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
林金木:如何使用历史新
林金木:国情教育:历史
訾化木:《戊戌变法》的
林金木历史教与学的一些
最新热门    
 
林金木:如何处理好历史教科书中“材料”的教学

时间:2009-10-18 17:53:59  来源:林金木
 

         如何处理好历史教科书中“材料”的教学
               晋江市子江中学   林金木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6143/archives/2007/430777.shtml

    现代素质教育理念强调启发性和互动性,所以,初中教师如何用活教材,落实素质教育理念是个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而新编中学历史教科书除了正文外,还提供了大量的材料。这些材料的提供,既节省了教师一定的时间,也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对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科书中提供的材料,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文字材料、图片材料、地图材料和数据表格材料四大类。对于不同形式的材料,教师在教学中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各自的作用,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本文就自己以《中国历史》教学实践为例,浅谈几点看法,祈以共同探讨。


    一、对于文字材料,应视为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和运用,以 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一)、恰当运用“黑体史料”,培养理解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常言说“论从史出”。教材里的“黑体史料”就是立论的依据,这些历史典籍、先贤名哲、诗歌民谣等,除可以突出思想教育外,还为提升学生语言素养提供了古典源流,增加了历史的亲近感。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它,对于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理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能力是非常有利的。
如初中历史第二册讲述唐朝历史时,引用了唐太宗的两段原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前者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政治意识,后者反映了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经教师指导与阐释,学生对“贞观之治”局面便有了更深的印象。


(二)、选用小字材料、拓宽学生知识面
    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需要,除正文外,教材还以楷体字的形式精选了大量的小字阅读材料。有的是寓意深刻、富有思想教育功能的历史故事或历史典故;有的是对历史事件的进一步阐述;有的是对历史人物的简介。这些材料虽然不要求学生掌握,但文字生动、富有情趣,对能力较强的同学加深理解正文、拓宽阅读和思考空间、扩大知识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讲到唐朝丝织品轻盈精薄时,穿插风趣幽默的故事,一位阿拉伯商人透过五层丝绸衣服看到唐朝官员胸口的黑痣,这使学生对枯燥的经济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自然会对唐朝高超的丝织水平留下深刻印象。
    再如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目,课本在介绍了《资治通鉴》的体例、范围、价值后,又有一大段小字内容,指导学生阅读,可以进一步了解司马光认真学习的态度,扎实的学风,会对学生良好学习风气的养成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对于数量众多的图片材料,教师应利用图片材料特别是漫画和插图的形象、直观、生动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例如:让学生观察两幅远古建筑的复原图,区别哪一个是浙江余姚河姆渡居民的房屋,哪一个是西安半坡居民的房屋,依据是什么。学生结合教材,结合他们的认识水平,进行分析、判断。并分成两组进行讨论。两组最后判断出:用木头支架起来的是河姆渡居民的房屋,陷入地下一截的是半坡居民的房屋。第一组同学在分析河姆渡房屋时说:“河姆渡是在长江流域,房子架起能防潮,上面能透风”;“如果有洪水,水可以从下面流走。”另一组同学在分析半坡居民房屋时说:“西安半坡处在黄土高坡,干燥少雨,所以才这样建造。”教师就此引导:“那为什么非要陷入地下一截成半穴式呢?上下不方便,还挺黑的?”突然有一位同学说:“这样才可以冬暖夏凉,像我们的地下室就有这样的功能。”
    又如《中国历史》第四册中《一个萝卜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的这幅漫画,可以这样设问:1、从漫画下面两行字我们可以看出它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大跃进运动),2、该历史事件的主要标志是什么?(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3、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历史事件呢?(对国情认识不足、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这样,通过发掘插图内涵,将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想像思维紧密结合,就能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

 


    三、对于地图材料,应培养学生读图识史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古人云“左图右史”。新教材也为此提供了许多便利。如重要朝代、国家的疆域、重大历史事件、著名战役、伟大古都、杰出工程等,教材配有专门的彩色《中国历史地图册》,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地图,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出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以图学史、读图识史的能力。
    比如学习唐、北宋两朝历史时,引导学生观察《唐长安平面图》和《北宋东京平面图》,大致了解两城特点后,可以引导学生对两城的平面图作一比较,学生很容易就了解到宋朝城市比唐朝城市商业发达:北宋东京打破长安城“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受时间限制;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通过如此的反复观察与对比,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也明显提高了。
    当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对历史地图进行加工,使其更加形象、直观、生动。如对《郑和下西洋》地图,运用幻灯片动态效果插入一艘船只,沿着郑和下西洋路线移动,随着船只的漫漫移动,依次闪现出发点刘家港、沿途所经的越南、马来西亚、印度、阿拉伯等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红海沿岸”。对学生来说,这样就更形象、更生动、更好理解了。


    四、对于表格材料,应引导学生透过表面枯燥的数据发掘其深层内涵,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表格材料是通过各种数据构成的科学性、系统性极强的材料。它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也存在枯燥的缺陷。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表面的枯燥的数据,发掘其所反映的历史本质,对数据进行系统的、深刻的分析,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中国历史》第四册的《1966—1976年主要工业产量图》这则材料时可以这样设问:1、此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说明了什么问题?3、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等等来把握这则材料,这样,就可以通过材料把“文革”十年的经济发展情况、发展原因、发展特点等问题给形象地解决了。


    总之,提高学生处理历史材料的能力,除要求学生要懂得理解材料的内容外,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突破传教育模式,勇于创新,要努力引导学生挖掘材料的内涵,全面地提高学生分析能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