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百
最新热门    
 
人民版玛雅文明盛衰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时间:2009-10-18 17:28:14  来源:人民版
 

专题六:玛雅文明的盛衰

 

◆    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本专题较为系统地叙述了玛雅文明遗址的发现过程、玛雅文明的辉煌成就及宗教信仰、社会结构等问题。约用3课时完成。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力图使学生从各种似是而非的信息中了解玛雅文化最真实的一面,以科学的态度看待美洲先民取得的文明成就,认识到西方殖民者“妖魔化”玛雅文明的荒谬性和肆意摧毁玛雅文明的野蛮性,进而认识到不同文明之间同存共处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由于传世文献的严重不足,考古发现成为研究玛雅文明的主要材料。本专题各课配置了大量插图,目的是使学生深刻体会考古对于历史研究、特别是“玛雅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初步掌握一些考古常识,提高从考古图片中提取重要历史信息的能力。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建议教师尽可能多地运用图片或者幻灯片。

 

本专题涉及到较多的历法、宗教内容,这是玛雅文化的精髓部分,也具有较深的神秘色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吃透,尽可能讲得生动活泼一些,便于学生理解。

 

教师还应结合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多维度、多层面地考虑问题。鼓励学生提出各自的观点,得出新结论。

 

◆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玛雅文明遗址的发现过程。

(2)玛雅文明的分布范围、发展轨迹。

(3)以金字塔、天文历史、文字为代表的玛雅文明成就。

(4)玛雅人的宗教信仰、社会结构及文化艺术。

 

难点:

(1)探讨玛雅文明两度骤然衰落之谜。

(2)结合课文,解读插图,使学生了解玛雅历法的一些基本原理。

 

 

 

一 探寻玛雅文明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玛雅文明的发现过程、分布范围、发展变迁。

 

【知识与能力】 

学生应掌握的基本知识:(1)斯蒂芬斯是“玛雅考古学的奠基人”。

(2)玛雅文明主要分布在中美洲及墨西哥的尤卡坦地区。

(3)玛雅文明是拥有悠久历史的古代文明。

能力培养:(1)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插图,形成对玛雅文明进行时间、空间定位的能力。

(2)根据插图及幻灯,从历史遗迹中判断玛雅文明的发达程度。

 

【过程与方法】

本课涉及到较多的背景知识,如中美洲地理、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人的征服等,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适当介绍。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可事先拟好专题,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评价。评价应以鼓励为主,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探寻探险、游历、考古与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1)了解玛雅文明遗址发现过程的不易,认识到野外作业对于考古的重要性。(2)认识到玛雅文明是美洲的本土文明,是古代美洲人民智慧和结晶。(3)应以理性对待文明之间的差异性,不同文明应同存共处。

 

(二)教学内容分析

 

在讲述本课的具体内容之前,教师应该准备这样两幅地图:

(1)中美洲及墨西哥地图;

(2)地理大发现航海图。

 

 

 

【玛雅考古学的奠基】

 

本目主要介绍的是后人发现玛雅文明遗址的经过,突出斯蒂芬斯在玛雅考古学中的奠基人地位。

 

教师应向学生提示,斯蒂芬斯并不是首先发现玛雅遗址的人,他之所以被尊为“玛雅考古学的奠基人”,第一是因为他的考察工作较前人详细、系统,涉足范围大,持续时间长,并且有公开的相关作品问世。两部游记出版之后,立刻引起轰动。斯蒂芬斯那行云流水般的笔法,卡塞伍德那栩栩如生的插图,把美丽、神奇且真实的的玛雅从丛林中解放出来,展现在世人面前。在其后的三十年中,两书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再版发行,以飨读者,用“洛阳纸贵”来形容,毫不过分。第二是因为斯蒂芬斯对所发现的古代文明的性质做了科学的定位,即在由科潘、帕伦克、尤卡坦构成的三角形区域内,遗址代表的文化风格大体一致,是同一性质的文明。创造这个文明的不是来自亚洲或欧洲,而是由“西班牙人入侵时就居住在这一地区的民族或者他们的近亲建造的”。这种观点在当时绝对是标新立异、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另类”,因为当时人们根本不信相美洲曾经存在过如此发达的古代文明,对于标榜“欧洲中心论”的人来说,不啻是一次重击。

 

教师可以举例,继斯蒂芬斯与卡塞伍德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深入到玛雅地区进行考察,而且活动的性质也由最初的探险转变为科学研究。1887年,法国人夏内拍摄了第一张玛雅遗址的照片;1888-1915年间,哈佛大学毕博蒂物馆派遣一批又一批的专业人才到那里发掘研究;其后,美国的卡内基研究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以及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也先后开展对玛雅文化的研究; 1889-1892年,英国人莫兹利出版了《中美洲生态学》一书,内有大量关于玛雅遗址的研究成果;20世纪初,托泽、休伊特、莫利等在建立玛雅考古年代序列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两个线索:(1)早期玛雅探险者的足迹;里奥――杜佩――卡杜林――斯蒂芬斯与卡塞伍德;(2)斯蒂芬斯与卡塞伍德的探险路线。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玛雅文化区分布示意图”及下页“玛雅文化区主要遗址和文化景观分布示意图”,画出斯蒂芬斯与卡塞伍德的行程。掌握了这两条线索,也就基本掌握了本目内容。

 

玛雅文明的历史轨迹

本目讲的是玛雅文明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明发展历程。

 

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学习第90页“玛雅文化区主要遗址和文化景观分布示意图”,明确各遗址的地理位置。

 

教师可以用列表的形式,强化对玛雅文明发展分期的印象。

 

               玛雅文明分期简表

阶段

分期

年代(公元)

成就及特征

发展轨迹

前古典时期

前2500年至250年

村落出现进而发展为 城市,金字塔、文字出现。

形成、初步发展期

古典时期

250年至900年

蒂卡尔、帕伦克、科潘等城邦交相辉映,大型建筑大量出现。

辉煌-骤衰

后古典时期

约1000年至1520年

蒂卡尔等城市遭弃,文明重心北移,奇琴伊察、玛雅潘等先后成为中心,具有墨西哥风格。

衰亡期

 

第三段中“中美洲的先民们”部分,涉及到玛雅文明与奥尔梅克文明的关系。奥尔梅克文明是中美洲古印第安文明萌芽阶段的文化,有印第安文明之母之称。得名于奥尔梅克印第安人。分布在墨西哥的韦拉克鲁斯州和塔瓦斯科州。年代约公元前4000年至前300年。该文化的主要遗址有拉本塔、圣罗伦佐和特雷斯萨波特斯等处。拉本塔为中美洲最早的宗教中心,当时已形成较大市镇,有宏伟的金字塔式台庙、巨大的仪式性广场、玉石雕刻和最早的美洲文字,表明此时的奥尔梅克人已脱离原始社会,建立了美洲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的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南瓜、豆类等,他们创造了历法和计数符号,掌握了高超的石雕技巧,最有代表性的是用天然球形巨石刻成的头像,有的高2.3米,重达20吨。以翡翠碧玉雕刻的人像、美洲虎神像和玉佩饰物等也很精美。奥尔梅克文明被普遍认为是中美洲文明的始祖,其文明成果直接由玛雅文明和阿兹台克文明接续下去。从公元前100年起,玛雅城市中开始清晰地出现奥尔梅克艺术、宗教信仰、橡皮球游戏和奥尔梅克统治者在庆祝仪式上的着装。玛雅经典金色神像也和奥尔梅克神像有许多相似之处。种种迹象表明,玛雅文明是奥尔梅克文明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学者认为,奥尔梅克文明是玛雅文明在那个较早阶段的代称,是同一条河的上游与下游的关系,不是两种文明。课文中将玛雅文明的前古典时期设定在公元前2500-前250年,实际上是将玛雅区域内的奥尔梅克文明视作玛雅文明的早期形式。

 

玛雅文明的衰亡经历了三个阶段:(1)古典时期后期,即公元800-900前后,玛雅文明核心地区突然式微,蒂卡尔、帕伦克、科潘等城市莫名其妙地遭到遗弃,文明重心北移至尤卡坦半岛。其迅速衰亡之状可用“盛极而衰”、“戛然而止”两个词形容。(2)后古典时期玛雅文明持续了约500年后,又一次走向衰落。(3)16世纪2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占领了尤卡坦半岛,玛雅文明被彻底破坏。前两次衰亡的原因,学界尚无肯定而明确的解释。有人称古典期的玛雅为“古帝国”,后古典期的玛雅为“新帝国”,两者在文化风格上存在着差异,即后者具有墨西哥陶尔泰克风格。

 

【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

玛雅文明在空间、时间上的定位,即地理位置与发展轨迹。

 

难点

明确玛雅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前古典时期、古典时期、后古典时期,以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

 

 

(三)问题解答:

 

【想一想】 

一些历史学考古学重要的研究著作是以“游记”和“旅行记”的形式面世的。旅行和历史发现有什么关系吗?

 

答案提示:可以从三个角度理解:(1)历史是过去了的现实,人们在游历过程中将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形成游记,数干年后当游记记录的时代成为历史,游记记录的内容就会成为研究这一历史时期的文献材料。典型如《马可波罗游记》,记载的是元代的情形,如今成为人们研究世界历史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2)历史文献可以存放在书斋里供学者查阅,而历史古迹却在书斋之外,并且往往是可遇不可求的。人们在旅行过程中有时会耳闻或目睹历史古迹,进而做一番考察研究,就有可能“复活”历史。(3)考古学是一门近代学科,出现较晚,早期的考古发现往往具有探险性质,而不是纯粹的考古。因此,早期的历史学、考古学著作往往以“游记”和“旅行记”的形式面世。

 

 

议一议 

玛雅文明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玛雅文明衰亡的原因至今不明。不过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

(1)“天灾”。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骤然衰败,可能与整个地区发生了具有毁灭性力量的自然灾害有关,比如气候骤变导致杂草疯长,丛林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淹没了城市;瘟疫流行导毐人口锐减,幸存者逃离家园。

 

(2)“人祸”。古典时期与后古典时期的两次衰落,都可能与外族入侵或内乱有关。考古学家发现古典时期玛雅有一些庙宇群只建了一半,有些庙宇毁坏严重,而民用建筑基本完好。而外族入侵的后果往往是杀死对方神职人员,摧毁对方的宗教信仰(包括崇拜偶像、礼仪场所、宗教典籍及施法器具)。后古典时期玛雅可能毁于外族入侵或内乱,则有稍强的证据支持。当时的政治中心是玛雅潘,城市的统治者是克库姆家族,他们以暴力建国,又以暴力治国,利用塔巴斯科州的雇佣军来维护自己的统治。据兰达记述,“克库姆家族的继承人中有一个十分傲慢的人,是克库姆的效仿者。他和塔巴斯科人另外结为同盟,把更多的墨西哥人引入了城中。他开始扮演君的角色,奴役穷苦之人。鉴于此,权贵们和图图尔·休一伙同谋杀死了克库姆。他们的计划成功了,同时还杀死了他除一位因不在场而幸免于难以外的所有儿子。”考古挖掘也证实了玛雅潘毁于兵燹的历史记载。玛雅潘是最后一座可支配任何其他城市的尤卡坦城市。在它分崩离析之后,同盟国就分解成16个明争暗斗的敌对诸侯国,持续的战争夺取了大量男丁的生命,田地荒芜,文化和艺术渐趋枯萎。

 

(3)玛雅潘一蹶不振数十年后,西班牙人乘虚而入,给玛雅文明以致命打击。

 

自我测评 

玛雅文明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和怎样的盛衰过程?

答案提示:详见“玛雅文明分期简表”。

 

材料阅读与思考

 

斯蒂芬斯1841年就他们对玛雅文明遗存的考察,有这样一番话:

……我们认为,在它的圆形浮雕石碑之中,竖立石碑的人把自己的档案清楚地写在了上面。通过研究石碑,我们有朝一日可以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揭开那笼罩城市的奥秘。

你认为,怎样才能实现这种“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呢?

答案提示:所谓“档案”,是指石碑铭文中的相关信息。只有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完全破解玛雅文字,那么才可以完全掌握字里行间蕴含的信息,并从点滴信息中掌握玛雅文明的全貌,对创造了这伟大文明的玛雅人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了至少单向的交流,才能实现“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实际上,考古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尽可能地复原历史,“与业已消失的民族会晤”。

 

(五)历史问题注释

 

【“新大陆”】 

指包括南、北美洲在内的美洲大陆。哥伦布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探险远航中,到达了美洲的一些地方,但他并不知道这是一块欧洲人未曾听闻、涉足的新土地,他的目的是寻找传说中盛产黄金的东方。1499年,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随同西班牙探险队到新发现的西印度群岛一带考察,发现并探测了亚马孙河河口,接着沿海岸向东航行,抵达南美洲东北角一带。两年后,他又由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出发,沿南美洲东海岸向南航行,发现了拉普拉塔河河口。他认定这片广袤的土地既不是中国也不是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因此,亚美利哥是第一个把哥伦布发现的陆地确定为新大陆的人。1507年,德国制图学家马丁·瓦尔德塞缪勒绘制世界地图时,将这块新大陆以亚美利哥的名字命名,称为“亚美利加”,这也是美洲名称的来历。

 

【玛雅文明】 

中美洲以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和洪都拉斯为中心的古代文明。拉丁美洲各古代文化中最发达、最昌盛的一个文化,有“美洲的希腊”之称,也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文化摇篮之一。发祥甚早,到公元初已出现文字,有高度发达的农业、数学、天文学、历法和宗教仪礼,并建有大量庞大的石砌金字塔和其他建筑物。有高超的石雕、玉雕和陶塑技术,但尚未使用金属工具。繁盛期在公元3-9世纪。10世纪后文明中心开始北移,并渐趋衰落。16世纪时被入侵的西班牙殖民者摧毁。

 

【西班牙殖民者对玛雅的征服】 

1502年,哥伦布的航海队抵达过离洪都拉斯北部海岸线不远的地方,遇到一群在独木舟上做生意的土著人,他们的货物有铜盘、石斧、硬木剑、陶器、可可豆以及色彩艳丽的布匹。殖民者由此了解到一个重要信息:这些人来自一个他们称做“玛依雅”或“玛雅姆”的地方,这就是玛雅一词的来源。1517年,一百余名搜捕奴隶的西班牙士兵在尤卡坦半岛北部海岸登上大陆,掠夺了神庙里的财物(其中有劣质黄金制成的饰物),并且凭借着先进的武器设备,把成群结队来袭的玛雅人打退。贪婪的殖民者由此认识到,大陆上藏有大量的财宝。其后十年间,全副武装的西班牙人大规模进入现在的危地马拉、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地,在征服过程中遇到玛雅人的顽强抵抗。据一位西班牙编年史作者记述:玛雅人携带的箭袋装满箭支,棍棒的两头因在火中烤过而坚硬无比,长矛尖锐锋利,硬木剑的两头都镶有锋利刀刃,还备有口哨,用鹿角敲打大海龟的背壳。到16世纪下半叶,包括尤卡坦在内的玛雅地区全部沦为西班牙殖民地,玛雅人沦为奴隶,少量玛雅人逃入丛林深处。直到1697年,这些丛林玛雅人才被征服。殖民者在残酷镇压反抗的同时,不遗余力地解除玛雅人的信仰,焚烧图书,摧毁玛雅文化。

 

 

【兰达】 

全名为迪亚哥·德·兰达,1524-1579年。1549年成为西班牙派驻尤卡坦半岛的主教,是一个宗教狂热分子,为了传播他所谓的“上帝的福音”,竟然野蛮地下令烧毁所有的玛雅文献,理由是“里面尽是妖魔鬼怪散布的迷信和谬误”。他还说,“我们把它们全部付之一炬,这使得玛雅人非常地哀伤,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痛苦”。这使得用象形文字记载的玛雅历史、文化、科学、哲学毁于灰烬。他还把欧洲中世纪用来处罚“异端”的火刑柱搬到了这里,许多玛雅祭司惨烈了熊熊烈火之中。1562年,他下令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审讯,大约5000名印第安人受到严厉惩罚,158人被折磨至死。他在几年之内掌握了当地的语言,花费了大量时间熟悉当地人的生活,了解那里的民俗风情、宗教仪式、玛雅历法、农耕技术等。还亲自造访城市废墟,并考证了尤卡坦地区曾经非常“繁荣,当时建造了大量的、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他把自己和别人听到的有关玛雅的神和古代战争的许多神奇故事记录下来,还记录了玛雅象形文字中代表日期和月份的符号,虽然释读有误,但却成为学者日后破译玛雅文字的不可缺少的参考。兰达留下的手稿《尤卡坦记事》,为后人研究玛雅文明提供了宝贵的素材。

 

【帕伦克】 

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重要城市。在今墨西哥境内,属于玛雅文化区的西陲。在玛雅文明的发现史上,它是第一个得到考察并为外部世界所了解的城市。早在1784年,也就是西班牙军官里奥来到帕伦克前两年,西班牙人何西·卡尔德隆便完成了对帕伦克太阳神庙镶板雕象的临摹绘图。在斯蒂芬斯和卡塞伍德进入科潘前十年,传奇人物尚·弗莱德里克·瓦尔德克已经在帕伦克的废墟里临摹纪念碑和象形文字了。对帕伦克历史的了解应主要归功于墨西哥考古学家鲁兹·卢依利埃。1952年,鲁兹在著名的“铭文神庙”下面发掘出一座陵墓,经考证,墓主便是帕伦克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巴加尔。根据陵墓里的铭文与图像记载,巴加尔于公元615年7月即位,当年他才12岁。在他之前至少已有六代国王,但他们的功业远不如巴加尔。巴加尔在位68年,帕伦克长达百年的盛世局面也奠定于此。巴加尔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单巴伦与甘赫尔相继为王。两位继任者与他们的父亲一样在城里大兴土木,同时不断进行对外征服。当时的帕伦克控制了附近数座城市,也是一方霸主。从公元8世纪开始,帕伦克渐趋没落。与其他玛雅城市一样,帕伦克也有一个市中心。所不同的是,帕伦克市中心的建筑并不强调布局上的对称,似乎更注重因地制宜,把建筑风格与地势、山水、光线等因素结合起来。这里的金字塔并不高大,而且很少出现双峰对峙之势,威严稍显不足,但充满了祥和气息。这里最有名气的建筑是托起“铭文神庙”的那座金字塔。神庙里有大量象形文字,庙名也由此而来。塔高9米,分为9层,这个高度在玛雅文化区的众从金字塔中并不出众。重要的是,塔内有暗梯相通,从神庙顺着暗梯曲折下行30米,便是巴加尔国王那规制宏伟的墓室。市中心的另一重要建筑是王宫。王宫的门、窗开口宽敞,显示了帕伦克人开放平和的心态。王宫顶部西侧有一座四层高的塔楼,每年冬至日,从塔楼向西南望去,便可看到太阳正好从“铭文神庙”的顶上徐徐落下,庄严而肃穆。它分明是在告诉人们:太阳神永远垂青巴加尔国王;巴加尔就是世间的太阳神。设计之精确、想象力之丰富,实在叫人拍案叫绝。相对于蒂卡尔和科潘而言,帕伦克似乎更容易接近,这也成为它遭受破坏更为严重的原因。如今只有借助早期考察者留下的大量绘图和照片,才能稍睹有着“玛雅之珠”美誉的帕伦克的风采。

 

【蒂卡尔】 

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重要城市。遗址坐落在今危地马拉北部的佩腾丛林之中。由于这里曾是玛雅文化区的中央地带,人们自然地把蒂卡尔看作是玛雅文明的中心。而百余年来的考古发现也证实蒂卡尔曾是玛雅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数百年前,这里丛林密布,人烟稀少。因此,当科潘、帕伦克等玛雅古迹相继为人所知之后,蒂卡尔还在加勒比海的晨雾中沉睡。它的发现时间大体可以上溯到1848年。但真正意义的考古研究则要推迟到19世纪50年代中期。从1956年开始,美国宾夕尼亚大学先后派出百余名考古学家,对蒂卡尔进行了长达15年的发掘研究。人数之众,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玛雅考古史上都是罕见的。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从丛林中发掘出3000多座建筑和200多座纪念碑,而发掘范围仅仅是城区面积的一小部分。显然,要想了解蒂卡尔的全貌,还得等上数十年。不过,现在的研究成果已经为我们勾勒出了这个玛雅超级大国的历史轮廓。在公元前600年前后,蒂卡尔只是一个普通的村落。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的时候,这里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城市。从公元3世纪开始,蒂卡尔进入了长达600年的强盛时期。这个强盛王朝历经39位国王,其开国之君――“美洲虎之爪”――的龙颜被刻在一块石碑上,考古学家从碑铭中解读出一个重要时间――公元292年7月8日,这是最早有日期记载的玛雅纪念碑,也极有可能是“美洲虎之爪”建立王朝之始。与所有的开国之君一样,戎马之事成为“美洲虎之爪”最重要的政治色彩。在他统治期间,东部的基里瓜、中部的华哈克吞等城邦或与他结盟,或已成为他的附属国。“美洲虎之爪”之后的几位继承人继续执行扩张政策,他们的形象也因此有了更为浓郁的尚武色彩。考古学家们在华哈克吞发现了一座纪念碑,该碑是为纪念“美洲虎之爪”的继承人、一位名叫“烟蛙”的国王征服华哈克吞的事迹而建。碑上的国王手握梭标投掷器,英武逼人。“烟蛙”的石碑旁有一座神庙,那里出土了五具妇女和幼儿的遗骸,据考古学家分析,他们很可能是亡国之君的家属,战败之后被斩尽杀绝。人们一度认为玛雅人酷爱和平,不知战争为何物。可是来自蒂卡尔的发掘研究轻而易举地否定了这种观点。经过长年的东征西讨,蒂卡尔控制了中部低地的数十个城邦。在其鼎盛时期,蒂卡尔全邦人口多达50万,城区人口超过4万,在古典时期的玛雅地区雄霸一方。公元10世纪前后,蒂卡尔盛极而衰。与其强盛的国势相匹配,蒂卡尔的建筑也彰显大国之风。这里有玛雅世界最为高大的金字塔,这里的神庙数量也居玛雅诸城之冠。经过一代又一代考古学家的努力,蒂卡尔城市中心遗址被清理出来。这个城市的中心是一个广场。考古学家称之为“中央广场”。广场的旁边就是王宫,占地4英亩,由6个宽敞的庭院组成,再辅以游龙般的走廊,奢华而不失优雅。广场的东西两侧矗立着两座金字塔,分别被编号为“1号神庙”和“2号神庙”。1961年,考古学家在“1号神庙”下面偶然挖出一间拱顶内室,并在里面发现了一具遗骸及大量陪葬品。经考察,这个神庙是一位名叫阿·卡的国王的陵墓。阿·卡在公元682年即位,统治期间大兴土木,蒂卡尔城的布局大体在那时定格。广场的南侧也有一组建筑,人们称之为“南卫城”,与广场中心建筑相比,南卫城稍逊一筹。广场北面的建筑是北卫城,长100米,宽80米。北卫城的东西南北各有一座高大的金字塔,神庙及小型金字塔散面四周,充满宗教气息。这里曾是蒂卡尔早期的市中心,在阿·卡国王修建了中心广场之后,这里仍然是蒂卡尔城最重要的宗教祭祀之所。今天的北卫城已经败落不堪,不过从它那巨大的台基仍然可以想像出其当年的雄姿。著名的“4号神庙”位于城西,高达75米,是玛雅地区最高的建筑。遗憾的是,这座曾经俯瞰全城的宏伟建筑已经坍塌多年,至今尚未被修复。1979年,蒂卡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科潘】 

古典时期玛雅文明的重要城市。科潘遗址坐落在今洪都拉斯境内。当年斯蒂芬斯和卡塞伍德探寻玛雅文明到达的第一站就是科潘。正因如此,人们对科潘的了解似乎更多一些。从1891年至1895年,哈佛大学毕博蒂博物馆先后四次对科潘进行大规模考察,约翰·欧文斯、阿尔弗雷德·莫斯莱等著名学者皆在其中。欧文斯因患了热带疟疾而英年早逝,但他和他的同事以及后继者却使杂草丛生的科潘城恢复了生机。他们的研究结果告诉我们,科潘虽然位于玛雅文化区的东南边陲,但其文化发展水平却更高一筹。早在公元前1100年,科潘一带就已经有人居住。大约在公元2世纪时,这里也形成了城市。公元426年,一位名叫亚克库克毛的国王成为这座城市的统治者。正是在他的治理下,科潘有了第一座神庙,并且逐渐走向强盛。尽管他不是第一个国王,但深得后世诸王尊崇,考古学家把他形容为“科潘的华盛顿”。“烟豹”是科潘历史上另一位声名显赫的国王。他和他的儿子“18兔”热衷于开疆拓土,通过战争控制了100平方英里的地方,科潘地区的人口也激增到10000多人。“18兔”在一次战斗中成了对手的阶下囚,在他被杀后,科潘开始走下坡路。科潘的最后一个国王、亚克库克毛的第15位继承人亚克斯潘克面对大厦将倾之势却无能为力,公元9世纪时,往日辉煌荡然无存,科潘衰落了。科潘的城市中心长约600米,宽约300米,包括大金字塔在内的最重要的建筑雄踞于土石砌成的平台之上,傲视着周围的一切。小型的金字塔、庙宇、院落及其他建筑散布于大金字塔的周围,显得错落有致。当年曾令斯蒂芬斯叹为观止的大金字塔高达37米,尽管高度远逊于蒂卡尔的“4号神庙”,但由于城市设计者匠心独具,这座建筑仍给人直刺云霄之感。科潘地狭人稠,表现在建筑风格上,便是以精巧取胜。考古学家威廉·法史曾说,“这里的每座神庙都别具一格,没有两座是一模一样的。”更为引人入胜的是,这里几乎所有的建筑上都刻有图像或文字。在著名的“象形文字阶梯”上,2500多个象玛雅文字被刻在90个台阶上,成为目前为止数量最大的玛雅文字样本库。在一个被学者们称为“Q圣坛”的纪念碑上,有16位科潘国王的肖像和名字,生动的记录了科潘的历史。威廉·法史不无感慨地说,“科潘的雕刻以及象形文字的书写可以说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令人惋惜的是,由于科潘缺乏石灰石,建筑师们不得不用泥浆来粘合石料,这也使得这里的建筑更容易遭受破坏。正因如此,科潘建筑的保存状况远不如其他玛雅城市。考古学家们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修复了四座建筑。他们把这里的修复工作戏称为“中美洲最大的拼图”。到目前为止,被人们寄予厚望的“象形文字阶梯“仍在修复之中。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科潘为世界级文化遗产之一。两年之后,洪都拉斯政府宣布科潘成立国家考古公园,并于1996年对公众开放。

 

毕博蒂博物馆 即哈佛大学考古学和人类文化学博物馆。成立于1866年,并以其主要捐赠者乔治·皮博迪――摩根财团缔造时期的创始人――的名字命名。早期的探险考察主要集中在中美地区,特别是古典和后古典时期的玛雅文化,约翰·欧文斯、阿尔弗雷德·莫斯莱等著名学者均是“玛雅学”领域的佼佼者,这使得毕博蒂博物馆成为玛雅文化的研究重镇。20世纪初叶,收藏品开始源源来自世界各地。1920年,为加强科学研究,哈佛以博物馆为基础成立了一个单独的学科部——考古学部。它的收藏和文献与日俱增,地图、野外记录、信件、报纸、照片、胶片、录音带、录像资料、骨骼收藏应有尽有。它是西半球第一个与人类学分开的博物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