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百
最新热门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一·专题五):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间:2009-10-18 17:28:44  来源:人民版
 

 

编者按:本文系作者授权发布,其他网站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一部分

【专题学习目标】

要求通过对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上的努力、坚持的原则和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培养学生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分析新中国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采取不同外交政策的原因和影响,进而了解中国走向世界和世界走近中国的过程。试着让学生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精神,分析在当代的国际局势下,中国应该如何开展外交工作和外交活动。

【专题学习方法指导】

(一)整体感知

(二)聚焦本专题重难点:

新中国外交政策产生和调整的原因

中国采取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是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世界局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处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尖锐对立的冷战的国际局势中,美国顽固的坚持扼杀新中国的立场,因而中国寻求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同时,谋求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联合,实行“一边倒”战略,以保障民主革命的胜利成果,避免中国在新的世界局势中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是区别于旧中国外交的最主要特征,它贯穿于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中国在五十年代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影响很大,成为处理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当苏联干涉中国内政,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倾向时,我国坚决捍卫自己的主权完整,苏联的霸权主义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中苏关系的严重恶化。

当美苏两国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因而美国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也正好可以藉此实现自己国际地位的提高,扩大国际交往,实现国家的统一,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威胁,因而使二者关系的改善和最终走向正常化成为可能。同时,为了遏制苏联的扩张势头,维护世界的和平,中国采取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它对于缓和中国在国家安全上的紧张形势,促进中美关系的改善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当美苏争霸态势转入均衡、僵持阶段时,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共领导人认为这是制约战争的因素,在较长的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可能的,因而对国内、国际战略做出了新的调整,坚持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随着冷战结束、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和平力量不断增长。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为世界和平、正义与进步事业做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

(三)学法引导

本专题中可学习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历史的存在决定了历史发展的方向。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处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保障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和迅速恢复发展经济,为了在反对国内外敌人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无缘,为了避免新生的国家被美国等资本主义强国扼杀在摇篮里,必须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求同存异”,与以苏联为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来共同对抗帝国主义的干扰和破坏。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指引下,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许多国家建交,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先后派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万隆亚非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中美、中日关系实现了正常化,同第三世界国家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得到了发展和加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90年代,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中国外交又取得了新的成就。新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世界局势下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但是整体的原则都是一致的,即采取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坚决反对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维护中国的主权。了解了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分析新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的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受别国的支配,同时立足于国际形势而做出合理的选择。

(四)例题解析   

例:建国初,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 )

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  B.推进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高涨
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  D.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对历史现象的本质进行分析的能力。中苏结盟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对峙局面形成过程中突破的。当时中国新生政权遭受着美国的军事威胁、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苏结盟是为了打破美国的孤立封锁,赢得国际支持和援助,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和巩固人民政权。特殊的历史环境决定新中国最初的任务是内部建设。中苏结盟的直接目的是打破封锁,根本目的则是恢复发展经济和巩固新生政权。外交本身是一个政治活动,但其终极目的是争取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和推进民族的振兴与发展。答案为C。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前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和一部分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面临的世界格局;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国际形势;两个阵营的形成和对峙对中国有什么影响。

【本课学习目标】

掌握以下知识要点: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原则;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立外交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中国代表团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亚非会议;掌握新中国外交活动的光辉历程和巨大成就,正确分析我国奉行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和影响,分析国内经济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与我国国际地位提高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高他们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突破】

重点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对新中国的诞生,一方面,“整个世界,除了帝国主义者和各国反动派,对于中国人民的这个伟大的胜利,没有不欢欣鼓舞的”;另一方面,“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反动派对于他们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失败,是不会甘心的”,特别是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采取了敌视态度,在政治上进行孤立,经济上加以封锁,军事上实行威胁,妄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来建设国家,新中国必须制定出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根本不同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因而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从此,新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了世界政治舞台。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内容及相互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其中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必备条件和基础,它构成了核心部分;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贯彻五项原则的保证;平等互利是实现共处的条件;和平共处则是出发点和必然结果。(2)由来:新中国与印度、缅甸等近邻国家建交后,积极发展同这些国家间的友好关系。最先是用来指导处理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3)五项原则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新中国成立仅四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以此作为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从而为打开中国外交关系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自首倡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当今公认的现代国际法和处理现代国际关系的共同准则,是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好方式,也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

难点  1.“一边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在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中间,“中立”是不可能的,中国必须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因为新中国建立之初面临的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明确的宣布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表明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为了保护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必须站在世界无产阶级一边,共同抵制帝国主义国家的干扰和破坏。该外交方针的施行,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和破坏,使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

2.“另起炉灶”。1949年,毛泽东就说过人民政府的一个重要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就是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人民政府把他们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当作外交代表对待。人民政府不承袭旧的外交关系,这是一百多年来旧的中国政府所没能做到的,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做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建国初期,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谈判建交,中央人民政府的方针是等一等,不急于得到它们的承认,先把帝国主义在华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在帝国主义在华经济势力、特别是文化影响还很深的情况下建交,新中国的独立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在建立外交关系之前有步骤地把“屋子”打扫一下,然后再“请客”是十分必要的。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身份参加的会议是     (   )

A.华盛顿会议      B.亚非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日内瓦会议

2.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下列哪个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3.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实行了下列哪种外交方针            (  )

A.“一边倒”      B.“一大片”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以下哪一项不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   )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求同存异

C互不干涉内政               D和平共处

5.下列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解错误的是           (   )

 A它最早是处理中国同印度的关系问题时提出来的。

B它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

C是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表现。

D表明处理国际关系时应该只要和平,其他一切都可以置之度外。

6.20世界50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的下列成就中不正确的是  (   )

A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了日内瓦会议。

B中国参加了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开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建交。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以下材料:
  在1948年2月到1949年4月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共中央多次关于外交工作的指示,……不承认旧的外交关系--"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附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是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这些原则的核心,是实行"另起炉灶"的方针,即不承认国民党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与"另起炉灶"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毛泽东]曾经生动地讲到必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他说,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再请客人进来。……毛泽东进一步指出,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
  新中国在对外关系上,要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的战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总结时说:我们与苏联应该站在同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一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此点。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文章中,把"一边倒"的方针正式公诸于世。他说:"……中国人民不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我们也反对第三条道路(即置身于美苏两国的对立之外)的幻想。"
                                             摘自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方针,分析这些方针的产生的历史原因和影响,并指出它存在什么样的历史局限性。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 1949年10月 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此后,中国政府又以外交部长的名义把这一公告送达各国政府,向世界各国表明了新中国的态度。10月间,首先是苏联,然后是各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并很快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根据上引材料,以下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中错误的一项是( )

A.该政策是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B.该政策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治企图

C.该政策有利于当时增强中国政治实力和国家安全

D.该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长期对立

2.当前的世界格局与20世纪初期、中期两次格局变化情况相比,不同点是 ①在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 ③在国际武装冲突日益减少的情况下发生的 ④在第三世界力量日益壮大的情况下出现的(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在1955年的亚非会议上一度出现了尖锐复杂的斗争,这主要是因为( )

A.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B.美国和西方殖民国家在会外进行破坏
  C.亚非新兴民族国家缺乏团结反帝精神
  D.少数国家代表在发言中影射攻击中国

4.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活动的首要目标是( )

A.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  B.提高国际地位
  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  D.制定外交原则

5.下列各项中,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席卷全球的民族独立浪潮无关的是(   )

  A.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

  B.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C.殖民主义国家完全改变了殖民政策

D.亚非会议的召开和不结盟运动的形成

6.下列对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表达了拥护国际和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愿望
  B.它只适用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
  C.已成为解决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D.它仍然适用于当今和平和发展的时代要求

(二)材料分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对于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不参加军备竞赛,不进行军事扩张。(选自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题中所涉及的是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它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它有什么历史影响?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材料二 1949年10月,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策,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材料三 (1949年12月,毛泽东访苏)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参加在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80寿辰庆典,同斯大林会谈有关两国关系问题及其他问题;二是处理1945年同苏联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这个条约是二战后,美、苏、英三国首脑背着中国所达成的有损中国利益的《雅尔塔协定》的产物。……(1950年2月)两国外长正式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即由中苏共管改交中国,修正了《雅尔塔协定》)以及《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史》

依据以上材料回答:

(1).材料中涉及到的是新中国建国之初的什么外交政策?

(2).该外交政策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有什么历史意义?

(3).怎样评述该政策?

 

(三)问答题

9.建国初期中国采取了哪些外交政策,他们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有哪些主要历史意义。

 

10.50年代,中国提出了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际事务,它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具有什么历史意义,说说用它来指导的中国外交,在五十年代取得了什么成就。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在一次课堂讨论上,同学们就建国初期中国所面临的形势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发表自己的看法。一同学说在我国建立初年,虽然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外交原则与其他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但是,美国等国家依然对中国采取敌对的政策,所以,这种外交原则是行不通的。另一同学马上反驳了他的观点,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利于团结亚非等殖民地国家共同反对殖民主义,有利于为我国新时期的国内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所以在制定了这个政策之后,中国就应当忍受一切可以忍受的别国的侵害,万事以“和”为主,这才有利于中国与别的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

分析两个同学的话,谈谈你对他们观点的理解和你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正确理解。

 

 

2.实践活动:

用“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来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复杂的国际形势时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的原因和重要的历史意义。

 

 

 

 

 

 

 

 

 

  外交关系的突破与发展

【课前思考】

思考中国与苏联在五十年代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的原因,谈谈中苏关系的友好对于中国有何影响,而中苏关系的破裂会对中国造成什么后果。

 

【本课学习目标】

了解中国的外交在这个时期内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指出其有哪些突破和发展,中苏、中美、中日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分析新中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下该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培养学生对新中国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能够在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的爱国主义情感。

 

【重难点突破】

重点:中美、中日邦交问题

在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微妙。两个国家特别是大国之间的关系发展走向往往会影响世界局势的发展和别的国家与该国的关系,中美关系的变化就是如此。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影响也越来越大,而美国在美苏争霸中正处于守势,为了应付这种局面和从越南战争中抽身出来,美国在考虑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而中国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交往、实现祖国的统一和应付苏联的威胁,也需要在国际关系力量中寻找一种平衡的支点,因而,也希望与美国改善关系,于是中美之间的坚冰开始被打破。“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终于实现了毛主席与尼克松在中南海握手。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迅速正常化(1972年建交),并与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难点:中苏关系的恶化及其原因;

新中国成立后,中苏关系跌宕起伏、曲折复杂。新中国成立初年,中苏建交,苏联为中国的国内建设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了大量的包括军事、技术、经济上的帮助。五十年代末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妄图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战略,并为此向我国提出诸如共建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等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他还竭力使我国在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放弃原则,以服从苏联的全球战略,遭到我国断然拒绝。对于中苏两党之间存在的分歧,本应通过讨论加以解决,但苏联领导人却采取高压手段和突然袭击方式,企图迫我屈服。这一图谋失败后,苏联继而采取一系列恶化两国关系的严重步骤。1960年,苏联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单方面中止对中国进行技术支援的合同,撤走在华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严重破坏了两国的关系,此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出现了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日建交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中美建交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美邦交正常化是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

B中美关系的解冻对于中日邦交正常化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C中美建交以后,美国再也不敌视和遏制中国了

D中国的“乒乓外交”决定了中美关系正常化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突破?(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席位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推动达成了《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4.1960年,中苏关系急剧恶化,其主要原因是苏联 (   )                

①突然召回全部在华苏联专家  ②停止对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  ③撕毁全部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合同  ④要求在中国建设两国共有的长波电台  ⑤要求在中国建立一支联合舰队  ⑥在中苏、中蒙边界大量增兵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5.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两极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  B.联合国作用软弱
  C.美苏力量均势    D.多极化逐步发展
 6.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中苏关系恶化,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B.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C.美国的经济政治力量下降           D.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尼克松一九六九年

材料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材料三: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会谈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的公告,引起了世界的轰动。尼克松后来回忆说,公告只宣读了三分钟,“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我们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是指什么事情?

 

 

(2).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

 

 

 

(3).分析为什么尼克松将访华的公告“却成了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

 

 

 

(4).通过材料三,说明中国在这个时期的外交政策的变化。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出现了“被孤立”的局面,对这种局面的认识是( )

A.这是中国外交的伟大成就            B.这是中国外交的失败
C.这是中国“狂妄自大”的必然结果    D.这是中国的正确选择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 )

A.中日邦交正常化  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缓和   D.与苏联改善关系

3.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  B.中国拒绝苏联的要求
C.中苏意识形态的分歧  D.苏联停止对华的援助

4.1972年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这表明( )

①美国放弃敌视中国的立场②中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③外交工作出现新局面④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⑤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环境恶化,主要是因为( )

A.中美关系继续紧张  B.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C.美苏开始争霸世界  D.文化大革命开始

6.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仍处于敌对状态的原因不包括( )

A.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B.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C.中国实行“一大片”方针  D.美国坚持孤立和敌视中国的政策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材料:

材料一 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合国宪章,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有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海盗。”

材料二 1960年12月,一贯强烈反共的尼克松在同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我们(对中国)的态度不应该太过僵硬,我们应对一个有六亿人的政府,保持永久不予承认的态度。”1968年大选时,尼克松又说:“时间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掌握中国的现实了。”

材料三 1971年5月15日,尼克松在电台广播《公告》时说:“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我谋求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新的关系的行动不会以牺牲我们的老朋友的利益为代价,这个行动不是针对任何其他国家的。”

材料四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思考:

(1)材料一至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

(2)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的原因。

(3)材料二中,尼克松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

(4)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尼克松对新中国的态度有何变化?为何发生这一变化?

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8中关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说明美国与中国关系的发展情况。

(2)根据材料一和三,说明二者有什么冲突的地方,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问答题:

9.谈谈50-60年代中苏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10.谈谈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及意义。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开展班会,讨论中国在中国与苏联关系的处理问题上采取的方式的正确性,是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在苏联对干涉中国内政时,中国应该委曲求全,以避免对苏联和美国“两个拳头回击”的局面。

 

 

2.实践活动

通过回忆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和查阅相关的资料,讨论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重返”联合国,而不是“加入”联合国,并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对于中国和国际社会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课前思考】中美关系改善和中日建交后,对于中国国际关系的扩展有什么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后期,美苏的力量对比对于国际局势有什么重要的影响。

 

【本课学习目标】通过该课的学习,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与变化,分析其变化的原因,总结这个时期中国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巨大的成就,分析中国应该怎样利用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这种世界形势来发展自己。

 

【重难点突破】

重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同世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争取一个较长时期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由于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和壮大,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难点:外交关系的调整:由于美苏争霸互有攻守,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壮大,为世界和平提供了可能,中国抓住机遇,调整外交战略,实行对外开放,改变了过去从日本经欧洲到美国的“一条线”战略,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努力维护世界的和平和发展,积极地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和西方发达国家建立适应国际形势发展变化的合作关系。在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以后,世界局势日趋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中国更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促进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而努力。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  )

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关系
C.坚持不结盟政策            D.坚持对外开放政策

2.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A.意识形态问题  B.台湾问题   C.人权问题   D.贸易问题

3.从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可以看出,在制定国家外交政策时(  )

A.确定敌友关系是首要原则  B.认清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是极为困难的
 C.没有必要区分朋友与敌人  D.应始终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4.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有哪些方面的调整(   )

①对战争和和平的看法有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②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

③重视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⑤

5.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世界朝多极化发展的形势下,中国的外交任务是( )①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扩张②专注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③为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6.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先后顺序是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⑤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国际会议  (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⑤①③④   C ②⑤①④③  D③②⑤①④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美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摘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的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说明:尼克松总统(共和党,1969—1974),卡特总统(民主党,1977—1981),里根总统(共和党,1981—1989)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第二个公报比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何重要的发展?两个公报的发表有什么历史背景和地位?

 

(2)据材料一、二、四,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有什么相冲突的地方。

 

 

 

(3)据以上材料,说明这三个公报对发展中美两国关系分别有什么样的历史作用。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在当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中应该( )

①在全世界推行社会主义制度②抓住世界总趋势走向缓和的趋势③迎接高科技与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④坚决反对发达国家的霸权主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  D.②③④

2.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

3.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行为
C.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4、20世纪70、8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新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⑤中国第一次以世界大国的身份参加了国际会议⑥中苏关系改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⑥  D  ②③④

5.中美建交后,经济贸易关系的发展对两国产生重要影响,以下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

A.美国对华投资呈增长趋势
B.能够促进中国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发展
C.中国可以引进美国最新的高科技成果
D.两国消费者都能够购买到更丰富的商品

6.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是(    )

A西方大国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B民族矛盾、宗教冲突、领土纠纷不断

C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不平等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二)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美)双方同意,扩大两国人民之间的了解是可取的。为此目的,他们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具体领域进行了讨论,在这些领域中进行人民之间联系和交流会是互相有利的。双方各自承诺对进一步发展这种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双方同意,他们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摘自1972年《中美上海公报》

材料二 (中美)双方决定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加强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和其他方面的联系,为继承发展中美两国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关系共同作出重大努力。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

材料三 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威廉·丁·克林顿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于一九九七年十月二十六日到十一月三日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两国元首就国际形势,中美关系以及两国面临的重要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的富有成果的会谈。双方同意,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对于共同承担责任,努力实现21世纪的和平繁荣是重要的。双方同意中美之间既有共同点,也有分歧;双方有重大的共同利益,决心共同本着合作和坦诚的精神,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以取得具体进展。中美……在加强双边经济发展、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合作潜力。两国元首决定,中美两国通过增进合作,对付国际上的挑战,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实现这一目标,双方同意,从长远的观点出发,在中关三个联合公报的原则基础上处理两国关系。中美两国同意两国元首定期访问对方首都。两国同意在北京和华盛顿之间建立元首间通讯联络,以便利直接联系。两国还同意,两国内阁和次内阁级别官员定期互访,就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进行磋商。                                  ──摘自1997年《中美联合声明》

请回答:

(1)据以上材料,说说中美双方关系取得了哪些进展,说明二者在合作领域方面有哪些变化。

(2)材料三与材料一相比,中美双方在规定继续保持对话和磋商方面有何变化?(不得照抄原句)

(3)你认为江泽民主席访美意味着什么?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该事件表明中国是在用什么外交政策作指导来开展国际关系的?

 

8.分析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1954年越南问题的日内瓦会议上发生的一件事,表明周恩来对藐视中国民族尊严的敏感程度。周代表着中国,约翰·杜勒斯(美国国务卿)代表着美国。杜勒斯对一个记者说,“只有在我们的汽车相撞的”情况下,两人才会会晤。一天上午,当双方都提前到了会场时,他们彼此遭遇了。杜勒斯摇摇头,走出会议室,完全藐视这位中国外交部长。……因此我走下首次抵达北京的飞机向他(指周恩来)走去时,就主动伸出了我的手。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摘自尼克松1982年6月写的回忆录《领导者》

材料二 在周恩来同尼克松第一次会晤时,……对尼克松说:“你刚才不是在毛主席那里已经说了么,我们握手了。杜勒斯就不敢这样做。”尼克松则说:“总理也不一定愿意同他握手。”周恩来肯定地说:“不见得,如果他愿意的话,我也会跟他握手的。”尼克松说:“那好,我们握一次手吧。”他们隔着茶几又伸出手相握,周围的人都笑了。

──摘自《谈判大师周恩来》

材料三 (1972年2月27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在当晚的宴会上,尼克松宣称:“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满怀信心地说:“今后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建造一座跨越l.6万哩和22年的敌对情绪的桥。”

──摘自《谈判大师周恩来》

材料四 上海公报的发表,是尼克松主义代替杜鲁门主义的一个具体表现,也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它结束了中美两国20多年的敌对状态,对整个国际关系也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中美公报的发表到1974年底的两年多时间里,27个国家先后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摘自张宏毅《现代国际关系发展史》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表明中美关系有什么进展?

(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所提到的“握手”真实含义是什么?尼克松访华,按照外交礼节的惯例应由迎接方先伸出手来以表示欢迎,为什么首次访华的尼克松总统反而主动地先伸出手来呢?

(3)你同意材料三尼克松说的“这是改变世界的一周”的结论吧?试简述理由。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的理解。并概括指出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问答题:

9.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时期,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试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以下问题:(1)清末我国的弱国地位是如何形成的?(2)为摆脱弱国地位,民国政府作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3)我国的弱国地位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又是如何逐步提高的?(4)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为什么说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呢?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

就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没有与苏联再次建立和好合作的同盟关系这一事件谈谈自己的观点,分析中国采取这种外交方针的正确性;分组讨论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优越性,将讨论的结果记录下来,交老师检阅。

 

 

 

 

2.实践活动:

今天回家注意收听一个中国的外交新闻,想想这个外交活动是否符合我国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试作分析,并写出300字左右的小论文。

 

 

 

 

 

三、专题小结

 

 

四、专题检测题

I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1949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产生的最深远的意义在于( )

A.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          B.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    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

2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的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说明:(  )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应该放弃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抵制,因为中国要与苏联团结。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政策       

(C)为了抵抗美国对中国的侵略与威胁,中国不论什么时候都要与苏联结盟。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3.最早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文件是(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成为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主要是因为它( )

A.适用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且利于世界和平
B.是新中国首次阐述自己的外交政策
C.成为解决当代国际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
D.是中国人民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做出的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据此回答第5题~第6题:

5.冷战时期美国遏制中国的政策包括( )

①发动侵朝、侵越战争②20世纪50年代中期与苏联缓和关系③美国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④对中国大陆实行全面经济封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促进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 )

A.为了促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
 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
 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
 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

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据此回答7-8题:

7.当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的背景主要是( )

A.亚非国家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亚洲国家之间宗教信仰不同
 C.一些亚非国家存在严重的边界冲突
 D.一些国家的代表在会议中提出“反对共产主义问题”

8.“求同存异”原则体现了我国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 )

A.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
 B.不以国家利益的冲突与否来决定亲疏、好恶
 C.应放弃与他国相互冲突的观点,求得一致的意见
 D.应放弃和他国相互冲突的利益,在妥协的基础上求得一致利益

 

10.万隆会议中,中国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

A“求同存异”  B“一边倒”  C“另起炉灶”   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1.亚非会议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

A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B许多与会国家的代表坚持了团结反帝反殖民主义的正义立场。

C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被国际舆论认为“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D各国之间没有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也一致。

12.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3.关于中国在建国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原因不对的是:  (   )

A苏联十分强大,是中国的依靠。

B美国对新中国十分敌视。

C为了巩固人民革命的胜利果实,必须与社会主义国家联合。

D为了不使新中国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14.下列对“求同存异”的正确说法是   (   )

A它是在日内瓦会议中中国提出来的

B它是在万隆会议中由毛泽东提出来的

C它是用来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合作的方针

D它是指为了求取合作的“同”,应该将一切“异”都抛弃

15.新中国初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

①另起炉灶 ②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③一边倒   ④一大片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

16.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其主要特点(   )

A.发展与邻国的关系
B.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D.重点发展与亚洲国家的关系

17.打破帝国主义孤立封锁政策的史实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B.苏联给中国贷款3亿元
C.发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出访印、缅

18.鉴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际环境和历史条件,面对两大阵营的尖锐斗争,中国政府采取的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19.下列与中美关系的改善无关的是(   )

A中国的“乒乓外交”的巧妙。

B中国扩展自己国际交往的需要。

C中国为了应付苏联对中国的威胁。

D日本与中国关系的改善。

20.关于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不对的是(   )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努力。

C中国外交政策的成功。

D台湾蒋介石集团自动放弃在联合国的席位。

21.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日建交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③中美建交④九一三事件的发生

A.④①②③    B.②④①③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22.尼克松访华的主要目的是(   )

A结束隔绝状态 ,进行交流与合作。            B改善中美关系,加强同苏联的争夺。

C结束与越南的战争。           D改善台湾与大陆的关系。

23.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为(   )

A“一大片”方针          B不结盟政策     

C对外开放政策     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4.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新成就主要有(   )

①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中美建交  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④中日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5.20世纪9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

A.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侵略行为
C.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
D.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Ⅱ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管……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

材料二 (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之租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

──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

材料三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

──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

注:1945年9月中华民国政府与苏联政府签订协定,确认了《雅尔塔协定》有关旅顺、大连问题的内容。

材料四 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一九五二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在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

──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及大连的协议》(1950年2月)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1)结合以前所学的历史知识,简单叙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

 

(2)依据以上材料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谈谈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谈谈产生这些区别的历史原因。

 

(4)根据材料中所显示的信息,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所持的是何种态度,他们在实际上采取了什么样的做法?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双方声明,中美两国……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摘自1972年2月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 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中关双方一致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

──摘自1979年1月18中关建交《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两国政府重申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双方一致同意的各项原则。

──摘自1982年8月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四 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湾进行的计划、交易和其他往来,……通过美国在台湾的协会……去办理和进行。

──摘自1979年4月卡特签署的《与台湾关系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说说第二个公报与第一个公报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它在后者的基础上有什么重要的发展?两个公报发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美国两党政府对华政策的基本立场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说说相冲突的地方。

(3)据材料三,说明这三个公报在中美两国关系上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4)据上述各材料,说说材料中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说明我们为什么坚决反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该法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摘自《共同纲领》

材料二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古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决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出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相互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相互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我们的会议就应当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摘自《亚非会议文件选辑》

材料三 中国代表团的杰出工作,被国际舆论认为“在促进友好谅解的决议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会议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就发展和加强亚非各国经济和文化合作等问题提出了共同主张,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和平和合作的十项原则。……1955年一年内,到中国访问的使者,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63个国家的471个代表团,共1760人,比1954年增加64%,到1956年,中国同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联系。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评述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采取了什么外交政策,谈谈新中国的外交原则和实施方针是什么,论述我国为什么采取这样的外交政策,它有什么历史作用。

 

29.阅读下列材料:

《中缅两国总理联合声明》中重申:“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他们的国家制度和生产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革命是不能输出的,同时一个国家内人民所表现出的共同意志也不容许外来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席代表周恩来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中讲到:“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但是在这个会议上用不着宣传个人思想意识和各国的政治制度,虽然这种不同在我们中间显然存在。”“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而存异,同时,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请回答:

以上《声明》和《发言》讲述了一个什么共同的问题?它发表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周恩来总理谈到的“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各是指什么?求同存异,对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影响?

 

三.论述题:

30.中国“乒乓外交”成为中国与美国关系改变的一个转折点,随之而有基辛格访华,毛泽东与尼克松在中南海的握手,联系这些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谈谈为什么说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是中美两国的共同愿望,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于世界局势有什么影响?

 

 

31.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为首的外交部的努力下,国际上形成了和中国建交的几次热潮,根据当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国际的局势,谈谈有哪几次建交热潮,说说他们形成的历史原因。

 

 

32.新中国外交的50年是波澜壮阔的50年,在这50年里,新中国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成就,突破了建国初期新中国所面临的被孤立局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成为当今世界维护和平与稳定的世界局势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这一个过程是非常的艰难和曲折的,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和努力,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论述不同时期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33.新中国建国初年,为应付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孤立政策和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的企图,实行了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但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却急剧的恶化,谈谈其恶化的历史的原因。

 

 

 

 

 

第二部分 参考答案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B  5.D  6.A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7.“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详情见整体感知部分。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B  4.A  5.C  6.B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7.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由中国人独立的处理自己的外交事务而不受其他国家的干涉。是在新中国刚成立时所面临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的民主政权的干扰和破坏的情形下实行的。清除了帝国主义国家在华的政治经济势力,做到了真正的独立自主。抵制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干扰和破坏,使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得以巩固。

8.建国初期,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新中国刚成立时所面临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生的民主政权的干扰和破坏的情形下中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使新生的民主政权得到巩固;应该从两方面来评述它,其弊端见附录拓展阅读部分。

(三)问答题答案提示:

9.略(见重点难点部分)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测评提示

两个同学的观点都有问题。前一位同学以实行了该政策美国等国家依然孤立新中国这一点来否认和平共处的意义是不对的,因为,它的实施尽可能的争取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支持,并与许多国家建交,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后一位同学认为在制定了这个政策之后,中国就应当忍受一切可以忍受的别国的侵害,万事以“和”为主,这是错误的,因为违背了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2.实践活动测评提示

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局势,为了完全的做到中国人民自己独立处理自己的事务,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坚持扫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影响和对中国事务的干涉,二者是一个整体,只有扫除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才能真正的独立自主。

 

  外交关系的突破与发展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A  5.C  6.B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7.(1)缓和与中国对立的关系;(2)反映了新中国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3)说明中美关系缓和的重大历史影响,表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随之,中日建交,中国重返联合国,与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4)中国打破了苏、美对中国的遏制局面,改善了与美国的关系,积极发展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关系,国际关系也了很大的进展。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D  2.C  3.A  4.C  5.B  6.C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7.说明新中国建国之初,中国受到美国的孤立和不承认,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美关系得到缓和;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美国对新生的民主国家加以遏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美国所面临局势的变化;态度由以前的反对、孤立转为要求改善。说明在新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和美苏对峙局势中美国所处的被动局势下,美国寻求改善中美关系;

8、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顽固的坚持对新中国孤立的立场,到70年代初,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材料一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而材料三中美国的做法却违反了这一内容。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严重的破坏了与中国建交所发表公报的内容,损害了中国的和平与统一,是不利于中美关系。

(三)问答题答案提示

9.新中国建国初,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新中国的建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苏关系友好。但由于苏联的大国沙文主义侵害了中国的利益、干涉了中国的内政,遭到中国的抵制。60年代初,苏联单方面撕毁与中国签定的合同,撤走在华的专家,中苏关系恶化。

10.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及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测评提示

中国坚持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是正确的,并不能因为要得到苏联的支持就牺牲本国的根本利益。

2实践活动测评提示

中国本来就是联合国的成员国之一,由于美国等国家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而反对新中国,使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70年代才得以恢复,因此说是重返联合国。

 

三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基础自测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A  5.A  6.B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7.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意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第一个是在中美关系改善时发表的,第二个是在中美建交时发表的,二者在中美关系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中美关系得以正常化的前提,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基本立场没有冲突;《与台湾关系法》违背了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原则,损害了中国的利益;前两个有助于中美关系的发展,而后一个,却是对中美关系的破坏。

【综合创新运用】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C  5.C  6.C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7.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美之间的交流由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发展到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提到的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方面的交流,而到了1997年则对经济、贸易、法律、环保、能源、科技、教育和文化交流与合作及两国军队往来等方面,都有涉及;

由单纯的科学技术、文化体育方面发展到政治、军事、安全和军控问题上,表明交流的内容扩大和加深;

意味着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中美双方增进了合作;为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而努力。表明中国是在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来指导中国的外交。

8.中美外交由以前的敌对逐渐的走向缓和;表示两国开始改变以前的敌对状态;材料中尼克松的说法表明中美关系的缓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有过于夸大之嫌;尼克松访华,是中美关系改善的标志,它标志着中美改变了以前外交方案,开拓了新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三)问答题答案提示

9.清政府闭关锁国,政治腐败,社会制度落后,导致了中国弱国的局面;民国政府为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曾经对帝国主义国家妥协,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定的某些不平等条约,但还是无法改变列强侵略中国的局面;根本改变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独立为前提,自主的决定自己国家内部的事务,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友好关系;主要原因是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国力逐步的提高,实行正确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

10.中美改变以前的敌对状态本身就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而中美关系的改善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那以后,中日关系正常化,与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技能提高】

1探究学习测评提示

新中国建立之初,与苏联结盟,虽然对于新生民主政权的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作用,但中国也为此放弃了不少的国家权益(见附录拓展阅读部分阅读材料一),因此,实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更有利于中国维护自己的权益。

2实践活动测评提示:

 

 

 

专题检测题

 

I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C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得签订,对于应付建国初美国等对中国的封锁和破坏有重要得作用,表明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维护自己的革命成果。

2.B  答案AC都是错误的命题,而D表述不准确。

3.B  这是基本的史料掌握问题,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就已提出。

4.C  答案AB明显错误,而D是指其结果而不是原因。

5.C与苏联缓和关系不是为了遏制中国

6.D  与中国改善关系是从美国的战略角度考虑,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了,美国需要正视中国,同时也是从越南战争中抽身和应付与苏争霸中的守势的角度考虑的。

7.D  该题主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求同存异”这一方针提出的历史背景。1955年万隆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发展问题。但由于殖民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阴谋挑拨部分国家的代表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万隆会议有搁浅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表现出高超的外交手段,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

8.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独具特色的外交原则,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个原则的重要基础是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来决定亲疏、好恶。这样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与社会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等各种不同的国家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9.B 同6题

10.A

11.B 由于亚非国家有共同反帝反殖的需要

12.A中国不承认旧中国的屈辱的外交关系,通过“另起炉灶”与各国建立的是新型的平等的外交,因而中国能摆脱以前的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13.A  新中国成立初年面临严峻世界局势,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包围和封锁,企图扼杀新中国新生的政权,中国为了摆脱孤立无援的局面,所以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而A的意思不符合题目的旨意。

14.C

15.A

16.B

17.A

18.C

19.D

20.D,新中国外交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是中国努力的结果,而不是别人的施舍,更加不是蒋介石集团的自动放弃,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结果。

21.B

22.B 尼克松访华是美国为了扭转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的局面而采取的措施。

23.B 新时期中国总结以往外交中与苏联结盟的不利局面而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为不结盟政策。

24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50年代提出来的。

25 B

 

Ⅱ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答案提示

26.(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后国民政府予以承认;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4)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     

27.(1)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由不应谋求地区霸权发展为不应在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两个公报的发表标志中美间的敌对关系的结束,开始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阶段;它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是有力的约束,有利于反霸斗争。(2)是一致的,三个公报的本质是相同的。(3)提供了双方确认的原则基础。(4)材料四表明,《与台湾关系法》严重违背了中美联合公报的原则,粗暴地干涉了中国的内政;该法是美国单方面制定的国内法,对中国没有约束力,而中美联合公报是以国际关系和两国关系准则为依据的。该法为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意味着中美关系的发展不会是一帆风顺的。

28.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与周边国家和独立的民主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29.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着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和封锁的社会环境,中国积极的发展同广大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该《声明》和《发言》正是在这时发表的;谈论的共同话题是保留各国意识形态的区别,而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殖民主义,维护国家的独立;同即是指共同的国家利益,也就是反对殖民主义的要求,异则是指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求同存异”要求各国在共同的反帝反殖的利益前提下团结起来,而不要一味的追求社会制度的相同;该方针的提出对我国与各独立的民族国家建立友好的外交关系,摆脱新中国成立初年所面临的不被帝国主义国家承认的孤立局面,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

(三)问答题答案提示

30.中国需要应付苏联的威胁和遏制,拓展国际交往,提高国际地位,参与国际事务,解决中国民族的统一问题;而美国正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试图改变在美苏争霸中的守势以及从越南战争中抽身出来。

31.(1)建国初,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主要原因在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同时又采取团结世界各国人民的方针。(2)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中国又与柬埔寨等20多个国家建交。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实行“一大片”的外交方针,把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作为外交工作的重点。(3)20世纪70年代,由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影响的扩大,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同时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关系的发展,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第三次热潮。(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的作用日益增大,对外政策也作了重要调整。这样与我国建交的国家越来越多,中国的外交事业也有了长足进展。

32.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直未变,但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具体如下:(1)20世纪50年代向苏联“一边倒”:二战后国际形势的显著特点是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新中国成立沉重地打击了美国在亚洲的侵略扩张政策,美国对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和包围,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先后承认中国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当时世界分裂为两大阵营的国际环境下,中国采取了“一边倒”方针,站在以苏联为首的和平民主阵营,是为了维护自身主权权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2)20世纪60年代,“两只拳头回击”:20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的特点是动荡、大分化、大改组。从苏共20大起,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中苏关系恶化,美国继续推行反华政策,为捍卫国家利益和世界和平,中国反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行径。(3)20世纪70年代,“一条线一大片”:20世纪70年代由于两个超级大国在争夺世界霸权中呈现苏攻美守的战略态势,美谋求改善对华关系,而苏联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战略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在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我国开始全面参与国际事务,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4)对世纪80年代,“无敌国外交”:由于美苏互有攻守的战略态势,加之第三世界力量壮大,和平和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制定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国家友好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而斗争。

33.①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发展,不尊重中国主权,要中国在外交上受控于苏联。如1958年,苏联要求在中国建设中苏共同所有的长波电台,还提出利用新中国海岸线长的有利条件建立联合舰队,此外还有台湾问题,赫鲁晓夫对中国政府的指责。②苏联把两党的意识形态上的分歧公开化,并发展到两国关系的分歧,使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苏联推行强权政权,企图控制中国。苏联的对华政策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尊严。对于中苏关系的演变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对苏联曾给予中国的帮助既要实事求是地评价,也要分清是非曲直,一分为二地分析评价。

 

 

 

第三部分

课外拓展阅读

【史学前沿】和【史家争鸣】

 

试论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的利弊得失

    新中国建国初年,为了摆脱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孤立的政策和企图扼杀新生的民主政权的国际局势,新中国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以巩固民主革命的胜利果实。该方针的实行,在当时的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综视其历史效果,它在新中国历史上如同一把“双刃剑”,是利弊同据的。

    当“一边倒”政策刚刚宣布实行时,敌视新中国的帝国主义者和国民党反动分子曾经攻击说,“一边倒”表明中国放弃了国家的独立自主,使中国完全依附于苏联,把中国变成苏联的“附庸”和“卫星国”,这当然是对新中国的诬蔑,事实恰恰相反,“一边倒”政策的实行,不仅没有危及新中国刚刚获得的独立地位,而且,对维护新中国的独立自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由于实行了“一边倒”政策,中苏两国签订了新的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正式结盟,从而使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能够更加有效的反对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政策,确保了新中国的安全。

………新中国当时尚不强大,单独与美国对抗,显得力量不足,难以确保国家的安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则弥补了这一不足。事实也证明,“一边倒”和中苏结盟,确实对美国起到了威慑作用。美国政府之所以不敢轻易的侵犯中国,除考虑到中国人民不好欺侮外,中苏结盟无疑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其次,中国实行“一边倒”和中苏友好关系的确立,也促使苏联改变了以前在中苏关系中的实行的某些民族主义的做法,放弃了在中国获得的一部分特权,从而使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得到尊重。

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曾主动宣布,废除沙俄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尊重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但是,出于自身利益,苏俄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弃沙俄的在华特权,如中东铁路的使用权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苏联的民族主义又有所发展。1945年,苏美两国背着当时的中国政府作交易。进而使美国同意苏联租借中国的旅顺、大连和继续保留和扩大其对中国长春铁路的控制使用权。其后,苏联又按照苏、美、英三国秘密签订的雅尔塔协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一边倒”,致力于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中苏友好关系,而苏联的上述民族主义做法显然与新的中苏关系背道而驰,在新中国领导人的要求下,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不能不同意和新中国重定条约和协定,放弃1945年中苏谈判中获得的部分特权,这无疑对于新中国维护自己的独立和领土主权是十分有利的。

第三,中国实行“一边倒”和中苏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促使苏联在外交、经济建设、国防建设方面支持和援助中国。从而加强了中国的实力,对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总之,“一边倒”的实行,确实对新中国坚持和维护对立自主的立场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不过,在对此做出充分肯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不指出,任何事情都有两重性,实行“一边倒”也是如此,难免会对新中国的独立自主产生某些制约或损害。

其一,实行“一边倒”必然要求中苏两国在对外政策上保持高度的一致,要求两国紧密团结,这就意味着中国不能不在一定程度上服从苏联对外政策的需要,放弃自己某些独立的主张。

……但是,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和中苏结盟之后,两国均认为应在对外政策上保持“一致”,以显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由于历史的原因,苏联在社会主义阵营中实际上处于特殊的地位,斯大林又被尊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故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事实上不得不在一些问题上放弃自己的主张,以便同斯大林领导的苏联的对外政策保持“一致”,或适应苏联对外政策的需要。这种情况在斯大林逝世之前经常发生,其结果不能不使中国的独立自主收到某种限制。

其二,实行“一边倒”和中苏结盟以后,由于苏联并没有完全放弃大国主义,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平等的对待中国,而中国则相对较弱,较多的有求于苏联,致使中国在处理中苏双边关系的过程中,不得不在某些方面迁就苏联,放弃自己的正当要求。

诚然,新中国领导人总是竭力的维护本国的正当利益,总是在中苏交往中对苏联的非分要求予以抵制,并非“唯苏联之命是从”,但是,当中国虽然力争,却无法争得时,便不得不做出牺牲,以维护中苏友好团结的“大局”。这方面的例子并不少,毛泽东本人就曾直言不讳的谈到过,“1950年,我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吵了两个月,对于订立互助同盟条约、中长路,合股公司、国境问题,我们的态度:一条是你提出,我不同意者要争;一条是你一定坚持,我接受。这是因为顾全社会主义的利益。”这样作的结果,无疑使中国的独立自主收到一定的制约。………… (节选自孙其明:《试论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德利弊得失》,《上海党史与党建》,1995年第1期。)

 

 

【相关知识链接】

 “求同存异”方针的论述

中国政府认为:维护世界和平,在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合作发展经济,是世界各国人民普遍的愿望,符合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求同存异”有坚实的客观基础,能够成为中国外交的行动准则。

求同存异是中国外交一向倡导的原则。中国政府认为: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各不相同,因此各国间对各个问题的看法与做法各有不同,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强求一致。但是各国间要相互交往,就需要有共同的基础,所以,各国间应将不同点放在一边,而谋求在共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国家间的关系。这样做并不是掩盖各国间原有的分歧,而是不让这种分歧成为两国间建立和发展关系的障碍。在国际事务中也应该这样做,以便在有关国家间达成一致,作为共同信守的准则。中国领导人称之为求同存异。

中国领导人一向主张求同存异。在新中国政府成立之初,周恩来就提出在外交上既有联合又有斗争的思想,并指出搞外交不可强加于人。1954年,周恩来在外交干部会上又明确提出求同不求异,双方的不同点不能去掉。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明确宣布中国外交是求同存异。自此以后,中国领导人在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事务时,多次不厌其烦地指出:中国始终本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处理国家关系、解决国际争端;各国间在同一问题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是正常的,没有必要让各国完全放弃自己的看法去强求一致;但是如果各国都只坚持自己的意见,拒绝别人的意见,问题也无法解决。所以正确的做法是本着平等互利,共同协商的精神,由有关各国共同寻找各方合作与交流的基础,同时允许各方保留自己的不同意见,在国家关系和国际事务中应以各方达成的一致意见作为行动的准则。既要充分尊重各国的独立与主权,又要维护国际协议的信誉。(选自张塞等主编:《中国国情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版。)

 

【历史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地区的局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获得了独立或正式摆脱殖民主义的奴役。但是,英、法等老殖民主义的统治尚未结束,美帝国主义又妄图取而代之,使亚非地区的和平受到严重威胁。

为了彻底扫清殖民主义在亚非的势力,发展亚非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亚非人民迫切要求召开一个加强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会议。在这种形势下,一九五四年四月,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锡兰(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五国总理,在锡兰的科伦坡举行南亚五国总理第一次会议,提出了召开亚非会议的建议。十二月二十八日,五国总理在印尼的茂物举行第二次会议,决定由他们以发起国的名义联合召开亚非会议,并暂定会议于一九五五年四月的最后一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邀请亚非的25个国家参加。

亚非会议召开的目的旨在促进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和睦邻关系;讨论与会各国的关系和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讨论有关民族主义、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问题;讨论亚非国家和它们的人民在今天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它们对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所能做出的贡献。五国总理的倡议反映了亚非人民的普遍要求和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因此立刻得到世界人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除中非联邦以外,24个亚非国家,包括中国在内,全部接受了邀请。

但是,反动势力千方百计破坏亚非会议的召开,台湾国民党特务甚至对中国代表团进行暗杀活动。一九五五年四月十一日,中国代表团包租的印度航空公司飞机“克什米尔公主号”,从香港飞赴印尼万隆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暗藏的定时炸弹炸毁,机上中国代表团李肇基等8人和波兰、奥地利记者,越南代表团工作人员共11人遇难,制造了一起严重的国际政治阴谋事件。

事件发生后,周恩来坚决赴会,于四月十六日率领由陈毅等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到达印尼的万隆,出席亚非会议,受到了印尼人民和华侨的热烈欢迎。四月十八日,亚非会议在万隆的独立大厦开幕。连同5个发起国共有29个亚非国家的340名代表参加会议。印尼总统苏加诺应邀致开幕词。他热情洋溢地欢迎新亚洲和新非洲的诞生。呼吁亚非团结,共同行动,美国并未被邀请参加会议,却派遣了由70多名记者组成的“最大代表团”到万隆活动,利用亚非各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长期殖民统治造成的相互之间的某些隔阂,制造纷争,渲染分歧,特别是挑拨亚非国家和中国的关系,企图使会议达不成任何协议。

在大会的一般性发言中,绝大多数国家的代表就会议的议题,充分发表了意见。也有的代表在发言中谈到共产主义的“威胁”,认为有必要对之采取防范措施。周恩来在听取了许多代表团团长的发言后,四月十九日下午,他根据会议发展情况,临时决定将原来的发言改用书面散发,在会上另作补充发言。在这个发言中,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亚非国家应采取的“求同存异”的方针。他指出,亚非会议应该积极地肯定和表达亚非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不应该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争论。他呼吁亚非国家团结起来,为亚非会议的成功而努力。周恩来的发言深深地打动了人们的心弦,成了亚非会议开幕以来的最高潮,获得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和普遍赞扬。“求同存异”的方针终于为各国代表所接受,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选自赵少荃主编:《当代中国史》,江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拓展阅读】

美国操纵联合国

联合国的创建,表达了战后世界人民的希望;《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反映了世界人民对平等独立和持久和平的向往。但是,联合国刚刚成立不久,美国便力图利用它来谋取自己的私利。在它的操纵下,联合国曾经做了很多不光彩的违反《联合国宪章》和各国人民意愿的事情。

但是,从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后期,这是联合国的创建和被美国操纵利用的年代。 美国在联合国里犯下的第一件罪行,就是盗用联合国的旗帜,发动和进行了侵略朝鲜的战争。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李承晚集团发动对北朝鲜的武装进攻。6月27日美国直接派军队 参加朝鲜战争,同时操纵联合国通过一系列配合美国侵略的决议。1950年6月25日,安理会在苏联代表缺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被剥夺合法代表权的情况下,根据“联合国朝鲜委员会”捏造的报告,通过了诬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南朝鲜发动“武装进攻”的决议。6月27日美国派军队参加朝鲜战争后,安理会当天通过决议,号召各国援助南朝鲜。7月7日,安理会又决定成立由美国指挥的联合国军统一司令部,并授权它使用联合国的旗帜作战。此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联邦、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希腊、土耳其、菲律宾、泰国、埃塞俄比亚、哥伦比亚等15国也相继派了一些军队参加朝鲜战争。从而,使联合国军成了朝鲜战争的交战一方,而联合国也就充当了美国侵略朝鲜的工具。

1950年9月,美军越过三八线,并将战火延伸到中国边境。这时,美国纠集了一些追随它的国家,向联合国提出“八国提案”,要联合国军“采取一切适当的措施以保证全朝鲜情况的稳定”。10月7日,联合国第五届大会通过了这个提案,并决定设立一个由侵朝国家组成的“联合国朝鲜统一复兴委员会”,规定在外国军队撤退以前,由联合国主持举行全朝鲜的选举以建立统一的政府。中国人民志愿军投入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后,美国侵略军受到朝中人民军队的有力回击,美国又操纵联大通过“十三国提案”,妄图利用“停火”来取得喘息时间:与此同时,美国还强使大会通过诬蔑中国“在朝鲜进行侵略”的非法决议,(1951年2月1日);接着又通过对中国和朝鲜实施“禁运”的非法决议(1951年5月18日)。

1951年6月,由于苏联代表在联合国的建议,美国在军事上一再失败的压力下,于7月10日被迫举行停战谈判。在谈判中美国竭力制造困难,1952年12月3日,美国还利用七届联大通过了支持强迫扣留朝中战俘的所谓“自愿遣返原则”的决议。由于朝中方面坚持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立场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努力,停战谈判经历了两年,多方始达成协议。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朝鲜停战得以实现。然而,美国肆无忌惮地企图将联合国作为发动战争、进行侵略的工具都已历历记录在案,这是联合国历史上最暗淡无光的历史时期。

美国在发动侵略朝鲜战争的同时还公然派遣美国第七舰队,武力侵占我国领土台湾。1950年8月我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控诉,11月,我国特派代表伍修权在安理会上发言,揭露了美国侵略中国领土台湾的罪行。但在美国控制下,联合国没有通过制止美国侵略行为的决议。美国还一再利用所谓“联合国监督”来掩盖它继续控制南朝鲜、阻挠朝鲜和平统一的行径。美国长期剥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并指使联合国一再讨论干涉中国内政的所谓“西藏问题”。这些都粗暴地践踏了联合国宪章,大大削弱了联合国的地位。   

从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期是联合国的构成和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以及苏美两个超级大国在联合国进行政治交易展开权力角逐的年代。

进入60年代,美国仍然企图继续控制联合国。1960年7月,刚果爱国军民爆发反比斗争,美国以“协助刚果恢复法律和秩序”为名,在苏联的支持下,操纵联合国安理会组织“联合国部队”入侵刚果(利),并于1961年1月假手冲伯集团杀害了刚果民族英雄卢蒙巴,颠覆了刚果合法政府。1964年3月,美国又利用“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干涉塞浦路斯内政。1964年8月,美国制造所谓“东京湾事件”,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发动了军事袭击,而联合国安理会却接受美国总统约翰逊的所谓“控诉”。

美国在加紧部署扩大侵略越南的同时,又策划由联合国插手越南问题的阴谋,提出所谓在越南“停火”的和平骗局。1965年4月,当美国武装侵略多米尼加时,联合国既不谴责美国的侵略,更不强制美国撤军,而却要多米尼加爱国军民接受“永久停火”。同年,在克什米尔和印巴冲突问题上联合国安理会不但不谴责印度对巴基斯坦的武装侵略,反而不分是非曲直,以调解为名,限巴基斯坦在三天内“停火”,千方百计为印度侵略者撑腰。凡此种种,都使联合国声名狼藉,威信扫地。 (选自彭树智等主编:《当代世界史讲座》,河南大学出版社1988版。)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