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百
最新热门    
 
略论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与人教版现行教材比较

时间:2009-10-18 17:22:55  来源:吕准能
 

略论人民版历史新教材必修一与人教版现行教材比较

 

浙江师大附中   吕准能  

 

引言与理念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教育的性质、任务以及课程目标和基本要求,遵循时代性、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原则,规定了适合高中学生学习的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即历史教育不仅仅是要向学生传授关于历史的一般知识,而是要让学生了解历史演变的主流和内在规律,用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历史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分为三个部分表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知识量大,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高。普通高中人民版历史教材在体例结构、内容旨趣、图文结合、自我检测以及学习档案建设和拓宽学生视野等方面都有一系列独到之处,初步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大纲或课程内容的具体化,鲜明地体现了“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为主轴”的结构体系,展示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为教学中的以史鉴今、中外比较提供了有利的参考。新课标下的历史是一部真正的世界史、人类发展史,它向中学生展示了一幅从古到今、从西到东、融汇贯通的“大历史”,把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放到世界文明演进的大潮中去,使得中国近现代的一切变化不再突兀而偶然。当代历史的发展则体现出各种关系交汇而错综复杂,教材在理清近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线索和发展趋势中,突出地引导师生思考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及所需要的智慧与能力。人民版教科书第一册与现行高中教科书有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也与初中课标教科书相衔接,进而教学内容的学术性、思辨性和选择性逐步加强,在编写体例、切入视角、呈现方式、内容选择及图像系统上大有改观和创新。长期以来,在中学文科教材中,在革命史观的指导下,把暴力革命作用无限夸大与绝对化,认为只有暴力革命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甚至被看作惟一动力。过去以“社会形态”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阶级分析作为研究的方法论。民粹主义、绝对平均主义、狭隘民族主义和权威崇拜结合在一起,给中学历史教育打上了鲜明的思维定势。令人欣慰的是,人民版教科书第一册展开了优美的人类政治文明演进的历史画卷,让师生在历史学习中产生了更深更广的时空感,也使历史学习变得鲜活起来,而不再是单纯的政治史、制度史、战争史,也不再是统治阶级的历史,更不是单一的阶级斗争史。

 

全国大多尚未参与课改地区的普通高中,目前仍使用传统的人教版教材,该版本前后经过了多次修改,由32开本到1992年改为16开本,在内容上也有很大变动,2000年、2003年又连续作了两次修改,目前形成了人教社2000年版、2003年的旧版与4个新课程教材版本并存的局面。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基本理念为编写的指导原则,也并非与前面的改革相脱节,而是具有继承和发展关系,要做好衔接,整合与平稳过渡。该套教材由国家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朱汉国教授担任主编,集全国众多专家学者、一线优秀教师集体精心编写而成,经修订后第三版已于近期推出,并在实验区广泛推广。与旧教材相比,它在章节体系、课型安排、观点表述、内容安排和练习设计等许多方面都有可喜的变化,反映了史学发展的新成就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新成果。本文所涉及的比较仅限于人民版必修第一册,而相应的旧人教版教材则以2003年版为准。

 

结构

 

传统人教版教材经过屡次修改,已沿用多年,且遍布全国。在编纂上,它将整个历史划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部分,中国史又分中国古代史和中国近代现代史两大块;世界史也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在中国史中,不管是古代史还是近代史,又都按时间顺序分别讲述每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三个部分内容大体上以时间为序,将各个时间段内的历史内容以类相从,然后分别展开叙述。这是近现代以来初、高中和大学历史教材编纂的主要方法,其优点是可以对历史作全景式描述,使学生对整个历史进程有一个全面概貌,有比较严谨的学科体系和比较清晰的历史发展线索,罗列了大量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概念和历史理论,但缺点首先是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学生难以把握历史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其次,抽象的概念多,现成的结论多,叙述形式呆板枯燥。况且,传统历史教材的编排让历史学习与现实的联系有些牵强,中外割裂,与学生生活的不够贴近。另外,原有的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尽如人意之处,譬如让学生自主思考、探究的内容诸如阅读课和研究性学习专题,但数量有限。同时,在历史文笔的叙述、史料的选择、习题的设置等方面,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呆板有余,活泼性、启发性不足;教条说理的口吻浓厚。

 

新课程教材都改变了传统的全景式描述的编写方式,而采用了专题式编写方式。过去,我国的初中高中历史教科书长期采取“两个循环”的编排结构,即初中阶段将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分别讲述一遍,形成第一个循环,高中阶段再将二者讲述一遍,形成第二个循环。现在高中教科书转变为了“模块-专题”的体系,尤其是选修课的开展,全新的体系内容与体例形形式,并非以往的小修小补或大同小异,何况历史跨度大,中外兼顾。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总的编写思路是,坚持以本国史为主,遵循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为主轴的文明史和全球史观的线索,采取学习主题的编写结构,注意中国史与外国史之间的联系,纠正以往轻视世界古代史学习的不当做法,中外混编、古今中外贯通,重视中国和世界近现代历史内容,必修和选修相互协调的课程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建国以来占主流地位的传统编写模式,建立起了模块相对独立、总体整合的内容体系。但这种体系的缺点有较多的跳跃、缺失和重复,对知识储备不足的学生而言,要理解掌握知识有较大的困难。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一册设置了9个“学习专题”,涵盖性强,包容性突出,都是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事件,既包括中国史的内容,也包括世界史的内容,先中国历史、后世界历史以及依照从古代、近代到现代的顺序编排内容,其中共划分了32个学习专题(包括学习与探究活动课)。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等。每一专题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相当一部分与现行教材中的内容没有根本区别。如:中国古代史的“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国近代现代史的“太平大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世界近代现代史的“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两极格局的形成” 等,都与现行教科书没有大的区别。教师可以在教材内部进行多种方式的整合。比如,通过对人民版必修第一册教材中专题1、3、4中相关内容的整合,侧重探讨中国政治发展简史;通过对人民版必修第一册专题1、6相关内容的整合,侧重对比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差异。其大体的框架结构如下:

1.“学习专题”由“专题导学”、“学习内容”和“学习档案”三部分构成。“专题导学”包括导语和学习建议两个栏目,主要介绍本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或学习重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

2、“学习内容”是“学习专题”的主体。每一“学习专题”有2-4个“学习内容”(约用2-4课时完成)。每一学习内容有3-5个子目,文中穿插“想一想”“议一议”“读一读”等提示框和若干幅辅助说明教材内容的历史图表。正文后附设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知识链接等栏目,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专题学习档案”包括学习重点归纳、收获与存疑、学习评价、学习活动记录(小习作、制作、社会调查、参观等)。它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成长记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旨在促进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学会学习。

4、为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设3-4课“学习与探究”课。并从活动目标、准备、步骤、说明几个方面帮教师、学生出谋划策。此外,还有课前加提示、课文中间加思考题的体例。

5、每册教材附设“历史大事记”“外国人名地名中外文对照”“课外读物推荐书目”“历史学习推荐网址”等,对拓宽视野很有帮助。

本文以专题七为例加以说明:

目录: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一、国王和议会对权力的角逐

二、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

三、“制衡”的宪法

四、民主政治的扩展

“导语)”、“学习建议”

子目:一:议会之母、斗争与妥协、“光荣革命”

二:限制王权的法案、小密室的演变、议会选举规则的制定,英国议会中的“第三院”

三:年轻美国的窘境、制约权利平衡利益的宪法、从“邦联”到“联邦”、两党制的雏形

四:震荡中的法国、“一票共和”、脆弱的民主

栏目设置:一:想一想、史家争论、谈一谈、学习思考

二:史家争论、学习思考、历史探源、谈一谈、学习思考

三:想一想、谈一谈、史家争论、说一说、议一议

四:查一查、学习质疑、历史探源、学习质疑

课后设计:

第一课

一、自我测评

英国被誉为“议会之母”。你知道在议会诞生之初和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英国议会在国内的政治生活中分别扮演的什么角色?试分析其角色发生转变的原因。

二、材料阅读与思考

(议会阵营领导人对内战三种态度的材料略)思考以下问题:

1、通过阅读,你能说出克伦威尔和曼彻斯特对内战的态度应该分别是以上三种中的哪一种吗?

2、曼彻斯特叙述的这种矛盾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时是如何得以解决的?

3、在了解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后,你是否同意曼彻斯特对内战所持的态度?请谈谈你的理由。

三、知识链接

“圣公会”和“清教”(介绍材料略)

第二课

一、自我测评

结合史实谈一下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和完善,以及内阁所控制权力的演变。

二、材料阅读与思考

(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的材料略)思考以下问题:

1、既然1832年已进行了议会改革,为什么还要进行宪章运动?你知道这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吗?据此谈一下你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

2、查阅资料,看一下《人民宪章》中的选举要求在今天的英国有哪些还没有得以实现?

3、在班级的民主选举中,你赞同口头表决还是秘密投票?为什么?

三、知识链接

取缔选举舞弊及非常行为法(介绍材料略)

第三课

一、自我测评

1、有人认为美国的共和制一定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步,因为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政治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延续。你是这么看的吗?请阐述一下你的观点。

2、结合联邦宪法的内容和当时美国的形势,分析一下联邦宪法是怎样调和中央和地方、南方和北方、大洲和小洲之间矛盾的?

二、材料阅读与思考

(关于水门事件及总统违宪被弹劾材料略)思考以下问题:

1、尼克松被弹劾是因为他违背了联邦宪法的哪些原则和规定?

2、尼克松的这些行为是否应该接受审判和刑罚?而他侥幸逃脱法律制裁的原因是什么?

3、你知道美国历史上还有哪几位总统曾遭到过弹劾吗?请简单介绍。

三、知识链接

驴象之争(介绍材料略)

第四课

一、自我测评

1、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会很快夭折。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成为法国最“长寿”的共和国。结合本课的学习,想一想第三共和国得以“长寿”的原因。(文中的省略部分是笔者为节省篇幅所为)

2、议会民主政治在法、德两国呈现出明显的特点。请将两国的代议制度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结合当时两国的政治形势来探究这些特点生成的主要原因。

二、材料阅读与思考

(关于巴黎公社失败后共和派与保皇派之间是否维护共和制的斗争材料略)思考以下问题:

(1)梯也尔所说的“别的东西”指的是什么?“最可怕的革命”来自哪里?

(2)“保守共和国”已经是梯也尔所能接受的极限,但共和派和保皇派为什么还会不满意他呢?

(3)梯也尔的这些言论是否可以理解为向共和派靠拢的倾向?查阅有关梯也尔晚年的资料来进行论证。

三、知识链接

“鞭子与密糕”政策(介绍材料略)

 

内容

以人教旧版的《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为例,总共31节的教材内容中,政治史内容或政治史内容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有26节,经济史内容只有3节,思想史内容的有2节,对世界历史发展大背景的展示还是不够开阔、不够深入。使学生对世界历史发展趋势与中国历史发展趋势的关系的认识,仍处在比较模糊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在世界历史大背景中正确认识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国际参与意识。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一的第二专题(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的学习内容(伟大的抗日战争)为例,以往有六节内容的篇幅,现浓缩为一课,含盖了日本十四年的侵华史和中国军民十四年的抵抗史,子目录有侵华日军的罪行、关内外的抗日救亡运动、全民阻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从教材内容处置上看,与原有教科书相比,主要的变化是从全景式描述到专题式分析,知识层面有两点值得注意。在新教科书编写中处理内容有两种方式,对原有知识结构的拉伸和压缩──知识结构的再充实和凝练。就“拉伸” 而言,原有的一个知识点,被扩充为一个知识段;一个知识段,被扩充为一条知识线;几条知识线形成为一个知识面。正文以外,人民版设有“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议一议”“学习思考”“学习质疑”“史家争论”“历史探源”等辅助部分,先举个“拉伸”的例子“专题四《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子目为:

 

 

课题1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政协召开和新中国诞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课题2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文化大革命” 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法律制度的逐步健全;民主制度的建设与完善。上述情况表明,普通高中课标教科书将现行旧教材中散见于各章节的民主法制内容扩展为2个课题,集中表述,加大知识含量,拓宽史学视野,挖掘思想内涵,强化教育功能。知识在专题化的影响下被明显地扩充而“拉伸”了。

然后再举个“压缩” 的例子“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共有四个课题:

课题1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其中课题3,将原先从汉朝至元朝教科书各章逐一表述的政治制度内容,压缩到一个课题进行集中表述,知识重新排列组合,主线更加突出,知识更加凝练,认识得到提升。

人民新版历史教科书必修一内容的充实上主要体现为:

1.紧扣主干知识,围绕历史重点问题展开。受过去革命史观的影响,政治史一直是历史话语的主体。新版教科书扩充了世界古代史、中外当代史、思想史等,比如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部分,特别是世界古代史(尤其是世界古代文明史部分)的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充实有关民主政治参与、国际问题观察等内容,如加入了“百家争鸣时代的政治设计”一课。显而易见,全球历史进程中古代历史文明、近代历史转型、现代历史的政治多极化民主化、文化思想多样化轨迹得到脉络式的展现,人类社会怎样逐步走向开放、文明、自由、富裕的进程十分清晰。

2.更新教学内容,大量引进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内容。新版在内容编排上时代感强,有助于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民族的命运。如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有日本研制各种细菌和化学武器并在20个省实行细菌战和毒气战,把2003年齐齐哈尔遗弃化武事件。在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把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2001年召开的上海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海五国组织的发长等写进书中。以其中的“中国抗日战争”——“国外战场”这一知识点为例,旧教材基本上没有涉及这个内容,选取了二战中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部成立,蒋介石任最高统帅、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等四个史实,却没有涉及大所熟悉的为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与日军作战的史实。

3..以时代精神为论述核心,意在弘扬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凸现历史教育的爱国主义功能。在吸收原宥内容的基础上,设置了“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一国两制的构想及其实践。

4.关注热点、关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课程的综合化趋势也不可逆转,努力探索如何使历史与其他学科的课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以突出学习的主题和问题的解决,使历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之间联系得以加强,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运用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为突出当代史,将历史叙述的下限,延伸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充分体现当代中国和世界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科技方面发展的新成就、新趋势和新问题。人民版教科书系统论述“三个代表”理论和“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5..重视“以史为鉴”功能。新版对人类历史上的悲剧不但不回避,还能够以新的视角去分析,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因而大量罗列了社会危机及其对策,例如的第五子目“中国古代政治变局”(第3版已删)。又如历史上的苏联的大清洗运动、德国法西斯的大屠杀,“十年动乱”等内容在书中有体现。例如关于古代西方的民主与法制评价的问题,在肯定希腊民主政治对希腊古典文明和西方文明的巨大贡献时,要明确它具有的局限,对它进行辩证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民主”不是抽象和绝对的,而是具体的、相对的。最终达到这一基本认识:民主是具有阶级性和时代性的,是一定历史条件和具体国情的产物。再如: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评价问题。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在西方政治发展中的作用,要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既注意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对封建制度而言显现的民主性,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作用,也要充分了解它的历史局限性。

6.学生历史创新活动的增加。活动课在“老教材”中每册一般只有1到2个,例如高二只有“拿破仑的评价”、“了解联合国、评价联合国和参与联合国事物”。毕竟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占了绝大多数,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很大程度上忽视交流、合作、主动参与、探究等学习方式,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一定的束缚等。新版创设了三个创新学习活动,并被改为“学习与探究”,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腾出发展空间,以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7.文字表述的优美流畅,尤其是引用了大量富有哲理的诗歌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文献资料尤其是,如名言、名句、名诗等,既有说明或浅化重点内容的,又有对学生加强思想教育的功能。例如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列入了《三字经》来叙述古代朝代更替;在情调祖国统一中引用于右任悲歌《望大陆》一首传千古。

 

 

8.在文本表现方法上,注意角度的多样化和多元化。

(1)专题和子目的标题别出心裁,画龙点睛。专题导语的设置是一次创新,包括本单元内容概括介绍、学习要点和学习建议。目的是使学生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时,就能了解本单元内容的线索,抓住核心问题,并能以科学的方式、方法投入学习;从而增强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因为标题是引人入胜的门槛,标题的严肃、单调,常常会令学生望而生畏。如“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专题的“民主政治的滥殇”(蔚蓝色的希腊、充满活力的城市国家、雅典的公民);“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中,第一个子目为“美苏争锋”(同盟的裂痕、“山姆大叔”欲霸全球、两极对峙);第二子目新兴力量的崛起(欧洲人的欧洲、迅速兴起的日本、东方巨龙的腾飞、发展内中国家的呼声);第三个子目走向多极化(别了,雅尔塔、走出低谷的俄罗斯、鼎足之势话西方、风雨际会看东方)等等,语言呈现活泼,叙述真实、精彩,既使学生好记好表达的功能,又能引起阅读兴趣,较能吸引师生的注意力。

(2)善于从心理学角度刻画历史人物的心理状态,使历史人物立体化。人民版教科书是这样描述关于纳粹法西斯是这样说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使许多人失去活下去的勇气,冷漠而迟钝地走向死亡甚至为死亡而高兴,让人震撼和惊骇。

(3)重视数据在历史阐释中的作用。“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中日国力、军力对比表”等则是从数据角度对中日战争的阐释。在直观的叙述中给学生以人格感染,在精心设计的图像中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图文并茂的框架中给学生以兴趣牵引,正是历史教科书的叙述方式的理想境界。 

 

版面

从中学生心理学、美学角度出发,好的形式能更好地凸现其内容,使读者记忆、理解、联想更为深刻与丰富。如果版式设计活泼,封面设计精美,史意隽永,课文版面图文并茂,智能兼顾,就给人更有效地以丰富的感官刺激,能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人民版第一册采用大开本,并充分利用每页的空间进行版块式设计。另外还有丰富的图片、表格、地图等。这些内容对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的印象有很大的帮助。

老教材的彩图主要集中于课本的前面.其他均为黑白图片,加之选材狭窄、图象信息表现缺乏立体感、回避热点问题等。新课程教材的资料和图表更为丰富,增选丰富的原始的历史文献,一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得教科书的形式到结构发生了大幅度的变化,起到了对于课文文字部分锦上添花的作用。另一方面增强了可读性和对历史的亲切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认同。具体而言,人民板第一册编入足够多的历史资料,多是出自原始材料,如历史的文献、档案、诗文等,而且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些文献资料的引用,不同于以往之处表现在:一是体裁广泛,包括史书、散文、诗词、歌谣、谚语、对联、当时的小说等;一是所选资料浅显而生动活泼,有当时的原始资料,有后人留下的文献资料,还有今人的评论。根据内容需要对文字的大小、体式及色彩进行了灵活处理,使教材里的关键内容一目了然,不仅加强了重点内容,给学生以历史的真实感,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献资料的能力。
  丰富写实的历史图片能够大大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感知度,并强化美感。人民版教科书必修一补充了大量的插图,在数量和质量是以往老教材无法比拟的。一方面数量上大大增加,是80年代插图的八九倍。另一方面是质量的显著提高,能够形象生动地说明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不仅新颖、生动、丰富,取材广泛,并且真实可靠。大多数图片属于第一次使用,几乎与以往教材没有雷同,而且以彩图为主。这些插图改变了过去的线条式图画形式,直接以原始的照片影像展现出来,既生动直观地反映历史,增加例如可信度,渲染了历史氛围,也使教材有了艺术欣赏价值,实现了教材与学材的统一。新教材中图片种类很多,除了照片、壁画、漫画传统形式以外,还有现场考古、实物图示、年画、地契、执照、收据、手迹、海报、大字报、书影、剧照、题词等,无论是内容还是画面都十分出彩,由于图文并茂,相得益彰;新教材的可读性大大提高了。

 

课后设计

旧教材依然存在着形式上,主要是填空、选择、填图填表和问答等几种常见的题型;内容上,往往有现成的答案或者仅仅让学生抄录课文而已。因封闭题过多的问题,缺乏让学生思考、参与、探究的内容,练习主要是简单的选择题,数量少,思维能量不高。由此侧重于知识的学习和记忆,而忽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忽视发展学生的情感和个性。也就是说,习题基本上是为了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而设计的。这类习题虽然对训练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巩固历史知识有一定的好处,但却很少给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创新思维提供动力。

人民版教科书把练习改为自我检测,材料阅读与思考虽然沿用,但材料选取、问题设计、历史意识显著加强,一是着重考查学生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十分强调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专业创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鉴赏、体验、感悟和想象,以及这种个性化感受、见解和启示的发表、交流和分享,而尽量避免所谓的“标准化”、“统一化”的固定答案。二是重在考查学生历史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尽量消除说教与背诵的陈规陋习,促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批判、学会关注社会,还要学会表达与交流,增强社会参与的意识与技能,诸如关于基层民主选举就是同学们生活中见过的重大政治生活。显然,开放性显著强化, 在次包括两方面含义:其一,习题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答案往往是非惟一的。其二,习题的形式要活泼多样。比如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儒家政治思想和法家政治思想最突出的分歧是什么?”,“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这一观点”。“假如你是一新闻记者,请结合近期发生的某一重大事件,写一篇新闻报道,谈谈你对纷纭复杂的国际局势的认识。” “某班同学在学习了这一课时,举办了讨论会。甲同学说……,乙说……,假如你作评判,你支持哪种立场?并请说明理由”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涉及与自我检测,虽然在难度上有较大提高,但既是对学生成长的关注,也是对自主、合作、探究、体验课程改革理念的贯彻,以此促进改变目前历史课程主要靠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单向传递信息的教学方式,使历史课程成为师生平等参与、信息互动、共同体验历史过程的多元学习活动。不过,有些题目过大,不仅难于以往的老教材,而且也没有完全避免专业化、成人化的痼疾,如“历史必修一”中的“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这类的题目对于高一学生即要求过高。

 

 

活动课并非新课程教材的首创,旧人教版教材中就有活动课的内容,但每册只有一个,给人的感觉似乎是一种点缀。新教材改变了这种状况,而且充分发挥想象,高招迭出,资料分析、教材编写、法庭模拟、社会调查、人物采访、航线设计、图片收集、歌曲演唱等。人民版称“学习与探究的数量大大增加到3个.如人民版第一册设计了一节活动课:“古罗马模拟法庭”,首先介绍了古罗马的法院组织和诉讼程序,并提供了两个参考案例,要求学生扮演原告、被告、法官、律师等,组织一次古罗马模拟法庭的审判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罗马法和罗马社会的认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毋庸讳言,历史与现实总是紧密联系的。历史能够对解决现实问题以有益的启发,或者能够加深我们对现实的认识与理解,这也是历史教育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而且历史学习也不应该是为了学习历史而学习历史。重视考察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必修第一册的“材料阅读与思考”中说:哥伦布与印第安人交流会遇到哪些问题;是否实现了其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差?由此强调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同时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猜题押题,临时应付等被动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励学生阅读、思考、探索、讨论,让他们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成长发展的过程。

“专题学习档案”是人民版教科书一大亮点,超越了一些传统的问答题和材料分析题,使作业、评价发生了重大变化。因其“备查”、“历史”的“特性”更突出,也就对学生的吸收力更大,使学生从中更能感觉到自身的“成长”性。固然,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到不断积累,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就是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沟通。学习专题档案的设立,为创造性的教与学,留有充分的余地,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人民版教科书在“学习档案”中设计了四个项目:

1、学习重点归纳

你认为专题的重点是什么?请写在下面:

                                                                              

2、收获与存疑

    通过这一专题的学习,你在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情感交流方面都有哪些收获?还存在哪些疑问?有没有新的认识?请记在下面:

 

收获

知识学习

 

能力培养

 

情感交流

 

存疑

 

 

奇思妙想

 

 

3、学习评价

在这一专题的学习中,你自己、老师、同学们对你有什么评价。请记在下面:

  内容

项目

课前预习

 

课堂学习

 

课后巩固和拓展

 

资料查阅

设疑

学习态度

交互探讨

师生交流

作业

知识拓展

师评

 

 

 

 

 

 

 

生评

 

 

 

 

 

 

 

自评

 

 

 

 

 

 

 

备注

 

 

 

 

 

 

 

4、学习活动记录

在这一专题学习中,你完成了哪些资料查阅、论文协作、社会调查或参观?如果有,请将学习活动的题目或内容简单地记录下来:

   项目

学习活动

来源

题目

简要内容

备注

资料查阅

 

 

 

 

论文写作

 

 

 

 

社会调查

 

 

 

 

参观

 

 

 

 

新教材推荐了相当多的参考书目,供历史教学之用。这不仅开阔了学习视野,而且有助于学生养成广泛阅读、博览群书的良好习惯,以培养、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另外还推荐了一些历史学习网站,这样不仅可以弥补正文内容在这方面的不足。扩展了教材的外延,开发了课程资源,而且也对课文内容起到理解、扩充和延伸的作用,扩大学生的视野。这对学生学习、知识积累、开展历史探究性学习大有益处。这些内容主要由学生完成,教师则起引导作用,更有利于全方位地调动学生。

 

问题与展望

本次课程改革本着坚持学习过程和结果并重;学习内容和活动穿插,主动接受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统一要求与促进个性发展相兼顾等正确态度。尽管第三版修订后,与传统的人教版老教材相比,人民版新教科书的难度与容量大有好转,但如何进一步优化也值得推敲。本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定出的知识是“保底不封顶”,强调关注目标底线,“顶”的程度要根据学生情况处理,不能过分拔高。但实际情况却是,一方面是跳跃性大,初中学习与高中学习之间一个比较高的门槛不大易于跨越。同时,专题体例分政治、经济、文化等几部分,使本不可割裂的历史内容割裂开来,人为地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另一方面是课本的知识太繁杂,学生要掌握内容太多、每节课内容负荷超载,完成基础知识传授已十分不易,给学生进行探究就难以保证落实。此外,部分内容挖掘过深,而课时又太紧,仅讲课都已极其仓促,能够深入透彻地叙述基本的教学内容谈何容易?那么去思考与探究就更加棘手,势必造成教师语焉不详,学生只能一知半解。由此带来的教学任务与教学时间安排上矛盾十分突出。如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产生的艰难性、曲折性和历史进步性问题,这涉及许多尚未接触的政治学科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必修一中有关“罗马法”的内容中相关术语更难以领会,叙述过于烦琐。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有限和阅历不足,可能让学生似懂非懂,使教师的胜任程度打了问号。

随着教材结构、内容、形式等方面的急剧变化,对于学校与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由此,教师一定要钻研新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原则、体例、特点及知识结构等,克服“本领恐慌”,大力滋补营养。目前高中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储备并不能完全承担新课程教学的需要,而且师资缺口还较大,教师能否驾驭教科书、如何运用史实的能力面临着新的考验。尽管新教材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难度太大,细节处理的重复与纠缠等,但无论如何,必须通过教学实践的不断检验,才能不断地得到精益求精。

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及早融人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笔者深感理论十分肤浅。仅凭着直觉、自身的经历和学习体会,对新旧历史教材说了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旨在抛砖引玉,请批评指正,并愿借此文与诸位有此感者同仁共同探究。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版
2.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与人教版传统教材内容及教学方式之比较,鲁力,历史课程网

研究新课标教材  推进新课程改革,任世江,中学历史课程网

.新理念 新探索 新尝试――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简评,吕准能,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2005年第5期

.浅议高中历史新课程教材的有效使用——兼谈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教材的有效使用,杨志才 陈国兵,中学历史课程网

.从历史教学的角度谈如何使用《历史 1(必修)》,北京四中 李明赞,中学历史教学天地网

6.中学历史教材习题创新浅议,朱煜,历史课程网

7.谈谈高中历史新课标教材内容与旧教材的区别,赵军梅,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8.在人类文明演进中展开的历史画卷——我教岳麓版高中历史新教材,夏辉辉,中学历史课程网

9.高中历史新教材分析——以人民版和人教版为例,朱煜,中学历史在线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