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陶永福:《南京大屠杀》
何炳松:《历史教授法》
周佳荣:《教育杂志》与
人民版教材:《太平天国
何成刚:《诗经》之《硕
王英:《中国近现代史》
佚名:《走向共和》与中
佚名:《现代化与历史教
张建波:《万历十五年》
刘俊利:《教师教学用书
最新热门    
 
李健:《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建议

时间:2009-10-18 17:54:51  来源:李健
 

 

《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教学建议

 

华南师大附中  历史科  李健

 

根据高中新课标精神、广东省教厅下发的选修课开设指导意见的通知和新课程高考方案的基本思路,选择历史X科的学生至少选修3个选修模块,开设的顺序为《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中前四个选修课之所以排在前面,是因为他们和必修的内容结合得比较密切。因此,一是选修课的开设要注意加强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的整合,二是注意把握选修课的核心线索,三是注意对选修课教学深度的把握。

下面以《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开设为例,提出自己的建议。

首要的建议是:教师备课时,争取做到认真研读课标包括必修和选修课的课标要求;做到选修课的几种教材比较和知识的整合;做到必修和选修的联系和比较。

 

一、研读选修课的课标整理出核心线索。《近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核心线索非常明确是近代世界民主思想的产生、发展以及在东西方的实践过程。因此,该线索分成两块一是近代民主思想的线索,二是民主革命的实践线索。二者之间密不可分。英国的革命成为近代民主思想的实践源头、而后的近代民主思想又为法国、美国等国家的民主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西方民主思想和实践又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思想产生的源头和实践的借鉴者。

 

二、研读必修课和选修课的课标,发现和整理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当整合。例如《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发展》一课中,课标内容要求:知道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民主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解民主思想与专制理论的根本区别,树立支持民主、倡导进步的历史意识。而必修3《启蒙运动的兴起》课标内容要求: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同样是对近代西方思想的学习,但是侧重点不一样。必修3介绍近代西方思想是以人文主义精神的产生和发展为核心线索,而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发展则侧重以政治理论的民主思想为核心线索。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文主义思想是西方民主思想的基础,即如严复所说的“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对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尤其是具有一定重复介绍的思想家要注意和选修课的内容整合。例如有关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发展要注意和必修3中中国近现代思想解放内容进行比较整合。还有有关近代民主实践的内容则和必修1的内容要作充分的比较,进行适当整合。如有关英国的民主斗争实践,选修课的课标内容要求:1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1)知道《权利请愿书》的主要内容,认识英国革命前国会与国王围绕税收问题展开斗争的实质。(2)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国会通过该文献前后国会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3)简述国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2、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1)概述《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理解“限制王权、国会权力至上”是英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 (2)简述英国责任制内阁建立的基本史实,认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其他国家政治制度的影响。这一线索非常明确体现出了英国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影响。而必修1中在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必修1 政治文明进程中有关英国政治的内容要求)中,课标内容要求: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主要侧重于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特点,对民主斗争的过程则忽略不提。从历史角度分析,二者是因果关系。很明显,选修和必修的课标要求在内容上有一定重复,但角度不同。教师一定要从更加宏观的角度去整合。

 

 

 

三、注意从课标要求角度及高考方案的方向,比较选修课不同教材的区别,把握好选修课教学的力度和深度,寻找教师教学内容整合的最佳契合点。课标的要求是比较宏观和概括性的,因此给教材编写带来了较大的空间。不同教材之间对知识的处理出现了较大的差异,岳麓版的选修课本相对而言比较精炼,而人教版的选修课本,本人认为太过细化和繁杂。课标对选修课的要求是拓展,而不是给学生以更大的负担。从高考方案的角度,试卷结构也是以必修内容为主,选修课仅以选做题的形式出现在卷面上。因此,对选修课的考核要求应该不会非常细,而是更注重从宏观角度把握一些概念、脉络线索等等。

四、注意从学习的内容角度,对课本教材的体例进行整合。在上到西方近代民主实践部分时,课本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权利法案以及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分在了不同的章节。这样不利于对近代西方民主实践的完整把握。因此,就将这几节内容大胆整合,成为一课内容即《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完善》。这样一来,对英国整个民主斗争的前前后后的脉络一览无余。该课的提纲如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英国的政治传统——有限君主政体

(1)确立:《大宪章》颁布以后   13世纪——16世纪都铎王朝都尊重法律

(2)特点:国王享有很大权力,但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也不得随意侵犯臣民的人身自由

2、经济、阶级基础――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成长

(1)特有条件:新航路开辟,贸易中心转移,英国逐渐成为海上交通要道,

(2)英国海外贸易(和海盗式抢夺结合)发展,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包括富商、手工工场主成长起来

(3)出现新贵族,积极参与海外贸易活动,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牧场、农场,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群体。

3、思想武器――清教思想的传播

4、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宣扬“君权神授”,不尊重法制传统,大力推行君主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二)革命的经过

一、议会斗争时期  (1603年—1642年)

1、詹姆斯一世与议会的冲突。

表现:国王经常绕开议会、横征暴敛,甚至多次解散议会,逮捕反对派

焦点是税收问题,

实质是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君主争夺权力的斗争。

结果:加深资产阶级新贵族对专制王权的不满,国王大失民心

2、查理一世与议会的冲突。

(1)《权利请愿书》:

     提出:1628年查理陷入财政危机,召开议会,被迫接受《权利请愿书》

     内容:限制国王征税或借债权,限制国王不得超越法律滥用职权,侵犯人权。[详细见课本(P20页),要记熟]

     结果:查理反悔,解散议会,无视《权利请愿书》,继续搜刮,镇压不满者。

           一些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开始出面领导反抗国王专制统治

(2)《大抗议书》:

     提出:1640年,查理为解决财政危机,重新召开议会。1641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

     内容:历数国王弊政,重申议会拥有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限制国王人事任免权。[详细见课本(P20页),要记熟]

     冲突原因:查理坚持君主专制、侵犯资产阶级新贵族利益,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改革。二者的权利之争。

     结果:查理拒绝,企图镇压议会反对派。议会反对派与国王决裂。1642年,查理离开伦敦,挑起内战

二、内战时期      (1642年—1649年)

双方:查理一世的王军和资产阶级、新贵族的议会军

结果:新贵族克伦威尔扭转战局,1648年议会军胜利。1649年,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三、短暂的共和国时期    (1649年—1653年)

克伦威尔为首军官集团掌握大权,对内武力维护秩序,对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

四、军事独裁的护国政体     (1653年—1660年)

建立:1653年武力解散议会,宣布自己成为“护国主”,全国分11区,每区派一名将军实行军事统治。

五、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时期(1660年—1688年)

1660年,查理二世被迎立为国王,詹姆斯二世力图重建君主专制统治。

六、“光荣革命”(1688年)——革命结束

1688年,议会发动政变,邀请玛丽公主及其夫威廉执政为英国女王和国王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特点:长期性(大半个世纪)、残酷性、反复性、曲折性

2、原因:处于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还没有强大到足以一次就推翻封建专制统治

 

(四)革命的成果:君主立宪制形成与发展

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

内容:限制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兵权等;

议会控制一切权力,最关键的是财政权;

议会的一切活动包括选举、言论、集会等权力必须是自由的,不受国王干涉;

意义:是用法律形式对“议会主权至上原则”的认定,英国从此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基本原则:“限制王权、国会权力至上”。 

二,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内阁只对议会负责

1、总的趋势和特点:

光荣革命后,国王渐渐地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

形成对议会负责的内阁制。

2、发展历程:

(1)国王权力被一步步地削弱:18世纪,国王逐渐退出内阁,不再主持内阁会议,后来国王不再有提名首相的权力。

(2)内阁权力逐渐增强:18世纪,内阁会议转而由内阁中的财政大臣主持。主持会议的大臣渐渐获得了“首相”的称号。沃波尔是英国历史上第一任首相。

(3)18、19世纪形成的一些惯例中,英国逐渐确立了内阁对议会负责的制度。

沃波尔因失去议会信任而辞职下台,开创了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即应辞职的先例。

1783年小皮特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裁决。

19世纪,维多利亚女王开创议会选举中多数席位政党组阁和该党领袖即任首相的先例。

19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在英国确立下来。

 

三,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历程

1、光荣革命后,土地贵族操纵议会议员选举。

2、1832年,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

3、1867年,小城市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了选举权。

4、1884年农业工人获得选举权。英国基本上实现了男性户主的选举权。代议制民主在英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四,两党制的演变

1、斯图亚特工朝复辟期间,英国议会中出现了辉格党和托利党。

2、光荣革命后,辉格党和托利党先后垄断英国政治舞台,均长达半个多世纪。

3、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后,托利党和辉格党分别获得新的名称:保守党、自由党。自由党支持工商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保守党在力保贵族利益的同时,也设法争取其他阶层的选票。两党加强了组织建设,通过竞选议会席会,组织政党内阁,实行流执政。

4、20世纪初,工党兴起,自由党逐渐分化。如今,活跃在英国政治舞台上的两大主要党派是工党和保守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