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吕准能:构建高中历史教
吕准能:高三历史复习试
吕准能:重点中学高考历
吕准能:高一人民版必修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历史
吕准能浙师大附中高一历
吕准能:期末复习练习之
吕准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
吕准能世博会标志性建筑
吕准能:屈辱的中国历史
最新热门    
 
吕准能:人民版“学生身边的历史学”教学设计

时间:2009-10-18 17:09:13  来源:吕准能
 

 “学生身边的历史学”教学设计

浙师大附中    吕准能

 

说明:选自人民版选修五《探索历史的奥秘》的综合探究活动。

课型:新授课,一课时。

Ⅰ、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历史与历史学的概念含义;说明历史与历史学的相互关系;知道学生身边的史料的获取途径与方法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注重认知、体验、感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使之成为活跃课堂教学和丰富课余活动的“抓手”,引导学生亲自观察、收集资料、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力图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构建动态、开放、个性化的师生共同创造过程。采用讨论法、体验法来发现身边的历史学,借助“最近发展区”的区域、学校、人员为重点开发资源。

三、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把历史与自身生活多方面联系起来。能对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克服轻视历史的不良倾向;增强“以史为鉴”的自觉性。

Ⅱ、学习方式

一、创新思路

新课改方案将逐步打破以教师、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藩篱,因为新课程知识呈现为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和师生互动中激发的新知识三者的立体组合,同时遵循新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与选择性要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二、学情界定

当今中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活跃,好奇心和求知欲极强我校学生来自浙江各地,基础扎实,又经过初中与高中必修模块的学习,况且,学校的图书、网络、电教条件充足。

三、学生活动

要注意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从身边挖掘历史,收集、访谈和记录、整理就是对感性历史的抽象、升华过程,让更多学生了解到更为丰富、生动的历史。

四、重点难点

历史与历史学的界定;发现与感受身边的历史学的途径;学习历史的功效等。

Ⅲ、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历史是什么可谓众说纷纭,有人说历史是终生的眼目,也有人说没有历史,老人也如儿童。历史既是时间的旁观者,能超越时空隧道,抹去历史的尘埃,把人生的往事梳理清楚;历史又是真理之光,能更深入地了解人心,教会我们决不要盲从与轻信,一切都要从实证出发,因而让你成熟,你将更加深沉、博雅与宽宏大度。历史是过去和现在、今人与古人、个体与史家的对话,学习历史是为明了现在,因而成为人类必修的课程。同学们,你心目中的历史是怎样的?如何在你身边发现与感受历史学?

二、导学过程

【记一记】:中外名人谈历史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

★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司马光

★史“为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国可灭,而史不可灭”~连横

★     感受历史是一种愉悦~王家范

★历史睡了,时间醒着;世界睡了,你们醒着~洛夫

★历史就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英]莎士比亚

★读史可以明智~[英]弗·培根

★历史是时间写在人类记忆上的一首回旋诗~[英] 雪莱

★历史好比一艘船,装载着现代人的记忆驶往未来 ~[英] 史蒂芬·斯宾得

★历史应是人类的教师~[德]赫尔巴特

★我们只知道一门惟一的科学——历史学~马克思

★我们根本没想到要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恩格斯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意大利]克罗齐

★丧失往昔的人是不幸的。世人应当认识和尊重过去,以便建设符合情理的未来~[法]雅克·勒高夫

★历史以人类的活动为特定的对象,它思接万载,视通万里,千姿百态,令人销魂,因此它比其他学科更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法]马克·布洛赫

★历史是彷徨者的向导~[英]阿克顿……

“历史”英语为History,法语Histoire,意大利语Storia,三者同源于希腊语Historia,其意为“征问”、“问而知之”。对于历史,我们可以做出各种或抽象或具体、或严谨、或哲理或诗化的定义。历史是指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而历史学(通常也简称为历史)则是指人们对历史比较系统的认识、记录和解释。当代史学家何兆武认为 “人们对历史的研究和认识则构成为历史学。” “历史学本身就包含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历史学Ⅰ)是对史实或史料的知识或认定,第二层次(历史学Ⅱ)是对第一层次(历史学Ⅰ)的理解或诠释。”

梁启超曾说:“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最为发达”,史学是中国文化史中的重要构件,所谓“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是也。其实历史学是一部真实动人的生活教科书,即“历史就在你的身边”,是“活生生”的,离我们并不遥远,来源和贴近于近现实和大众,不管你是否喜欢。历史是凝固的现实,现实是流动的历史,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过去的延续和发展。明天,又将从今天出发。

【想一想】:什么叫历史?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教师总结。

英国的奥·明克认为“一方面,历史指的是事件,即人类事件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指历史的事实报道,即历史学家所从事的探究和做的记事”。历史有多个定义:它是研究过去史事的一门学问。从字面上解释,它可以解释为是历代的史事;也可以解释为经历过的一件件史事。无论是哪一种解释,都说明它有过去的、真实的特性。历史的内容包罗万象,中学阶段所学的历史,属于文明史里的一些常识,只是沧海一粟而已。难怪美国的海登·怀特主张 “历史学不仅是一种学科,也是一种生命方式,思维方式。人们依靠自己的人生经历理解历史,对历史进行有选择的吸收。” 还是李大钊说得好:“历史这样的东西,是人类生活的行程,是人类生活的联续,是人类生活的传演……。”

同学们,你是否感受到了历史的伴随而行呢?你今天的一举一动就成了明天的历史,你自己的生日、老照片、以往的经历、儿时的回忆等会依附你终身。人们总是试图揭示历史的谜底,想破解更多的奥秘,尽可能地逼近历史的原貌并通过“历史学”来重现过去。于是,那“我从何处来,现在身在哪里,将走向何处去?”的追问,那对“天人之际”、“古今之变”作“一家之言”式的艰难解读,总是会刺激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为此,人们想方设法去采集汗牛充栋的史料,在正确的史学观点和方法的引领下,除了常规的,还运用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及碳12同位素、电脑模拟等手段来选取、鉴定和整理史料,通过上下求索,“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以展现历史本身的无限魅力。中国各地都有可观的遗迹、遗址、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其他人文景观;社区资源包括专家学者、见证人、长者等及家里的古籍、藏书、宗谱、日记、古玩等;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社区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历史、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等;通过文物、邮票、钱币的收藏可以透视历史,所以这些都是取之不尽的课程资源。

请大家列举你家乡的历史课程资源,如:金华地名由来及变迁、历史名人、名胜古迹、传统特产、婺州文化等。近年来,笔者曾动员学生收集了当地风土人情、文物古迹、古籍宗谱和民间故事;采访日寇细菌战受害者和抗美援朝的历史见证者;对“父母的中学生活”的体验性采访;把“文革”有关的红本本、像章、教材、照片、邮票、口号、回忆录等集中起来,并公开展示讲解,收到了良好效果,还由专人剪辑金华日(晚)报上有关金华乡土历史的素材。我们还可以不妨尝试制作家庭档案、个人档案直至回忆录,讲述平民百姓的故事,让历史走向民间与田野,让历史学走近现实与大众生活。那些关注自我的现实际遇与未来命运的人们,怎能不为那沧海桑田的变迁所感慨万千,怎能不为那具有昭示意义的无数惊心动魄之往事所铭记,怎能不为往昔岁月里那无数鲜活生命的悲欢离合所动容?

同学们,历史学囊括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无所不包,博大精深.,与政治、地理、历史及科技史、艺术史等密切渗透,便于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大量历史影视作品和音像、视频材料具有形象和直观的特点,尤其是文献记录片的效果最佳,对歌曲、诗文、影视的鉴赏可以重现历史。近年来的历史试题尤其是高考题的人文色彩越来越浓厚,令人耳目一新。请同学们举例说明高中语文中与秦统一前后相关的课文有哪些?(苏询的《六国论》、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等);语文所学课本中有哪些强烈人文精神的课文?(鲍鹏山的《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黄仁宇的《孔孟》、选自于《孟子》的《齐桓晋文之事》、《庄暴见孟子》、《孟子见梁襄王》等)。诸子百家中诸多孔孟、老庄的精彩篇章反映了百家争鸣时代的繁荣;毛泽东的诗词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水调歌头·游泳》等是革命与建设历史进程的写照。

【议一议】:“尽管历史如此重要,为什么它的地位却不如人意呢?”

1、由目前形势决定的。历史学科一度与国文并重,辉煌一时。建国后,史学备受冲击干扰,20多年来数理化的强势地位一直居高不下。政治挂帅使政治学科也沾了光;对外开放后外语也吃香了。社会的急剧变化尤其是急功近利的应试教育使丰富而系统的史学不够重视,长此以往危害匪浅。这样,不仅屡次“左”倾错误的冲击而先天不足,而且近年来普遍存在重理轻文现象。

2、教育政策的失误。课程变动频繁,课时削弱,世界近现代史与中国古代史成为所谓的“选修课”,文理过早分班导致大多理科生仅学一年的中国近现代史,而世界古代史被抛开。近年的高考政策不断变化,从“3+2”到“3+小综合”,或“3+大综合”,历史学科的分值由150分降至100分甚至更低,几经折腾,导致历史学科受到了削弱。

3、历史学内容庞杂,功效明显隐性,短期内不易见效。老教材严重存在“难、繁、旧”现象,难以激发兴致。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背诵和说教而极度忽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惯于采用题海战术而容易产生厌倦心理。由此,本应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历史内容,变成了生硬的知识点、线索图和繁琐的题海。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怎样才能发现与体验你身边的历史学呢?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多思考、多记录、多沟通,向专家、同行、同学学习,只有寻求新的“生存空间”,才能找到激活课堂的源头活水。人民版必修本设置了一系列“学习与探究活动”,诸如必修Ⅰ中“编写抗日群英谱”;必修Ⅱ“对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调查”;必修Ⅲ的“学习与探究活动”中设置了“‘三代人眼中的教育’访谈录”、“艺术中的历史”等。其实,历史可以摄取,可以触摸,可以传承。

同学们,你曾以为历史学是个老古董?其实,关怀现实,积极入世的时代精神,也是历史学固有的学科品质。人们往往会有对过去一种莫名的健忘症,不屑珍惜,不愿深思熟虑。使人明智的历史曾备受推崇,陪伴人类走过幼稚和坎坷,承载着“穷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使命。古罗马的西塞罗说过:“一个不懂得自己出生前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人们通过学习和研究生生不息的历史,使我们得以继承以往的精华,有助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令人遗憾甚至可悲的是人们往往数典忘祖,因无视以史为鉴而重演了多少人间悲剧,正如桑塔亚那一语道破的“不尊重历史的人,注定要重犯历史的错误”。

同学们,岳麓版教科书前言倡导“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你认同吗?历史学是一个民族保存历史记忆、延续传统乃至寻根的载体,这种把一个民族的历程放在浓缩的时空中加以考察的方式,是历史学所独有的。法国史家雅克·勒高夫所说的:“拒不思考历史的民族、社会和个人是不幸的。”对自己历史的认同与守护,更是每一个民族保持自尊自信的前提,留住历史,可以温故而知新,让人类文明薪火相传,弦歌不断。失去记忆的民族是可怕的,迟早必将被边缘化,随波逐流,无家可归。历史教训是人类付出重大代价后得到的财富。总之,历史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是人类开拓进取的精神动力,其中凝聚着无数先辈筚路蓝缕的光荣与梦想,汇集着无数先哲经过时间洗练的伟大智慧和情感。中央政治局的集中学习,多次邀请历史学家开设专题讲座,因为历史作为国事决策的指导性价值越来越成为了共识。

中学历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方面肩负着重大的职责,从历史中都可以寻求借鉴,为营造美好和谐的精神家园和世界未来奠基。史学的价值在于“经世致用”、“彰往而察来”,无论治国安邦的经验、军事外交的谋略还是个人或民族奋斗的历程,无不给后人以启迪。借助于历史学这一古老而常新的精神形态,人类的智慧、理想、经验、情感才得以延续下来,建构起来,传承下去,而不会被滚滚流逝的岁月风霜或世俗红尘所吞噬湮没,现代人也才不会成为迷失故土的弃儿,可以说,不读历史我们将生活在迷惘之中。广大师生期望尽情展现历史学固有的惊奇、生动和精彩,发掘真善美的内涵,从而让历史能够成为滋养学生成长的补品,让学生在成长中唤醒自己,认识自己和张扬自己,营造一个有血有肉、情理交融的“人”。只要有人类,就永远有历史,因为通过继承与记录、回忆与思考,是人类永远的权利与义务。历史学作为伴随人类始终的精神诉求,从中找到使自己的情感与心灵得以慰藉、得以安顿的家园甚至庇护所,同学们,面对亘古无际的历史,你是否会生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种幽思与畅想呢?

【各抒己见】:学习历史有哪些重要功效?

让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总结。

1、可明了得失。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我们个人而言,可加速成长、成熟;对国家、社会而言,可少走弯路,加快速发展。新版教科书对人类悲剧不但不回避,还能够以新的视角去分析,大量罗列了社会危机及其对策,例如“法国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罗斯福新政”。又如奴隶贸易、苏联的大清洗运动、西方的大萧条、德日法西斯的大屠杀,“大跃进”、“十年动乱”等均有体现。

2、可启迪智慧。有人说历史只能培养老古董。毛泽东首先应是一个历史学家,如果没有对中国历史的精心研究,就没有对中国农村社会与文化传统特殊性的了解,他要令大革命胜利是不可思议的。毛泽东毅然参加重庆谈判,并斗智斗勇;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阐述“求同存异”方针;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3、可陶冶情操。教科书中诸如孔子的仁爱,华盛顿的谦逊,孙中山的坚毅,拿破仑的胆略、毛泽东的气魄,甘地的奉献,爱因斯坦的聪慧、唐玄宗后期寻欢作乐、牛顿的后半生沉溺于神学等等都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这些鲜活的历史,对于培养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无疑能起到积极作用。

4、可增强爱国意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它给世界带来了文明的恩惠,也给世界增进了和平与希望。近代史上备受蹂躏,发生了六次大规模的战争,被迫签订了1800多个不平等条约。在抗战中中华民族取得了第一次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作为一个当代青年,勿忘国耻,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把满腔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具体行动。

历史学尽管古老,但也是一门不断焕发青春,并与时代共进的学科。历史学使我们不是简单地局限于在自己的时代、自己的国度里,而是进入更为广阔、漫长的“时空”里,从而得以同以往时代、不同地域的先人前辈进行对话,得以汲取全人类的乳汁,把自己渺小的个体生命溶入到全人类中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逝者如斯,一去不返,只有让历史教育走出枯燥、刻板、单调的说教,步入一个活生生孕育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令人如痴如醉的美好天地,置身于洋溢着激情诗意的乐园,远离那浮躁和喧嚣,摒弃那肤浅与盲从,才能更好地发挥“人文关怀”的功能。

同学们,让我们从浩瀚而奇妙的历史海洋中快乐起航吧!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