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设计 >> 正文
李惠军:古代中国经济2
王雄:古代中国儒家思想
陈亚利:古代中国的商业
林桂平:古代中国政治制
人民版教学用书连载:古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一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一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二
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古蜀
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
最新热门    
 
刘芃: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时间:2010-3-28 10:24:28  来源:刘芃

 

 

刘汝明工作室:新课程启动后,被市教育局聘为高中课程改革专家指导小组历史学科组长,深感有责任在高中新课程推进中做点什么。

去年,曹松林主任组织了一次高一新课程教学研讨展示活动。主讲的刘芃老师整理了一个教学设计,我也把当天评课的几个要点也整理了一下,算是个教学指导建议。承蒙《成才》杂志刘主编厚爱,发表在该刊成为连续的两篇文章。

在此交流一下,欢迎批评讨论。

 

 

 


新课程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武汉市新洲区教学研究室 刘汝明

 

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没有专家,只有同伴。对新课程我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我是在学习新课程、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中进步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和所有老师一样是在惶恐中进入新课程的。新课程意味着我得改造自己,重新建构自己、充实自己。

市教研室组织全市高一年级历史学科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事前要求我对研讨课进行点评。为了评好课,我提前一周在新洲城关高中试讲了一节。市十二中的刘芃老师讲《古希腊民主政治》是必修Ⅰ第二单元的内容。这一单元讲了“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两个内容。教科书在编写时也有所侧重:雅典民主政治着力运行民主运行机制的问题,强调公民与贵族的关系,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的机会与权利;罗马法体系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是罗马共和国向罗马帝国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解决的有效办法,最终经历一千多年的历史形成了体系。一个强调民主运行机制,一个强调法律保护居民的权利、协调群体关系。

刘芃老师教学设计的突出优点有:一是在处理教材时突出了教科书的核心地位;二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了民主发展的一些价值,扣住了核心目标;三是运用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一些问题,在学生不易理解的地方提供材料、案例、故事,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的提升。下面谈谈我对新课程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认识。

一、要理性处理教科书。新课程教学既不能抱着教科书打滚,照本宣科,也不能丢掉教科书这个核心教学资源,盲目拓展。这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要认真阅读领会课程标准和市里下发的教学指导意见,对单元教学与单堂教学进行整体性设计。

第二,要领会文明史观的几句话,合理处理教科书。新课程教科书是在文明史观指导下编写的。文明史观的主要观点包括:现代文明是历史传承演变而来,强调历史与现实的紧密结合,省略与现实不相关东西;制度比事件重要,应从长时段的历史变迁来分析、解释历史现象;与现实联系紧密的文明成果是教学的重点,也就是现在仍起作用的文明成果要帮助学生理解认识;全世界同处工业文明阶段面临很多共性问题,不用中国的观念看西方历史,也不用西方的观念看中国的问题。只有用文明史观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才能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才能合理处理好教科书。

第三,理清知识的逻辑关系。一要抓住本课的线索、中心词或关键词;二要理清课文知识点间的发展关系;三要弄清本课在单元、在模块中的地位;四要搞清本课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如,古希腊古罗马民主政治与后一单元有何关系?近代西方民主继承了些什么东西?就是要揭示出继承了“轮流执政、选举、平等参与、权利平等、自然法理”等;近代民主又在哪些方面发展了古代民主?就是改变了直接民主,将抽签等直接民主的办法发成为代议制。

第四,扣住核心目标,设计核心问题,注意拓展的切入点及拓展的深度与宽度。我们说到“目标”时,要区分课程目标、课堂目标、学业水平测试目标和高考目标四者间的关系。哪里进行拓展?要围绕核心目标展开,有利于理解教材的核心知识、结论和线索,能作为创新情景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可能或已经成为考试试题题眼的地方,就要拓展。补充些什么材料最好?可以补充与教科书内容相关的观点、图片、材料、故事、客观史实。说到底,就是要确立教科书是核心教学资源的观念。并从学生接受理解的难点处着手进行讲解、拓展或还原,沟通历史与学生生活现实间的差异,“架时空之桥”帮助学生理解。这样,学生理解就会更准确更深刻。

二、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既要继承传统教学重视知识接受积累的优点,又要在如何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上进行创新,构建有效课堂。

第一,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方式变革的要求,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知识能力与价值观提升的关系,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教科书与教学资源及生活情景引入课堂的关系,目标预设与学生思考生成目标的关系,做到“为理解而教学,为思考而学习”。

第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核心是设计好课堂提问,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度。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的一些做法,如,让学生读书、背书、划杠、归纳知识、填表、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等,依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不可完全抛弃。同时要下大力气指导学生学习。总有老师怨学生不读书、不做笔记、不思考。我们要反思一下:教过学生思考没有?教过学生读书没有?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怎么知道学生没有思考?又怎么知道学生正在思考?我们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回答了,但仅是知识的再现、回顾,能说学生思考了吗?不能。如果引导学生为自己的回答找到合理的解释,那学生就正在思考。我们常说的比较、联想、归类,是思考的类型或者思维的类型,它与思考的属性是有区别的。课堂提问要多提开放性问题,少提封闭性问题。如刘老师在课堂上就提出“找出两句话,概括什么叫城邦?”的问题。“找出”就规定了学生思考活动的方式,有利提高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课堂提问是围绕教学的核心目标展开,而不是为了为难学生。

第四,不是每个知识点都需要组织学生探究。探究是在有问题的地方展开,在有价值的地方展开,未必每课必探究。客观的历史事实要督促学生记忆,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和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刘老师设计了解释性探究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两个结论,就是从认识存在冲突的地方设计的。同时刘老师强调学生围绕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阅读教材、填写表格,重视知识的归纳整理,是必须的。因为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储备,其他的目标均是无源之水。

第五,必须遵循基本的史学规范。我们学习的“历史”以三种形态存在。第一种是“作为过去实况的历史”(history as past actuality),即自人类存在以来“所做过、说过、感觉过和想过的一切”——“史实” ;第二种是“作为记录的历史”(history as record),即“能提供我们已经或能够找到的保存过去实况的知识”的“纪念物、文献和象征”——“史料”;第三种是“作为思想的历史”(history as thought),即当代人对过去的认识,只有这种历史才是通常所说的“历史”一词的“真正含义”——“史学”。在教材处理、材料运用和问题创设等方面要重视史学基本规范。现代史学范式简要概括为:以问题为中心开展研究,而且任何问题都必须置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之中;注重史料的批判和考辨,言必有据,信必有征;以考证、叙事和分析为主要方法,研究成果多以历史解释的形式出现;研究事物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而不是静止的状态;任何论点都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而不是先定的概念或假设;论证必须符合一般的思维逻辑;使用的语言必须中性和准确。简单地说就是以问题探究为中心、以分析为主要方法、以解释为主要形式、以意义构建为目的、关注生活资源的引入为主要特征,改变了过去“扬善”和“资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形成“以意义为经、以事实为纬编织历史画面,突出发展意识和实证意识的培养,注重从历史知识、基本能力、历史智慧和历史意识四方面发展学生”的教学模式。

三、只有加强专业学习和问题研究,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课程改革后有一个公式广为流传:经验+反思=成长。而我觉得专业成长的唯一办法是读书学习。我认为,“读书”=思考+积累+发现问题。

第一,要学习以下三类著作。一学最新史学专著。二学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方面的著作,更新我们的观念系统、管理系统和操作系统。三学史学基本规范方面的史学理论著作。我给大家推荐如下书目:要更新史学观念,了解文明史相关视角,建议读[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的《西方文明史》(中国青年出版社)、[法]布罗代尔著《文明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要丰富课堂历史素材,创新历史情景,建议读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三卷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和高教社出版的六卷本《中国历史》;要提高课堂提问艺术,改进课堂学生学习参与形式,建议读[美]丹东尼奥等著《课堂提问的艺术:发展教师的有效提问技能》(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美]坎贝尔等著的《多元智力教与学的策略》(第3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要提高自己的史学基本理论修养,建议读李剑鸣著的《历史学家的修养与技艺》(上海三联书店)。

第二,学习借鉴课改先行省区的经验。广东山东等地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多先进的经验,也发现了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习这些课改区的经验得失,为我所用,避免少走弯路。这种借鉴建议从三个视角展开。一要研究不同版本教材,整合好的问题情景。江岸区小学教研室提出研究教材的三视法:环视、仰视和俯视,我觉得很管用。二要研究教学的各环节,借鉴集体备课的办法和策略,学会运用“同课异构”和“以学定教”的办法。三要借鉴课堂教学设计,在课堂目标、情景创设、问题设计、教学的环节和细节、作业、学生学习活动、学生学习监控及评价等方面,了解先行课改区的得失,学会学分认定办法。

第三,读书要下苦功夫。古人说,书在苦中读,文到穷时工。现在正是我们苦闷的时候,唯有读书才能帮助我们跳出苦闷,在阅读中改造我们经验。读书时可以做到备课组内分工合作,定期交流学习心得。协作研究才能共同进步,课改区的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了这一点。刘芃老师上课前阅读了大量的专业书籍,上课的前一天还给我发短信说她快崩溃了。我借用一句话鼓励她说:感兴趣就能学会,痴迷就能学好,发疯就能学精。刘芃的确把这节课做精了。如果舍得下功夫,我们都能做精每节课。

我坚信,只要我们不懈努力,在课程改革中我们一定能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附:教学设计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教学设计

武汉市第十二中学刘芃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个教师而言,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2009年10月,市教研室安排我上一节全市的研讨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高中历史必修Ⅰ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标准要求“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知道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希腊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依据“课标”的要求,在教学设计时,我重点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哪些因素促使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雅典民主政治是怎样一步步发展与完善的?怎样解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新课导入]希腊是美丽的。它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它有着迷人的风光,动人的神话,杰出的贤哲,宏伟的史诗、传世的戏剧,更在于它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突破之功。为什么希腊会有众多城邦?为什么雅典会建立起民主政治?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希腊,走进雅典。

[问题一]哪些因素促使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

材料1  从卫星上拍摄的希腊地图

         
材料2  希腊半岛上多山,许多山脉呈西北东南方向贯穿半岛,……由于山势陡峭,很难翻越,因此形成了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为形成多城邦的政治格局有重要的影响。——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设问1. 这是从卫星上拍摄的希腊地图,这张地图给同学们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呢?

设问2. 依据材料2,说说这样的地形特征带来怎样的影响?

目的:以上两则材料的选用,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对希腊的地形有一个直观的视觉感受。学生有了这种地形上“多山、环海”等直观印象后,再通过设问2,就能比较顺利地引出“城邦”一概念。

设问3.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二、三自然段,找两句话概括出什么是城邦?什么是公民?

目的:新课程之下的教学也不能完全脱离教材,应该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教学资源。

材料3  据不完全统计,希腊城邦的总数达到300多个,都是土地和人口十分有限的弹丸小国。其中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仅有8400平方公里,人口约40万。另一大城邦雅典领土约2500平方公里,人口20~30万。

—— 齐世荣总主编,杨共乐、彭小瑜主编《世界史8226;古代卷》

材料4  ……每个城邦向它的邻邦要求它的自由和自治,要求有权按照它自己的意愿处理它自己的事务。……城邦虽然不容忍它境界以内主权的分割,对它邻邦的独立却是容忍的。                                                                  

—— 顾准《顾准文集8226;希腊城邦制度》

设问4. 请同学们根据材料3和材料4,找出几个词,描述一下“城邦”。城邦这样的特点,对公民的政治生活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目的:考虑到高一的学生认知能力,所以尽量避免出现“特征”等这样高度概括的设问。教材只给出“小国寡民”“独立自主”这样的结论,通过补充材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结论,而学生以材料为依托,也能够做出“弹丸小国”“自由自治”实质上是特征的思考与回答。从而为“直接参与民主政治”这一结论做出辅垫。

材料5  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可能像东方大河流域平原那样可以提供大片肥沃的宜农耕地,但起伏山坡却适宜栽植葡萄、橄榄,发展园艺业。

——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前工业文明与地域性历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

材料6  海上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达,反过来对希腊各殖民地城邦和本土诸国的经济,又产生巨大影响。它使本土诸国古老的自然经济,迅速转为商品货币经济。

                                          —— 顾准 《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设问5  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人的经济生活又来了怎样的影响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5、材料6,找到关键词来说一说。

目的: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是其产生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前提。因为这样的地理环境不适合发展农业,为了生存,必须另找出路。适宜种植葡萄、橄榄,优良的航海条件,为商品经济、海外贸易提供了可能。进而挖掘出与民主政治产生的内在联系。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是本课的重点之一。教材在讲述这一问题时,只给出了一些重要的结论。关于希腊的地理环境为什么会促使民主政治的产生,教材没有给出过多的解释。因此提供材料帮助学生理解这一问题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以上几则材料想要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个思考的背景和过程:地理环境(多山、环海、少平原),所以出现了城邦与商品经济。城邦的小和为了维护城邦的独立,公民积极直接参与城邦政治。商品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产生了新的工商业阶层,另一方面使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产生。这些都是促使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重要因素。

问题一之下的材料,主要是通过学生阅读,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关键词,提取有效信息,以此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二]雅典民主政治怎样一步步发展与完善的?

材料7  新的致富机会和贵金属铸币的使用所促成的金钱贪欲,刺激了许多人作各种各样的冒险,或从事创造性的经济活动。一部分当政的土地贵族,利用权势取得了财富;同时也出现了贵族以外的工商业的富裕阶层,而他们是被摒除于政权之外的;这样,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各阶级实际力量的对比之间,出现了矛盾,这种矛盾日益加剧。

经济发展和海外移民都造成了人力的不足,使得土地贵族难于掌握他们支配之下的人手。另一方面,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刺激了土地贵族的金钱贪欲,从而使他们加深了对平民群众的剥削。

                                        —— 顾准 《顾准文集·希腊城邦制度》

设问6  根据材料7和教材相关内容,说说梭伦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协调了哪些人的之间的关系?

目的:关于梭伦改革的背景,教材中有这一句表述:“新兴工商业者阶层对此非常不满”,至于为何不满,没有说明。通过补充材料,学生可以了解到不满的深层原因是因为“工商业阶层被摒除于政权之外”,梭伦改革是因为“政治权力的分配和各阶级实际力量的对比之间,出现了矛盾”。所以从梭伦开始以及之后所进行的改革,实际上是政治权力的再分配。也就是在这再分配的过程中,氏族贵族的权力逐渐被削弱,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建立,发展、完善。

设问7 请同学们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完成下表,并说说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过程中,是如何一步步削弱氏族贵族的权利、扩大公民权利的?

内容

梭伦时期

克里斯提尼时期

伯利克里时期

公民大会

 

 

 

(四)五百人会议

 

 

 

陪审法庭

 

 

 

其他

 

 

 


目的:通过教材内容的重新整合,使学生了解公民权力是怎样一步步扩大,氏族贵族的权力是如何一步步削弱。在这一过程中,雅典民主政治得以建立起来。

“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与“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教材分为两个子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讲述,所以在组织教学时,未补充更多的材料。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教师提供的表格,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此部分内容的重新整合,达成教学目标。

[问题三](探究)怎样解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和“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材料8 雅典居民构成示意图(哈蒙德《希腊史》记载,雅典大约有自由民168000人,奴隶 200000人,外邦人32000人)

             
设问8  依据材料9,阅读教材学思之窗及两个问题,你认为雅典的民主是什么人的民主?从材料是找到关键词来说明。

目的:通过两个饼状图可以更直观地让学生理解“雅典民主政治只是成年男性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材料9  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去雇用一位舵手和建筑事、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 苏格拉底

设问9  看看材料10,苏格拉底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存在什么弊端?

目的: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他们认为民主是一种很好的制度,所以难以理解为什么民主也会造成亡国。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结论,补充了这一则材料。期望学生通过对苏格拉底这段话的理解,认识到抽签选举方式存在的一些弊端,进而认识到直接民主的弊端。

材料10  希腊人对波斯国王谈及自己的同胞时说:“虽然他们是自由人,但并非在各个方面都是自由的;法律是他们的主人,他们畏惧这位主人甚于你的臣民害怕你。法律规定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法律的条文始终如一。法律禁止他们临战逃脱,不管遇到的敌人有多少;要求他们作战时坚如磐石,或者战胜敌人,或者死于敌手。”

——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

设问10  材料11中,说明雅典公民在民主政治中奉行什么原则?

材料11  德国杰出的历史学家西格弗里德·劳菲尔(Siegfried  Lauffer)强调了这些发展对古代和现代世界的重要性:“这两条原则,即所有公民都应该享有平等权利,所有决定必须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是古代民主政治和现代民主政治相似的特征。从古代到现代,它们都被迅速接受……所以现代政治思想起源于古代雅典,而不是其他任何过去的政治形式。”……

—— [美]巴克勒等著,霍文利等译,《西方社会史》

设问11 德国历史学家劳菲尔认为现代民主继承了古希腊的哪两条原则?

设问12  请同学结合自己对现代民主的感知,说说现代民主从哪些方面继承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原则与程序。

目的:“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是本课的一个重要结论,也是难点之一。为了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这一结论,补充了两则材料。通过对材料的解读,学生明确雅典时期就奉行“法律至上”、“权利平等”、“公共意志”等原则,以他们对现代民主的感知,再来理解这一结论就不困难了。

对于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也是值得探究的内容。教料对这一内容,只有一些重要结论。是否让学生将这些重要内容读一读背一背就可以了呢?个人认为这样是不妥的。因此在问题三部分通过补充材料,并以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在理解分析材料的过程中,使学生了解这些重要结论得出的理由和过程。

[本课小结]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古希腊便利的经济文化交往条件,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平等互利的观念,是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基本条件。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伯利克里改革使之走向顶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开启现代民主政治的先河,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总结与反思]《古代希腊民主政治》一课揭示了西方民主政治文明的源头。我觉得把握的难度很大。这一内容过去的高中教材一直没有涉及,对于教师自身而言也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对我来说是个“补课”的过程,通过认真研读课程标准、阅读马克壵先生主编的《世界文明史》、顾准先生的《顾准文集》等著作,对本课才有了粗浅的认识。

设计教学时,教学内容拓展什么程度?我遵循的原则是:教科书表述很充分的部分,以教科书为主;教科书表述不充分的部分,通过材料的补充,使之在知识结构上完整,避免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出现断层。在准备教学设计时,选择了二十多则材料,分别涉及到希腊地理环境的描述、古代希腊城邦经济发展状况、城邦、希腊公民的生活、梭伦改革的背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伯利克里时期民主政治、雅典民主与现今民主的不同、对雅典民主政治客观分析、苏格拉底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相关言论等等。但是一节课不可能处理这么多的材料。我在取舍材料时,考虑必须围绕着本课核心内容“民主”。经过斟酌之后,材料的使用了保留了两类:第一类围绕希腊地理环境,第二类围绕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很重要,然而教材受篇幅限制未能充分表述,所以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材料的补充,使这两部分内容丰满感性,利于学生达成“课标”的要求。而其他有利于学生理解本课的材料,在做课堂学生用的“学案”设计时,我把它们放在“知识拓展”栏目中,供学生课外阅读使用。

教学设计时,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我遵循的原则是:设问要符合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设问必须是真正能激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而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才能实现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

这节课让我感受到新课程的魅力,体会到师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