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远程研修:“百家争鸣”

时间:2009-10-18 17:04:22  来源:本站
 

 

案例2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形成

点评:龚育佳 王 雄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百家争鸣和儒学的形成

海南历史一班  邓之贤

http://acad2.cersp.com/article/1211328.dhtml

 

●课标要求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识记主要思想流派及主要代表,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成就以及孟子、荀子的主要思想主张;

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孔子“仁”的思想和教育思想,以及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

2.过程与方法

分析图文材料、概括归纳知识、联系现实、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百家争鸣”的时代要求;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和荀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导入新课】

孔林、孔庙、 孔府

问:同学们,有去过山东的“三孔”(孔府、孔林、孔庙)吗?其主要是祭奠谁的呢?他在我国历史发展中有何重要的地位呢?

生:……(纪念的是孔子)

师:说到孔子,咱们应该都不陌生,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一些关于对孔子的了解呢?

生:……(可以从语文科中的《论语》切入、也可以从于丹的《〈论语〉》心得切入)

【新课组织】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含义

师:什么叫“百家争鸣”?其代表主要有哪些?它们又分别代表什么思想呢?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百家争鸣”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同学们,请看这些书影和人物图,然后指出他们分别代表的是哪一家。

生:……(思考)

师:(总结)《孟子》代表的是儒家;《墨子》代表的是墨家;《庄子》代表的是道家(顺便与图4结合);图5是《孙子兵法》竹简,代表的是兵家;《韩非子》代表的是法家。

师:列出相关材料

材料一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材料二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材料三  

材料三   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孟子·公孙丑上》)

材料四  材料四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

师:这些材料出自谁?

生:……

材料五    材料五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沉涵,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无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

师:这则材料出自谁?

生:……

材料六 万物一齐,孰短孰长?道无终始,物有死生,不恃其成。           

材料七   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非,因非因是。(《庄子·齐物篇》)

材料八   师:这两则材料出自谁?师:(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

【故事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

材料九   材料八 法不阿贵;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法)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术)

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势)

师:材料八、九出自谁?生:……

材料九   知己知彼,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孙子兵法》)

师:材料九出自谁的思想?

生:……

师:《孙子兵法》有很多经典的故事,哪位同学说说一下他所知道的故事有哪些呢?【故事】“围魏救赵” 公元前341年,魏将庞涓伐韩,韩求救于齐,齐以田忌、田婴为将,孙膑为军师攻魏。孙膑用“减灶”之计诱魏太子申、庞涓入马陵道埋伏之中,万弩齐发,大败魏军,魏太子申被掳,庞涓自杀。

2.代表——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

 

 

3.重要思想流派的思想主张(表1)

学派

代表

主要内容

影响

老庄

之学

老子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小国寡民”社会。

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庄子

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逍遥”。

法家

思想

李悝

在魏国变法:奖励耕战、严刑峻法。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用;两汉后,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家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商鞅

在秦国两次变法:废旧制度、重农抑商、加强中央集权、以吏为师。

韩非子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主张“事异则备变”。

墨家

主张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在认识论和逻辑学贡献。

汉代以后,逐渐湮没失传。

(过渡)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了?百家争鸣对中国古代社会(乃至)当今有什么重要影响呢?

4.背景

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这一文化盛况,不是偶然的,有其历史必然性,归结来说,主要要以下几个方面:

⊙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        ⊙经济:井田制瓦解

⊙政治: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并受重用

⊙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学术逐渐下移,“学在民间”出现

 

5.评价

⊙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政治思想:“礼”:维护周礼,贵贱有序        (保守性)

“仁”: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道德观和伦理观)

注重政治和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2)文化教育:

教育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整理古籍——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3)评价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仁”,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相关练习】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孔子提倡

A.因材施教        B.启发诱导       C.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D.择优而教

2.孟子

(1)政治: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提出“政在得民”,反对苛政

(2)民本:提出“民贵君轻”(唐太宗与魏征)

(3)伦理观:主张“性本善”

3.荀子

(1)政治:主张“仁义”和“王道”;“君舟民水”(唐太宗与魏征);礼法并用。

(2)哲学:“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3)伦理观:主张“性本恶”

【古为今用】

(1)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2)“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龚育佳点评:该教学设计三维目标清晰,充分体现了新课改要求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理念,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索并理解各家学派的基本主张,认识“百家争鸣”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原因,并能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王雄点评:这一课是必修三中难度比较大的,没有相当的学术积累很难设计出像样的教学目标与程序。老师学术涵养比较扎实,对儒家思想的理解比较透彻,所以,才能写出如此思路清晰,史论结合的设计。从目标设计看,他对课程标准把握得比较准确。在知识与能力部分,它列出两个目标,第一个用的是识记,第二个用的是理解,这是准确的。在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他提出“以祖国的历史文化而自豪;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能注意这样两个问题就更好了:第一,“百家争鸣的时代要求”写得不清晰,这更像是一个知识目标。可以省略。第二,“以人为本的精神境界”前面最好加上“体会”。

还有一个问题出在重点难点部分。课表的要求是“百家争鸣形成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形成的原因,原因只是学生理解意义的知识背景,显然不是重点。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老师选用的大多数史料、寓言故事非常切合教学目标,这位学生通过经典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提供了基础。当然,如果能够将一些思想与学生实际相联系就更好了。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