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教材选修二单元介绍(5)

时间:2009-10-18 17:22:29  来源:黄光耀
 

选修2第三单元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介绍(原创)
 
                     黄光耀
 

    第三单元题为“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主要阐述近代历史上中外三个具有代表性的资产阶级纲领性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有关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它们对相关国家及世界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影响。

    从总体上说,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是近代社会的基本主题。自17世纪英国革命开始,世界历史进入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在随后的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民主力量同封建专制势力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形成了世界性的民主化浪潮。他们不仅在思想和理论上深刻揭露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反动本质,极力宣扬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理念;而且依照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在构建近代民主政治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实现多数人对国家的统治与管理,即主权在民,这是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与实质。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没有法制的保证是不可能的。这就决定了近代社会任何一个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必须与法制化进程同步。也就是说,民主与法制是民主政治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和应有的基本标志。正因为法制建设对民主政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资产阶级在同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都会颁布一些法律性文件,以宣布并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理念,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这些文献不仅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重要思想武器,而且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律性保障,并对世界的民主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从世界范围看,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有许多,本单元选择了《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个比较重要也最具典型性的法律性、纲领性文献。三个文件分属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内容也非常丰富,理论性较强,因此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深讲透,存在不小的难度。考虑到本选修课的主题是“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标准》)所列的三个学习要点侧重于三个文献中所体现的民主思想及其对相关国家与世界民主化的重要影响。因此,本单元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了“美国《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三课,高度概括了三个文献出台的历史背景、基本内容及意义,使学生通过重温经典,准确掌握三个文献出台的具体背景及其主要内容,理解三个文献所表达的民主思想与原则的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三课课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和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讲的是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颁布的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3课讲的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制定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是向中国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近代的民主化进程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定法律的准备阶段。17-18世纪所兴起的欧洲启蒙运动使传统的封建制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欧美的思想解放运动。第1课叙述的是:在欧洲启蒙思想的影响下,英属北美殖民地也产生了自己的启蒙思想家,他们继承和发展了欧洲启蒙思想家洛克等人的基本政治学说,并以其为武器同英国的殖民统治展开了广泛的斗争。独立战争爆发后,为了使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理念通过法律性文献的形式加以确立,由著名民主思想家和政治家杰佛逊为首起草了著名的《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获得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作为一篇重要的资产阶级革命文献,不仅列举了英王政府的种种暴政,宣布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更重要的是,它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基本原则,彻底摧毁了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根基;它最先宣布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马克思称它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所表达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对亚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2课集中叙述了法国《人权宣言》发表的背景、内容及影响。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1789年,此时由于资本主义已得到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获得了壮大,加上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因此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比以往的任何一次革命都显得更为深刻,这种深刻性在《人权宣言》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深受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和美国《独立宣言》影响的《人权宣言》集中表达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宣布了所有基本的资产阶级民主权利。本课则着重强调《人权宣言》有关“自然权利”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的思想。透过这些思想,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民主力量所追求的基本目标以及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和世界民主进程的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社会的封建专制统治特别顽固,专制势力非常强大。1911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成果,实现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资产阶级革命派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宪法,通过法律的形式将资产阶级最基本的民主原则和理念固化为全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刚性规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便应运而生。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对这一文献的制定和基本内容的介绍,反映中国资产阶级在推动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方面所做的不懈努力。当然,从内容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深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从表面上看,三课课文分别讲了三个文献,三个文献分属于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国家,但实际上三课是存在密切联系的。美国《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基本原则的文献,对近代世界的民主化进程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也直接影响到后来其它国家的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法国《人权宣言》是由《独立宣言》催生的,但它所规定的资产阶级基本原则更加具体、更为广泛,也更具普适性,因此法国《人权宣言》是对美国《独立宣言》的继承和发展;作为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虽然反映出中国当时的历史特色,但显然受到前两个文献的深刻影响,它是借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另外,三个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成为许多国家后来制宪的蓝本,为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奠定了法律基础,这为学习第四单元的内容做了准备,两个单元很自然地相衔接。

 

 

    本单元的编写,严格依照《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既考虑了与初中历史教材的知识衔接,尽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尽量注意到高中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特点,力求使课文内容既富有时代性,又具有前瞻性,努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除此之外,还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说,《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近代世界民主化进程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三个文献都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因此,对三个文献进行分析时,既肯定其积极作用,也揭示其不足。如第1课在充分肯定美国《独立宣言》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指出最后通过的《独立宣言》删去了原有的谴责奴隶制的内容;《独立宣言》提出了“人人平等”和“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当时真正有权参与政治、实施“主权在民”的人也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穷苦白人、妇女、契约奴工以及黑奴等都被排除在外。第2课《人权宣言》一再强调其资产阶级性质。第3课虽然在正文中没有专门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缺陷,但在“资料回放”中,通过毛泽东的一段话指明了该文献“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的”。

    第二,注意中外历史的联系与差别。本单元三课讲述的是同属于世界近代民主化进程中的三个文献,因此三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连续性,在内容上联系密切。如讲到美国《独立宣言》时,指出它宣布的人的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比法国《人权宣言》早13年,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和亚洲、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第2课讲《人权宣言》“将启蒙思想发扬光大,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起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巨大作用”;第3课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原则制定的”。同时,三个文献又分属于三个国家,三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因此三者的内容有差别,其对各自国家的影响也不同。本单元专门设计了“探究活动课”,其重要目的之一就是通过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对专制斗争的史实及约法未得以真正实现的原因,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更好地了解中国的具体国情。

    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三个历史文献的评价,传统的观点一般过分强调其资产阶级性质,否定的部分较多。本书采用的是当前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对三个文献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有关对三个文献的不同看法,可参见本册教科书的《教师教学用书》的相关部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