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教学》:备课日记

时间:2009-10-18 17:05:40  来源:陈红
 


备课日记


陈红
(南京宁海中学,江苏南京210024)

 

    [关键词]新课程教材,内容标准,“罗马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7)01-0048-06

    编者说明:本刊2006年第12期刊登了陈红老师的“罗马法”教学实录,并组织了讨论。本期的“备课日记”反映了陈老师教学思路的形成过程。教学研究的文章可以写成通俗易懂的形式。叶小兵的“听课随笔”反响颇佳。陈红的日记体也别开生面。相信读者能够从中领悟精髓。 

    2006年9月26日


    下午,接到江苏省教育学院历史系何剑明老师的电话,他让我参加由江苏省师资培训中心主办的江苏省新课程观摩大会,10月20日在无锡市市北高中开一节示范课。课题可以自己定,但最好还是按无锡方面的教学进度来定。


    虽说参加过高中新课程教材和教参的编写,但去年一直忙着带高三毕业班,真正接触高一新课程实际操作层面不到一个月,讲什么好呢?在传统的内容上出新意?还是探究如何处理新的内容?早听说一位名校的资深教师说过,必修(1)最难啃的骨头是“罗马法”这一课,老教材没有,据说教师要么是讲深、讲繁了,学生听不懂;要么是处理得太浅了,像是初中课,不能完成课标的要求。我也来啃啃这块硬骨头?还是等等无锡方面的消息再说吧。

    10月1~7日
    天天开邮箱,没有信件。

    10月8日


    下午收到何老师转发来的无锡方面的邮件。天哪!竟然真是让我上“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拿来校历算算,10月20日是第七周,怎么上进度也不该是第六单元的第2课“罗马法”,难道他们也认为这是个难题,希望与南京的老师交流讨论?抑或是无锡的同行向我发出了挑战?不管他们出此题的原因了,我应战,就上“罗马法”这一课!


    一、马上找来“课标”,有关此课的“内容标准”是这样表述的:“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二、读教材。初读,觉得教材条理还是比较清楚的。但再细读,并根据教材列出授课提纲,改来改去总是不满意。此时,我开始感到有些问题不明白了,如教材上说:“罗马法从形式可以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从整体结构上看:包括公民法、万民法等。”这里的整体结构指什么?是法律本身的建构吗?这五个有关法的概念之间又是什么关系?从教材上引用的有关资料可以明显看出这部法的阶级性,它是维护统治阶级的工具。读了这些资料,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理解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但如何进一步去理解罗马法对世界的重大影响,乃至“课标”所要求的“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唉,我该如何备这一课?郁闷!
    21∶30忽然想起一好友的先生是南京师范大学大法学院的教授。立刻打电话给她,看她能否提供罗马法的资料,她同意去先生的书架找一找。

 

 

    10月9日
    早晨第一节课后,发现办公桌上躺着本《罗马法》,我如获至宝地扑了上去,翻开一看是由周等主编、1983年群众出版社出的。虽然它已陈旧并泛出黄色,但整整一个上午,没课时,我都在旁若无人地专心读它,同事见了开玩笑说:今天我们的“明星”(因为我与某明星同名)被“黄书”迷住了。
    是被迷住了,才看了一小时我就发现:对于《十二铜表法》的内容摘编的角度不同,是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的。如:“第九表公法的第一条是:不得为了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不是表明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吗?
    还有,


    “第三表执行


    一、对于自己承认或长官判决的债务,有三十天的法定宽限期。二、期满债务仍不偿清,债权人得拘捕之,押其到长官前,申请执行。三、此时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重量至多为十五磅,愿减轻的听便。四、债务人在拘禁期间可以自备伙食,如无力自备,则债权人应每日供给谷物份一磅,愿多给的听便。五、债权人可拘禁债务人六十天,在此期内,债务人仍可谋求和解,如不获和解则债权人应连续在三个集市内把债务人牵至广场,并高声宣布长官所判定的金额。六、在第三次牵债务人至广场后,如仍无人代为清偿或保证,债权人把债务人卖于弟伯河以外或杀死之。”


    这样看来,欠债人沦为债务奴隶是有一个过程的、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欠了债就必然会成为债务奴隶。


    晚上,继续爱不释手地啃那本“黄书”,直至凌晨2:29。

    10月10日
    从19:00开始展开更广泛的资料搜索。到凌晨2:50,读了下列书的相关内容:
    《法律简史》[美]约翰·梅西·赞恩著,孙运申译,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年6月版。
    《世界政治制度史》洪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版。
    《人类文明的演进》齐世荣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8月版。
    《西欧文明》姚介厚、李鹏程、杨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1月版。
    《世界文明史》[美]菲利普·李·拉尔夫、罗伯特·E·勒纳、斯坦迪什·米查姆、爱德华·伯恩斯著,商务印书馆1998年5月版。
    从以上的制度史、文明史书中,我似乎摸到了罗马法的发展脉络。想到新课程的理念,教学不是允许创新吗?那我就自己重新设计课程内容!试试看。


    教学流程是:
    导入:关于罗马的系列图片。(如:罗马城起源的雕塑、万神殿、万神庙、斗兽场、圆形大剧院等)


    探究一
    1.什么是罗马法?
    2.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有哪几个阶段?


    探究二
    1.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2.罗马法为什么能维系和稳定帝国的统治?它为什么会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


    探究三
    1.为什么当时奴隶制的罗马会形成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


    提示:是罗马当时特殊历史条件的产物。主要原因有:(1)疆域的不断扩大;(2)经济的发展;(3)文化传统:用法的形式来解决矛盾;(4)法学家们的努力;(5)皇帝的重视(如查士丁尼)等。
    2.学习了罗马法的发展史,你有何启示?提示:法制的建设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罗马法一千年)
    法制的建设通过平和的方式。(罗马法起源,贵族与平民相互妥协;发展:万民法,罗马人与外邦人的相互妥协)
    结课:法律是至高无上的,它是政治文明的基石。

    10月11日


    15:30是学校每周例行的教研活动时间,平时分散于各年级组的历史老师聚集在一起。说完本周学校教务处的工作安排后,我将刚写成的教案初稿,向同事们作了汇报。他们认为,此方案确有新意,但好像是给老师们做讲座,而不是在给学生上课。有道理。


    晚上反思,想起任世江老师在《研究新课标教材推进新课程改革》一文中指出:“‘一标多本’情况下,教师教学,第一,要选择重要的知识;第二,要选择学生有能力认知的问题;第三,要考虑学术依据。”什么是重要的知识?我想这应该是新课程所探讨的问题。什么是学生希望解答的问题?他们有能力认知的问题又是什么?我应该到学生中去调查。关于学术依据,应该再看一些新书、杂志,必要时向高校研究世界上古史的老师请教。


    19:30到先锋书店买来《罗马法原论》(周著,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世界文化史》([美]林恩·桑戴克著,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世界文明史》(马克篧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月12日


    上午课间,到高一(9)班(我校的一个普通美术班)布置预习《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要求质疑、提出问题。
    晚上看书,又有新的发现和体会。


    一、找到重要信息,对本课内容有了新的理解。
    《罗马法原论》中谈到:“乌尔批亚努斯时采用了三分法,即把法分为市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原来这三种法是适用于不同范围的,市民法即公民法,适用于罗马市民;万民法的原意是指各国适用的法律;自然法是制定法的对称,它是指合乎人性、合乎理性的法律,适用于全体人类(包括奴隶),是永远不变的、超时间、超空间的法律,一切制定法都应以自然法为标准,因而它是最理想、最好的法律。


    这么看来,教材的正文没出现,而在导入框和小栏目[历史纵横]中涉及的自然法其实是一种理想的法,是法理思想,也是罗马法的最高峰。


    这时,我对本课内容的选择有了新的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不可能上课时给学生讲法律条文,是否该理解为是指罗马的法制文明,而它最精华部分是法理思想,即自然法。它所提倡的,人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是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的,正因为如此,才会对罗马、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只有强调了这一点,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也许这也正是课标设计“罗马法”这一内容的意义所在?如《课标解读》中所说的:“罗马法的创设成型,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力的维系作用。这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文明的基本条件。”


    二、发现了重要资料:在《罗马法》中“自然人”这一章中提到:“凡享有权利能力的人,就具有法律上的人格,但要具备完全的人格,必须有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自由权是作为自由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市民权内容包括公权和私权。公权,是指市民法规定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私权,包括婚姻权、财产权、遗嘱能力和诉讼权。”


    再找来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献资料: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他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一起追求幸福的权利。
                                                      ——美国《独立宣言》
    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如果课上把这两部分资料作比照,应该是可以比较清楚地说明罗马法的影响了。


    今天收获不小,有点窃喜。

    10月13日


    课间,与高一(9)学生交谈时发现他们对西塞罗比较熟悉,原来这是个美术特色班,学校的画室有好几尊西塞罗的石膏像,他们都画过。好,我认为最难的法理思想有了切入点,可以从西塞罗像导入。
    晚上统计学生提出的问题。呵,真不可小看他们,主要问题如下:
    李迪思:耶林为什么对罗马法有这么高的评价呢?
    陈越:罗马法起源和发展是什么?钱思佳:罗马法的内容是什么?李雪凤:罗马法涉及的范围有哪些?
    陈徐韵、李倩文、金梦蝶:公民法与万民法是否相同?
    陈志彤:罗马法与万民法有什么关系?苏晓丹:自然法包括哪些内容?
    朱玥、赵诗彤、钱鸽、都思佳、孙洁琼、孟月洁: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施萌:为什么罗马法的内容会与资产阶级思想相似?
    梅博远:罗马法在这么庞大的罗马版图上如何得以普及?
    罗马法约束公民的基础和保障是什么?
    罗马统治阶级是如何通过宪法来一步步巩固政权的?从罗马法相关规定中不难看出,这部法律存在着鲜明的政治导向和阶级色彩,那么罗马法究竟能否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其中又有哪些阻碍?
    刘骁然:当罗马人正在编纂法律时,中国人有没有编纂法?
    经过分析,可以把学生的问题分为三个层次。

 

 


    一、基础探究:


    罗马法起源和发展是什么?罗马法的内容是什么?罗马法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罗马法这几个概念的关系。


    二、深度探究


    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为什么罗马法的内容会与资产阶级思想相似?


    三、多元探究


    罗马统治阶级是如何通过宪法来一步步巩固政权的?从罗马法相关规定中不难看出,这部法律存在着鲜明的政治导向和阶级色彩,那么罗马法究竟能否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其中又有哪些阻碍?
    当罗马人正在编纂法律时,中国人编法了吗?
    无锡的学生会问些什么?我赶紧给无锡市北高中的联系人发Email,征集市北高中学生的问题。


    整理了学生的问题,我开始调整教学设计方案。


    1.“基础探究”题目不变,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基本内容。


    2.“深度探究”题改为:罗马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罗马法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和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3.“多元探究”变动最大,几乎将原来的设计全部推翻。因为经过思考,觉得原来的第一题“为什么在当时奴隶制的罗马会形成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太大,第二题“学习了罗马法的发展史,你有何启示?”对于学生来说太空,而且这种设问没有思维意义。不如干脆换上来自学生的问题:“刘骁然:当罗马人正在编纂法律时,中国人有没有编纂法?”“梅博远:从罗马法相关规定中不难看出,这部法律存在着鲜明的政治导向和阶级色彩,那么,罗马法究竟能否推动社会的发展?这其中又有哪些阻碍?”前一题是东西方的比较,而后一题正好反映出罗马法的局限性。

    10月14日
    继续读书,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多元探究题。如何看待东方和西方不同的法?看了[美]林恩·桑戴克著的《世界文化史》和马克主编《世界文明史》。
    如何看待罗马法的局限性?再次翻阅周的《罗马法原论》、齐世荣的《人类文明的演进》,还看了《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6期上陈文海教授的《关于古代罗马文明与罗马法》。

    10月15日
    电话请教南京师范大学的祝宏俊老师,收获颇丰。他提示我本课要注意的三个关键点:一、罗马法形成时的《十二铜表法》,是平民与贵族特殊斗争相互妥协的结果;二、罗马法发展过程中,自然法是法理思想,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高度完备;三、罗马法的影响和意义,要重点强调罗马法的历史地位。


    我向祝老师请教了教案中的几个主要结论,如:“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经历从落后到先进,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不断完备、完善的过程,成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还有,“罗马法是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的工具。它还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得到祝老师的认可。
    精神振奋,再整理教案。

 

    10月16日
    开始制作课件。在网上搜索图片时发现不少游戏图,啊,原来电脑游戏中有“罗马帝国荣耀”“罗马帝国时代”“帝国罗马复兴”……游戏可是学生平时最感兴趣的。我决定放弃原来准备用于导入部分的雕塑、建筑等系列精美图画,改用学生熟悉的电脑游戏画面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对这些电脑游戏很熟悉,玩游戏的关键是什么?是要守规则,就像人类社会发展需要有法制一样。你们知道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是什么?是罗马法。
    ……”

    10月17日
    上午,第三节课在高一(9)班试讲。除本组没课的老师,还特地请了一位外语老师来听。
    课后进行评议,依我们组的惯例,只说缺点和问题,不谈优点。组员们提出:
    1.导入部分效果非常好,但游戏运行太快。
    2.许多内容可能还是由教师来叙述更好,在新课程中也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优势。
    3.课件设计方面,有的幻灯片烦琐了,有的太简单,还需调整。
    4.什么是自然法说的似乎还是不太明白。
    5.总体感觉把理性的课题上得很理性,但对于高一学生来说能否再增加些感性的内容,如一些故事。
    外语老师提出:能听懂,而且很清楚了,但与英语公开课比较,学生积极性似乎调动的还不够。
    课间,我又找到(9)班学生,了解今天这节课的效果。他们反映课堂上用学生问题方式呈现很好,知识方面能基本掌握,作用和影响也能理解,但希望老师叙述时能增加一些故事、课上再多一些讨论。

 

 


    晚上,打开邮箱,收到无锡市北高中强老师发来的学生问题。
    1.“罗马建立了第一个海外行省西西里”句中的行省与中国元代的“行省”,有何区别?
    2.如果当时的罗马与当时的中国发生战争,哪一方更强?
    3.想了解罗马神话。
    4.对屋大维的人生历程感兴趣。
    5.奴隶被买卖,到何时罗马不再有奴隶?
    6.奴隶和自由人有什么区别,自由人是如何沦为奴隶的?
    7.罗马的奴隶受保护吗?
    8.罗马贵族制定的罗马法,既然贵族在没有法律的情况下受益,但为什么还要制定法律呢?
    9.罗马法对现在的法律有什么影响,罗马法与现在的法律有何联系?
    10.罗马法对哪些人不公平?为什么?


    看了这些,我决定接受听课老师的意见,并把无锡与南京两校学生的问题组合起来,再次整理教案:


    一、学生问题的调整(见《历史教学》2006年第12期本课的实录——编者提示)。


    二、内容的调整。
    1.增加了保民官的设立,取消债务奴隶等故事。
    2.为了使“自然法”这部分再进一步明确化,翻阅了周的《罗马法原论》中的“罗马法分类”部分。书中说:“自然法的思想,是共和国末期从希腊传入的,并非罗马所固有。”“自然法的概念是亚里士多德提出来的,斯多葛学派作了进一步的阐述。西塞罗承袭并发扬了他们的学说,认为在自然中有真正的法律,这个法律代表理性、正义和神的意志。”那我原先把教材中说的西塞罗是“自然法之父”理解为是“自然法的创始人”,错了?就这一问题,再次电话请教了祝宏俊老师。祝老师说:“西塞罗的身份叫自然法的创始人不合适,更准确地说是‘古罗马自然法思想的主要倡导者'。他把古希腊的自然法思想介绍到罗马,为罗马人所接纳。自然法的思想简单地说就是认为自然界中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却又必须为人所遵循的理性,即规则。后来有一些思想家为了论证人必须遵守这一理性,将它与人人必须顶礼膜拜的神等量齐观。自然法认为在具体的人为制定的法律之上还有一套更高的法律,这个法律是所有的人,不分地区、国别、种族都必须遵守的。”


    这下我又明白了一个问题!马上对这部分教案作调整:


    西塞罗(前106年—前43年),古罗马自然法思想的主要倡导者,把抽象的哲理与具体的罗马法相结合,认为法源于自然。在西塞罗之前,希腊有些哲学家认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着理性,这些理性借助自然界的客观物质表现出来,他们认为这些理性像神一样神秘、伟大,同时他们把抽象的理性与客观存在的自然物质结合起来,也是想用自然界对人类的重要性来说明理性的重要性。西塞罗吸收了这些思想,认为人间的法律就是那种神秘理性的具体化。这样就大大提高了法律的地位,人人必须服从法律。同时由于自然对人无所挑剔,那么人在自然面前也就无所谓高低,也就是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了。自然法认为在具体的人为制定的法律之上还有一套更高的法律,这个法律是所有的人,不分地区、国别、种族都必须遵守的。概括起来说,自然法的精髓是——人生而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是至高无上的。
……
    三、课件的调整。
    原来用两张幻灯片做第一部分的小结,如下:
    幻灯片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习惯法——成文法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高峰:自然法
            完备:《民法大全》

    幻灯片  表现形式:习惯法、成文法
            适用范围:公民法、万民法法理思想:自然法
            体系完备:《民法大全》
    现改为:
    幻灯片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形成:习惯法——成文法(表现形式)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适用范围)
            高峰:自然法(法理思想)
            完备:《民法大全》(体系完备)
    这样把从时间顺序和不同角度来梳理罗马法的发展相结合,学生看起来应该更清楚了。


    四、探究方式的调整。在“罗马法”这样一个理性的课题下,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这是我今天要想法儿解决的最难题了。怎么办?
    排练小品?可能对于感性的内容好些,这课似乎不太合适,而且会让人感觉有点假。
    假想导游历史,编些假设的案例?也不好,我有历史文献资料,为什么还要假设呢?
    激发学生思维?三个层次的问题,角度、梯度不一样,如果我把它们变成同一个问题连续发问效果会如何?是否会引起悬念?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
    “基础探究”、“深度探究”、“多元探究”三个层次都问同样的问题:“罗马法是什么?问第一次时估计不会有什么太大反映?连着问第二次、第三次……学生会有什么反应?他们又该是怎样一副表情呢……嘿嘿!去试试!

 

 

    10月18日
    调试课件。
    考虑到三个层次主要问题的维度不同,调整为:“罗马法是什么?”“罗马法还是什么?”“罗马法又是什么?”

    10月19日
    下午乘火车去无锡。
    18:00,好不容易找到报到地点——地处312国道边的无锡百达宾馆。进入大厅人头攒动,听接待人员说不仅有本省的代表,而且还有许多是从安徽、福建、浙江、海南、河南来的。

    10月20日
    上午,在天一中学开大会。
    下午,到市北高中去上课。
    ……
    课堂上一切进展顺利,三个层次的探究逐步推进,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
    当学生在《西塞罗〈对弗里斯的控告〉》的油画背景下激情朗诵了那段经典演说后,我接过话筒开始说本课的结束语:
    “两千多年前西塞罗的精彩演说,表达了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回顾罗马法的发展历程,我们看到:罗马法制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的;罗马法对罗马国家发展和强盛起到过巨大的推进作用;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原则,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
    话音未落,掌声响起……

    【作者简介】陈红(1966-),女,南京人,南京市宁海中学高级教师,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育及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