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教科书高一历史模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最新热门    
 
人民版教师用书探索历史奥秘专题3—4

时间:2009-10-18 17:28:19  来源:人民版
 

前言

 

本册教师教学用书是配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普遍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探索历史的奥秘》的教学而编写的。教师教学用书力图贯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精神,切实有效地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所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

教师教学用书的教学内容与教科书严格一致,全书体例以“专题”为单位设计,每一专题编有“专题教学总体设计思路”,以明确专题教学的学时数,同时提出本专题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 克里特文明衰落之谜■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导致克里特文明衰落的三种可能性,即“瘟疫说”、“地震说”、“异族入侵说”。

 

【知识与能力】 

基本知识: 克里特文明是骤然衰落的,不存在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地震说”的代表人物是伊文斯,依据是历史记录和他的个人经历。“异族入侵说”具有更多的考古证据支持,是目前的主流观点。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即从多个角度来思考同一个问题,从复杂的线索中寻找最切合事实的逻辑。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资料,积极思考,就课文提供的三种说法提出个人看法。教师应注重将知识灌输和启发式教学相结合,在向学生介绍有关内容的同时,尽可能多出示相关考古图片,并举出相信的例证,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观点,并能自圆其说。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讨论,独立思考解答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一种文明,从产生到发展,再到辉煌,往往要经过相当长的积累。但是有时文明的衰落或毁灭过程却要短暂得多,有些至今找不到答案,令人遗憾。

现代考古学为我们解析克里特文明的衰落提供了重要资料,要相信科学,反对迷信。传说不一定可信,但传说中所携带的某些信息,有时却能为找到答案提供宝贵的线索。所以应该辩证地看待传说。

 

(二)教学内容分析

           

瘟疫毁灭了克里特文明?

讲的是希腊神话传说和史诗中克里特文明的衰落原因,即海神制造的瘟疫使克里特文明走向毁灭。

课文第一段说克里特文明“像暴风雨中的油灯一样在瞬间熄灭了”,强调其衰亡速度相当快,不存在一个漫长的过程,这正是其令人费解的地方,从而引出下面的三种说法。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所谓伊多墨纽斯的忘恩负义、海神波赛东的故意报复,都不过是传说,不值得相信。但是其中关于瘟疫的信息却不能忽视,也就是说,有可能是历史上确有瘟疫发生过,后人围绕瘟疫虚构了传说。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并不少见。

还可以向学生们介绍另外一种说法:修建了“迷宫”的能工巧匠戴达罗斯不愿意受米诺斯王驱使,便做了一对翅膀飞离克里特,远涉重洋落在西西里岛的卡米库斯城。米诺斯王大怒,亲自统率舰队远征西西里,结果中了美人计,被卡米库斯国王的女儿们烫死在浴池里,他的舰队也在卡米库斯人的袭击下溃不成军,手下将士们回乡无望,只好客居在西西里,克里特由此衰落。

通常情况下,在发生大范围瘟疫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幸存者外出逃亡的情况。这两种传说中,都有主人公离开克里特的信息,这也是一条值得关注的信息。

 

插图“操蛇女神(克里特岛出土的克诺索斯彩釉像)”:“操蛇女神”是克里特神灵系统中的一员。中国古代也有与蛇有关的信仰,并且明确记载有“操蛇之神”,如《列子·汤问》记载的“愚公移山”的故事里,就有一位“操蛇之神”,担心愚公移山不止,就把这件事报告了天帝。此图及其他考古材料反映了当时克里特女性的丰采:她们的服饰比较时髦、开放。上身穿短袖围腰,胸部完全袒露出来;下身穿有荷叶边装饰的长裙。腰部系一宽带;漂亮的围裙前后两片,分别遮住腹部和臀部。长裙常被描绘成有层层荷叶边的样子,或由色彩不同的布料拼成棋盘样式,或呈简单的水平环带图案。新宫殿中晚期,妇女长裙流行V字形花边;一些裙子看似分开(如裤裙)。妇女喜欢留长发,佩带各种首饰。

 

 

 

【地震埋葬了克里特文明?】

讲的是导致克里特文明衰亡的第二种可能性――地震。

教师引导学生讲出其所知道的地震、海啸常识及灾难,以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应使学生明白地震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地震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地震往往伴随着火山爆发、海啸,还可以引发瘟疫、水灾,对于克里特这样的岛国来说,这种自然灾害的威胁极大。1971年4月24日发生在日本琉球群岛中的石垣岛的海啸(由地震引发),巨大海浪的波峰高达84.7米,排山倒海的巨浪将重量达850吨的整珊瑚礁抛出2.092公里以上。这次海震所击起的海浪,据测它的行进速度为每小时788.557公里

 

伊文斯是“地震说”的主要代表,他最初也倾向于“异族入侵说”,但1926年6月26日的一场地震使他马上改变了观点。那天晚上,天气异常闷热,伊文斯正躺在床上看书。忽然,房屋抖动起来,他马上意识到地震正在发生。“一种沉闷的声音从地下响起来,像一头发怒的公牛被捂着嘴咆哮。别墅的时钟敲响了,从房子外还传来远方坎底亚教区乱响着的钟声。教堂钟楼和市区内大大小小的圆屋顶部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伊文斯克发掘克诺索斯的过程中已经注意到有此断壁残垣不是人为破坏造成的,他也曾联想到地震,直到亲历了这场地震之后,他才真正意识到,只有地震或其他自然力量才能使繁荣强大的米诺斯文明在瞬间毁灭,并一蹶不振。伊文斯马上查阅相关资料,得知克里特岛处在地震频发区,在650年内曾发生过6次极具破坏力的地震。他的假说也得到了考古发现的支持。克诺索斯王宫旁边的一座房子被一块直径达6米的巨石砸塌了,石头那么大,远非人力所能抬起,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地震了。

 

“地震说”受到重视的原因主要有两点:(1)此说的代表人物伊文斯,是克里特考古方面的权威人物;(2)附近的塞拉岛的遭遇为克里特岛毁于地震之说提供了例证。

 

【异族入侵结束了克里特文明?】

讲的是克里特文明毁灭的第三种可能:来自希腊本土的武装势力的入侵。

 

阿卡亚人是侵略军的核心力量。阿卡亚是活动在欧洲内陆的一个民族。公元前3000年左右,他们循着多瑙河南下,占领了包括伯罗奔尼撒半岛在内的希腊本土,组成了以迈锡尼为首的松散国家联盟。强大的克里特势力影响了希腊本土国家的商业得益,同时,克里特的财富又令他们垂涎三尺,于是,公元前15世纪下半叶,剽悍好战的迈锡尼-阿卡亚人对克特里岛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阿卡亚人在社会发展阶段上落后于克里特。他们于公元前1600年建国的时候,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王朝已经相当繁盛。但是阿卡亚人是个尚武的民族,具有侵略性,并且拥有马拉战车这种在当时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军事上、尤其是陆地作战具有一定的优势。

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第59页插图“迈锡尼城墙”,迈锡尼城堡以巨石环山而建,城墙高8米,厚5米,城堡大门有两狮拱卫。狮子是迈锡尼的象征。联系第45页的插图,克里特人崇拜公牛。狮子是具有攻击性的猛兽,牛是相对温和的家畜,崇拜物的不同,大体能反映出崇拜者的不同,即阿卡亚人富有侵略性,而克里特人热爱和平。从历史规律来看,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国家或民族时有受到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侵略甚至被征服的例子,如我国历史上宋亡于元,明亡于清。引导学生得出这样的结论:克里特虽然经济、文化发达,甚至拥有强大的海军,但被更具侵略性的落后民族阿卡亚人征服,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事。

 

教师应向学生强调,这是目前考古学界的主流观点,因为它得到了更多的考古发现的佐证。

 

【阿卡亚人和迈锡尼文明】简要介绍了迈锡尼文明的发展轨迹,目的是让大家知道,克里特文明并没有随着米诺斯王朝的消亡而完全消灭,克里特文明中的一些因素融入到了迈锡尼文明之中,并传承下来。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

阿卡亚人的入侵。

难点:

让学生理解“瘟疫说”、“地震说”、“异族入侵说”三者各自的合理性,并提出自己的倾向性意见或新观点。

 

(三)本课问题解答

 

【议一议】 

你能举出历史上瘟疫流行导致文明衰落的例子吗?

 

答案提示:历史上,瘟疫总是和人类文明的衰落联系在一起。

 

例1,公元前430年席卷希腊的大瘟疫使雅典不再辉煌,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修昔底德描述道:“身强体健的人们突然被剧烈的高烧所袭击,眼睛发红仿佛喷射出火焰,向内的部位,如喉咙或舌头,开始充血并散发出不自然的恶臭。紧跟着这些症状的是打喷嚏和声音粗哑,这之后痛苦很快延伸到胸部引起剧烈的咳嗽。当它在胃部停住,胃便开始难受;医生们命名的各种各样的胆汁开始流出,伴随着巨大的焦虑和烦乱。”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不知道下一次会发生什么事,所以对于宗教上法律上的每条规则都毫不关心”。“由于瘟疫的原故,雅典开始有了空前违法乱纪的情况”。一半以上的居民和四分之一的城邦军队在瘟疫中死去,雅典的社会结构崩溃了。雅典之王培里克里斯,在公元前429年疾病的第二次高峰时死在海边,随之消亡的还有拥有4000名士兵的雅典舰队。与瘟疫一并流行的还有盗窃、谋杀和抢劫。文明的雅典,在那个时候,道德也像人的尸体一样腐败了。在以后的数年中,雅典人的最高权力机构始终没有恢复。与斯巴达的战争本应短期结束但却拖延了30年,国力衰竭,最后以失败告终。雅典的政治势力萎缩了,它的黄金时代只成了一种回忆和传说。

 

例2,公元6-7世纪发生在罗马帝国的黑死病是这个不可一世的帝国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罗马帝国属地当中最早遭遇到瘟疫的地区是埃及,第一个发生瘟疫的城市是地中海港口培琉喜阿姆。在摧毁了培琉喜阿姆之后,这场瘟疫迅速蔓延到了亚历山大港,继而就是君士坦丁堡以及罗马帝国全境。帝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死于瘟疫的第一次大规模爆发,而在帝国首都,有半数以上的居民死亡。这次大灾难的见证人、《圣徒传》作者兼历史学家以弗所得约翰这样写道:“实际上,上帝的满腔怒气都化作了一台榨汁机,毫无怜悯之心地蹂躏、挤榨着上好的葡萄——许多城市的居民。” 约翰叙述了在这场瘟疫中,人们是怎样猝不及防的,城市是如何崩溃的。“有时,当人们正在互相看着对方进行交谈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摇晃,然后倒在街上或者家中。当一个人手里拿着工具,坐在那儿做他的手工艺品的时候,他也可能会倒向一边,灵魂出窍。人们去市场买一些必需品,当他站在那儿谈话或者数零钱的时候,死亡突然袭击了这边的买者和那边的卖者,商品和货款尚在中间,却没有买者或卖者去捡拾起来。”“从各方面来说,所有的一切都被归于零、被摧毁掉了,转而只剩葬礼上的哀伤。整座城市就如消亡一般停滞,因此,城市的食物供应也中断了。”

 

其他:公元468年,中国河南、河北、山东、湖北及安徽发生疫病,14—15万人死亡。1097年9—12月,巴勒斯坦和埃及在第一次十字军远征时期发生瘟疫和饥荒,死亡10万

 

【想一想】 

你知道庞培古城变成废墟的故事吗?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迅速毁灭一个城市,但是能够终结一种文明吗?

 

答案提示:公元79年8月24日午后,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了。震耳的爆炸声,伴着火山口喷出直冲云霄的滚滚浓烟和燃烧的岩浆,中间还挟着石块和灰尘。顷刻间,天昏地暗,地动山摇。那不勒斯海湾也激起汹涌的波涛,冲击着海岸。接着,又下起倾盆大雨,山洪挟带着石块、泥沙和火山灰,形成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向着山下的庞培城中冲去,慢慢地整座庞培城被吞没了。城中2万多居民大部分逃到了别处,但仍有2千多人遇难。火山爆发的一刹那间,许多没有逃出的人,藏身在比较空旷的庭院里,虽然没有被倒塌的建筑物压死,但是却被喷出的火山灰包封起来,窒息而死。时间过去很久,人体在里面枯干了,消失了,只剩下一些空壳。考古学家就利用这些空壳作模子,把石膏浆灌进去,制成许多和真人一样形状的石膏像,再现出了受难者当时那种绝望和痛苦的表情:一个小女孩紧紧抱住母亲的膝盖,掩面大哭;一个拿着一袋硬币的乞丐茫然站在街口;有些人正在墙脚挖洞,寻找逃生之路;有一群被铁链锁住的角斗士痛苦地挣扎着,想要摆脱铁链。很多人双手掩面或屈着双臂抱着脑袋;也有的人手里还拿着一袋袋金币、银币和贵重首饰。但是,在灾难面前,财宝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好运,这些有钱人也同奴隶一起同归于尽了……

作为罗马城市的庞培毁于火山,这是事实。但是,罗马文明并未因庞培的消失而被终结,因为文明的创造者是人,只要属于某种文明的人类还存在,这种文明就会被传承下去,只是传承方式往往不是“克隆”,而是即有“遗传”,又有“变异”。因此,严重的自然灾害可以迅速毁灭一个城市,但是很难终结一种文明。

 

 

 

【想一想】 

有人说克里特文明的衰落是由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的,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答案提示:从理论和事实两方面来说,古代文明的衰落往往是由多种因素的合力造成的。其中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有主要因素,也有次要因素。就克里特文明而言,不排除这样的可能:发生地震或瘟疫在先,克里特受到重创,异族乘势入侵。实际上,从本专题前面的内容可以了解到,处于繁盛时期的克里特上流社会生活奢华,凭恃海军的强大,岛内不设防,存在着安全隐患,这种情形也为异族成功入侵提供了条件,这也是一种对“合力”促成文明衰落的理解。

 

自我测评 

克里特文明骤然衰落有哪些因素?

答案提示:有三种因素:瘟疫、地震、异族入侵。

 

【材料阅读与思考】(内容略)

阅读材料,试回答克里特人“不设防” 的原因。

答案提示:结合课文内容,汤因比所谓“当时克里特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处于来自海洋进攻的危险之中”,并不是说克里特人没有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危险,而是说克里特人过于相信其海军的实力,相信强大的海军力量足以打败任何入侵者,可以消弭来自海洋进攻的危险。这应是克里特人拥有繁盛文明却不设防的原因。

 

(五)历史问题注释

 

【地震】 

即由地球内部的变动引起的地壳的震动,分为陷落地震、火山地震和构造地震三种。地震往往导致严重的灾害。地震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震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震动最早的部位。大地震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全球有两大地震带,克里特岛处于地中海-印度尼西亚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越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公里,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

 

【庞培】 

又译作庞贝,罗马帝国古城,建于公元前7世纪,位于今意大利那不勒斯湾附近。公元79年罗马历8月24日,维苏威火山喷发,将10公里外的庞培城湮没。遗址于1594年被发现。遗址占地约1.8平方公里,石筑城墙总长4800米。城内街道纵横,石铺路面;西南区有一长方形广场,周围建筑物宏伟。有呢绒、珠宝、玻璃、冶金及烘面包等手工作坊。店铺中陈设各类商品、药物应时果品。考古学家还获得大批工艺品(壁画、镶嵌画等)及一部分医疗器具。为研究古代罗马,特别是帝国前期的意大利社会和经济生活,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塞拉岛】 

塞拉岛是爱琴海的一个岛屿,在克里特岛以北约70海里。历史上曾发生过火山喷发,长期以来岛上被一层厚厚的火山灰所覆盖。20世纪70年代,希腊考古学家马里纳托斯在塞拉岛上的阿克罗提里发掘,发现了一座被被火山灰和碎石块埋葬了的城市。城市里的房屋保存得极其完好,且具有克里特文明的特点。这里发现的壁画也与克诺索斯的壁画十分相似。这种情形不能不使人想到塞拉火山的这次喷发与克里特文明的倾覆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

 

【多利亚人】

又译作多利安人或多利斯人,古希腊居民的一支,属印欧语系希腊语族。传说是神话中的多罗斯的后代,原居住在中希腊的多立斯地区。约公元前12世纪至前11世纪,多利亚人大举南徙,进入伯罗奔尼撒半岛,陆续征服和驱逐当地的阿卡亚人,成为该地区占统治地位的居民。在扩大殖民过程中,又向海外发展,在克里特、罗得斯、科西拉诸岛,以及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南部一带,兴建了许多殖民城市。定居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多利亚人,建立了斯巴达、科林斯、亚哥斯等希腊有名的城邦。

 

【喀西特人】

一译加喜特人。古代两河流域东部山区(扎格罗斯山)部族。以游牧为生,间或从事农耕。可能源于印欧族。约公元前18世纪中叶侵入两河流域,与古巴比伦王国进行了长期战争。公元前16世纪古巴比伦被赫梯人灭亡,喀西特人乘机占领巴比伦,并于约前1530年建立喀西特王朝(有时被称作“巴比伦第三王朝”)。国王布纳布里阿什二世在位时,国势最盛,领土包括两河流域中南部及扎格罗斯山一带。前13世纪末受亚述人、埃兰人打击而转衰,约前1150年灭亡。喀西特人统治两河流域期间,接受了苏美尔·巴比伦文化和语言。楔形文字泥版中保存了少数喀西特语言、数字和某些专有名词,但并不属于塞姆语,一般将其归入埃兰语。

 

【喜克索斯人】

 一译海克索斯人。中王国之后侵入埃及的一支游牧民族。最初可能分布于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其人种成份似属于塞姆族和胡里特族。古埃及历史学家曼涅托首次使用“喜克索斯”一词称之,本意为“牧羊王”。约公元前1720年,乘埃及分裂衰落之际,越过西奈半岛大批侵入埃及,以尼罗河三角洲的阿瓦里斯为中心,建立起“牧羊王朝”(相当于埃及第十五和第十六王朝)。传有六代国王,盛时势力及于上埃及。这是埃及第一次遭受外族的长期统治。喜克索斯诸王采取武力统治政策,向埃及人课以沉重的贡赋,引起埃及各阶层的不满。约前1570年,终被上埃及法老雅赫摩斯一世的军队逐出国土。喜克索斯人吸收了埃及较先进的文化,同时也把养马和用马驾车的技术带入埃及。

 

 

 

进一步阅读建议             

            

[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谢德风译:《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印书馆1960年版。

[苏]乌特琴科、卡里斯托夫主编,贾刚等译:《古代的希腊》,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英]迈克尔·贝金特著,苗晨、宋航译:《文明的遗踪——考古人类学十二大悬案新

探》,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版。

[德]C·W·西拉姆著,刘迺元译:《神祗·坟墓·学者:欧洲考古人的故事》,三联

书店2001年版。

[美]戴尔·布朗主编,李旭影译:《希腊:庙宇、陵墓和珍宝》,华夏出版社、广西人

民出版社2002年版。

[英]汤因比著,曹未凤等译:《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英]保罗·G·巴恩主编,郭小凌、周辉荣译:《考古的故事――世界100次考古大

发现》,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版。

[美]路易斯·亨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商务印书馆1977年版。

[法]伏尔泰著,梁守铿译:《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

《世界历史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历史》Ⅰ,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

[法]拉法格著,王子野译:《宗教和资本》,三联书店1963年版。

冯天瑜著:《上古神话纵横谈》,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

秦轲、郑明编著:《神秘源――影响人类文明的十大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3年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