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温州历史教育博客:周启梅老师案例

时间:2009-10-18 17:04:25  来源:王恩妹
 

 

自主探究核心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教学案例

温州乐清中学     周启梅 

温州高中历史新课程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678/index.shtml

 

[案例背景]

 

本教学案例源于我承担过的一堂本市新课程公开课。新课标要求历史教学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我这次开课的课题为《美国1787年宪法》,这节内容的设计主要在于如何把握和处理核心知识——宪法的内容和原则。经再三考虑后,我没有采用新课程实施中常用的实践体验、合作讨论等方式来处理这一核心知识,而是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和学生自主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自主探究生成知识,体验情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享受。我认为新课程的教学并不一定都要以很“热闹”的形式出现,学生自主探究、思维活跃也一样,关键在于课堂的效果。课后我还听了组里另一位老师的这堂同课异构的公开课,几天之后,我又有幸聆听了温州市开设的新课程样本课,其中也有两位老师是上《美国1787年宪法》这节内容,反思自己的公开课和其他三位老师的课,感触颇深。下面我就描述自己在这堂课上关于核心知识的教学片段并谈谈课后的反思。

 

 [教学片断]

 

教师通过投影展示一则材料: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遭到国会弹劾,……下面是得克萨斯州女议员芭芭拉·乔丹……出于对尼克松因政治原因而歪曲宪法的行为的愤慨,为这一弹劾做出的辩护(节选):

      我想把几个弹劾标准和总统的某些行为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如果总统企图颠覆宪法,他就应该受到弹劾”。

    

宪法给予总统权力,要他时刻注意法律是否得到公正的执行;但是,总统指使他的助手作伪证,……并企图与一位联邦法官妥协,而在公开场合又声明与刑事司法部门合作。                 

——《美国赖以立国的文本》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材料后,重点显示出材料中“宪法给予总统权力”这句话,同时课件上显示:请结合美国联邦宪法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宪法给予了总统哪些权力?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然后回答

生:最高行政权、武装部队总司令、对立法有否决权。

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问:“大家还有补充吗?”

学生集体回答:总统还可以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并穿插说明:可见美国总统拥有广泛的权力,美国是一个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制的特点就是: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是国家武装力量的总司令,行政权集于总统,总统决定对内对外政策。由此美国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呢?美国总统真的能跟封建君主一样大权独揽、说一不二吗?

生:杰斐逊的话说明宪法赋予了总统很大的权力,但美国总统并不能像封建君主一样大权独揽。

师点评肯定学生的回答后课件上出现问题2:宪法是如何构建美国中央政府的权力?体现出什么原则?

学生再次快速阅读教材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

一学生举手回答: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最高立法机构是国会,最高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体现出三权分立原则。

老师作出赞赏的评价,然后引导学生再次看课件上的材料,重点显示出材料中的“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遭到国会弹劾”这句话,同时课件显示问题3:“总统尼克松遭到国会弹劾”这一现象说明宪法在权力结构上的什么原则?这一原则在宪法中是如何具体体现的?

学生再次详细阅读教材中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经过学生个别回答、个别补充和集体补充后,形成较完整的结论: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在宪法中具体体现为: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但国会在复议之后若以2/3多数再次通过可推翻总统否决,国会还可以弹劾总统;总统任命联邦法官,最高法官也可宣布总统违宪;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最高法院可宣布法律违宪。

老师给学生的回答予以肯定和赞赏,同时把学生的结论用一个示意图(体现美国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原则)在课件上显示出来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再结合示意图提问:美国总统、国会、最高法院之间谁的权力最大呢?

学生在稍微“争吵”之后一致认同:没有谁的权力最大;一样大;没有哪一个机构或人可以大权独揽,说一不二。

师:宪法的这一原则有什么作用呢?

生: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保障民主。

师通过课件显示几幅图片,如美国总统布什任命大法官等,请学生判断这些图片反映了宪法中的哪些内容,学生的回答情况不错。

师:下面请大家再看一段材料:

美国宪法是吵出来的,……制宪会议过程中充满了唇枪舌剑,许多人最初的意见都被改得面目全非。……宪法只不过是讨价还价和相互妥协的结果。                                   

                  ——易中天《艰难的一跃:美国宪法的诞生和我们的反思》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后,课件上显示问题:你如何理解材料中“宪法只不过是讨价还价和相互妥协的结果”这句话,请结合宪法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因这个问题有些难度,所以老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宪法中调和了哪些矛盾?得出结论为:中央和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的矛盾。紧接着请学生再次结合宪法内容思考宪法是如何调和了这些矛盾?

学生经过个别回答和集体补充后形成结论: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仍保留了一些独立性——调和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人口比例分配——解决了大州和小州的矛盾;将南方的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

师评价了学生的回答后引导学生得出其作用: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师:了解了宪法的内容和原则,大家有什么感想呢?(学生稍微思考后纷纷谈自己的感想)

老师点评和概括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感受了1787年宪法中的政治智慧。

 

[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在我省的正式实施,相信教师们都会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新课程的教学究竟该如何组织,应该“新”在何处呢?在新课程的教学中如何很好地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等等。对于我这节课核心内容的设计,从最初的设想到实践,也吸取了组里其他老师的意见和建议,课后又聆听和感受了其他几位老师的精彩之处,体会很多,最为深刻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究

古罗马教育家普马塔克说过:“儿童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好地发挥主动性,我们教师要重视发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火种”,多做“助燃”工作。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不经过学生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要想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是不可能的。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提供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提供探索支点。学习材料是历史教学中学生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载体。在本课核心知识的处理上,以两则材料为引子把核心知识转化为问题情境,通过第一则“美国总统尼克松遭弹劾”的材料设计三个层层递进的问题,这既体现了历史学科“史论结合”的特点,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教材,得出宪法在中央权力构建上的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及其作用,通过第二则“易中天品美国宪法”的材料设计“宪法如何调和了当时美国的几对矛盾”的问题,学生通过解决这四个问题,可以较好地了解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原则和作用,同时也可体验到宪法中的惊人的政治智慧。

 

其次,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合作。通过创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方法拉进了与历史之间的距离,课堂上学生带着问题不断探索教材中的核心内容,积极思考回答,感觉到学生思维很活跃,是学生自己在生成知识,体验情感。同时在学生个别回答之后采用其他同学相互评价补充的方式使得探究更为深入,学生也可以获得别人的探究策略和探究成果,提成了思维水平。

 

    二、充分利用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大家知道,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当然,教学中要避免“照本宣科”,教师可以调整、补充或重新开发教材。在本节内容的核心知识方面,其实教材中关于宪法的内容已经表述得较清楚,但如果就告知学生“这是宪法的内容,包括这几方面……”,这样学生可能会比较枯燥乏味,且会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我在设计时,利用两则典型的材料为引子,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分层次地探究宪法内容生成自己的知识,首先从第一则材料中的第一个问题了解美国总统的权力和美国的总统制;第二、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宪法在中央权力构建上的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由此也认识到这一原则的作用;再以第二则材料引导学生探究宪法是如何调和美国当时的中央与地方、大州和小州、南方和北方的矛盾。从而学生也就感受到宪法体现出的政治智慧。

 

 

 

    三、研究教学对象,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

 

这堂课我是备了很久,尤其是备学生,之前也设想过几种方案,最后选择了这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案。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学习和反思,我深深体会到“教无定法”,最重要的是寻找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方法,尤其是学生。我认为把握住学生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因材施教的课堂教学是自己努力达成并追求的课堂教学方式。我上这堂课的班级的特点是平时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喜欢探究。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我最后选择这样的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重点,课后从学生的反馈中也得知学生是认可这种方式的。我们这次开课是两位老师同课异构,另一位老师在核心知识的设计上是先讲解宪法的大致内容,然后以“水门事件”为背景设计情景体验,让学生体验宪法的原则,效果也不错。温州市新课程的样本课上,一位老师也设计了情景体验让学生体验宪法的原则,另一位老师的课在核心知识的处理上主要是设计四个问题让学生分组探究,他们的课都对我受益匪浅,在评课时,有些老师在肯定我们的课时,认为这样的方法更适合我们学校的学生或温中的学生(新课程样本课是在温州中学进行的),由此也可见教师要研究学情,选择适合学生和自己的教学方法。

 

当然,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与教学理念及设想还是存在较大的距离,通过这堂公开课,我也更清楚地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如在设问上可以更好些;因第一次面对这么多老师开课,自己还是比较紧张,并没能正常地发挥应有的水平;上课气氛不够轻松等等,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应不断改善和发展的地方。总之,通过这次的开课,受益匪浅,对我帮助很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