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文献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文
佚名:日本《新历史教科
徐 新:《新课标下高中
佚名:岳麓版《新民主主
诸葛众:《新文化运动》
佚名:《新文化运动》片
李德新:《新文化运动》
杜苇:《新中国的政治建
最新热门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及课件集合

时间:2009-10-18 17:07:07  来源:诸葛众
 

 

13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高一新教材岳麓版《历史》第一册)

 

 

一,课前系统

1、教学内容分析

(1)分析《课程标准》的要求:

①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②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设置这一专题反映了近年来我国史学工作者拓宽历史研究的视野,加强对人类社会生活历史研究的趋势。同时,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体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本质趋势,是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化对人民群众的影响最直接最广泛的表现。

(2)此专题内容是经济成长历程模块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有效落实素质教育要求。

首先,有效避免旧大纲“难、繁、偏、旧”、缺乏学生主动因素、缺乏人文修养教育的弊端,教给学生鲜活的历史、有激情的历史、平民的历史。

其次,人类社会一切政治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变化根本目的和根本体现都是人类生活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学习本课内容能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社会发展的正确观点,培养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判断。

再者,此专题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平和的心态,实现培养“天才”向培养“人才”的转变,实施为生活的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2、学情调查

(1)学生在此前历史学习中已经大体了解了近现代社会进步在中国和世界的不同影响和表现,这些知识为本课学习铺就了良好的知识背景。

(2)当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尚较欠缺,创造性、自主性思维有待进一步引导开发,利用本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加强训练,能更好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3、课堂学习方式设计

加大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辅助以模仿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等方式。

(说明:强调“自主”和“研究”,防止出现只看电影、图片,把本课简单化、庸俗化的现象和把大量研究题目都布置到课外,名曰“减负”实则“增负”的恶劣趋势。)

 

 

4、教学目标

  学习要求

 

社会生活变化:

知识性了解

理论性理解

伸发性提高

“竞尚洋装”

长袍马褂、西装革履、清代服饰的等级规范、旗袍、中山装

传统服装体现了严格的封建等级观念

1、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体现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2、中国近现代的社会生活变化体现了“向西方学习”思想

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动力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体现了工业社会强化的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

结辫陋习、女权运动、“不缠足会”

不缠足体现了对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的追求

“异味争尝”

“一品香”西菜馆、西餐、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洋房与里弄

西式建筑、四合院、花园洋房

 

读报刊和看电影

《申报》、《点石斋画报》、阅报会;

电影《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阮玲玉

 

礼仪的革新

纲常礼教、跪拜、作揖、包办婚姻、厚葬风气

礼仪的革新反映了效率、平等等观念

 

 

 

 

二,课堂系统

1、导入:

教师身穿整洁的西装革履,脚穿一双老板鞋,头戴中国传统瓜皮帽进教室。(同学们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在笑什么?

生:老师的服饰是“土洋结合”、“不伦不类”。

师:那么,你们看看哪样是“土”的,哪样是“洋”的?怎么搭配才合适呢?

生:(七嘴八舌)瓜皮帽+长跑马褂+老板鞋;西式礼帽+西装+衬衫+领带+皮鞋等等

师:同学们,你知道除了服饰之外,社会生活还有哪些方面出现了中国传统向西方的学习和变化吗?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吗?让我们来学学历史课本第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吧,它会给你答案的。

 

  2、教学过程设计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划分的5个小组吗?现在,我们5个小组展开竞赛,用8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总结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在人们“衣食住行”方面的变化。记得“不动笔墨不读书”呀!开始!

生:紧张的阅读课文,对比课本图片,在草稿上列出变化

“竞尚洋装”:长跑马褂——西装革履,中西合璧的中山装、旗袍

“断发”和不缠足运动:结辫陋习——断发——染彩发

           缠足——放足——高跟鞋

“异味争尝”:中餐——西餐、“一品香”、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洋房和里弄:四合院——里弄住宅、花园洋房

读报刊和看电影:《申报》、《点石斋画报》、阅报会;

        电影《定军山》、《难夫难妻》、《歌女红牡丹》;阮玲玉

礼仪的革新:纲常礼教、跪拜、作揖、包办婚姻、厚葬风气——鞠躬、握手、自由结婚、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

(说明:这些是课本表面知识,主要是归纳和比较能力,各小组之间展开竞争,由程度较低的同学完成即可。教师在此可以进一步增加图片、影视材料的直观教学资料。)

 

     

师: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小节目来加深一下礼仪变化的理解。

课本上礼仪的革新一目介绍到:乾隆时,清政府与欧美等国使臣围绕着觐见礼节问题展开争执。

现在,我们班的同学分成两方,南部的同学站在乾隆的立场上想一想怎样才能符合乾隆的心意;北部的同学站在欧美使臣的一方,想一想怎样向乾隆皇帝解释西方的觐见礼节。然后,南北各推举一名同学进行辩论。到底谁能说服谁呢?3分钟准备,开始!(学生讨论后,用3-4分钟组织辩论,教师注意规范辩论即可)

生:表演

乾隆:“…………”

欧美使臣:“…………”

………………………………

 

师:同学们,我们高中都开设了哪些知识性学科课程呀?

生: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

师:这些大家都很熟悉。那么,你考虑过没有,近现代这些学科的进步对我们社会生活的变化有什么影响吗?下面,我们按照和我们社会生活变化关系较密切的几个学科进行分组讨论,大家愿不愿意呀?

学科小组

研究任务

文学科小组

总结语文作品中社会生活变化的相关描写

政治学科小组

怎样用政治理论观点看待社会生活变化

历史学科小组

哪些历史事件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物理学科小组

我所了解的哪些物理知识影响了近现代社会生活变化

化学学科小组

我了解的化学知识怎样影响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变化的

生物学科小组

生物学科的进步怎样影响社会生活变化的

 

  生:

☆语文学科小组的总结:写清国在日本留学生的辫子:“油光可鉴,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孔乙己穿的旧长袍,“排出九枚大钱”要“一碟茴香豆”等

☆政治学科小组的思考: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定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了这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等

☆历史学科小组的分析:工业革命强化了人们的时间观念和效率观念,社会生活趋向简洁、方便;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

(教师展示清政府服饰的等级规定)

清代官员的服饰

 

   清时官员的服饰有严格的规定,依品质,数量,颜色的不同来区分官位的大小,是不许 滥用的。服饰大致有下列五种:一,顶戴,二,蟒袍,三,补服,四,腰带,五,坐褥。这里把各品穿戴的顶戴,蟒袍,补服列表如下:

 

顶戴

蟒袍

补服

一品

珊瑚

九蟒五爪

仙鹤

二品

起花珊瑚

九蟒五爪

锦鸡

三品

蓝宝石及蓝色明玻璃

九蟒五爪

孔雀

四品

青金石及蓝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雪雁

五品

水晶及白色明玻璃

八蟒五爪

白鹇

六品

砗磲及白色涅玻璃

八蟒五爪

鸬鹚

七品

素金顶

五蟒四爪

紫鸳鸯

八品

起花金顶

五蟒四爪

鹌鹑

九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练雀

未入流

镂花金顶

五蟒四爪

黄鹂

 

  ☆物理学科小组的归纳:交通工具的新发明方便了人们出行,例如:火车的发明、汽车的发明、轮船的制造等

  电的发现和广泛使用极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相关发明例如:电灯、电视、电影等

  现代电子技术的突飞猛进更是深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例如:手机的发明,网络的创设和扩大等

  ☆化学学科小组的发现:原来化学离我们这么近,比如:我们现在衣服的多数面料都是建立在化学工业发展的基础上的,女同学穿的丝袜等等

在此,教师可补充前几年这方面的高考题:

(1)、中国古代的衣物面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麻织品——丝织品——棉织品

(2)、明清时期,中国百姓的衣食方面有什么重大的变化?

衣:棉织品成为百姓的主要衣料;

食: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传到中国,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的主食之一,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生物学科小组的感慨:生物学的进步帮助人们从封建迷信中解放出来。如:达尔文“进化论”的发表和传播打破了上天造人的迷信;人死后精神也同时消失推动了丧葬风俗的简化、文明。

(教师展示中国有些地方占地修坟成风的图片和邓小平骨灰撒大海的录象片及邓小平的临终遗愿。进一步给同学解释,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于为社会、为人民作贡献,

而不在于死后的尸体和坟墓。)

 

邓小平临终遗愿

 

邓小平同志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的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丰厚遗产。

 

师:现在我变成了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的主持人,同学们变成了嘉宾。“那么,在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各位嘉宾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自己的核心观点。首先请语文学科小组的代表总结。”(教师依次请其他组代表发言)

  生:“文学艺术的创作要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社会生活的变化本质上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近代中国要‘向西方学习’,向先进学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类进一步认清世界,也更进一步认清自己。”

“封建迷信害死人。”等

 

 

 

 

三,课后系统

1、课后作业

结合个人了解,多方获取信息,归纳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主要饮水工具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化的原因及对你的启示。

2、课后活动建议

①在各小组内可以有不同分工,比如:家住农村的同学、家住城镇的同学、能够上网寻找资料的同学等。

②信息来源:询问父母长辈;上网查询;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礼仪风俗的书籍阅读;寻找仍能看到的一些实物证据等。

(特别要求:希望一些历史领悟力较好的同学能够结合教材及其它资料获取的信息,分析这种变化背后的时代原因。)

3、教学设计反馈

①调查变化:

粗瓷大碗——绿色的军用水壶,绿色的军用饮水瓷缸

——文革时的白色印有红色“忠”字的瓷缸——玻璃杯

——磁化保健杯——保温杯、一次性矿泉水纯净水杯等等

②变化原因 A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带动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B国家政治经济政策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变化

③启示 A国家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B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课后作业也可选择:假如你是《申报》的编辑,请你写一篇关于中山装的出现的报道)

 

 

姓  名:王永平

职    称:中教二级

工作单位:枣庄市第八中学

邮政编码:277000

电    话:0632-4462909  13869482139

Email:lliuxingyu69@163.com,  wangyongping@zz8z.cn

作者简介:王永平,男,1974年4月7日出生,1999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历史系,至今已从事6年基础教育高中历史教学,并多年担任班主任,感想颇多,述诸笔端。

 

(资料来源:再萌园)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一堂实验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历史教研组:黄斌胜

 

2004年广东省全面推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更加重视学生能力的提高,改变过去只重结果的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状态以及学习方法的掌握,同时重视历史教学对于学生情感价值与价值观的培养,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现以历史必修二教材中《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一课为例,谈谈我校在新课程的实施方面所进行的积极大胆的改革与探索。

这一教学内容展示了鸦片战争后人们日常生活的变化,进而探索这些变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课程标准关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标准”是“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课文分为六个子目:“竞尚洋装”、“‘断发’与不缠足运动”、“异味争尝”、“洋房与里弄”、“读报刊与看电影”、“礼仪的革新”。课文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图片生动写真,文字浅显流畅。相关的内容由于贴近社会生活,能够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通过预习即能够表象化地感知这段历史,如果教师再利用课堂时间原原本本地讲述课文内容,学生恐有咀嚼甘蔗渣的感觉,学习效果会适得其反。

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走进历史,体会历史,感悟历史,进而达到对历史背景要素的深层次思考?这是我们设计本节课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形象化、具体化的特点,我们共同协商,共同制定教学设计,主要从创设“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入手,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按照历史学科组统一的布置,首先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预习课文,就课文内容作要点摘录,同时要求学生在预习中找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和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做好标识。再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小作文:以一个生活在19世纪中期到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人的口吻写出对于当时社会生活的巨大变迁的感想,题目自拟,体裁不限,300字左右,上课前上交教师阅览,准备在课堂上交流。通过有明确指向和目标的预习活动,学生对教材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师课前的一项重要准备工作是剪辑录像,我们使用的影像资料主要是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版发行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百年中国》,其中采用了第五集《共和之梦》、第四十九集《时尚》当中与课文有关的录像资料,比如“剪辫运动”“报界先声”“文明新装”“旗袍春秋”等内容,时间大约十分钟。使用录像带的目的主要是创设历史情境,为其后的教学环节打好基础。

 

 

 

正式上课时,教师先播放十分钟的录像,然后针对学生的小作文做出评点,纠正谬误和偏差,嘉奖创新和优秀。

同学们积极参与小作文的写作,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的诸多奇思妙想都令教师忍不住击节称赞。有的学生以巴金的名作《家.春.秋》中淑贞的身份描述了自己悲惨的境遇,细致入微的展示了一个身处与腐朽的旧制度压迫下的可怜的少女的内心世界:

外面的阳光真好,可我却不得不坐在窗前,睁着哭得像核桃似的眼睛缝着绣花鞋。二姐、三姐来叫我:“五妹,出去玩吧,今天琴姐要来哟!”可是我又没有办法!妈妈刚才又数落我了,说我是个不给她争气的女娃,连个绣花鞋都不会缝。她总是受爹的气,然后我也会跟着倒霉。唉,谁叫我不是男的!

……

想到这里,我突然鼻子酸了,和他们在一起,我发现自己与他们的差别太大了,永远赶不上!为什么我要生在这么一个家里,我多想冲破束缚啊!

一个学生巧妙地将时下青少年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笨小孩》的歌词做了改写,对20世纪初中国新生事物作了具体的描述,充分体现了青少年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满足了他们个性发展的需要。

笨小孩(20世纪版本)

哦……宁静的小村外有一个笨小孩出生在10年代

十来岁到城市不怕那太阳晒努力在20年代

发现呀城市里男人们辫子都断开

缠足被视为虐待

哦……转眼间那么快这一个笨小孩又到了30年代

三十岁到头来不算好也不坏经过了40年代

最无奈他自己的帽子总不合SIZE

没洋元在那口袋

哎哟往着西装拍一拍呀灰尘抖下来不用心情太坏

哎哟向着耶稣拜一拜呀别想不开老天自有安排

哎哟往着西装拍一拍呀勇敢站起来管它上天下海

哎哟向著耶稣拜一拜呀别想不开

老天自有安排

老天爱笨小孩

孩子的想象力是丰富而神奇的,一个孩子以亡灵的身份描述了看到自己的新式葬礼的失望心情:

《最终的遗憾》

1926年10月27日,我已经83岁,身体躺在棺材里,灵魂却已经飞了出去。看着我的孩子哭天喊地,想想自己在人世那么久,有这么多人送我也不枉此生。可是到了葬礼上,却没有我在小时候看到那么隆重,仅仅有一些花圈,挽联,没有了呢缎,轴幛,银钱,洋圆,在场的人也不下跪,而是鞠躬,场面那么简洁,一点也不气派,真是令人气馁。这时,上帝之手已向我伸来,要接我去天堂了,我最后看了一眼人间,终于抱憾离去。……             

 (本故事纯属虚构。)

学生们以自己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展现了特定的历史情境下各不相同人物的思想感触:被剪了辫子的男人复杂的心理变化、码头的搬运工人看人世变迁、欲挣脱封建束缚的官宦人家的小姐、闹恋爱革命、争取自由恋爱的的年轻人、没落的爱新觉罗皇族子弟心理的巨大落差、第一次穿上中山装的年轻人、新潮冲击下的小夫妻的家庭生活……

此次教学设计实施,可以说真正实践了新课标“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通过本课的教学,我们的同学能够更加贴近历史,增进对历史的感性认识,增强了学习历史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参与性。

感知未必是真知。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对学生提出了下一步的学习任务,要求同学们分成小组,组织课堂讨论,探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在这个问题上,同学们各抒己见,最后各小组选派代表发言。同学们有的从鸦片战争影响这个角度考虑的,有的从辛亥革命的推动切入的,有的的谈到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也有同学宏观地谈到西学东渐,欧风美雨,也有同学认为经济在发展,在转型,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必定无疑的。在发言过程中,老师适当加以点评,最后进行总结。老师、同学们在合作和交流中达到了对历史现象的更层次的认识。

 

 

 

总之,通过本课的教学,达到了预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在以下各方面都有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一、知识与能力方面:

了解了近代以来中国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重大变化和基本走向。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在掌握基本知识的过程中,朝着“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的方向努力;通过对近代社会生活巨变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方面:

进一步认识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历史是人类的记忆,陈寅恪先生常说对于历史需“了解之同情”,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的扉页上也提到:一个国家的公民对于本国以往的历史需保持“温情和敬意”,他们虽然说的是中国的古代历史,但是对于中国的近代现代史,也应当以这样的态度对待。通过这次教学,我们意识到:历史的教学也可以是生活化,情感化的,在生活中体验,在情感中感悟,进而达到历史的真知。

(资料来源:http://www.szlczx.com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件

下载提示:

    本文件采用分卷压缩,如有感兴趣的同仁

    (1)在下载文件的时候一定要将文件名改过来(下载哪个就用我们提供的那个文件名,不改的话文件解压缩不会成功。)

    (2)将两个文件全部下载完毕后,直接右键单击“shsh.part1.rar”(不必考虑“shsh.part2.rar”),然后选择解压路径保存,即可出现“教学设计-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PPt”这一文件。

    如有问题,请您在评论处留言。

shsh.part1.rar

 

shsh.part2.rar 

    历史课程网系纯粹公益性历史教育网站,除本站原创及作者惠赐大作以外,本站图片文字等信息均由其它网站收集整理而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即来信(ncct@china.com.cn),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