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5)

时间:2009-10-18 17:22:30  来源:朱汉国主…
 

第五章    选修课程《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一、教学内容说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主要内容为中外近代史中民主与专制力量激烈斗争的历史。这一模块共设有7个专题:(1)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2)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4)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5)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6)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7)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本模块从古代关于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斗争说起,通过近代中外民主与专制力量在国家政治体制、国家权力基本结构中的地位、国家权力的产生等史实,系统地阐述了近代历史上中外主要国家民主与专制力量的斗争过程。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力图使学生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斗争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思想流派、政治制度等基本史实;了解民主思想的起源与主要观点,辨别和比较不同流派的民主思想、不同表现形式的民主制度;收集历史上民主与专制斗争的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统治者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1.专制理论和民主思想

 

(1)中世纪欧洲的君主专制  新君主国王权的加强  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思想  詹姆斯一世“君权神授”思想和极端专制  马基雅弗利和霍布斯的“君权至上”思想  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影响

 

(2)斯宾诺莎的自由思想  洛克的自由、法治和分权思想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卢梭的平等和人民主权思想  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以及卢梭思想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

 

本专题讲授中世纪专制制度产生的基本理论依据和近代民主思想的出现与发展,包括托马斯·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的思想以及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等思想家的民主思想。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了解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封建专制统治建立的历史背景,能在对封建专制理论和民主思想理论的比较中,深入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追求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

 

2.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1)英国有限君主制的政治体制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成长  詹姆斯一世的专制统治  查理一世与国会的矛盾  《权利请愿书》的基本内容  国王和国会斗争的实质

 

(2)查理一世重新召开国会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  国王与国会冲突的主要原因

 

(3)英国内战的爆发  国会处死查理一世  英国共和国的建立  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实行军事独裁  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  1688年光荣革命  英国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本专题讲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史实,包括革命前的背景、国王与议会的斗争、革命曲折复杂的过程。通过讲授,深刻认识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了解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3.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

 

(1)北美殖民地自由传统的形成   殖民地居民抗议英国对殖民地征税的斗争、
“波士顿倾茶事件”  《独立宣言》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2)《人权宣言》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人权宣言》的民主思想和理念对世界民主化进程的重要影响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基本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本专题讲授中外历史上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革命纲领的制定及其对本国和世界民主进程的重大影响,包括《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通过讲授,应让学生认识到民主化进程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订法律的准备阶段,理解《人权宣言》的民主思想对世界民主化进程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4.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作用  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特点

(2)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特点

(3)美国1787年宪法背景、内容和联邦制结构  美国共和制与英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本专题以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为例,讲授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基本原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讲授,认识英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本质以及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比较美国与英国政治体制的异同,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形式的多样性。

 

5.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1)法国旧制度的衰落   三级会议的召开和革命的爆发  《人权宣言》的颁布  1791年宪法    巴黎人民的第二次起义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巴黎人民的第三次起义和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  热月政变

(2)雾月政变  《拿破仑法典》的制定及其评价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成立  拿破仑帝国的对外扩张和反法联盟的进攻  百日政权和第一帝国的覆灭

(3)波旁王朝的复辟及其反动统治  七月革命  七月王朝的统治  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措施  巴黎工人的六月起义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统治措施与覆灭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建立和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本专题讲授法国大革命中民主力量战胜封建专制势力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包括波旁王朝被推翻、第一共和国的成立、拿破仑帝国的成立、波旁王朝的复辟、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和法国共和政体的最终确立。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从更为广阔和更深刻的历史视角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深刻性、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认识到政治领域民主与专制的较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尤其是在近代社会早期,这种斗争更多地表现为残酷的暴力斗争。

 

6.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1)洋务运动的时间和主张  张之洞的《劝学篇》及其主张  严复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主张及其评价

(2)康有为的“托古改制”   梁启超的兴民权和“新民说”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  比较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观点的异同

(3)改良派与革命派的论战  清政府的预备立宪  辛亥革命的爆发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列强干预革命及南北议和  清帝退位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的专制独裁和复辟帝制  宋教仁的斗争  护国运动

 

本专题讲授近代中国社会面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各阶层的反应和社会历史变化,包括近代民主思想的萌生,资产阶级革命派同改良派的论战、清廷仿行立宪、辛亥革命及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革命派维护共和制度的斗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提出“体用”之说的历史背景和对中国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影响,理解改良派与革命派政治主张的异同,认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历史进步性和艰巨性。

 

 

 

7.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1)欧洲早期工人运动的兴起  英国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人民宪章”的产生  宪章运动的发展过程  宪章运动对英国政治进程的影响

(2)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成立  《共产党宣言》  第一国际的成立  巴黎公社的成立  革命措施  巴黎公社的历史经验教训  第二国际的成立  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及其历史意义

(3)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治民主建设及其历史意义  《双十协定》的签订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人民民主运动的兴起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的发表  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及其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本专题讲授中外近代史中人民群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包括英国的宪章运动、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斗争、巴黎公社运动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认识到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理解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体会抗日战争胜利前后,人民群众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在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二、教学指导建议及案例评析

 

(一)总体把握本模块内容的几大特点

 

相对于必修课和其他选修内容,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从内容上体现出几大明显的特点,认识并把握好这些特点,在正确把握和处理教材,提高备课质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正确的政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科学整合《课程标准》的规定知识,灵活安排教学内容。

 

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主要以英、法、美、中四国的历史为主,向学生展现了近代社会各国人民在民主思想指导下,反对本国封建专制统治、进行政治民主建设并最终确立了近代民主政体的实践历程。针对本模块教学,《课程标准》共规定了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等七个专题。经分析可见,其中很多专题是把分属中外不同国家、时间跨度非常大,但性质、作用相同或相近的一些史实或文献归类安排,形成一个专题。如专题三“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就把英、法、中三国资产阶级民主力量在反对国内外的专制势力、促进本国民主化进程中的重要文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整合在一块。这样虽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的专题史编写体例,但却不便于中学生以时间顺序建立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概念,确立正确的历史知识体系和完整的逻辑结构,科学认识历史文献和史实的意义,准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因此,在本模块教学中建议教师尊重《课程标准》的规定内容但不必拘泥于其知识的编排结构,对其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重新整合与编排,从时间、空间双重维度,把每个专题中规定的个别事件或历史文献置于各国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中来进行评述,从而科学、灵活地安排教学内容,争取最佳的教学效果。

 

2.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与必修教材紧密衔接

对照必修Ⅰ的内容规定可以看出,本模块内容是必修Ⅰ的延伸。从教学内容上看必修Ⅰ的规定中与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直接相关的有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及辛亥革命等,而且这些内容基本上构成了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骨干内容。从教学目标上看,必修Ⅰ规定的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制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认识理想。”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规定的教学目标则集中阐释了这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近代争取民主反对专制的斗争过程”的基本史实,形成“历史的进步意识”,树立批判专制、肯定民主的价值判断,“确立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

 

 

 

同时,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模块,相对于必修Ⅰ在内容上也有较多的扩展。首先,本模块增加了理论思想的陈述,包括西方中世纪和近代的专制理论和民主思想及中国近代的民主思想。其次,本模块与必修Ⅰ在课程主题、基本理念、基本知识线索上有着对应衔接关系,但对知识讲述的侧重点不同,本选修模块主要从各国民主力量同专制势力进行斗争从而逐步推动各国的民主化进程的“实践过程”的角度,对英、法、美、中等国的民主建设的重要史实、成就等置于历史发展的整体脉络中进行评述,比较饱满地呈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更具有了传统“通史”的味道;而必修Ⅰ则对各国的革命斗争与民主实践的过程进行了简略处理,着力于对各国近代民主体制的构建与特点等的评述,是新课程下专题史编写体例的突出体现。另外,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对必修Ⅰ上对应衔接的重复内容的评述并非全搬照抄,而是适当进行了相应的详略处理,或者变换了评述的角度。

 

因此,在教授选修《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鉴并参考必修Ⅰ中的对应内容,提醒并帮助学生回顾、复习必修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或者利用在必修Ⅰ模块的学习中积累的知识、经验来促进本选修模块内容及思想的研习与生成,做到相辅相成。

 

3.理论色彩浓厚,思想性强。

 

本模块的内容与政治史的结合比较紧密,在学习中会碰到大量的政治术语:比如内阁制、两党制、邦联和联邦等。还会遇到大量的政治理念,主要表现在:(1)专制和民主都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必然阶段;都曾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过不可忽视的历史作用。(2)民主思想是民主制度和民主实践的前提,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制度的有序化历史过程。(3)民主不是统治者的恩赐,而是人民群众(包括资产阶级)斗争的结果。(4)近代社会中诞生的资产阶级民主至今也是一种不完善、不彻底的民主,它的不完善、不彻底证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5)民主制度的产生与出现,同全体人民群众的文化程度、民主意识和民主素质基本无关,它只同民主力量与封建专制势力之间的力量对比有关。而本模块教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各国民主斗争的学习,认识并理解这些基本的政治概念和理念,并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进而形成一种历史的进步意识,历史地看待民主制度产生的历史渊源,了解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程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过程,并给予积极、客观的评价,对阻碍历史进步的专制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统治持批判态度,确立学生积极推动民主进步的历史责任感。在今天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新时期,培养公民的民主和法制意识就显得相当重要。而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往往单纯重视对历史史实的学习而忽视历史知识的思想性,这就需要教师引导,把教材中隐含的、需要同学们掌握的思想意义挖掘出来。

 

鉴于此,教师们在讲授本模块之前可以先把有关民主的一些基本理念讲给学生,然后再讲授具体的知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时时的加以引导,让同学们用具体的史实来印证先前学过的民主理论,这样可以给学生留下一个很深刻的印象,也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4.重视综合探究课的教学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其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综合探究课程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较好的途径和抓手。

 

为鼓励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独立自主地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学史能力,在本模块教学中教师可作积极的努力和探索。如设置更多的具有不同特点和功用的综合探究课:或者以历史小说作为探讨对象,用小说来启发学生对重大历史问题的思考,如阅读雨果的《九三年》,使学生形象地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发展历程,加深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考;或者介绍政治学的知识,引导学生对现代西方两种主要政体进行比较,探究政体比较的思路,使学生加深对现代不同资本主义政体的认识,以帮助学生培养理论思维能力;或者提供中西方某个政治组织的个案史料,如对英国工会的产生、维护工人阶级权益等相关史实进行个案研究,让学生学习阅读和利用史料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工人阶级争取生存权和政治权利的斗争对推动近代以来的民主潮流所作的重要贡献,等等。此外,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各种不同的培养探究思维的学习活动,如总结“学习要点”、“探究的主要问题”、设置“学思之窗”等,在课内课后的练习中可以设计了“探究学习总结”、“探究活动”等追求和体现探究性的问题或活动,从而既提供与课文有关的丰富多样的各种资料,同时还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以促进学生展开更加积极的历史思维活动。

 

学生能否主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与学生自身的态度、习惯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的培养,创造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所以,建议教师在本模块的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安排好综合探究课的教学。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2)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3)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4)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5)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6)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7)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8)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9)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0)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1)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2)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3)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