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教科书高一历史模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百
最新热门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期国家

时间:2009-10-18 17:29:16  来源:人民版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期国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早期国家出现的背景、过程,并概括其特征。

初步掌握从历史传说中汲取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

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概括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考古材料,相关历史网站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学会运用阅读法(包括文字资料、地图、古代文物图像),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等来学习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考古材料的同时,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解答问题,并随时予以恰当的评价。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了中国早期的文明起源的知识,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内容分析

●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国家诞生之日起,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之悠久,体系之完备,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不可比拟的。由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及其发展道路涉及到中国上古时代如何由野蛮走向文明、早期国家的特色、文明时代初期社会发展道路等重要问题,所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就从这个问题谈起。课文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古史传说,古史资料等概述了从距今大约五千年前的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教材首先从总体上概括了文明发展初期的情况,指出中华文明的特性:多源性与多元性;国家起源的背景与条件:农耕经济的进步;早期文明阶段的突出标志:金属器具的使用,文字的成熟,城的出现,礼制的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接下来教材从“王”的出现,“帝”的传说,夏商政治文化,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五个方面概述了早期国家历史演进过程中的各个方面的特征。

【“王”的出现】

教材运用了大量的考古材料、文物图片介绍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早期政治领袖——“王”的出现。指明“王”的来历及早期中国政治力量的实质是一种强权。其中运用到甲骨文的知识。(二)城的出现。课文介绍了考古工作者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已经有50多处。早期城的特征不仅带有浓厚的军事防御色彩,而且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另外,这种城也反映了阶级对立尖锐化的社会现实。最后,指出早期城市是早期国家产生的标志之一。(三)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新石器时代墓葬考古发现证明,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是社会权力大规模集中的反映。这体现出早期国家政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征。(四)贫富分化现象的产生。教材通过对新石器时代晚期墓葬中随葬品的数量和质量的不同说明,贫富分化的产生与产品的积累、交换和扩大有直接的关系。社会的不平等还体现在严重的政治压迫,如“人殉”现象。

【“帝”的传说】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有丰富的内涵,其史料价值是值得重视的。三皇五帝的传说中的一些情节,和早期国家出现政治强权的情形相符合。文中还提到了疑古思潮的进步作用以及新的考古发现对当时认识的充实和提高。

文中引用的尹达的话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古史传说“自有真正的史实素底,切不可一概抹杀”的意义。

【夏商政治文化】

关于夏商政治文化这一标题,教材首先从“家天下”代替“公天下”的制度谈起,说明夏的基本的政治关系为宗族关系。代夏而立的商统治时间较长,历史遗存相当丰富,其政治特点有: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神权和王权紧密结合。

【西周分封制】

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是中国早期文明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标志。牧野之战后,商王朝灭亡,新兴的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施行统治,实行分封诸侯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使其文化形式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诸侯王附属于周天子,在封国内有很大权力。

【西周的宗法制和礼乐秩序】

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即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权力,维护政治联系。形成一条“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宗法链条。

后世学者通常用“礼乐文化”来总结西周文化。在中国早期国家形态中,“礼”是十分重要的内容,是西周文化的主构架。“礼”讲究敬天法祖,也对现世人们作了要求,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准则。“乐”是辅从于“礼”的,在维护“礼”的同时,对“礼”进行了文化装饰,使等级森严的“礼”得以具备征服人心的感染力。“礼”“乐”合用,曾被看作是维护等级差别的统治阶级的工具。实际上,从历史的眼光看,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当时文明创造中最为高贵,最为典雅,最为精致的内容。这样的礼乐秩序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西周后期就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深入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难点:对西周礼乐秩序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关系的分析。通过学习教材中提供的考古学的资料,相关的历史知识分析中国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学生刚刚开始涉及到政治专题知识,纵向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可能有些欠缺,教师要培养学生综合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要学会汲取历史传说中有关知识的能力,教师也要及时予以指导。

 

(三) 问题解答

 

【想一想】

恩格斯说:“在新的设防城市的周围屹立者高峻的城墙并非无故:它们的壕沟深陷为氏族制度的墓穴,而它们的城楼已经耸入文明时代了。”

读恩格斯的话,应当怎样理解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城址与早期国家的关系?

答案提示:应当看到,这些城址体现了政治权力已经形成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强制性力量,标志着早期国家已经形成。而氏族制度的历史,则至此宣告结束。

【史家争论】

●解放后几十年来,有权威的中国史学家们都把中国国家的起源定在夏,如范文澜先生和郭沫若先生都持这种说法。范、郭两位大师虽然都认为夏已经是阶级社会,产生了国家,但是对夏的文明水平估计都不高。这已经是被考古发现所证明了的。当代著名史学家何兹全先生对此持不同见解。认为夏远处于传说阶段。他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早期国家”这一概念,把中国国家的起源分成两步看:从殷商盘庚到东周初期是中国的“早期国家”;春秋战国开始,中国进入古代社会即阶级社会,这以后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国家。他认为,早期国家的特征是:社会已有阶级分化,氏族部落内部已出现贵族显贵家族,也有了奴隶和依附民;王的地位已经突出,有了王廷和君僚;但是氏族部落组织的血缘关系仍是社会的组成单位。它是由氏族部落向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的过度。它逐步远离氏族社会,逐步接近国家。

●关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历史发展阶段,按照学术界比较一致的意见,应当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后期和传说时代的五帝时期。由于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态及其发展道路涉及到中国上古时代如何由野蛮走向文明、早期国家的特色、文明时代初期社会发展道路等重要问题,因此,这一直是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中国早期国家的形成走着颇具特色的道路,既有阶级分化的道路,亦有社会管理职能强化的道路。我们可以从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等著作中找到典型的论述来指导我们研究中国早期国家问题。然而,中国早期国家是有自身特点的,与西方古典世界相比有不小的区别。研究这方面的中国特色是学术界对于中国早期国家形态的研究中的长期而重要的任务。

●自80年代起,在几个重要地区突出发现了一大批公元前3000多年至前20O0年之间的高层次的文化遗存。由于这些新资料的面世和学界对中华文明史的关注,最近10多年来持续和广泛地开展了对中国文明起源问题的讨论研究。首先,关于文明概念的理解。普遍认为文明因素远在文明时代(或文明社会)诞生之前就存在。文明起源的时限,应包括文明诸因素的形成、发展以至最终产生文明社会,它是一个时间较长的历史过程。“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由“野蛮”到文明,乃是一个社会形态的整体性转变。通过对已有考古材料的研究可以看出,大约自公元前5000多年起,社会分化显现,文明诸因素不断产生,即开始了文明起源的进程。到铜石并用时代,在几个考古文化发达地区,在生产增长的基础上,社会先后发生急剧变化,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1.早就居于主要经济部门的农业,这时又有长足发展。出现几类新颖农具,尤其稻的品种得到改良,农作物产量当有增加。禽畜饲养稳定,已成为人们肉食的主源。

2.以快轮制陶、精工琢玉、冶铜等手工业为代表,掌握了复杂工艺技术的匠人进一步形成专业化生产,促进了社会生产领域的分工。

3.聚落更为分化,形成等级和从属关系,这是社会复杂程度加深的一种表现。城址涌现,有的大型城址成为地区统治的中心,一定程度上已构成城乡对立。既作为兵器,又作为权力象征的钺,在墓葬中屡有发现,反映在战争背景下军事权力的强化和集中,并逐步向王权嬗变。

4.社会分层,形成阶级对立,集中表现在父权制家族之间财富和社会地位的分化,显贵家族控制了社会权力。墓葬中鲜明地显示了贫富悬殊、地位高低的现象。发现了一些贵族墓群和王者性质的大墓。另一方面是发现少数殉人现象,还多见“乱葬坑”。

 

【自我测评】

用简短的语言概述从文明初期到西周时代的历史演进过程。

答案提示:随着生产的发展,剩余物资出现,为阶级的分化准备了条件。人口的增多,使得社会构成复杂化,管理成为共同的需要。在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发生部族间争夺生存资源的战争,也使得权力者受到拥戴。早期国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夏的历史尚待探索,殷商时代的政治形式已经逐渐完备。西周政权的统治地域空前广阔,以“礼乐”为标志的秩序,反映当时政治建设也取得了非凡的成功。

【材料阅读与思考】

《论语•八佾》记录了孔子的话:“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怎样理解孔子这句话?有人根据这句话就判定孔子是一个主张历史倒退的人,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案提示: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二代,是多么丰富多采呀!我遵从周朝的制度。孔子所欣赏的是西周的礼乐制度,并非要全面退回到西周。不过,孔子思想的怀旧色彩,也使得当时许多儒学人士对新的社会现象和新的文化因素本能地表现出抵触的态度。

(四)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发言;

考察学生运用历史思维思考问题的能力,阅读考古资料、图片、古史资料的能力,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了解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涉猎情况,及时弥补教学中的漏洞。

【评价方法】

观察法、历史调查法、问答法,课堂教学评估记录法等。

【评价过程】

设计观察表格记录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热情等方面的变化。表格可以与学生档案放在一起,作为学期或学年末综合测评的标准之一。

通过提问课本中已经设置的思考题及教师自行设计的问题,考查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情况,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分析、归纳、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并观察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方式方法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让学生回答课后材料阅读与思考中对孔子话语的理解的问题,评价学生阅读和理解古史资料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寻找家乡文明初期遗存的活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评价总结】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自行选择评价的方法和过程,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