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材研究 >> 正文
李健:《近代民主思想与
陶永福:《南京大屠杀》
何炳松:《历史教授法》
周佳荣:《教育杂志》与
张莲英:课堂教学实效例
沈素英:历史教学的预设
王国英:07年高考历史模
人民版教材:《太平天国
何成刚:《诗经》之《硕
佚名:《走向共和》与中
最新热门    
 
王英:《中国近现代史》总序

时间:2009-10-18 17:24:55  来源:王英
 

中国近现代史总序

浙江绍兴鲁迅中学 王英

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均属中国近代史范围,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又可将其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1949年以降,中国历史才进入现代的行程。
    中国近代史,即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这个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形态是在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和中国封建社会日趋没落、封建统治日益走向腐朽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使中国近代日渐成为一个半封建社会,即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这些发展变化又表现为相互联系的两个过程,一是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二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社会有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中华民族与外国帝国主义的两对矛盾,而且中外矛盾日渐占着更为突出的地位,由此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围绕着中华民族能否近代化的命题进行,即解决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两大历史主题而展开,也即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中国近代的基本线索。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法治取代人治、自由平等取代君权神授、公民取代臣民、民族国家取代君主帝国是近代化的五大特征。和欧美一样,自明末清初以降,中国开始呈现同样的趋势,由于封建势力的过于腐朽与强大,中国终于没有真正近代化。鸦片战争的失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继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给中国的近代化赋予了时代的、真正的含义。
    为了便于说明,下面我们把近代化定位成狭义的概念,即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更重要的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而在政治上的近代化我们把它叫作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
    1840年到1919年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要内容如下:
    1、 要明确中国社会性质变化这个基本课题。
    社会性质是决定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性质、动力的最基本依据,通过五大战争不同时代特征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及由此引起的中国经济、政治变化特点,揭示出中国近代前期社会性质变化的基本规律。在这八十年间,资本帝国主义主要通过五大侵略战争,通过一打一拉,以打为拉的手法使清政府和此后的北洋政府成为了它统治中国的工具;日暮途穷的中国统治阶级为维持摇摇欲坠的反动政权,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对内反对实质性变革适应近代趋势,并且日益买办化,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于是中国独立主权与领土丧失日趋严重,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和社会阶级结构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20世纪初,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在中国已基本具备。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和由此造成的中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基本内容之一。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内核。产生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初步形成时代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由此而产生的资产阶级更是近代中国新兴的、进步的阶级,它的出现与发展为中国革命提供了新的经济基础、新的领导力量和新的革命理想。中国资产阶级领导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斗争,便是旧民主主义中国革命的中心内容。但是由于中国的资本主义缺乏必要的原始积累,资金少、规模小、工业体系不完整、工业布局不合理、市场又狭小,特别是缺乏国民待遇,在这种情况下它们在希望造成资本主义社会的同时,也割不断和封建主义与帝国主义之间的联系,正是由此产生的革命性与妥协性相交杂的的特点主导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
    按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和领导革命阶级的变化,旧民主主义革命分为两个阶段,1840年到1900年为第一阶段,主要是农民阶级领导的自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其中代表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是农民不代表新的生产力,蒙昧主义解放不了农民自身,更担当不了中国革命的重任;1900年到1919年为第二阶段,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进步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即其中典型,但是正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不成熟和资产阶级这种致命的妥协性特点,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的尝试最终都失败了。辛亥革命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同时也达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点。

 

 


    3、向西方学习是贯穿整个中国近代史的进步潮流。
    19世纪,我们所面临的对手已非匈奴、鲜卑、蒙古、倭寇、满人可比,他们的器物、观念代表着未来。先进的中国人披荆斩棘,历尽艰险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探索祖国近代化之路,提出一个又一个救国方案,从地主阶级开明派师夷长技以制夷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到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践操作,从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到孙中山的五族共和的设想……器物~制度~思想,近代的探索史沿着剥洋葱的轨道演进着。
    4、在世界历史潮流浩浩荡荡面前,作为统治者无奈的改革,也或多或少的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历史发展到19世纪中叶,由于英国工业革命的拓展而造成的世界体系已初步形成,中国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一批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洋务派,在他们的推动下,兴起了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在中国近代化起步中,官僚资产阶级起了微妙的作用。90年代后,世界体系基本形成,中国统治阶级内部的维新变法、新政、预备立宪相继推出,或多或少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行程,事实最终也证明,近代化必须要以民主政治为先导。

随着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造成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的发展和壮大,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从此在列强纷争、军阀混战、生灵涂炭、国无宁日的环境下担负起民族救亡、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历史重任,从此中国近代历史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时代。
    1、要明确解释: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了。
    中国共产党是全国统一的,以马列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不仅代表工人阶级,也代表中国广大人民与中华民族利益的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共制定政策的依据是:始终坚持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谋任何私利,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上结合的原则;中共以中国革命过程中的社会矛盾、革命形势、革命力量、革命对象等客观条件的变化为依据,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斗争策略的中心任务,领导革命走向胜利。这也是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基本理解。
学习这部分的历史要从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入手。
    首先从宏观上看,宜把1921~1949年的历史按社会矛盾、革命形势等客观条件的变化划分为:①1921年~1923年,因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工作的顺利完成而造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②1924年~1927年:因在国共合作基础上形成革命统一战线而造成的国民大革命时期;③1927年~1931年: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一条在农村积聚革命力量,最后夺取胜利的革命道路而造成国共对峙时期;④1931年~1935年:是由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紧逼,国民党政府独裁卖国而造成民族矛盾、阶级矛盾交相错杂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又受到王明左倾路线控制的时期;⑤1935年~1937年:是日本帝国主义制造华北事变,造成民族危机显于更突出地位的情况下,日渐摆脱王明路线的中国共产党开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联合各阶级抗日上来的时期;⑥1937年~1945年,由于日本法西斯的全面侵华,由于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造成的全民族八年抗战时期,在这时期又可细化为防御、相持、反攻三阶段;⑦1945年~1946年,是和平民主与内战独裁的斗争阶段;⑧1946年~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阶段。通过这些阶段了解中国共产党各个阶段对革命性质、革命道路、对国民政府的政策、统一战线方针、土地政策、战略战术方针的修正变化发展得出上面的结论。

 

 


    从微观上来说
    ⑴要注意运用中国共产党建党工作中的二大的理论与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处理好中国革命性质与革命动力,从而指出中国革命两步走的方针--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实际上也为制定统一战线方针、土地政策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到城市(侧重于七届二中全会)指明了方向。
    ⑵要注意运用理论和从大革命失败到遵义会议的实际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共产党如何走上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而摒弃所谓的国际路线。与此相关的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经济(土地)政策、战略战术方针与政权军队建设均是其核心内容。
    ⑶要注意运用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抗日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反对蒋介石独裁统治的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史实,了解统一战线作为长期战略贯穿于中国革命,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产物,特别是通过比较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处理内部矛盾的处理办法,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是统一战线得以发展扩大的保证。
    ⑷要运用中国共产党运用自己的力量批判右倾投降主义,左倾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的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历史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历史。
    2、中国国民党从革命到反动再到衰败的历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重要课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国民党需以其性质从狭隘的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到革命统一战线性质的联盟再到大资产阶级大地主的政党的演变;分以1923年和1927年为界分为三个阶段,而后阶段的官僚资本主义的兴衰、一党专政、保甲制度、特务统治三位一体的独裁统治,投靠英美帝国主义的外交路线则说明了导致其最终民心尽失的根本规律。与此同时,其面临1929年到1933年世界大萧条的经济政策和抗日战争时的正面战场抗战也说明了反动政府在某种情况下客观上促进社会进步的规律。
    3、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就面临着国家现代化的问题。一个繁荣昌盛的中国是许多先进人物和革命志士所梦  以求的。中国近代历史证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破坏、阻碍中国现代化的;民族资产阶级企图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共和国,从而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这条道路破灭了;中国共产党主张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法,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扫除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辟道路创造前提,只有这条路走通了。中国的现代化不能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只能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决定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道路。

二、中国现代史(共和国史)部分
    在共和国史中,以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为界分为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两个阶段。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总量。在中国近百年历史上,完成民族独立与民主政治的任务始终是第一位的,历史翻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化就成了首要的问题。造成一个合理的生产关系,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是放在执政党面前的迫切任务。怎样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问题上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就是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课题,也是了解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的探索一条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主义大国,进行现代化道路过程的基本规律。

 

 


    (1)1949~1956年,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演进到社会主义革命,这是中共二大已指明的两步走方针,在民主革命基本完成前夜,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革命转变的基本理论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怎样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成了这个历史阶段的核心内容。通观实现政权巩固、经济恢复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的政策及其影响,说明中国是如何采取积极稳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方针、政策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明确计划经济在一定时期中是有其必要性、合理性与积极性的;明确我国的工业化起步是先发展重工业,再发展轻工业的特殊道路。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9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世界各国,困扰经济发展一般是两个因素, 其一是速度问题,又如生产力内部要素分配问题、资金来源问题、工农业与工业内部的比例问题、环境问题等;其二是适当的生产关系问题,这也是核心问题。但在中国还有一个问题非常严重,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总量即革命胜利后,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把握和党的任务的正确认识是不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化了22年,丧失了大量的机遇。这部分历史宜以这三个基本因素为纲按成就与缺点统率整个共和国史,最终揭示: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农业经济的全面振兴,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的建成等成就的取得,正是始于毛泽东成于邓小平的探索: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发展阶段上强调还外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上,强调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同时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外部条件上,实行对外开放;在政治保证上强调坚持四项原则;在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在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上,强调共产党的领导,依靠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一国两制日构想。从而真正去理论邓小平理论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通观整个中国近现代史,就是中华民族从沦落到复兴的历史,中国历史的发展是与世界历史发展密切相关的,把中国历史放到整个世界历史演进出口过程中去考察有利于整体把握整个中国历史的发展脉博的,特别是历史转折时期地历史进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把这些历史转折的条件、过程与影响和世界整个大背景联系起来,是我们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的最重要的方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