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岳麓版教科书高一历史模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早
最新热门    
 
人民版教材:《太平天国运动》精要解析

时间:2009-10-18 17:29:05  来源:人民版
 

——接续(请您向前翻页,谢谢)

人民版教材《太平天国运动》精要解析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洪秀全、洪仁玕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从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主动参与,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图书馆、上网浏览、实地考察等方式,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通过学生小组交流和合作,体验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重要。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着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救人民于倒悬的宗旨,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的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一种绝对平均主义思想。这种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落后性,再加之当时社会条件的制约,未能真正实施。《资政新篇》的提出,给中国的农民革命指明了一条符合历史潮流,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向和道路。《资政新篇》克服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封建落后性和空想性,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以后的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起到了先驱者的作用。但它并不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也缺乏付诸实现的坚实的社会基础,它更多的是洪仁玕个人活动经历的产物。对于太平天国运动,它显然没有回天之术。

 
天京事变的发生使得太平天国运动转入到防御阶段, 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这一系列史实从根本上暴露出了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所不可避免带有的阶级局限性。再加上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的制约,注定了农民阶级不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尽管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它毕竟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显示了农民革命的伟大力量,留下许多经验教训。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这一目的教学主要讲了四个方面的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可以采取复习提问的方式问学生“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由此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到国内阶级矛盾进一步加剧、空前激化的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爆发的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要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但在不同历史阶段,矛盾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只有一种矛盾起着主导的、决定性的作用。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前夕,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这是因为,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步入近代不久,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程度还不是很深,广大人民更多感受到的是以增加税赋为表现的封建主义的压迫,而不是西方资本主义直接的掠夺。所以在四点原因“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自然灾害严重”、“西方宗教的影响”中,清朝腐败的封建统治和剥削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

2.洪秀全组织、发动起义的准备工作——创立拜上帝教。(1)拜上帝教的特点: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民间宗教相结合,便于文化程度不高的农民和手工业者接受。在此可以结合史料使学生加深理解。(2)拜上帝教与西方基督教之间的关系:洪秀全利用和改造西方基督教,创造一个新的宗教拜上帝会,以使农民摆脱封建传统宗教的精神枷锁。从拜上帝会的教义和基本理论来看,它根本不同于基督教,它是农民起义的工具。所以拜上帝会与基督教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改造和利用的关系。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农民阶级毕竟不是先进阶级,他们提不出先进的革命纲领,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只能利用宗教达到目的。所以它的失败也就是必然的了。

3.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引导学生使用教材中的地图掌握这一过程中的基本史实和发展线索。(1)明确四个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永安建制,分封诸王——初步奠定了太平天国政权的基础;1852-1853年攻克武汉三镇——声威大振;1853年春占领南京,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2)对永安建制的分析,既要肯定其重大意义,初步建立了政权,又要看到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其封建意识是十分浓厚的,对以后革命的进程产生不利的影响。(3)对定都天京的认识。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显示了农民强烈的反封建精神。

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1)简要介绍北伐、西征、东征的情况,明确北伐、西征和东征的目的。(2)理解北伐与西征、东征的关系:北伐牵制了清政府的兵力(是为因),为西征、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条件(是为果)。(3)通过北伐、西征和东征,太平天国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本目主要讲了两个问题:

1.《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农民基本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1)从“原则”、“办法”、“目的”三个方面掌握《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方法是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产品分配的原则是“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实施办法是农民每年收获所得,除生活必须外,其余一律上交国库。通过这一纲领希望达到的目的是建立“四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二无”(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相关史料,在此基础上,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从“革命性”和“空想性”两个方面来评价它。革命性:要把它放在中国农民战争中和以前的农民战争相比较来突出《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天朝田亩制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中提出过的“平均”、“均贫富”、“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更重要的是将过去农民战争的口号作了具体的规划,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平等、要求摆脱封建压迫、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因此,它能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群众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空想性:《天朝田亩制度》并没有真正实施过,其客观原因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一直处于清朝军队的包围中,军事斗争非常紧张,无法实施复杂的社会经济改革,缺乏一个安定的环境;主观原因是,平均分配土地与生产、生活资料归圣库的规定相互矛盾,生产的产品多对农民没有什么实际好处,无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绝对平均分配产品的方案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施。

2.《资政新篇》。《资政新篇》是继《天朝田亩制度》之后,太平天国颁布的又一重要文件,是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

(1)分析认识《资政新篇》内容的资本主义性质。教师可以先讲清书上提出的观点“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然后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加以介绍,引导学生通过分析《资政新篇》的内容,与封建制度下政治、经济、文化特点相比较,认清《资政新篇》带有资本主义色彩。
(2)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仍然是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先进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认识。先进性: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一个比较完整的改革方案,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摆脱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局限性:由于当时中国尚未形成发展资本主义必需的强大的资产阶级,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能提供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加上当时太平天国政治、军事形势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真正实行。

【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

这一目主要讲了五个问题:

1.天京事变的过程。教师对这一部分内容做一般的叙述,不必展开,主要突出两个环节。一是韦昌辉滥杀引起大乱;二是石达开出走。

2.天京事变的原因、影响和重建领导核心。(1)对事变发生的原因的分析,教师可以提供相关说明问题的史料和图片,让学生明确发生的直接原因,也就是它的表象。进而指导学生运用唯物史观,从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入手,使学生认识到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农民阶级本身具有的狭隘性、保守性和自私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使得太平天国的领导集团缺乏了革命应有的政治远见,天京变乱的发生也就不足为奇了。(2)影响:太平天国原来的领导层遭到破坏,出现了“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清军乘机重建江南、江北大营。太平天国由主动进攻转入了被动防御的状态。(3)新的领导核心的形成:提拔青年将领陈玉成、李秀成。

 
3.太平天国后期的防御战。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以后,西方侵略者即向清政府表示愿意协同对付太平天国,中外反动势力开始走上相互勾结的道路。使学生意识到太平天国的防御战,面临的敌人是中外反动势力,这也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

4.太平天国的失败。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从“时间”、“标志”、“原因”三个方面掌握。(1)时间:识记1864年;(2)标志:天京的陷落;(3)原因:通过教材思考题进行讨论,参考答案见后。

5.太平天国的意义及教训。(1)关于太平天国的功绩意义,可以让学生在明确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的基础上,从反封建和反侵略两个角度展开记忆。突出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使得太平天国运动承担起以往农民战争所不曾遇到的反外来侵略的任务。引导学生将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比较,找出时代赋予的新的特点。(2)教训:引导学生回忆分析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最终结果,结合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社会状况,得出农民阶级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它缺乏科学的理论武器,承担不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的结论。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三)问题解答

【谈一谈】

马克思曾指出:“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马克思指出了中国起义的欧洲原因,即西方列强的侵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然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但与鸦片战争的失败以及《南京条约》等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是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的。这场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一是白银外流加重人民负担;二是五口通商使东南棉纺织业受到冲击,出现大量以农民为主体的流民。同时由于《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的签订,使基督教大规模传入中国,本来是为殖民侵略服务的宗教,却被农民阶级利用和改造。总之,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侵略激化了原有的阶级矛盾,而基督教的传入又为中国农民提供了反封建的理论武器。因此,正是从鸦片战争激化了国内原有的阶级矛盾这个角度来说,“推动了这次大爆炸(即太平天国运动)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

【议一议】

从《天朝田亩制度》到《资政新篇》,试谈谈你对天国领导人治国的理解。

 
答案提示:《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早期的革命纲领,突出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太平天国的领导者希望通过这一文件建立起“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千百年来千百万贫苦农民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天朝田亩制度》所描绘的理想,是农民小生产者的理想。特别是土地均耕、财物公有和平均分配消费品,反映了农民小生产者渴望摆脱贫困实现家家温饱人人幸福的要求。平均主义不可能使农民摆脱贫困。但是农民阶级以平均主义思想武器,针对封建剥削和压迫,要求平分社会财富以摆脱贫困。这种要求是革命的进步的。一方面可以以此来吸引广大农民群众投身到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的革命斗争中去,壮大革命声势;另一方面可以对给广大农民群众带来困苦的社会制度加以改造。

《资政新篇》的提出是在太平天国转入到防御阶段提出的,目的是为了振兴太平天国,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它的提出的首要目的就是帮助太平天国摆脱不利的局面。太平天国兴起之时利用了西方的宗教,这就使得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本身对于西方存在着一定的好感,再加之洪仁玕本人曾经在香港生活过,对资本主义制度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使得领导人认为摆脱困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采取资本主义的方案。

【学习质疑】

太平天国的失败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是由于天国领导集团犯了许多严重的错误。有人则认为是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所致。试谈谈你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案提示: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学生可以自圆其说,论据充分。下面是其中一种观点。

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根据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应该是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客观上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外部因素,不是它失败的主要原因。所以失败的主要原因只能从主观方面进行分析。主观上,一方面由于太平天国还只是一次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要求解放,敢于用武装斗争来反封建反侵略。但是农民毕竟是具有分散性、狭隘性和自私性的小生产者,存在着宗派思想、享乐思想,不可能制定明确的革命纲领并用来团结广大民众,参与革命目的并不明确,出现了诸多过激政策,排斥知识分子;难以长期地维持革命纪律,并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最终出现农民政权的封建化;他们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和纲领,只能求助于宗教和平均主义。太平天国颁布过《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但不可能实现,或者无法实行,就不能长期保持农民群众的革命热情。另一方面是战略上的失误,例如偏师北伐而孤军深入、定都天京的决策失利以及多次贻误时机与各地起义联合等。题目中的看法只看到了事物的表象,没有从斗争阶级所处的经济地位入手,所以是不正确的。

【想一想】

史载,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读也,否则问罪也”;又史载,太平天国后期,洪秀全大封王爵,把他的兄子侄戚都封为王,委以重任。试从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的结局出发,结合课文及史载,分析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

答案提示:在中国历史上,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的结局无非两种——镇压之下失败、成功之后再次建立封建政权。

农民阶级由于自身所处的经济地位,在斗争的过程中体现了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性的要求,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读也,否则问罪也”即是说明。这对打破人民群众的精神枷锁,解放人民思想投入反封建斗争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太平天国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反孔斗争,其反孔,却从未指出“孔丘”之书的错误本质;其焚书,显然是一种简单化的、粗暴的、消灭文化的做法,又表现出了农民小生产者的落后性;其删书,也只是把有关鬼神、祭祀、吉礼等文字删去,而孔孟之道一些基本内容如等级制、三纲五常、天命论等却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在洪秀全的《天父诗》、《幼学诗》和《太平礼记》中都充满了封建的伦理道德。由于农民阶级本身是小生产者,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没有也不可能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他们用以指导自己行动的是农民朴素的平等、平均思想。无论是以往农民战争中提出的“均平”、“均贫富”、“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思想,还是太平天国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固然表现农民阶级反对封建剥削和取得土地的迫切愿望,但在措施方面实际上并没有超出封建主义的范畴。农民小生产者的身份决定了他不可避免地带有分散性、狭隘性和自私性的局限,具有无法克服的落后性,所以无法摆脱农民政权的封建化。在组织上,太平天国永安建制之时就分封王爵,并且规定爵位世袭,定都天京以后,更是将封建等级制度发展到极至,不自觉地又回到封建制度的老路上来。洪秀全任人唯亲,大肆加官进爵,领导集团奢侈腐化,朝纲混乱,使农民政权蜕化变质,日益脱离群众,丧失了人心,最终断送了农民起义。之前的农民运动不外也是如此。

【自我测评】

 
1、有人认为,《资政新篇》在经济纲领上是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否定。试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答案提示:《天朝田亩制度》要求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生活资料统归圣库的公有制,实质上是一种平均主义的空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资政新篇》主张开设银行,鼓励私人投资,发行纸币,允许私有财产存在,鼓励发展私有制,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与《天朝田亩制度》主张的平均主义有本质的区别。在经济主张上存在矛盾之处,且《资政新篇》没有涉及土地问题,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2、“农民可能充当一种极端保守的角色,也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这一观点。

答案提示: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所处的时代条件决定了他可能充当一种具有高度革命性的角色。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例,在斗争过程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就突出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表现出了高度的革命性。作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中,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达到了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具有打击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者的巨大声势,集中显示了新的农民战争特点。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方式、新的阶级力量的代表者,所以农民小生产者就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保守、自私、散漫等阶级弱点,在起义过程中不自觉的又会充当起极端保守的角色。在永安建制时就规定了爵位的世袭制。定都天京后,封建特权思想和封建等级制度更是恶性发展。洪秀全日益成为封建帝王,所谓“生杀由天子,诸官莫得违”。他们养尊处优,享乐腐化,革命进取心日益丧失。所以,建立在小生产基础之上的农民革命政权,不可能突破封建专制制度,在扮演革命者的同时注定会退回到保守者的角色。

农民阶级所存在的这种两面性是由其经济地位即受地主阶级压迫和小生产者地位所决定的。

【材料阅读与思考】

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还指出,“(太平天国胜利后)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今后……还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试分析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答案提示:“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体现出了太平天国在同外国侵略者的接触中,奉行独立自主、反对侵略的外交政策。“(太平天国胜利后)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今后……还可以成为亲密的朋友”体现出了太平天国主张平等友好的对外贸易,但严禁鸦片贸易。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表现了崇高的民族自尊心和经济贸易上的开放政策,超越了清政府的投降倾向和闭关政策。但是太平天国领导人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本质还缺乏认识,甚至抱有幻想,缺乏应有的警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