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资源 >> 正文
人民版高中历史新教材教
陈国兵:历史教学中的叙
人民版历史教材“六引导
澄迈中学岳麓版必修一试
江苏铜山人民版历史期中
高中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史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一结
人民版教科书专题二课后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试题附
最新热门    
 
人民版必修三百年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时间:2009-10-18 17:29:08  来源:人民版
 

人民版必修三历史教科书,在史学观念与教育理念上,呈现出了若干的积极变化,相信大家对此会有深刻的体会。

人民版必修三百年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路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不断加深,清政府的统治日益腐败,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1905年8月,孙中山推动和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他在为同盟会制定的纲领中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同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解释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后简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包括“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即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民族革命。民族主义的提出,把反对清王朝统治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创立民国”,即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

孙中山认为“民族革命”只能推翻清政府,却不能铲除“恶劣政治的根本”——君主专制政体。因此,他要求建立“民主宪政体”。他在对资产阶级共和国蓝图的规划中规定,国民应享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选举产生,议会由国民选举的议员组成,宪法由议会制定,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民生主义的具体内容是“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所主张的社会革命。具体办法是,核定全国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平均地权”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这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锐观察。

三民主义又被孙中山称为“救国主义”。它是孙中山在潜心研究各种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实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以后,描绘的振兴中华、实现近代化的蓝图;它作为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尽管这时的三民主义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它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成为鼓舞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鲜明旗帜。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袁世凯在推行军事独裁统治的同时,在政治上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于是孙中山毅然发动“二次革命”,兴师讨袁。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日本,于1914年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命”,并先后发表《讨袁檄文》和《讨袁宣言》,不断揭露袁世凯破坏共和、复辟帝制的罪行。此后,孙中山高举护法旗帜,先后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挥师北伐,不屈不挠地同封建军阀展开了长达6年的斗争。
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奋起抗争过程中,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认识到真正的革命力量在广大群众之中。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毅然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会议审议并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突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提出争取中华民族真正的自由和独立;二是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在民权主义中,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明确指出其含义:一是给反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要建立一个最新式的“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的共和国。民权主义还强调使政治机构民主化,主张召开国民会议,实行新的选举制度,使人民能够真正参加管理政权。在民生主义中,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平均地权即在核定地价、增价归公的基础上,对缺乏土地而沦为佃户的农民,由国家给予土地,资其耕作;节制资本是指“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民生。对于工人,则由国家“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会后,孙中山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的进步。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三民主义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在民权主义方面,过去只是抽象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过去只有“平均地权”的政纲,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因此,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又被中国共产党人称为“革命的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基本一致的,因而它成为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这是孙中山在开拓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道路上迈出崭新的一步。

1. 简述孙中山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2. 为什么说孙中山是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请从其思想理论发展的角度举例说明。
阅读以下材料,谈谈孙中山主张三民主义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二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诞生

毛泽东,1893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毛泽东的青少年时代,正是近代中国社会剧烈变动之时。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黑暗统治之下,军阀混战不已,国家四分五裂,民族备受欺凌,人民在苦难中挣扎。然而,在近代,无论是康有为、梁启超的改良方法还是孙中山的革命办法,都没能挽救中国的危亡。因此,走什么样的路来改造中国,便成为毛泽东等青年一代苦苦思索的问题。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中国的志士仁人带来了一线光明,“走俄国人的路”成为当时先进知识分子的选择和追求。从青年时代就怀有“改造中国与世界”宏伟志向的毛泽东,一旦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以高昂的热情,义无反顾地投身于中国革命的实践中。

1921年7月,毛泽东在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国民革命的实践中,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农民问题予以高度关注。他在1925年12月发表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明确指出农民是中国无产阶级最广大和最忠实的同盟军。1927年初,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进行农村革命的伟大意义。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发动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后,中国共产党人毅然举起了武装起义的大旗。继周恩来等领导八一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后,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率领起义的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地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提供了比较完整的经验。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进行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中,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独特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做出了最卓越的贡献。他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了坚持并发展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成功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说明。他在这一时期先后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重要文章,强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把立足点从城市转入农村,发动和依靠农民群众,在农村建立根据地,开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革命战争,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革命道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以革命的首创精神和巨大的理论勇气所探索出的这条道路,成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反击国民党军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中失利,被迫长征。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实践及其成功与挫折的经历,以及抗日战争时期延安作为中国革命大后方的相对稳定的环境,使毛泽东有条件总结过去的革命斗争经验并进行新的理论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先后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战略问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大量文章,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任务、动力和领导力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毛泽东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来进行,即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在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已经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

对于中国革命的动力和前途问题,毛泽东指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民是无产阶级的最可靠的同盟军,在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的基础上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在特殊条件下还联合一部分大资产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以孤立和打击最主要的敌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在中国建立一个以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经济纲领是没收操纵国计民生的大银行、大工业、大商业,建立国营经济;没收地主土地,归农民所有,并引导农民发展合作经济;允许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富农经济的存在。文化纲领是废除封建买办文化,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新民主主义的发展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

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大会,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 党的指导地位。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

在中国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既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体现,也是中国革命的必然。它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  

 
探索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之路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并作了初步的理论总结。它主要包括:(1)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中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2)提出了把人民内部的民主和对反动派的专政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3)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严格区分并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4)强调要从中国是一个大农业国这种情况出发,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集中地体现在《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这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发展到新的高度。
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毛泽东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就其一生来看,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贡献。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 为什么说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与确立的时期?试结合史实说明。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
结合课文,说一说毛泽东在文中说的“本本”指的是什么?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是针对当时中国共产党内的什么倾向来说的?

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创建新理论的宣言书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百废待兴,中国人民急切地期待着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但是, 由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左”倾错误的长期影响,个人崇拜仍在束缚着一些人的头脑,国家前进的脚步十分艰难。此时,刚刚恢复领导工作的邓小平,首先在中央领导层中大声疾呼: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关键还是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

1978年11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的原定议程是讨论经济工作,但许多与会人员要求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呼声十分强烈。12月13日,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还提出改革经济体制的任务,指出“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的这篇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它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拥护,实际上成为随后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决策,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取得了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重要成果。会议还提出要正确对待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时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指明了方向。
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从此正式开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初,国际政治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一个关键时期。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在视察途中,邓小平就社会主义的本质,计划、市场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改革开放、革命对于解放生产力的关系,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判断实践的标准等问题,做了深刻的阐发。他说:党的基本路线要管100年,动摇不得;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当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南方谈话坚持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深刻地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体系。它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出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大会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概念。会议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中国共产党继续前进的旗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世纪之交,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关键时期。基于对国内外形势、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任务及其自身建设实际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江泽民在2000年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中国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直接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它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

1. 邓小平在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2. 邓小平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邓小平文选》
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历程,说说你对“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观点的认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