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教案试题 >> 历史教材 >> 教学研究 >> 正文
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十大历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怎样分析历史事
高考辅导如何解答历史选
高考辅导高三历史总复习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做历史简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高考辅导之怎样解答历史
优秀历史试题设计一:台
最新热门    
 
《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

时间:2009-10-18 17:54:18  来源:厉华
 

★   《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设计及实践研究http://www.xsedu.zj.cn  作者:新街镇中  厉华  2007/01/20

《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它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创设一种环境,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感悟和体验,进而上升至智能,逐渐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可见,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活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一、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及模块

教学活动设计要遵循“以活动促发展”的现代教育理念,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教材特点、内容和进度,课堂内外结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发现、深化、升华。其设计原则包括:

自主实践原则:教师必须关注和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自已去设计、开发、行动、体验乃至创造,使其享受到过程的艰辛、探究的乐趣、活动的愉快、劳动的充实、服务的快乐、创造的幸福,获得并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积极的生存体验。”

建构创新原则: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要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教学活动设计应创设由学生“构建而非复制”的活动情境,尽量让学生能够自由参与探究和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营造学生创新的情境。

学生发展

 

教学活动

 

课堂活动

 

现实探究

 

实践创作

 


围绕《历史与社会》教学“以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根据“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理念和设计原则,构建《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课堂活动、现实探究、实践创作”三个层面的模块(如下表),采取系列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学校到社会,从认识课本知识到参与社会实践,实现由一个自然人到一个社会人的转变。

二、教学活动的实施

㈠课堂活动

对事物从略知到熟知进入真知和深知,是人的一种内心需求。课堂教学活动能及时将学习目标在课堂中得以解释、领会、运用、巩固,催化与强化学生知识掌握的进度与程度,具有针对性强、展开灵活、反馈及时、不占或少占场地等优点。

1、质疑问难活动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能力培养是一个积淀的过程,需要时间。七年级学生刚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接触全新的课程,学习情感最易被调动,参与热情最易被激发,所以要尽早养成主动思考、积极参与的习惯,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新课标历史与社会所关注和要求我们探究的正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世界,我们所处的社会、传承的文明、面对的选择等等时刻给我们以挑战和启迪,鉴于此,教师从七年级开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激发学生的质疑问难意识,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质疑,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问,甚至问倒教师。为此,我们将每节课的最后5分钟作为质疑问难活动时间,活动程序是先由教师或学生一名作为挑战者选定一个主题(此主题必与所学内容及日常生活见闻有关且颇具挑战性)向全班进行质疑问难,引发全班(各合作学习小组)对此问题的思考,然后由各组对挑战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辩驳。如我们在教学《永远面对的选择》之《时尚与未来》一目时,挑战者提出中国有几千年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而现在人们动不动就摆阔比富甚至有人还将百元纸币卷成鞭炮点放太不应该;质疑一年一度的西湖烟花大会每次都要花费几百万元人民币,为什么领导们就不能取消它而将省下来的钱捐给那些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呢?他的观点立即引发了大家的争论。因为要在短短5分钟时间内尽可能说服或驳倒挑战者,学生们便努力调用学到的知识接受挑战,头脑处于十分活跃的思维体操状态。同学们就“有钱到底该怎么花”这个焦点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气氛十分热烈,教师因势利导,肯定学生们的探究精神和努力,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浪费摆阔与必要合理消费(比如招商引资的必要支出)的区别得出科学的结论。质疑问难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即学即用,既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总结梳理,同时,因为接受挑战必然要用到课堂学习的知识,也使得他们在平时学习中时刻注意思考、消化、吸收、运用,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以提高。

2、游戏竞猜活动

有研究指出:学生在12岁前,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层面只有10%—30%,在此阶段,创设游戏竞猜等趣味教学的形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如初中学生的生理发展需要、认知发展的需要、社会性发展的需要、自我表现及自我肯定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能让学生的潜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因此,要注意结合教材作拓展、延伸,设计一些群组活动。例如§3.1《国土与人民》中有一图(《中国的行政区》)一表(《我国的省级行政区划单位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七年级新生对之学习有畏难情绪,因此,我们安排了为期一周的拼图游戏活动。通过制图(描图、复印等)→拆图(将图按各行政区划裁剪)→拼图→读图(记图,按形状、特点、方位分析归类)→背图(根据形状,准确说出行政区全称、简称、行政中心),以达到熟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目的。为加深记忆,还鼓励学生进行其它有关的活动:①讲演活动:如“黔驴技穷”、“乐不思蜀”等成语故事与历史知识的讲演,将要识记的内容结合特定的故事、情节,以学生最能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②猜谜活动:如“围棋的黑方赢了”(皖);“双喜临门”(重庆);“两个大胖子”(合肥);③记忆活动:如取名称特征记忆、分区域记忆、编顺口溜记忆;④抢答活动,通过多媒体的一些视频片段,播放汽车车牌(观察省区简称)、中央台气象节目等,由学生抢答……。这些活动适应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寓教于乐,使学生在和谐、宽松、互动、快乐的氛围中想学、学会、能用,学生学习劲头足,普遍感觉这样的教学听得懂、学得进、记忆得深刻。

3、情景模拟活动

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层及身心发展特点,他们对生活中的出现的种种现象,只有肤浅的认识。而贴近生活的情景模拟活动,可以使学生们预先体验、探究可能发生的状况,从中获取实用经验,掌握应变能力。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了紧急救险、投资理财等一系列情景模拟活动。如§7.3《在生活中运用规则》“当危急之事来临时该如何做?”的教学,教师请多名同学分别模拟了报火警的情景,结果发现了很多的问题,如报警者没能提供事发地点、大致起因、现场火势等情况。而对“遇到持刀歹徒抢劫时该怎么办?”的提问,绝大多数学生回答的是“大声呼救”甚至“与之搏斗”,生命健康意识及安全意识的缺乏令人堪忧,不难想象假如学生真正遭遇此类事件时可能出现的种种后果。因此,对学生进行危机教育十分必要。此时,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二则资料:一、一组未成年人被伤害的图片;二、“(北京)金地格林小镇里贴出了警情通报,其中提到如果遇到入室盗窃等的案件,要处事冷静,在敌我悬殊的情况下不要大声求救,一定坚持舍财保命的原则。”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任何情况下人的生命都是最重要的。普通的市民手无寸铁,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时还是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最重要,遭到抢劫等侵害,警方会全力侦破案件,将损失减到最小,但是生命失去了就没法再挽回。在受到侵害主动交出所有钱物,并不是不要与犯罪分子作斗争,更不是向歹徒妥协、助长歹徒的嚣张气焰。另外如120急救电话如何拨打、平时在家或外出时如何最大限度保障安全、受到不法侵害时如何多掌握歹徒的特征(相貌、体态、身材、口音等),如何寻找机会在第一时间报警等这些问题,教材往往点到即止或没有提及,通过情景模拟,可以让师生发现不足,因为在平时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平时积累起正确的观念,掌握正确的方法,万一遇到不测风云的时候他们才能想到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得准确、及时,将各种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㈡现实探究活动

现实探究活动适用于不能及时在课堂内完成或领会的知识,它需要花较多时间和相对较多的空间去准备,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形象感知,理解透彻。

1、社会调查活动

社会调查是认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可指导学生进入市场、社区,通过老师、家长、朋友、图书资料室、万维网等途径开展调查、考察,获取第一手的材料;素材收集可以提高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和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珍视现实的生活情感;同时社会调查活动也让学生感觉到,生活处处皆学问,当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学资源,从此要做个学习上的有心人。教师要经常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调查、收集学习素材。如在学习《国土与人民》后,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资料,进行拓展学习。学生收集到不同主题(民居、古迹、人文历史)的邮票、旅游照片、服饰、方言、语系等,这些都能增加教学的选择面,大大丰富师生的视野,深化课堂学习内容;又如在对《来自家乡的报告》的调查中,许多学生以“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主题来调查家乡巨变,探究既有真材实料,又极具说服力,如饮用水从河水井水(祖父母辈)到自来水(父母辈)到矿泉水纯净水(如今)的变化;从家到学校读书的方式从走着去(祖父母辈)到骑自行车去(父母辈)到由父母用车或包车接送(如今)的变化;其他如穿衣、住房、饮食等的显著变化。而对“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为什么非洲国家许多小朋友还生活在衣不遮体、食不裹腹的困苦生活中”等的穷根究底,使教学内容真正走近学生的生活,深入学生的心里。此活动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增强他们的理性思辫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2、寻医问药活动

指在社会调查的基础上,梳理材料、分析成因、寻求良方的专题研讨活动,它是在一定探究的实践或生活经历的前提下进行的有的放矢的教学活动,是开展素质教育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借助研讨,集思广益,可以改变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深化扩充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等方面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如学了综合探究六《大众传媒的影响》,请学生就“青少年与网瘾”开展寻医问药活动,学生的专题研讨涉及“学习压力及课业负担”、“亲情与代沟”、“对交流的渴望”、“诱惑力与自制力”、“家庭教育与社会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实施与健全”、“黑网吧”、“学校课余生活”等方面。对症才能下药,通过专题研讨,学生们对网络这把双刃剑有了更理性的认识,同时明确了要解决网瘾,必须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的及学生多方的积极因素,多管齐下,使之形成合力。

㈢实践创作活动

是指进行手工制作、小品编演、文章撰写等实践活动。实践创作活动既是对所学知识的现实检验,又可以促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温故而知新”、知新而创新,实现知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动手制作活动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想象力概括世界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学完§1.1《我的家在哪里》与§1.2《多种多样的社区》后,我们请学生利用课本知识介绍他们各自的家庭住址(以学校为立足点,学生可以选择口述与画简要地图的方式)结果如下:①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画简要地图的方式(占学生总数的97.6%),表明使用地图的必要性(选择知识);②能在所画图中用到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标记的,占选择画图人数的84.3%。表明地图的三要素缺一不可(运用知识);③自己能设计一些图例,如教堂设计成十字架形状、农贸市场设计成鱼的形状等,占选择画图人数的67.3%(创新知识);④能对据实所画地图中一些认为不合理的路线、建筑等加以说明,在安全、绿化、环保等方面为未来进行科学的设计,占选择画图人数的13.5%(创新知识)。

总计七年级两册教材,师生开展的与制作有关的活动,如交通图设计、主题(生活变迁;邻里关系;消费;礼貌;法律法规)漫画、地形模型、拼图、年代尺、规则制定与宣传等,效果明显,表明手工制作、绘画等实践创作活动符合中学生的心理成长特点,能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知识,还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陶行知先生说:“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它生动而又深刻地表明了创新与知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小制作活动本身具有无限的魅力,学生对此兴趣浓厚,跃跃欲试,他们能在活动前期(理论学习)和活动过程(实践参与)中激发创造意识和想象力,促进手工制作、绘画、雕刻等能力的发展。

2、写作实践活动

写作实践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此活动要求学生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的方式,对自己的活动能力、方法、过程与结果进行总结,可锻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如对社区环境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后撰写的调查报告,学生介绍了社区环境问题的现状与危害、分析了造成此后果的主客观原因、提出了较为合理的解决办法、明确了我们自己更要做许多的努力,我们也确实能做更多的努力;再如上述学生对“青少年与网瘾”的寻医问药活动的书面材料等,使知识掌握更趋全面,学习活动更系统化,还可提供给媒体及学校许多具有说服力的资料。

三、思考与讨论

《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的实践意义:

1、教学活动策略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相对自主和自由的教学活动空间,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策略通过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主持、组织、参与活动,有利于他们综合发展。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增强了,他们能善于主动搜集一些资料、主动涉猎课本以外的读物、主动去探究相关的知识。

2、教学活动策略的实施,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个性品质和合作意识。学生能注重探究式学习,乐于同他人合作,关注知识本身的特点及判断学科相关知识的能力,锻炼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批判精神。

3、教学活动策略的实施,也能使评价更加全面和客观:它为评价创设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窗口,教师可以从中看到学生活动的状态,包括学习兴趣、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从而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学生。

本课题研究实施仅一年,尚欠成熟。教学活动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如何结合学生特点和社区背景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如何通过自主设计创造一种生动的课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尽可能指向特定的教育目标而不仅是出于好奇、好玩,如何把教学活动与学科教学自如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如何协调它的实施同现行的以学分为标准的学业评价机制,尚待下一步继续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