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13)

时间:2009-10-18 17:22:35  来源:朱汉国
 

第四章     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    教学内容说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着重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的重大改革。本模块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次改革:(1)梭伦改革;(2)商鞅变法;(3)北魏孝文帝改革;(4)王安石变法;(5)欧洲的宗教改革;(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8)明治维新;(9)戊戌变法。上述九次改革,从时序上来划分,前四次为中外古代历史上的改革,后五次为中外近代历史上的改革。从内容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调整社会内部矛盾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社会制度转变的改革,如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明治维新等。这些内容共同构成高中历史选修课程《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的主要学习内容。

 

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并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改革虽然不像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它以其独特的方式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是人类在处理社会发展问题过程中主动性和能动性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此,学习和掌握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史实,了解和认识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重大改革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人类历史上的改革有很多,由于学时的限制,我们精选了其中九次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具有代表性的改革作为学习专题,力图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演进过程中的重大改革活动及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时期、不同国家所进行的改革及其巨大的历史影响;正确认识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并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进一步认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从而树立为祖国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1.梭伦改革

 

(1)贵族政治  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  梭伦改革的必要性

(2)财产等级制度  公民大会  四百人会议 民众法庭  解负令  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  梭伦改革的基本特点

(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克里斯提尼改革  伯里克利改革 

 

本专题主要讨论古代雅典的梭伦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的社会状况,改革的主要措施和基本特点,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认识改革的必要性,结合梭伦“公正”“中庸”的价值观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的主要措施及其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弘扬梭伦不记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

 

2.商鞅变法

(1)齐国“相地而衰征”  鲁国“初税亩”  秦国“初租禾”  李悝变法  吴起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2)什伍连坐法  轻罪重刑  废除“世卿世禄制”  二十等爵制度  重农抑商 奖励耕织  焚烧诗书  “为田开阡陌封疆”  推行县制  统一度量衡制  户赋(口赋) 革除戎狄风俗  迁都咸阳  商鞅变法的特点

(3)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本专题主要讨论战国时期的秦国变法运动,内容包括商鞅变法的时代背景,颁布的主要法令及其特点、改革的成效以及商鞅个人的结局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时代特征理解商鞅变法的实质与特点,认识变法的历史作用与地位,学习改革家商鞅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这里

 

 

 

3.北魏孝文帝改革

(1)北魏统一北方  宗主督护制  赋税制度“九品混通”  民族歧视政策  盖吴起义

(2)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新租调制  迁都洛阳 汉化政策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本专题主要讨论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包括改革的背景、内容与历史作用。通过讲授,要让学生从少数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背景与内容,从中华民族发展的角度认识改革的地位与作用。通过学习孝文帝不甘落后、勇于进取的精神,培养学生接受先进文化、与时俱进的优秀品德。

 

4.王安石变法

(1)“三冗”  “两积”  庆历新政 

(2)“制置三司条例司”  “富国之法”(经济改革措施)  “强兵之法”(军政改革措施) “育才之法”(教育改革措施)  “三不足”精神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本专题主要讨论北宋时期的王安石变法,内容包括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历史作用。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背景认识各项变法措施的目的与实质,从“改革与发展”的角度,科学地认识和评价王安石变法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通过学习改革家王安石敢于斗争的“三不足”精神,培养学生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

 

5.欧洲的宗教改革

(1)天主教的地位  “异端”与宗教裁判所  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2)《九十五条论纲》  “人人皆祭司” 德文圣经  《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新教  欧洲宗教改革的实质

(3)《基督教原理》  “先定论”  日内瓦的教会改革  “至尊法案” 《三十九条信纲》 英国国教    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本专题主要讨论欧洲的宗教改革,结合历史背景,从宗教斗争与政治变革两个层面认识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改革的主张与内容,加深对改革实质的认识。结合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分析宗教改革在欧洲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在本专题中,马丁·路德与加尔文的改革主张在必修三的相关专题中已有讲授,可将重点放在对其实质的认识之上。

 

 

 

6.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1)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埃及  法国与英国对埃及的入侵   穆罕默德•阿里的崛起

(2)土地改革  税制改革  发展农业、工业、商业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与教育改革   扩张战争  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作用

 

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早期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内容包括改革前埃及面临的严峻形势,改革的内容、特点与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阿里改革在埃及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

 

7.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俄国农奴制及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阻碍  十二月党人  革命民主主义者 克里米亚战争

(2)“二一九法令”  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  司法改革  地方自治改革  军事与教育改革

(3)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内容包括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原因、过程、结局和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联系俄国历史的发展线索,科学地认识和评价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进步性与局限性,结合世界其他国家近代化的特点,分析俄国近代化的特点,从而理解近代化的多样性。

 

8.明治维新

(1)幕藩统治政体  领主土地所有制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  “黑船来航 ”   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幕府的统治危机及其高压政策

(2)武装倒幕运动  《五条誓文》  废藩置县  四民平等  土地制度改革  殖产兴业  富国强兵   文明开化  《日本帝国宪法》  废除不平等条约   军国主义与对外扩张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本专题主要讨论19世纪中期日本的改革运动,内容包括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主要过程与基本内容、历史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从实现民族独立与近代化的双重角度认识明治维新的过程与内容。结合其它国家相关史实理解近代化的多样性,认识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9.戊戌变法

(1)《马关条约》的签订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早期维新思想家 

(2)康有为与《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公车上书  《中外纪闻》  强学会 梁启超与《时务报》  谭嗣同与《仁学》  严复与《原富》《国闻报》和《天演论》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应诏统筹全局折》  保国会  《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3)戊戌政变  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本专题主要讨论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内容包括变法的历史根源、政治主张与基本内容、变法的结局与影响等。通过讲授,要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与作用,从近代化的角度认识变法的主张与实质,通过变法失败的史实体会并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通过学习维新志士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对社会与历史的责任感。

 

二、教学指导建议及案例评析

 

(一)整体把握模块的基本内容

 

本学习模块选择了中外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九场改革。这九场改革各有其特点,发生在不同国度、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性质各异,结果千差万别,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在教学过程应该注意贯穿以下教学核心内容:

 

1. 所有改革均体现出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它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与原来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这时就要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否则,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受阻。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不断地由适应到矛盾,所以改革就不断进行,使生产关系及时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无论发生在什么样的历史时期、什么地区的改革,其背景均体现了这一实质,这也是我国当前实行改革开放必然性之所在。

 

2.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真正的社会改革,不遇到这种或那种阻力和反对,是不可能的。商鞅变法的矛头指向宗室贵族和世袭大臣,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剥夺他们的各种特权,必然受到他们的抵制和反对,甚至他们怂恿太子犯法借以破坏这次变法活动。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即位,公子虔报复商鞅,告其谋反,商鞅被车裂,并族灭其家。商鞅赤胆忠心,最终却劫难难逃。还有王安石罢官归隐、六君子戊戌喋血等等,均说明改革之路曲折而艰巨。

 

3. 从改革的作用来看,成功的改革能极大推动社会进步和社会发展,失败的改革则导致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政权更加虚弱。梭伦改革改变了雅典贵族专权的局面,把雅典导向了民主政治和发展商品经济的道路,迈出了雅典起飞的第一步。此后二百年间,雅典创造了政治、经济、哲学、艺术、科技全面繁荣的希腊文明;商鞅虽遭车裂,但新法未变,使秦国一跃而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只有找到三者之间关系的结合点,稳妥处理好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4. 历史上的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概而言之,最高权力、改革内容、政策策略、方法步骤、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及改革家个人素质等诸方面均是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从根本上说,改革要想获得成功,必须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反映大多数人的愿望和利益,得到广泛的拥护和有力的支持;必须把握好时机,特别要讲究改革的策略和步骤。

 

(二)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讲求灵活多变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教师一方面要继续发扬传统教学中的精华,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手段。

 

1.加强探究型教学。

案例  在介绍“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及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时,采用问题探究讨论的方式教学。

 

 

课前安排讨论的问题:为什么中世纪后期西欧的反封建斗争矛头直指天主教会?并用文献资料加以说明。课堂上可以把时间交给学生,教师只是起一个引导的作用。学生分为两组,讨论中比较哪一组提出的观点多、搜集资料丰富、分析资料透彻到位。主要观点如下:

(1)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剥削重。举例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文字、图片资料。

(2)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举例可以利用卡诺莎事件。

(3)一个人时时、处处受到教会的束缚,统治残酷。

(4)教会贪婪腐化,教士淫逸奢侈。

(5)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控制,建立民族的国家,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君主的希望。

(6)在宗教改革之前,反对宗教神权的斗争已经开始,包括文艺复兴运动、欧洲范围的宗教“异端”运动。

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要在每个国家内从各个方面成功地进攻世俗的封建制度”,就必须先摧毁天主教会这个封建中心组织,这决定了欧洲宗教改革实质上具有宗教斗争与政治变革的双重任务,是一次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革命。

评析:“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及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是本专题的教学难点。采用探讨方式教学,能调动学生的思考兴趣,在合作竞争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2.注重师生互动。

 

案例  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教师可以用投影方式介绍以下几则材料

材料一:图片资料: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推广。

材料二:视频资料:井田制的瓦解。

材料三:文字资料:管仲变法

首先在师生互动对话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以上材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贵族政治衰微,对旧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进行封建改造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成为时代的主要特征。)

最后教师以板书或是投影的方式归纳升华本部分知识(略):

评析:师生互动是传统教学与课改理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式,操作性强,是课改后最常用的教学手段。其特点是首先为学生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学生从感性上认识某个知识,而不是老师的单纯灌输。在本例中,通过几则材料,学生就能较好地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从而体会商鞅变法的必要性。最后教师呈现知识结构图,发挥传统教学落实基础知识点的优势,帮助学生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3.关注现实。

 

案例 “俄国农奴制改革”导入

教师利用投影显示新闻片段:据俄罗斯新闻网2005年6月8日报道,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使俄罗斯最终告别了落后的农奴制。为了纪念这位沙皇在世界近代史上作出的巨大贡献,俄罗斯政府6月7日在莫斯科红场旁边竖立起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在揭幕式上,卢日科夫市长说:“今年俄罗斯人民有幸经历了本国历史上和文化界的一件大事,经过艺术家们的努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首座塑像终于在莫斯科落成了。政府竖立他的塑像是为了向这位曾经解放了千百万俄国农奴的勇敢改革者致敬,正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的社会制度。”全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在致辞中说:“亚历山大二世不仅使俄罗斯摆脱了农奴制的桎梏,同时在国内也十分重视教育兴国,创立了许多大学。”致辞后,阿列克谢二世亲自为塑像进行了东正教封圣并主持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追悼弥撒。

 

导入语:新闻告诉我们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这究竟是一场怎样的改革,为什么对俄国历史产生了如此重要的影响,让我们进入本专题的学习。

 

评析:课改后特别讲求课堂导入艺术。具体而言就是六个字“凝神、点题、起兴”。一个有效的课堂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前提保证。在本例中,采用古今结合的导入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改革专题学习的现实意义,不仅能较好地体现六字原则,也能充分体现本模块教学的时代性原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