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高考辅导怎样评价制度思
李健:《近代民主思想与
必修三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近代民主思想理论与实践
必修三中国近现代思想史
高三关于思想文化历史的
人民版必修三传统文化主
人民版必修三近代中国思
人民版必修三百年中国重
人民版学生用书必修三专
最新热门    
 
付出思想 收获思想

时间:2009-10-18 17:52:19  来源:中史参
 

 


付出思想 收获思想

——我所期待的评课


课是对照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判断。在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实效的方面,“评课”已经成为课堂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不仅是教师之间实现“同伴互助”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高校、教研部门研究人员和教师的桥梁,更是实现教育理论向教育生产力转化的重要渠道。因此,“评课”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历史教学》等刊物刊登的各种教学案例看,基本都附有有关人员的评课意见,更有一些老师对评课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思考,提出了一些很有见地的看法。如祝旭东老师的《透视当前高中历史课堂中的低效教学》(《历史教学》2007年第11期),桂俊老师的《点评课要点“实”成“精”》(《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3期),郭蕾老师的《深秋遇智者 取向更明确——感受赵亚夫教授评课》(《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1~2期合刊)等。这些文章既有对评课情况的反思,也有对评课效用的体会和感激。但从目前实践的整体层面看,评课问题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专家评课要更专业

“教师上课+专家点评”是当前大型教研活动的经常性环节,也是深受老师换欢迎的教研形式。在听课时老师们会想到很多具体的教学问题,如“上课老师的不足在我身上也存在,该如何克服呢?如何突破难点效果会更好呢?这种课堂组织形式如何操作会更有效呢?”等,老师们很期待点评专家能在这些方面能给出具体的指导。但有些时候的“专家点评”却会让老师们失望。或赞歌高唱,从上课教师的外形到内在,从课内到课外,一路的赞扬下来,结果是“你好,我好,但大家感觉不好”;或避重就轻,不谈主要问题,大谈边角材料,结果是听课教师等到“花儿都谢了还没听到实质”;或挥舞大旗,教育理论的大旗、史学理论的大旗,结果老师们感觉到的是那些“天边的彩虹”,不知道如何把它们引入现实。

 

同行评课要更真诚

同行评课最经常普遍,但也最容易流于形式。在一段耳熟能详的习惯性的恭维之后,基本上全是套话:明确了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难点,使用了多种媒体,调动的学生学习,师生活动有效,教学成效显著,发挥了学科功能……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但是我有几点商榷:PPT上文字和底版的颜色搭配是否可以更鲜明些;提问学生的面是否可以再大些……这样的评课非常的四平八稳,永远不触及彼此神经的敏感部位,永远都觉得这样评课是可有可无只是形式。

 

领导评课要更谨慎

学校领导能参与听课评课,对于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但领导在评课上仍需谨慎务实,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比如,有领导在评课时使用数字说话,导可、讲课、结课等每个环节各用了多少时间,整堂课教师用时多少,教师讲课超过的多少分钟就算是“满堂灌”等;还有人统计学生发言和教师提问的学生人数,据此判断学生学习效果的指标。客观地说,离开了具体的教学内容,空洞地谈数据并不是科学的态度,甚至会对一些教师产生误导。

上述评课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会造成各种教研活动质量低下,把本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变成“你方唱罢我登台”的舞台。我们期待评课更有效、活动更高效、实践出成效。那么,该如何改进评课呢?结合实践中教师的需要,我觉得评课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把评课当作课堂研讨,

最好不要以“专家”、“学者”、“大师”自居,

所有人以平等的身份和平等的心态参与评课活动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是复杂、难以把控的,没有人在上课前能确保所上的课一定会是令人满意的,成功的课堂永远是我们努力的目标,这是一个只能无限接近的目标。即便你是一个专家,也要注意是哪方面的专家,无所不通的专家就不叫“专家”了,更何况听一些专家在评课时说,“这是我的一些希望,实践中肯定有难度,就是我来上这节课也不一定能达到我的期待。”因此,各方就一节课,围绕“如何上好这节课”这个主题展开研讨,应该是评课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其次,多结合实际问题提建设性意见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大家对课改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课改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理性,随之,课改实践中的问题也越来越集中。比如,如何充分挖掘课程内容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如何实现教师课程经验与学生课程学习的有机融通?如何构建积极健康生动活泼的课堂生活?等等。评课中,在结合课堂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如何解决这些突出问题,如何把课堂教学引向更高的发展平台,而不是一味地看一节课本身。更重要的是,评课中应就具体问题提出改进方向,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改进意见,至少是改进的建议。不能仅仅是把所有的问题指出来,然后把它扔给上课教师,改进课堂教学质量是所有教育工者的课题。

 

最后,多结合课堂实际来谈理论

对于教师来讲非常需要具体的教育理论来指导课堂教学,对于教育研究者来说非常希望有效发挥教育理论的应有价值,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难度在于如何把教育理论和具体的教育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面对同一问题,“评课”正是探求问题答案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正是评课中的各方共同的话语所在,理应围绕理论的实践应用问题展开深入交流。

 

由此看来,“评课”是个事关重大的问题,忽视不得更轻视不得,甚至是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年第4期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