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高中历史新教材编写指导(3)

时间:2009-10-18 17:22:49  来源:朱汉国主…
 

第一章  必修课程《历史Ⅰ》 

 

案例二:在对第二单元第1课《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进行集体备课时,组内老师们经过讨论后认为,如果能让学生置身历史,去搜集有关鸦片战争时清朝社会各阶级、阶层的表现,从而自己归结出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可能会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多渠道获取史料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基本原理分析、评说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课标中的相关知识点,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辩证史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形成对历史的深刻认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于是,教师向学生推荐了一些有关鸦片战争的书籍,以及和鸦片战争相关的网站,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自己也利用网络等媒体去搜集多方面的素材,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师生共同认真搜集、整理好资料的基础上,以“清廷与鸦片战争”为题,开了一堂公开课,对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次探索性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为说明起见,这里将其教学过程介绍如下:

 

导入:由一组关于鸦片战争的图片揭示课题。提起鸦片战争,人们马上会联想到“屈辱”二字,它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但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青年,今天再次反思这段历史时,除了了解这场战争的起因、经过,感受到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屈辱外,更应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鸦片战争会给中国带来耻辱,究竟谁该对中国的战败负责,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今天,我们就从鸦片战争时,清朝社会各阶层的表现入手,一起来探究这一问题。

 

探究1: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道光帝是怎样一个皇帝?他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如何?他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的战败有何关系?

 

学生介绍:①道光帝勤政节俭②道光帝有一定的历史责任感③道光帝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造诣④道光帝缺乏刚毅的性格,办事不果断,忧郁、迟疑,性格的这一弱点,使其禁烟时,在严禁和弛禁间犹豫摇摆;战争过程中,在主战与主和间反复无常。

 

教师引导:“横看成岭侧成峰”,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使我们看到了一个立体、全面、真实的道光帝。应该说,道光帝虽算不上明君,称不上千古一帝,但也绝非昏君。虽然对鸦片战争的战败他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但这不能全归罪于道光一人。在当时日暮西山的晚清,不可能有哪一个最高统治者能抵挡得住这种外来入侵。

 

    探究2:既然导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不是当时的最高统治者,那是当时清朝的重臣、官员(如林则徐)吗?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的表现如何?

学生介绍:①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力主禁烟②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积极抵抗,但不久即被道光帝撤职。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林则徐不被撤职,中国是否能改变战败的结局?不能。因为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既要考虑人的因素,也要考虑物的因素,两者不可偏颇。具体到鸦片战争,双方的兵源、武器装备等情况都要考虑。

探究3:鸦片战争中,中英双方军事实力对比情况怎样?这对战争胜负有何影响?

 

 

 

学生介绍:从双方军队的人数、作战能力、武器装备(枪、炮、舰)、战略决策等方面入手,从而了解双方军事实力相差悬殊。

 

教师引导:在这种情况下,林则徐不可能化腐朽为神奇,率众战胜英军。因此,即使道光帝重用林则徐,也无法改变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结局。

 

探究4:鸦片战争中,主和的官员,如琦善等,他们是否是导致战败的根本原因?

 

学生介绍:通过琦善在整个鸦片战争过程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并非一开始就主和投降,他也曾经主“剿”,但在天津白河口见识了英方的船坚炮利后,深受震慑,变为主“抚”。虎门要塞的陷落,只能怪我方的军备太不如人,不能横说琦善开门揖盗。

 

教师引导: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不能脱离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否则用今天的道德观念去看待历史人物就难免有失偏颇。可见,对于这一场实力悬殊而注定要失败的战争,硬将责任推给所谓的主和派也是不科学的。

 

探究5:鸦片战争中也涌现出了一批英勇抗英的爱国将领,他们的具体表现如何?能否改变中国战败的结局?

 

学生介绍:如陈连升、关天培、定海三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裕谦、陈化成、海龄等英勇抵抗的事迹。但爱国将领的反抗也未能改变中国战败的命运。

 

教师引导: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民族气节。

 

探究6:爱国将领未能改变败局,那广大人民群众有否进行反抗?为何还是无法改变败局?

 

学生介绍:各地人民自发反抗的情况,如三元里人民抗英,但这种反抗仅是部分地区、部分群众的自发反抗。

 

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鸦片战争不能像抗日战争那样,充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获胜?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可知清王朝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始终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不敢发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它的高度专制、极端腐朽、全面落后,注定了它战败的结局。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自主归纳得出结论: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战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进而得出历史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案例评析:通过课前充分的准备,课上积极的讨论探究,学生们自己归结出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其实,能否得出一个结论,或究竟能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们通过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经过集体探究分析,不仅品尝到了自主探究问题的乐趣,也学会了应该如何来看待、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实现了由“获取知识的结果”向“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转变的课程理念。这也是组织这节探究活动课所要达到的最主要目标。

 

 

 

案例三:在对第五单元第2课《打开外交新局面》进行集体备课时,组内老师们经过讨论后认为,采用“历史活动课”的教学形式,设计一个虚拟的展览馆,让学生“身入历史”,在亲身感受历史的过程中,学习历史。为此,教师把整堂课设计为带领学生参加“打开外交新局面”展览馆的形式,非常新颖。具体有三个展厅,展厅1——70年代外交成果回顾厅;展厅2——当今外交情况展示厅;展厅3——未来外交前景展望厅。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历史照片《乔冠华在26届联合国大会上》,时间是1971年11月15日上午10点。当时,西方媒体称乔冠华之笑“极富感染力”、“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 为什么乔冠华会发出如此爽朗自信的大笑?图片的背后有着怎样的背景?让我们把历史镜头拉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辉煌的瞬间。

展厅1——70年代外交成果回顾厅:

 

一、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在介绍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投影介绍两幅图片。

 

(图片1: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亚非国家代表一片欢呼,西方国家代表却愁眉苦脸)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1971年9月20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在美国纽约开幕,大会就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驱逐台湾的提案进行了投票表决。投票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大会以压倒多数的优势通过了这一提案,宣布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从此鲜艳的中国国旗——五星红旗就一直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图片2)。

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这是中国在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果之一,再来看看,还有哪些外交成果?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在介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时,用实物投影,或计算机、幻灯展示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图片: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1972年2月21日中午,在北京机场,摄影师摄下了这历史性的瞬间:身穿大衣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夫人帕特两人走出机舱门,身后没有任何人跟随,长长的旋梯只有尼克松和他的夫人两个人走下,当离地面还有三四个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了他的手,急步朝离旋梯还有几步远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站在原地把手伸了出来,两个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一起。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对尼克松说:“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2年没交往了呵!” 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我非常高兴)尼克松事后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师:请大家注意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说:“……(中美两国)22年没交往了呵。”这是怎么回事呢?

 

生: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性,一直对新中国实行敌视政策,对中国进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中美双方基本上没有外交往来。

 

师:在周总理说话之后,美国总统尼克松说“I am very happy!”,意思是讲美国现在很乐于同中国交往。美国从最初不愿同中国交往,到现在主动愿意同中国交往,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随着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美国认识到再孤立中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所以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乐于同中国交往。此外还有一点重要原因,那就是苏联军事力量增强,美国在越南战争中失败及其国内经济衰退,造成它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美国认为只要改善与中国的外交关系,就能把主要力量用来与苏联争夺世界霸权。

 

 

 

师:那对于中国来说,又为什么想同美国这个宿敌改善关系呢?

 

生:从中国方面来讲,也有其重要原因想同美国对话和交往。20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对我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中国需要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借助美国来缓解来自苏联的霸权主义的压力。

 

再一个原因就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有助于早日实现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使其回到祖国怀抱,所以也需要适时改善同美国的关系。

 

根据大家的发言,我们现在弄清楚了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第一,美国因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第二,中国因为苏联的军事压力和解决台湾问题,也乐于同美国改善外交关系。这样,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了中美双方的共同愿望。

 

尽管中美双方都有实现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强烈愿望,但毕竟积怨多年(已经22年没有交往了),有许多问题特别是台湾问题需要花时间认真解决,要改变这种局面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所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过程。那在这一过程中,发生了哪些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关的大事呢?(分六个步骤,展现六张照片)课前请学生分六个组,分别搜集有关这六张照片(六个过程)的资料,课上请学生担任图片展的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历程。

 

步骤1:双方的积极姿态

 

中美关系已经断绝20多年,要改变这种局面是一个很大的转折。1970年10月1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21周年的庆典上,中国人民的老朋友、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斯诺夫妇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与中国最高领导人一起检阅了国庆游行队伍。第二天,毛泽东与斯诺夫妇在天安门城楼观礼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日报》头版的显著位置。两个月后,毛泽东再次接见斯诺,他对斯诺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实际上是毛泽东向尼克松发出了邀请。

 

步骤2:乒乓外交

 

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就在周恩来接见美国运动员的当天,尼克松发表了声明,宣布对华新步骤,开始启动他的政治“阿波罗”计划(他把打通中美关系比作人类登月的“阿波罗”计划),这就是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在世界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步骤3:基辛格秘密访华

随后的1971年7月,美国总统特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官方接触);接着,两国几乎同时宣布一个震惊世界的公告:“……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步骤4: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的签订

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问中国,成为第一位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同周恩来总理进行会谈。经过会谈,中美双方于2月28日在上海签订《中美联合公报》。这样,中美两国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这不但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也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步骤5:发表《中美建交公报》和中美正式建交

随着两国关系的逐渐发展,中美建交的时机日益成熟,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1979年,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思考: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间结束敌对状况,将对世界产生什么影响呢?

 

步骤6:邓小平访美

1979年初,邓小平副总理访问美国,这是中国领导人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它揭开了中美关系的全面发展阶段。

 

 

 

三、中日关系的改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并与台湾保持“外交关系”。当历史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中日两国突然握手言和了,关系开始改善了。(图片)1972年毛泽东和田中角荣的握手,却被人称道——正是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又是他使得日本首相亲自跑来中国,要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是什么缘故呢?

 

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29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偿要求;中国政府重申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势力;双方决定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1973年初,中日两国互派大使。这样,日本抢在美国之前,断绝了与台湾的官方关系,宣布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1978年,双方还缔结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实现,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中日和平友好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利于两国人民的利益和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毛泽东和田中角荣的握手,结束了一个时代,使中日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美、中日这两对昔日宿敌关系的改善,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中国外交迎来新局面。

展厅2——当今外交情况展示厅

 

当今有哪些外交成就?认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奉行不结盟政策,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坚持对外开放。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倡导和实行裁军;(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中美关系:历届美国总统访华。如果有美国总统现在来你学校访问,你会如何提问?

中日关系:虽然有不和谐之音(右翼分子,企图抹杀历史),但仍努力朝友好的方向发展。

 

展厅3——未来外交前景展望厅

讨论:中国的外交前景?

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参观了“打开外交新局面”图片展,了解了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也看到了今天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的精彩表现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且对我们国家美好的外交前景进行了展望。

 

教学评价:本教学设计没有教师一堂言,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课前给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网站,推荐学生阅读的书籍。在课堂展示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充当解说员、参与讨论。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在:无论是课前的资料收集、分析、整理,还是展示教学中的扮演讲解员、讨论,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不追求完整的学科体系,而力图构建一种新的学习体系,这就要求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教学能力,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实施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大胆创新课堂教学,突破教材原有的以课为单位的框架结构,真正做到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实现对新教材的再创造。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师研修手册·历史课程标准研修.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