃至拓宽和加深本课内容。

 

 

四、本课和单元内其他各课间的联系

    本课为该单元三课中的最后一课。前两课分别讲述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民主共和国的原则,《人权宣言》对推动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的进程也产生过重大影响,这两个文献以及酝酿产生它的美国和法国当时革命运动所留下的历史经验教训,对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影响也是不应忽视的。从本课所讲述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及其具体内容,即可见这种影响之一斑。就此而言,在学习了前两课的基础上再学习本课,即已经有了相关世界历史知识的基础,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体察其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可从两个层面来把握:一是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化进程的宏观层面来考虑。世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国际间的封闭状态已被打破,尽管各国的具体条件不同,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不同,兴起资产阶级运动的时间先后不同,但前边积累下的相关历史经验,对后来者的启示、引导和可资借鉴性,是必然存在的。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酝酿制定之时,已后于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的产生一百二三十年,但仍无疑要受到其思想影响。二是从微观层面对三个文献文本进行基本精神和某些条文上的具体比较印证(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本单元内容中提供有相关文本材料)。本课与单元后的“探究活动课”以及与第六单元第3课内容上的联系,上边已经说到,不再重复。

 

五、主要学术观点介绍

    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中,本课“学术观点”项下,安排了“对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的看法”、“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认识和评价”两个问题的学术观点介绍。这都是与本课重要内容环节关联颇为密切的,问题也较有综合性,应注意了解有关情况。除此之外,不拟再增补对其他问题的介绍。

 

六、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1)关于辛亥革命、南京临时政府乃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知识点来说,高中历史必修课甚至早在初中课本里,就曾不止一次地出现过,本册课本第六单元中也将涉及,本课内容上注意在不割离必需的基础知识垫铺的前提下,扣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点,内容上适当拓宽、细化和深化 ,尽量避免浅层次上的重复,体现本单元的总体意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这一点。

(2)课文中讲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最初草案中拟定的总统制改为内阁制,试图把袁世凯置于责任内阁的监督和约束之下。那么,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的基本情况分别是怎样的,其异同如何?只有对此有基本了解,才能对上述课文中的说法真正理解。而对于学生来说,因为对相关制度的情况可能比较陌生,理解起来或有一定困难。《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规定的即是总统制,与课本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本课“原始资料”项下,提供了相关条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将它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的相关内容(课文中“学思之窗”栏目也涉此)对比揣摩,会有助于理解。再就是《教师教学用书》本课“课文注释”项下,也提供了“总统制与责任内阁制”的条目解释,可参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