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9)

时间:2009-10-18 17:22:44  来源:朱汉国主…
 

编者按:文中图片会尽快补上,请谅解。

 

三、习题示例与点评

(一)选择题:

1、下图中汉代出现的先进工具和先进耕作方法有(  )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      D ②③

【点评】此题是一道图表式选择题,主要考察对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再认、再现和分析比较能力。引导学生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观察历史,注意人类文明演进的趋势。

 

2、“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表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纷纷。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 白居易《朱陈村》。此诗反映了我国古代的典型经济特点是(  )

A.手工业发达  B.重农抑商  C.小农经济  D.使用牛驴为农用动力

 

【点评】此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通过材料再现小农经济的生活场景,考察对历史概念小农经济的理解认识及对历史材料的阅读分析运用能力。通过“桑麻表氛氲。机梭声札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得出正确答案为C。

 

3、1842-1846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情况

年代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输出总额

969381

1456180

2303619

2394827

1791439

英国对华商品输出增减的原因包括(  )

①开辟通商口岸-自然经济的抵制②小农经济解体-地主和贵族剥削的地租主要是自己消费③中国的关税税率被迫降低-外国商人良心发现主动减少了对华商品输出④开辟了通商口岸-外国商人对华输出的睡帽、钢琴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点评】此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察运用分析材料的数据得出结论,再由结论找原因的能力。答此题时要求学生思维清晰,选项中既有增减的原因,也有原因之间的组合搭配。答案为D。

 

 

 

 

4、 清《盛世滋生图》所见苏州怀胥桥商市           

 

【点评】此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察通过观察图片内容与图片名称进行归纳分析提取有效信息得出结论的能力。正确答案为D。

 

5、下列通讯工具在我国近现代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有线电报→无线电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

B、有线电报→固定电话→无线电报→移动电话

C、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移动电话→固定电话

D、固定电话→有线电报→无线电报→移动电话

【点评】此题是一道排序型选择题,主要考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的能力,引导广大教师注意专题史教学的特点,对知识要进行专题整理归类。正确答案为B。

 

6、“new economy”是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大新变化。它出现于哪位美国总统在位时(         )

A 、Herbert C.Hoover  B 、Ronald W.Reagan 

C 、Bill Clinton      D、F.D.Roosevelt

【点评】此题是主要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件及英文翻译能力。新教材每册最后都有《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在教学中教师们要予以关注,正确的运用新课程理念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答案为C。

 

7、下列图表反映了(  )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D、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点评】此题是一道图表式选择题,主要考察学生运用材料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并对结论进行理论分析的能力。通过1780到1860国际贸易比例变化的对比,得出变化的原因是工业革命,从而得出反映的原理。答案为A。

 

()材料题 

8、景德镇的制瓷业有悠久的历史,有我国“瓷都”之称。分析下列有关景德镇的材料

材料一、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碓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一些传统瓷窑日趋衰落,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

                       ____《历史必修2》

材料二、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资金充足,设备先进,民窑不过20座。但官窑管理腐败、成本高昂,很快衰落下去。为完成上贡任务,只好改行“官搭民烧”,由民窑烧造。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迅速崛起,明末达到二三百座……。清代御窑仅6座。                     ____《历史必修Ⅱ》

材料三、据史书记载,江西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共计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长年受雇者按年或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给工价。 

____《历史必修Ⅱ》

 

 

①根据材料一回答,明代景德镇制瓷业迅速发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②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二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官窑”“民窑”各属于什么经营形态的手工业?它们各有什么功能?

③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反映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④根据你掌握的知识,推测一下景德镇的制瓷业在近代会出现什么变化?(推测要符合当时的历史现状,至少答出三种可能性。)

 

⑤为了印证你的推测,你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至少答出三种)

 

【点评】此题是一道组合式材料解析题。以三段来自不同版本教科书的材料为依据,设置情景,提供信息,(体现了新课程教材是资源的理念)然后据此提出五问,对学生的历史阅读能力和概括、分析能力、掌握的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能力进行全方位考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第①问考察学习历史方法的掌握。集中考察学生历史阅读能力,能否最大限度地提取有效信息,典型体现了材料题的特点。第②问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没有知识的积累,一切能力都难以落实。第③考察学习能力的培养。“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这是历史学习必备的基本能力。第④考察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创造”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让学生预测景德镇在近代的变化就是让学生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科学的创新。此问具有开放性。第⑤问体现了对学习过程的考察。查找资料是学生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方法,也是今后人生中必须具备的一大能力,是自主学习历史必须经过的过程。

 

参考答案:

①瓷土资源丰富;有很好的燃料-松柴;昌江便于运送、淘洗,提供了碎土的动力;有良好的技术积累;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的加入;朝廷的支持。

②官营手工业,专门生产供宫廷消费的瓷器产品; 民营手工业,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瓷器产品。

③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依据一是分工细“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二是雇佣关系“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

④可能出现大机器生产;可能出现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出现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可能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下日益衰落。

⑤上网、向专家请教、查阅书籍、去景德镇实地调查。

 

 

9、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组织形式不断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3世纪欧洲的家庭纺织     材料二:15世纪欧洲的手工工场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纺织工厂  材料四:19世纪末的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

     

材料五: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1883年,他在全美国范围内成立了美孚石油托拉斯,建立起从原油生产到炼油、运输、销售等一套完善的系统。

  美孚石油公司的扩张引起了普通美国人的强烈憎恨,美国戏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借剧中人之口,喊出“打倒一切君,上帝诅咒美孚石油公司”的口号。1899年,洛克菲勒被迫解散了他的石油托拉斯。1911年,他又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材料, 指出人类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哪些变化(2分)

②家庭纺织是古代欧洲和中国手工业生产的主要形态之一,中国古代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形态是什么?(1分)它有什么特点?(3分)

③与材料二同时期的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什么新变化?(2分)这一新变化在欧洲发展迅速而在中国却发展极为缓慢,为什么会产生如此差异?(6分)

④材料三中的纺织工厂是哪个历史事件的产物?(1分)该历史事件对英国和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⑤据材料五分析美孚石油公司的特点。

⑥材料四的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教材内容没有,但它是德国的一个重要企业,上网查找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的有关资料,请写出四个你经常使用的历史网站

名称。

【点评】此题是一道组合式材料解析题。四张来自不同版本教科书中的图片资料、及一段文字资料,充分的展现了资料的多样性,重新设置不同于教科书的历史情景,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六个设问。第一问考察学生再认再现及分析判断能力,通过图片内容与给出的时间范围分析判断。第二问用世界史的资料来考察中国史的内容,考察学生识记及联系能力。第三问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对比能力,通过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发展,分析原因。第四问考察学生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图片三得出工业革命的结论,并分析它对中国和英国的影响。第五问考察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六问考察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历史教科书为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有历史读物与网站推荐,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是历史教学的一大任务。

参考答案:

①从家庭手工业到手工工场,从工厂到垄断组织。

②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官营手工业的特点:政府直接经营;大作坊生产;主要生产武器和奢侈消费品;产品精良优美;生产不计成本;集中全国最优秀的工匠,使用最好的原料。(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③变化: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我国明朝中后期在江南的苏州杭州地区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手工工场-机房,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机工和机户。差异的原因:政治上欧洲较早的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政府实行“重商主义”,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开拓海外市场,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迅速在欧洲发展壮大。我国封建社会较长,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政策,闭关锁国,农民贫苦,地主商人将奖金投入土地,封建制度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导致我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始终处于萌芽状态。

④纺织工厂是工业革命的产物;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原因:⑴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⑵圈地运动使大批农民成为雇佣劳动力;⑶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带来了大量资本;⑷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⑸海外市场的不断拓展。工业革命对英国和中国的影响:⑴1840年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的国家;大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工厂取代了手工工场;⑵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了屈辱的近代史;

⑤特点:通过吞并其它企业产生;资本雄厚、高度集中;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生产高度集中;经营管理完善;美孚石油公司的高度垄断引起民愤;虽被迫解散,但企业的决定权仍掌握在大股东洛克菲勒手中,仍是一个垄断企业。

⑥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网站;中青网史海泛舟;历史纵横网

世界历史网等。

(三)问答题

10、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经济发展趋势。

材料一

 

 

 

①观察左图,给这幅图片取名,并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名称要有文学色彩;说明要包含时间、事件及影响,)。

材料二      2004全球经济增长率

 

 

 

 

 

 

 

国家或地区

美国

中国

西欧

非洲

拉美

南亚

独联体

全球

经济增长率%

4

9.2

2

4.5

5.5

6

7

4

 

材料三

 

 

 

 


嘿!山姆大叔!                       

 

 

 

 

 

 

 

                    

 

 

材料四  2000年世界总产值约31.8万亿美元,发达国家占有世界总产值的80%,63个发展中国家产值仅占6%。

2003年世界上最富有的20个国家人均收入等于最贫穷的20个国家人均收入的38倍;目前两者差距等于40年前的2倍。最不发达国家数量:1970年:25个;2000年:49个。               ——《人民日报》〔20030529〕

材料 五  《2005年世界经济形势和展望报告》的主编易安基尼伯格说︰‘非石油类料价格上升之所以带动了贫穷国家的经济发展,主要因为很多资金得以从比较富裕的国家流向贫穷国家。根据联合国的报告,仅仅由于原材料价格上升,一些发展中国家去年的经济增长就提高了5.5%。

                                     ——选自中国窗网站

材料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反全球化运动也开始出现。1999年世贸组织西雅图会议期间,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反全球化示威,并导致会议无果而终。在此后一些重大国际会议期间,都爆发了反全球化的示威和抗议活动。

②利用上述材料,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150—200字)

③你将如何完成“经济全球化对你家乡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性材料型问答题,通过图片、表格、文字资料设置情景考察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对经济全球化有关史实的识记、理解能力以及归纳、概括和文字表达能力,综合分析材料、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第一问考察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说明阐述历史事件的能力,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第二问考察学生运用材料分析论证历史结论,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具有开放性。第三问考察学生运用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学会学习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合作掌握史学基本方法。

参考答案①取名合理即可。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入世。中国入世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同时也带来严峻挑战。

②观点一: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各国经济的互补,虽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居于有利位置,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南北差距拉大,但是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入经济全球化是各国发展经济必经之路,发展中国家必须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谋求发展,中国入世就是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谋求发展。从长远来看,经济全球化利大于弊。

观点二: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发达国家凭借雄厚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最大受益者。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其国家主权、经济安全、环境保护等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挑战。经济全球化虽然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更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导致南北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因此,经济全球化弊大于利。

③我将通过以下步骤完成。A、确定选题。B、根据确定的题目内容、调查对象,指定具体行动计划。C、搜集有关经济全球化对家乡影响的资料、图片、实物及电子音像资料,或采访相关人员,了解家乡在经济全球化的冲击下发生的变化。D、分类整理所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对比分析,探究经济全球化对家乡的影响。E、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制作,完成调查报告。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